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反诉的提起时间,实在举证期限届满前,还是法庭辩论结束前
第一个呗。新法优于旧法。
实际上,在新司法解释出台之前,老司法解专释和证据规定也存在属这样的争议,法院各行其是,新司法解释吸收了早先出台的证据规定,时效规定,送达规定,所以我认为新解释是反映了最高院的态度的,是对证据规定的修改
2. 如何确定“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
“一审辩论终结时”应当以首次立案时的第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为依据,发回重审的案件,也依然依据原一审法院的辩论终结为起算时间,而不应依据发回重审后的法庭辩论为标准;
如果一审法院存在多次辩论,那就应当依据第一次的法庭辩论时,作为判决依据,因为第一次的法庭辩论离案发时间最近,也最为固定,赔偿数额最符合客观实际。
理由如下:
一、重审(再审)程序是以原审为基础的,不能完全等同于一审程序。重审(再审)是为了纠正一审的错误,不会改变一审判决的正确依据。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原审程序的举证期限届满前,固定其诉讼请求。
当事人一旦提出其诉讼请求,根据证实信用的原则或者禁止反言的原则,应当对当事人自己和人民法院都具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但应当体现在原审程序中,也应当体现在基于原审程序而进行的重审(再审)程序中。
三、民事责任的赔偿原则是损失填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立法宗旨,也在于给被侵权人的赔偿是一种补偿,而不具有惩罚性。
四、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如果离开了初次立案时间,使得计算依据不确定,就会有人因此不当得利,就有人同时承担不应当承担的责任,民法的公平原则被破坏。
(2)举证期限应该到法庭辩论终结时吗扩展阅读:
发回重审(再审)包括两种情形: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二、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再审)。
可见,发回重审(再审)是二审法院针对原审法院的审理或判决中的错误进行处理。重审(再审)程序是以原审判决为基础的,不能完全脱离原审判决的审理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人身损害案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一审”含义
3.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应在何时提出,如果开庭时提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1、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中,都可以变更诉讼请求。符专合法律规定。
2、第一属审程序中,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变更诉讼请求。另一方当事人认为需要作适当准备的,可以申请法庭延期审理。
《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4. 开庭已审理,双方已辩论终结,法庭给予时间考虑,调解,双方意见过大,可否还能提起反诉
根据民诉意见第156条,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
根据证据规定第34条第3款,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举证期限届满前。
从理论上说,民诉意见与证据规则属于同位法,对于同位法,当然是新法优先与旧法,当然适用证据规则。
从法条上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2条规定 “本院过去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从现实上说,现在法院一般都事先通知举证期限,且举证期限通常在开庭之前,此时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请求。
因此你的这种情况是不能再提起反诉了
5. 一审法庭辩论结束终结时
案件再审的,仍然是按照原来一审辩论终结时的上一年度的标准赔偿,不能按照再审辩论终结时的标准计算。
最高法院关于的司法解释规定的很明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五条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6. 反诉的期限到底是举证期满前还是法庭辩论终结前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7. 答辩期限与举证期限区别
法律规定上:
答辩期限,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这是关于答辩期限的规定。该期限适用于所有的审判程序(涉外案件答辩期限为30日)。
举证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协商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解释》)第九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应做工作上:
答辩期限内被告应该提交答辩状。由于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所以很多被告在答辩期内并不提交答辩状。然而,如果被告要对受理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举证期限,《民诉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这是举证期限内当事人的重点工作。如果不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人民法院就认为当事人放弃举证权利;过期提交证据,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会要求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的,不采信或采信但训诫、罚款。第三十六条又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有困难,应在举证期限内申请延期举证,一般情况下可申请两次。
(7)举证期限应该到法庭辩论终结时吗扩展阅读:
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短于或等于答辩期限,一二审普通程序的举证期基本上要限长于答辩期限。所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定要注意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如果短于答辩期限,当事人不要大意在提交答辩状时提交证据,有可能就错过了举证期限。
8. 举证期满增加诉讼是否有效
[案情介绍]原告某玻璃厂与被告某公司系买卖合同关系,因被告某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原告某玻璃厂遂将被告某公司诉诸法院。在举证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均向法院提交了案件的相关证据,法院在举证期届满后进行开庭审理,在庭审调查阶段,原告提出要增加一项诉讼请求,但遭到被告的反对,认为原告在举证期限届满后增加诉讼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法院不予支持,而原告认为是符合法律规定,双方产生争执。[案情分析]
【分歧】 原告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增加诉讼请求是否应该得到支持? 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告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增加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之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现原告在举证期满后增加诉讼请求违反上述规定,依法不能支持。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增加请求应该得到支持。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意见》)第156条之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该规定明确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是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现原告在法庭辩论前提出增加诉讼请求,符合上述规定,故应予支持。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民事诉讼法》是由我国立法机构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的,是我国的程序法也是基本法。《民诉法意见》虽然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但却侧重对《民事诉讼法》中某些法条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解释。《民事诉讼法意见》)第156条之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其实质是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具体补充与解释,这两个法律规定虽不是同一位阶,但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其次,《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虽也是由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内部规定,不能与我国的基本法律相抵触。《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侧重在审判中过程中对证据效力的具体规定,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特别法,因此也不属于特别规定。当《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之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与《民诉意见》第156条之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两者发生冲突时,采用《民事诉讼法意见》中的规定更为适宜。但是在处理该类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被告方的权利,这个问题可以参照《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也就是说,在支持原告变更诉讼请求的同时要给予被告一定的答辩期和举证期,这样,可以在保护原告合法权利的同时,使被告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诉讼和提交证据。[案情结果]
笔者认为,原告增加请求应该得到支持。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意见》)第156条之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该规定明确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是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现原告在法庭辩论前提出增加诉讼请求,符合上述规定,故应予支持。[相关法规]
首先,《民事诉讼法》是由我国立法机构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的,是我国的程序法也是基本法。《民诉法意见》虽然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但却侧重对《民事诉讼法》中某些法条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解释。《民事诉讼法意见》)第156条之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其实质是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具体补充与解释,这两个法律规定虽不是同一位阶,但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其次,《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虽也是由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内部规定,不能与我国的基本法律相抵触。《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侧重在审判中过程中对证据效力的具体规定,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特别法,因此也不属于特别规定。当《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之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与《民诉意见》第156条之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两者发生冲突时,采用《民事诉讼法意见》中的规定更为适宜。但是在处理该类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被告方的权利,这个问题可以参照《民诉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也就是说,在支持原告变更诉讼请求的同时要给予被告一定的答辩期和举证期,这样,可以在保护原告合法权利的同时,使被告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诉讼和提交证据。
9. 请问答辩期和举证期限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否有重叠
一般情况下答辩期与举证期互不影响,也可以重叠。
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答辩期包括提交答辩状的期限。
举例:1月1日收到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则答辩期间为1月2日-1月16日,同时举证期间为1月2日-2月2日,则很显然答辩期和举证期是有一个十五天的重合。
(9)举证期限应该到法庭辩论终结时吗扩展阅读
举证期限的时限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提起反诉应当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3条规定,当事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4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的,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当事人申请保全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
10. 民诉中,反诉提出期限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前,还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反诉最晚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 关于适用《中版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权诉讼法》的解释”中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由此可知,在新《民诉解释》实行后,反诉提出期限为法庭辩论结束前。
(10)举证期限应该到法庭辩论终结时吗扩展阅读:
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亦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是保障本诉被告人民事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反诉 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通过反诉与本诉合并审理,减少当事人讼累,降低诉讼成本,便于判决的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本诉的被告可以向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