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玉血沁如何识别
真的血沁,其玉苍老温润,精光内含,土锈、土斑较重,一看便知是古玉。真血沁色是由表及里,其浓淡深浅有自然变化的色彩,表面有一层玻璃光泽。
最好的辨别方法是以有土无土为断。也就是看这块玉有没有土斑、土锈(含水锈)、土咬,有的一般都是真的,没有就有问题了。这种土斑土锈是自然形成的,深及表里的,而不是那种浮在表面的现象。
现在假冒血沁,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玉皮冒假。红色玉皮看上去很像血沁,但其光泽较暗,体质较松,重量较轻,表面有一层浮光,俗称贼光,缺乏浓淡深浅的色泽变化。
2、人工染色所为,俗称老提油。其特点是玉质不古,色泽暗淡,不是太深就是太浅,也没有浓淡变化,也没有土斑土锈。假仿的红丝,纹理太粗,有的还有火烧的裂纹。凡是外表有裂纹的红丝及其它血沁,一般都是假沁。
(1)老玉带沁年限扩展阅读:
玉石的保健:
1、据《本草纲目》记载:“玉屑是以玉石为屑。气味甘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
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 由此足见,玉石在古代便不仅仅被用于观赏,在医用,养生方面,它也具有很好的疗疾和保健的作用。
2、据现代科学证实玉石中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钙、硒、锡、锌、铜、铁、锰、镁、钴、铬、镍、锂、钾、钠、钛等。还证实其还可以产生特殊的光电效应,形成特殊的电磁场,与人体自身的生物磁场谐振,从而提升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 。
另外玉石本身含有多种中微量元素,通过长期佩戴玉器,能通过皮肤让人吸入,从而平衡人体的各项技能,达到祛病保健的功效。
3、如果佩戴在穴位,玉石的电磁场还能刺激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蓄元,养精的功效。
⑵ 如何鉴别古玉沁色(附图)
1、看玉器材质:作假的沁色古玉多是采用质地稍次的玉,而且其玉质颜色比较复古,绺裂比较多,石性很重。由于其质地不纯,色彩不正,所以肌理特别的粗糙,光泽也比较暗淡,与刚出土的古玉稍有些类似这种仿冒的沁色古玉欺骗性很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涨知识:古玉的沁色有学问
⑶ 古玉上沁的种类
有白、红、黄、青四种。白是古人火烧玉造成的,是二氧化硅脱氧形成的。红是回泌了氧化答汞形成的,桔红也是红的一类,但是泌了三氧化二铁形成的。黄也是铁泌不过是三价铁造成的。青是锰钛一类的氧化物造成的。把这四种细分只是形象的说法,是沁的深浅反映的是氧化金属的含量。
⑷ 本人有块古玉币,在自家田里挖到的,在我得知的有两百年以上,已形成色沁,具体年限不详,有懂古玉且找到
个人感觉是现代做出来的。。。。
就凭一点,内圈,内圈完好无缺,线条明确,同时就玉质来看属于低档东西,棉团粗糙
⑸ 老玉沁色怎么处理
您的问题,这样的事情,老玉沁色,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⑹ 玉戴多久才能有沁或包浆
玉戴1000年才能有沁,水沁、钉金沁、黄香沁1500年。沁蚀状态生成时间,是相对于中等的土壤、气候条版件而权言的。我们习惯将古玉存放环境为分干、中、湿以及热、温、寒等若干类土壤气候类型。若在干性和高寒地区环境内,沁蚀的速度就慢得多;在密闭及腐蚀物少的环境里,沁蚀的速度就会更慢一些;在湿热性环境内,沁蚀的速度就会快得多;在强酸、强碱或海滩盐地区的环境中,沁蚀和腐蚀的速度就更快。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包浆带30--60年.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⑺ 玉沁产生要多久 玉产生沁色要历时多长时间
这个不一样的啦。
一、渠沟黄:
这里的“黄”字统指发生了变色的现象。玉器变色先从渠沟之处变化,色泽变深、变旧。要色变到这种程度,一般需要百年以上。
二、包浆:
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三、霜尘沁:
玉的表面好像下了霜的大地,又是霜雪,又是灰尘,看似浮在表面,但是擦不下去。要到这种程度,至少120年以上。
四、绺莹沁:
绺莹沁里面沁进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沁入水银需200年以上。
五、薄雾沁:
沁入之物刚刚进入玉皮,尚未进入玉的肌理,就像长了一层薄雾。时间一般需要150年以上。
六、薄膜沁:
不一定布满整器,但已经大面积形成较厚的膜状,使玉器不再有原来的光泽。这种膜多由石灰和污泥所沁。时间大约需要200年以上。
七、斑块沁:
斑块色沁一般需要200年以上;斑块水沁需要400年;斑块土沁需要700年;斑块水银沁至少需要1300年。
八、花脸沁:
花脸沁往往有多种沁蚀,比如色沁、土沁、水银沁、钙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九、牛毛纹:
牛毛纹一般由水银、铅锌等物质沁成,线状,顺着某一个方向排列。时间需要800年以上。
十、全皮色:
某种单一皮色基本能布满整器,包括色沁、石灰沁、土沁、水沁、钙化、包浆等,但并未将玉器的肌理渗透。时间需要1300年以上。
十一、铁红沁:
