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一般情况下,目前基本上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协议上注明是保本专产属品,没有注明的都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要视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需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您阅读合同,留意投资标的范围,风险介绍等。
Ⅱ P2P投资理财,什么是拆标,期限错配
拆标玩法通常分为两种,拆金额和拆期限,拆金额就是将“大标”拆成“小标版”,比如一个1000万元的借款项权目,拆成10个100万元的借款标的;而拆时间,则是将“长时间”拆成“短时间”,比如一年期的标的拆成4期3个月的标的或者12期一个月的标的。
期限错配的玩法也分两种,短期标配长期标和起始时间错配。
短期标配长期标是将短期投资投入长期借款项目之中,用后面的投资者的钱归还已到期的投资者本金和利息;也就是发布多个不同起止时间、且期限较短的标的,以较好的流动性和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同时,再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到长期借款项目之中,单个标的到期后,就依靠后一个未到期标的所募集的本金来偿还已到期标的的本息,依次轮回,直到实际长期借款项目到期,平台收回本息,偿还最后待还标的本息。
起始时间的错配,是现在募集未来几个月采用的钱。假设借款方本需10月份用钱,为了保障能到时资金到位,平台从8月份就开始募集这笔资金。期间两个月的空档期,投资者的资金处平台控制之下,其中就隐藏了资金挪用风险。
Ⅲ 购买理财时提示不符合产品投资者类型要求是什么意思
购买理财时提示不符合产品投资者类型要求是因为在风险测试时答题不通过的原因。
不同的理财产品有不同的风险等级,在您购买理财产品或其它金融产品之前(比如基金),按照规定要做一个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的,如果测试出来您能接受的风险等级比较低,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提示。
(3)理财产品期限错配扩展阅读:
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
1、自发与代销
银行理财产品分两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一类是代理销售第三方的。虽说两类理财产品都有风险,但如果银行只是代销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渠道商的话,一旦出现问题,银行是不会为此负责的,换句话说,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相对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风险更高。
2、保本与非保本
即使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也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种类型,按照收益还可以细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保证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和收益,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即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顾名思义,也就是既不保证本金也不保证收益。
防范这类风险就需要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看清楚自己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清楚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属于哪一种类型。
3、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是不同的。预期收益率是一个理论上的预估值,实际收益率是要通过实际到手有多少钱来计算。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的预期收益率不符合投资人的期望的话,投资人就会觉得银行忽悠人。
所以,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就要详细了解是否还有其他费用,比如手续费、托管费等等。并通过结合预期收益率、手续费率、托管费率等等大致判断出自己的实际收益率,再去考虑是否要选择该理财产品。
4、募集期与清算期
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会使得资金站岗。一般情况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是不计算收益的,而是按活期存款利息来算的,所以如果你在产品募集期第一天就买入的话,不仅没有获得收益,还失去了资金流动性。
同样,当理财产品到期之后,还需要经过一个清算期,资金在这时期又会站岗。因此,资金站岗也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判断好自己投资的钱可以投多长时间。
如果投资者对流动性要求很高,则应选择可随时加入和退出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者较熟悉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本金及理财收益风险。
建议投资者对于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
Ⅳ 什么叫期限错配期限错配有什么风险
期限错配在来金融行业中的表现自是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短存长贷”。这种现象除了普遍存在于P2P行业中,也普遍存在于银行业。
期限错配在P2P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拆标”上,更准确的说是拆期限的标的。
拆期限指的是把长标拆成多个小标滚动发行。如一年期的融资项目,最后拆成4个3月期或12个1月期。P2P活期理财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期限错配产品。
期限错配的动机
业内有些P2P平台为了满足投资人偏爱短期投资的喜好,往往将长期融资项目拆成短期,以达到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比如一年期的标,拆成12个一个月的期标发出去。同时,平台也通过拆期限来提高平台的人气。
期限错配的弱点
期限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流动性风险上。一旦“发新偿旧”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某一期,投资者减少了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投资人的钱拿不回来。另外,期限错配阶段过程中的借新还旧从本质上来说十分接近庞氏骗局。
Ⅳ 理财是买长期的好,还是短期的好
理财产品期限不同,收益率也不同,期限长的收益就高。这是我们对理财产品期限长短最直观的认知。
五、购买理财短期好,还是长期好?回到问题上面,购买理财短期好,还是长期好?明确的说,银行理财产品,购买长期的好!一方面长期的理财产品收益肯定比短期的收益高,我们理财,不就是追求一个收益吗?另一方面,未来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都比较长,站在价值投资的角度,购买长期的理财产品好。
理财新规,也旨在引导投资者改变过去的理财习惯,更加注重长期真实的投资机会,减弱理财短期的投机行为。站得更高一点来看,长期投资行为支持了国家金融市场的改革,使理财市场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理财产品也更加安全,有助于打破刚性兑付的实施。同时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Ⅵ 资管新规来了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针对资管业务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其中打破刚性兑付等相关内容引发社会关注。“新规实施后,我的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收益会下降吗?”多年来一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北京白领潘女士的疑问,代表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忧。资管新规,对你我的“钱袋子”影响有多大?
投资者门槛明确,三五万元还能不能买理财?
此次资管新规对投资者适当性进行了规定,个人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设定为: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对此,普通投资者心存疑虑:这意味着投资门槛要提高么?以后还能花三五万元买理财产品吗?
