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以用碳-14来鉴定年代是因为碳-14在自然界中不易衰变(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谢谢
碳-14是由宇宙射线照射到大气中氮发生核反应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地球上的
碳-14会因为不断地到补充而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B. 一个文件需要做文字的碳十四的时间鉴定,我想问哪里可以检测出文件字体的书写时间本人在重庆的
碳十四?那东西什么时候的?碳十四那技术的误差是100多年,如果不是很老的东西,没有用,下次直接这么问不就好了,去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C. 碳-14是如何测定年代的
碳14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
14C由美国科学家马丁·卡门与同事塞缪尔·鲁宾于1940年发现。
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
一、利用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测定含碳物质的年龄,就叫碳—14测年。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对碳—14测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给了极高的评价:“由于碳—14测定年代法的采用,使不同地区的各种新石器文化有了时间关系的框架,使中国的新石器考古学因为有了确切的年代序列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那么,碳—14测年法是如何测定古代遗存的年龄呢?
原来,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并能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形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断其年代。
碳—14测年法分为常规碳—14测年法和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两种。当时,Libby发明的就是常规碳—14测年法,1950年以来,这种方法的技术与应用在全球有了显著进展,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即必须使用大量的样品和较长的测量时间。于是,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技术发展起来了。
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具有明显的独特优点。一是样品用量少,只需1~5毫克样品就可以了,如一小片织物、骨屑、古陶瓷器表面或气孔中的微量碳粉都可测量;而常规碳—14测年法则需1~5克样品,相差3个数量级。二是灵敏度高,其测量同位素比值的灵敏度可达10-15至10-16;而常规碳—14测年法则与之相差5~7个数量级。三是测量时间短,测量现代碳若要达到1%的精度,只需10~20分钟;而常规碳—14测年法却需12~20小时。
正是由于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具有上述优点,自其问世以来,一直为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和地质学家所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对测定50000年以内的文物样品,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是测定精度最高的一种。
二、碳-14标记化合物的应用。
碳-14标记化合物是指用放射性14C取代化合物中它的稳定同位素碳-12,并以碳-14作为标记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它与未标记的相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同的只是它们带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来追踪。
自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碳-14标记化合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由于碳是构成有机物三大重要元素之一,碳-14半衰期长,β期线能量较低,空气中最大射程 22cm,属于低毒核素,所以碳-14标记化合物产品应用范围广。至80年代,国际上以商品形式出售的碳-14标记化合物,包括了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类、核酸类、类脂类、类固醇类及医学研究用的神经药物、受体、维生素和其他药物等,品种已达近千种,约占所有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一半。
以碳-14为主的标记化合物在医学上还广泛用于体内、体外的诊断和病理研究。用于体外诊断的竞争放射性分析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量分析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只要取很少量的体液(血液或尿液)在化验室分析后,即可进行疾病诊断。由于竞争放射性分析体外诊断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和精密性好,许多疾病就可能在早期发现,为有效防治疾病提供了条件。
碳-14标记化合物作为灵敏的示踪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D. 如何用碳-14鉴定年代
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也就是说经过5730年后原来碳14的含量只剩下一半了,再过5730年后就只剩一半的一半,虽然碳14不断地在衰减,但是新的碳14也在大气圈外层源源不断地产生,基本上可以“收支平衡”,使得大气圈内地碳14总体含量保持不变13.56dpm/g