受铁或都土沁所致。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轻,重的地方还带有棕红或黑红的块状物。沁成这种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时间。
十二、石灰沁:
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时间。石灰沁重者,玉内开始变得发红,像小孩子的脸色,称为“孩儿面”需要千年以上时间。沁蚀的更重者,形成一层不透明的皮壳,有薄有厚,称为“鸡骨白”,需要1500年以上的时间。沁得最重者,状如朽骨,时间要在3000年以上。
十三、血沁:
又称血古。古人认为血古为血所沁。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血液时间一长就不再是红色。这种色是由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土壤等东西共同沁成的,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不过,要形成枣皮红和酱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时间。
十四、朱砂沁:
主要受殓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
十五、水银沁:
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争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十六、土沁:
土沁一般由红土和黄土沁成,呈浇黄至土红色,中间似乎有一个小核,核周围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好似用黄色炸药的鞭炮崩的痕迹。过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会出现疙瘩或小坑,或变为土咬或蛀蚀。
十七、水沁:
净水能使玉器晶莹、滑润,几百年之内的,呈玻璃质的蓝绿萤光,被称为“澄潭水”;几百年以上表面就长一层水锈。大部分的水沁是污浊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浊之气,或被水中矿物质所沁,300年开始长水锈,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锈变得十分干老。
十八、钉金沁:
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带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呈灰黑色或黑色的叫钉金水银沁。形成钉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
十九、凹陷:
开成凹陷之沁,原因之一是沁进的物质与玉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挥发、流失一部分;原因之二是重金属沁入。时间分情况而异,一般在六七百年以上就会开始显现,时间越长,凹陷越重。
二十、饭糁:
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沁成这种情况,玉质疏松的600年即可,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二十一、黄香沁:
是一种酷似香薰的或烤炙的黄色,非常美丽。其沁源可能有木材、松香、铁质、土壤等物。时间在1500年以上。
二十二、钙化:
这是玉石一种变质现象,多由氧化和复分解过程而形成比较疏松的物质,所以较为松脆,怕磕碰。这种钙化层就越厚。
二十三、全色沁:
也称坩色沁。这种沁的特征是,大面积的乃至整个玉器,从外到内沁成某一主色调。名称有坩黄、坩青、虾籽青、皮蛋青、秋葵黄、枣皮红、老土红、冰糖色、玫瑰紫等几十种。沁成这类颜色至少要用1500年以上。
二十四、玻璃光:
玻璃光一般在潮湿和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形成,颗粒细、密度大的玉质容易形成,盘过的比没有盘地的容易形成。玻璃光泽,又似由内发,其色蓝盈盈的,还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沁成时间在1200年以上。
二十五、玉萎缩:
选造成缝隙处萎缩,再形成线状萎缩,再导致边缘等处的大面积萎缩。用几百年至几千年不等。
二十六、芝麻点:
芝麻点沁分布在玉器的里面,星星点点的,常在全色沁的基础上形成,形成点缀的效果美。时间约在1500年以上。
二十七、黑漆古:
多由墓坑中的水银所沁,有凹陷现象或闪现银星。时间在1600年以上。
二十八、须根沁:
这种沁呈现根状,好像在玉器的表面长上了植物的水根。在那些硬度大而透明度差的玉器上容易形成。时间要在2000年以上。
二十九、开窗:
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洁和距离边缘远的地方,的以,在到了满沁或者快到满沁的状态时,往往会留有一小块尚未受到沁染而显露原来玉器底子的地方,这片地方就称为“开窗“,从开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玉器原来的本来面目。沁到这样的程度,需要1800年以上。
三十、流泪:
在古玉的表面形成由高浓度的色水流淌过的痕迹,其中又分两面种情况。一种是浑水状的泪痕,其边缘色浓,中间色淡,形成这种情况需要800年以上。一种是乳状或蜂蜡状的,流淌过的地方留有一层干奶酷或蜂蜡状的东西,形成这种情况需要2100年以上。
三十一、玉浆:
