A. 甲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10年,为什么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除10后还有乘9/12,题目在下面
题解的没错啊
100(价款)+10X93%(10万运费7%可作为进项税抵扣,93%就作为价款计入)+3.7+6+13=132(万回)
2009年4月计提到答2009年12月一共是9个月132(总价款)/10(使用年限)X9(4-12月共计提9个月)/12(一年)=9.9
步骤写的很清楚蛮
B. 年限平均法(1-2 %)什么意思
预计净残值率为2%,年折旧额=原值*(1-2 %) /年限
C. 为什么双倍余额递减法用2除以年限
因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属于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加速折旧法版,懂吧.就是前几年的折旧权要快于一般的折旧方法要快一些.而中国在引入加速折旧法的时候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在西方刚刚开始制定加速折旧法时.他们的原则就是.当把有价值的损耗通过流转而归属于产品当中的生产类别的时候,一般都应该按照1.99314752的加速方法把收归于产品中的那一部分给找回.中国正是跟据这条理念才把加速折旧法定义成要两倍收回投资.所以,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用2,而不是用3与4.
D. 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的区别
平均年限法1是以原值与预计使用月份来计算折旧额 平均年限法2是以净值与预计使用月份-已计提月份来计算折旧额
E. 固定资产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的区别是什么
平均抄年限法一: 月折旧率袭=(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原值*月折旧率
平均年限法二: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净残值) 月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
在实际使用中,固定资产初始化时,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一,对于启用账套后输出入的、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二。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F. 会计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什么要用2除以年数
双倍不就是2吗?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就是余额。所以叫双倍余额递减法
G. 为何平均年限法一和二折旧额不同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知道的就只有这些了.呵呵...... 也刚学会计,所以只能回答这么多了!不知道能否帮助你!希望对你有点用!!!!!!!
H. 数学排列组合问题中 涉及局部平均的问题时为什么要除以A22 很难理解
这里涉及到重复计算的问题。比如4本书平均分成2份,则C(4,2)=6, 好像是6种分法版,若4本书分别是ABCD,6种分法分成的权的是1(AB,CD),2(AC,BD),3(AD,BC),4(BC,AD),5(BD,AC),6(CD,(AB), 但是,其中的1(AB,CD)与6(CD,AB), 2(AC,BD)与5(BD,AC), 3(AD,BC)与4(BC,AD)是同一样的分法,是重复的,是相同的两份来回颠倒排列造成的,所以要除以A(2,2), 如果是平均分成相同的3份,则要除以A(3,3),4份则要除以A(4,4),…………。
I. 平均年限法(一)与平均年限法(二)有何区别
平均年限法(一)与平均年限法(二)的公式如下: 平均年限法(一): 月折专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属 月折旧额=原值*月折旧率平均年限法(二):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净残值) 月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在实际使用中,固定资产初始化时,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一),对于启用账套后输出入的、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应选择平均年限法(二)。
J. 年限平均法
如果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
至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2年以前,用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一般到最后两年会出现,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将预计净残值也计提成折旧或应计折旧未提完的情况。
所以最后2年用年限平均法,可以保证预计净残值的准确不变。
举例如下:
某医院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4000元。要求计算第三年的折旧额是多少?最后一年的折旧额是多少?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144000)*40%=86400元
第四、五年每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144000-86400-24000)/2=52800元
BUT:如果不使用年限平均法,而是继续用双倍余额,则接下来
第四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144000-86400)*40%=51840元
第五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144000-86400-51840)*40%=31104元
比正确的方法多计提了30144元,即使得预计净残值减少30144元,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