carbon。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动物吃植物,还要呼吸。所以每个活着地生命体内的碳元素总在与外界进行交换,从而也保持了空气中基本的水平。一旦生命体死去了以后,它再也无法吸收新的碳14,而体内的碳14又在衰减。前面我们讲过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时间的函数,碳14也不例外。不论刮风还是下雨,经过5730年后一半的碳14就会衰变为氮并释放出β粒子(一个电子)。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死亡生命体内碳14的含量得出其死亡的年龄。
经过5个半衰期之后,也就是不到三万年,碳14就会衰减到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呵呵,大概只有原来的1%了,再往后碳就变成死碳了,也就是说很难找到碳14的踪迹。因此碳十四测年的范围就很窄了只有大概五万年而已
E. 碳14断代法可以测定的年代区间是什么“女娲”用碳14测出来的6200年准确吗
碳14断代法可以测定的时间范围在 58,000 至 62,000年;用碳14断代法测出来的6200年在区间内,是准确的。
(5)碳十四年限扩展阅读:
生物体在活着的时候会因呼吸、进食等不断的从外界摄入碳十四,最终体内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会达到与环境一致 (该比值基本不变),当生物体死亡时,碳十四的摄入停止,之后因遗体中碳十四的衰变而使遗体中的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年代。目前在人体中,碳占整个身体质量的18%。生物体的每克碳内含有大约500亿个碳14原子,其中每分钟大约有10个碳14原子衰变 。
F. 什么是碳14测年法
碳14测年法
我们知道碳有三种同位素,14C,13C,和 12C
其中碳14是由宇宙射线轰击大气圈外层得氮原子而形成的,
碳14形成了以后被氧化形成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等圈层。
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也就是说经过5730年后原来碳14的含量只剩下一半了,再过5730年后就只剩一半的一半,虽然碳14不断地在衰减,但是新的碳14也在大气圈外层源源不断地产生,基本上可以“收支平衡”,使得大气圈内地碳14总体含量保持不变13.56dpm/g carbon。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动物吃植物,还要呼吸。所以每个活着地生命体内的碳元素总在与外界进行交换,从而也保持了空气中基本的水平。一旦生命体死去了以后,它再也无法吸收新的碳14,而体内的碳14又在衰减。前面我们讲过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时间的函数,碳14也不例外。不论刮风还是下雨,经过5730年后一半的碳14就会衰变为氮并释放出β粒子(一个电子)。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死亡生命体内碳14的含量得出其死亡的年龄。
经过5个半衰期之后,也就是不到三万年,碳14就会衰减到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呵呵,大概只有原来的1%了,再往后碳就变成死碳了,也就是说很难找到碳14的踪迹。因此碳十四测年的范围就很窄了只有大概五万年而已。
G. 碳14鉴定年份是什么原理
1、C14鉴定法是用碳同位素来鉴定古物的年份;
2、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其是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
3、碳14是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
(7)碳十四年限扩展阅读:
碳14介绍:
由于其半衰期达5,730年,且碳是有机物的元素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死亡生物体的体内残余碳-14成分来推断它的存在年龄。生物在生存的时候,由于需要呼吸,其体内的碳14含量大致不变,生物死去后会停止呼吸,此时体内的碳-14开始减少。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
碳—14测年法分为常规碳—14测年法和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两种。当时,Libby发明的就是常规碳—14测年法,1950年以来,这种方法的技术与应用在全球有了显著进展,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即必须使用大量的样品和较长的测量时间。于是,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技术发展起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碳14
H. 为什么使用碳14对物品进行时间测定碳14的半衰期是多长时间
我来说说吧 用碳14来进行年代测定是有一定局限范围的,它只能用来测定生物的出现年份。 所谓生物活体中所含的碳-l4浓度不变,是因为生物在活着的时候在不停地进行物质代谢,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所以碳14的含量与自然界相同。但死后新陈代谢就停止了,碳14不再从自然界进行补充。而自然界的碳14含量是不变的(与其它的碳同位素有稳定的相互转化平衡),所以通过对比死亡生物体与自然界中碳14含量,可以确定生物出现年份。 之所以使用碳的同位素,是因为碳是所有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所以适用性更强,采集量更大,测定更方便。
I. 碳十四测年法测量古董年份行不行
瓷器底是真的 帮是假的
作碳十四都在底做 没有在帮做的
所以不是很准
J. 碳14测年法听说时间越久误差越大,那在10年内的误差能小于半年吗
理论上可以,但时间过短,碳14衰变量极小,以至无法测出。所以碳14法适合测定1000年至5万年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