生坑的古玉,往往会在雕痕内、绺裂处、伤痕中生城一种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物。用开水能将其煮出。沁成这种程度需要2000年以上。
三十二、冰裂纹:
冰裂纹又称“开片”。是玉石的自然老化(例如受热胀冷缩和水、空气作用,以及弱酸、弱碱的腐蚀)现象,以及沁进之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需要的时间要在1900年以上。
三十三、松软:
因沁进的东西都是物质,都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沁进物质多了,自然就会使玉器膨胀起来,从而降低了玉质的紧密程度,使玉器变得松软。时间要在2000年以上。(所有沁种形成时间仅供参考)
三十四、变形:
松软的玉器,遇到外力,就可能扭曲变形。刚出土的松软古玉,在初盘时期,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玉器。经后之后,就会变得坚硬起来。
⑻ 古玉,老玉,沁色玉,适宜佩戴吗
适合交易
⑼ 今天买了块出土的和田玉,但是土沁很重要怎样去除
这块和田玉目测土沁并不严重
而且出土老玉一般都会有
只是多少的问题不影响品相就行
由于玉的土沁是长年累月
一点一点沁进去的最好不要改变玉质
雕工非常精美也很讲究
恭喜宝主收藏愉快
⑽ 如何辨别古玉受沁真假
对古旧玉器的鉴定,必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要从材料、造型、工艺、腐蚀、沁色、伤残、纹饰图案、时代风格、艺术表现形式、年代判断以及视觉效果上全面地分析研究。以上的每一项都具有上百条的鉴定证据。例如我们通过从玉器的老化受沁方面对比,能够科学地揭示真伪,表现特征的基本成因。想要了解更多和田玉知识的玉友,可以通过下方图片获取,小编常年在新疆淘玉,对于玉石方面也是略知一二
元末明初白玉沁色龙龟镇纸
1、要科学地认识到,古玉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地下埋藏,会造成玉器逐渐老化受沁的基本原理。
2、玉在受沁部位的硬度和密度,随时间的久远会变得越来越低的特性。
3、由于古玉在地下埋藏,长期处于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湿度、地下水的浸泡,都会使玉器形成不同的受沁。
4、要认识到,玉石材料具有对水气的吸附和渗透的材料特性。
5、玉石材料存在着硬度、密度、净度的不均匀性,以及应力造成的裂纹。
了解和认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后,便不难理解玉石的腐蚀受沁的形成,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掌握真品老化特征的标准。要从受浸蚀方面辨别真伪,首先要经过对上万件实物进行大量的考查,用对玉石材料基本特性的了解,确定真品的特征标准和证据。
一般说玉器受沁部位的硬度、密度较低很容易受沁。或者含有杂质的材料、有裂缝的材料,当玉器受地下水的浸泡、受酸碱土质的浸蚀、受地热的熏蒸、接触不同的陪葬物品等,都会造成玉器的某个部位首先被浸蚀,出现受沁,这是玉器老化演变过程的规律。掌握古玉腐蚀受沁的结构特征和老化规律,主要有以下几项代表性的例子。
元末明初白玉沁色龙龟镇纸
1、明清时期入土的玉器,无论地下环境多么恶劣,埋藏环境多么不好,其浸蚀和受沁相对是比较轻微的。主要表现在器物的边、棱、角出现轻微的残痕以及微黄微黑色受沁。赝品伪造轻微残痕时,采用利器撞击的方法,这种伪造的残痕部位,显现的是锋利的棱角。由于玉石材料的硬度、密度较高,而且明清玉器入土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渗透受沁比较轻微,一般黑沁色或黄色沁只是在表面。另外,器物如果存在着明显的裂纹,会形成黑黄色线,并且向纵深渗透过渡。
西汉白玉沁色凤纹鸡心?
2、只要经过上千年埋藏的古玉,一般都会使玉器的受沁颜色和透明度产生变化。红色受沁的初期特征,是从浅红色逐渐向深红色过渡,然后从深红色慢慢过渡到棕红色,直至又变回棕黄色沁。这个时候,受沁严重的部位开始出现粉化现象。同时,玉器受沁以后,原本半透明状态的玉器,逐渐演变为微透明,随着红沁颜色越来越深,使玉器微透明度慢慢又演变成完全不透明。同时玉器的腐蚀老化受沁,也造成玉石硬度和密度慢慢降低。
虽然赝品也伪造这种红色受沁,但是用化工染料加工,颜色与真品有明显的色差别,造假沁的颜色是从红到棕黑色,这种从红到焦黑是烧烤染色造成的。赝品不但透度没有变化,硬度也没有变化。通过真伪的对比还能够找到赝品的很多造假证据。
明黄玉沁色戏鼓童子
3、真品的黑色沁,是由数条极细微黑色线条组成的,玉器受沁初期出现黑线条,随着受沁的加重,使黑线越来越密集,直到演变为全黑色。赝品采用碳素物质烧烤染色,或者用带黑皮料的进行仿冒,真与假的黑色结构、亮度、硬度都不一样。这是真伪的对比证据。
4、玉石材料都存在着一些裂纹(绺裂)。年代越久远,绺裂部位的腐蚀受沁会越严重,而且裂缝边缘出现锯齿形残痕。一般刚出土的生坑玉器,裂缝内都附着牢固的沉积物,沉积物是铲不掉的。裂缝的受沁色向周围扩散,形成从深至浅的渗透过渡。
赝品伪造这种裂缝的受沁,采用的是高温高压的强化染色技术,这种强化染色的线条,显现的是一条红线,没有向纵深渗透的颜色过渡,裂缝没有腐蚀形成的锯齿形残痕,特别是裂缝中有粘性的沉积物。
以上典型有代表性的证据能够启发我们,鉴定真与假,一定要用证据说话,当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了真品的标准和证据以后,便给我们提供了科学鉴定的方法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