“指导意见只是规定了私募投资者的门槛,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门槛并未提高。”潘东说,我国资管产品投资者将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分别对应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此次只是明确了个人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对普通投资者的门槛并没有硬性规定。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针对私募产品的投资人,各家机构早已有各自的门槛,只不过现在由监管统一了标准。
“以前买银行理财觉得‘稳赚不赔’,但听说以后要‘盈亏自负’,得自己掌握投资项目、衡量投资风险,真有点不适应。”上海市民吴先生的担忧代表了很多普通投资者的想法。
对此,监管部门特别强调穿透式信息披露,不仅要穿透识别合格投资者,还要求金融机构对募集信息、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投资风险等,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
“对理财产品穿透式的信息披露,可以让投资者更全面掌握产品风险、收益等状况,有助于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说。
Ⅶ 银行理财产品 如何进行银行间市场交易
央行首次发布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细则,是对理财市场进行规范整顿的延续,更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对债市是一项利好。
昨日,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称,央行金融市场司对16家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市行为进行了规范。根据《通知》,银行理财产品将可通过开立乙类账户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通知》共分十七条,明确了申请在银行间债市开立理财产品债券账户的管理人的各项条件,以及理财产品在银行间债市的开户流程。业内人士指出,央行首次发布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市细则,是对理财市场进行规范整顿的延续,更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根据《通知》,按照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每只理财产品都要与所投资的资产对应,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
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一部分会按照产品说明投资于同业存款和债券等,也有一部分会投资于证券市场或用于贷款投放。“过去屡屡出现的理财产品亏损,跟信息披露不足有关。”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魏刚表示,银行资金池的流向问题由来已久,这大大增加了理财产品的风险性,《通知》的发布将加强央行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
《通知》还要求,管理人的自营债券账户与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之间,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债券账户之间不得进行交易。“这主要是为了防范利益输送。”魏刚认为。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为获取利益,银行自营账户把债券高价卖给理财账户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使不少理财账户严重受损。
按照《通知》要求,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和托管人应向央行上海总部报备。已开立银行间账户的,应在一年内根据《通知》的要求重新备案,并根据情况办理变更手续或重新开户。据中信证券(11.87, 0.00, 0.00%)一位国债交易员透露,此前一些商业银行开设的理财账户多为不能通过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进行联网交易的丙类账户。去年债市风暴时,理财产品在银行间债市开户一度暂停,其后一些丙类账户酝酿升级为乙类账户,但央行此后并未正式发文规范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市。根据《通知》,银行理财产品账户将全面升级为乙类账户,无须通过代理人交易。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外包管理的现象。国内某知名券商固定收益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为银行管理着近60亿元规模的理财产品。这非常不利于监管,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间债市直接开立乙类账户后,监管就会更为方便。
依靠期限错配进行套利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运作模式。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一般都在半年以内,它们通过投资一年期以上的债券赚取息差。期限错配风险很大,如果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续不上,而赎回压力加大,会非常危险。此次《通知》的下发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对债市是一项利好。
Ⅷ 银行理财从何时破刚兑
从监管层面来看,2014年银监会明确了银信业务中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属于“跨业通道业务”,这类业务由委托人实质性承担业务活动中所产生一系列风险。银监会在2017年12月22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银信类业务的范围并规范了银信类业务中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各项行为。
事实上,受监管“去通道”、“限错配”等要求的影响,银信理财等业务在各类机构内部也发生着或明显或微妙的变化。银行理财产品破局“刚兑”指日可待。
首先是银信通道业务将逐渐收缩。资管新规和55号文进一步封堵银信通道业务,预计在一行三会协同监管的政策高压下,信托被动管理业务中的银信通道业务将逐渐收缩。
其次,期限错配被禁止或造成部分融资类业务的报酬率收窄。90%以上的银行理财为1年期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而信托贷款或信托受益权类非标资产的久期大部分是1年期或1年期以上。禁止期限错配则意味着大部分短期银行理财无法对接信托产品。信托公司弥补短期理财资金缺口将造成部分融资类业务利率成本提升,或许会造成部分融资类业务信托报酬率收窄。
最后,拓天速贷认为,银行理财的定位可能在未来越来越倾向于与公募基金对标,而在公募基金行业内一直不存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也几乎不存在“刚性兑付”的情况。但目前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认为,将除公募基金之外的资管产品纳入信托的法律框架下,完善相关法律也可能成为一种方法。而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专业人士认为,打破“刚兑”则仍需进一步需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对于业务实质相同的不同资管产品,应适用统一的监管要求。
Ⅸ 你好 我投资一个线下p2p理财产品 现在到期不给对付 之前是期限错配了 说现在为了合规整改停止回款
这基本上是资金链断裂,本金被骗的可能性大,那种方式都是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以利于平台快速逃跑,当务之急是立即报警,可能还有一线希望。
Ⅹ 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是什么意思,能不能通俗易懂地解释下,谢谢
杠杆投资,就是花很少的钱办同样的事情。
比如交易,我是买手内机的,我花了一半的钱容从厂家订购手机,拿到了提货单。然后卖给你提货单。
我挣得是卖一个手机的钱,付现的本金只有一半,那我就是两倍杠杆。
期限错配,是比如存款,最好的是1年定期,贷给1年贷款。但是通常存款不会选那么长,贷款却很长。所以只能错配,银行吸收存款是有利息成本的,如果不能有利放贷就要亏损。所以只能短期融资但是一边进一边出,维持整体稳定。这中间就有更大的利差,因为短期的利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