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国库券开始发行时,期限为( )年。
C
答案解析:
我国国库券开始发行时,期限为6~10年,1985年调整为5年,后又缩短以3年为主,其他种类的国债也大多为3~5年。因此,我国国债以3~5年的中期国债为主,国债结构缺乏均衡合理的分布。
2. 2020年发行国债吗
每年自三月份的十号到十月份的十号之间都会发行国债,提前预约银行办理即可。
3.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利用国债进行投资是政府有计划的配置闲置资源,是在内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支持国家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债发行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调整结构、调节货币流通、影响外汇收支、促进供求平衡的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提供的信用工具,在启动投资的同时,提供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理想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全面平衡和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1981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债。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发行规模迅速增大
这些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快速增加。如下图。
2. 发行种类较多
我国国债的发行种类包括凭证式和记帐式两种,前者针对社会公众,后者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前者流动性较差,而后者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交易所市场买卖。从期限上讲,1年以下的国债在2005年以前是没有的,从2006年开始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短期国债。长期债券的发行也很少,例如,在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账式国债,期限为20年。
3. 国债发行方式越来越合理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1981-1990年,我国国债的发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摊派的办法完成的。
1991年,财政部第一次组织国债发行的承购包销,这标志着国债一级市场初步建立起来。承销制是一种协议性的市场发行制度,这种发行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承销合同确定发行人与承销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而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
自1999年第九期记账式国债开始,中国的国债市场发行基本上采用招标机制。从招标的标的物来看,经历了交款期招标、价格招标和收益率招标的方式;从竞标规则来看,财政部先后在短期贴现国债发行中采用了"荷兰式"单一价格拍卖方式,在中长期国债和附息债券的发行中采用了多重价格拍卖方式。2004年总共14期记账式国债中,只有4期按照单一价格拍卖方式,而剩余14期都是多价竞价。
在我国,只有国债承购包销团成员才分别有权参加记账式国债拍卖活动,包括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其他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只能够参加凭证式国债的购买,或向参与国债投标的承销商认购国债。
为了进行必要的投标筛选,财政部在国债拍卖前通常不仅规定最低、最高投标量限制,还通常设置一定的投标价格区间。这一措施也会减少独立投标人的数量,鼓励小规模投资机构和个人进行投标和并,从而产生投标过程中非竞争性行为的效果。比如,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帐式国债,招标区间定在4.25%和5.25%,期限是20年。由于市场普遍认为发行利率较高,所以在发行区间大力追捧,大批自营商拆借资金购买国债,并且该国债在上市之后价格迅速上升了20%以上。这说明,如果设置了一个错误的价格区间,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或者影响国债的发行,或者影响国债财政负担。
4. 国债交易市场活跃 交易手段灵活
国债交易包括现货交易、回购交易,也包括2005年6月份和2006年2月份推出的远期和利率互换相续出现。国债的期货交易也有望恢复。
在1997年之前,国债交易基本上都是现货交易。1997年银行间债券开展质押式回购业务。在国债市场上,质押式回购量一直大于现券买卖量,质押式回购为投资者短期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2004年,我国又推出买断式回购。这一方式有助于债券的流通,也有助于在市场中实现套利,进而有利于债券的定价。
我国债券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交易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银行间市场为例。2006年全年的交易规模为382053亿元,而2001年才40940亿元。4年的时间,交易量增长了近8倍。
在我国,银行间交易规模要远远大于交易所市场。如下表。
注: (1)2004年以来的回购交易数据包括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2)现券成交金额只计算买入或卖出数据;(3)回购成交笔数与回购成交金额均为首期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在银行间市场中,7天质押式回购的交易规模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质押交易规模的将近75%。
5.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得以开展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和引导一级交易商在市场的交易,并传递和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结算业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回购利率,成为银行同业间债券回购利率的指导性利率。
6. 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参与者增多
2000年4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2002年4月15日将银行间债券的准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实行准入备案制,向所有可以投资国债和金融债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资金开放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间债市交易主体成分不够的问题。2002年6月17日起,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开始试点,将个人投资者纳人银行间市场。2002年10月29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非金融机构开放。2004年2月16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2006年,在中央国债公司直接或间接开立一级托管账户的投资者共6439个。在总体上看,投资者的类别相当广泛,基本覆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投资者群体
在交易机制上,由过去的单边报价过渡到双边报价。双边报价,实际上就是国外的做市商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债券交易,更好地发现债券价格非常有利。
4. 发行国债的目的是什么
1、筹措军费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平衡财政收支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
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4)我国国债发行期限扩展阅读:
国债发行主要有四种方式(注意各种国债发行方式的优缺点):
1、固定收益出售法(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国债的方式,具有认购期限短、改造条件固定、改造机构不限和主要适用于可转让的中长期债券四个特点);
2、公募拍卖方式(也称竞价投标方式,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发行,有三个特点: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以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为发行机构、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发行的国债发行方式是公募法。
3、连续经销方式(亦称出卖发行法,指发行机构受托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的一种较为灵活的发行方式,特点:经销期限不定、发行条件不定、主要通过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证券经纪人经销、适用于不可转让债券,特别是储蓄债券);
4、承受发行法(又叫直接推销方式,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举行一对一谈判出售国债的发行方式,特点:发行机构只限于财政部门、认购者主要限于机构投资者、发行条件通过直接谈判确定、主要运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政府债券的推销)。
5. 我国国债多久发放一次怎么买国债
国债发行是国家按照所需发行的。所以每年发行的次数是不固定的。
今年3月发行了凭证式国债。4--6月发行电子储蓄式国债。
目前还有6月10日左右的电子储蓄国债没有发行,可以关注。
提前到银行预约或者提前准备。
6. 我国国债发行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我国国债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行: 债券招标发行、簿记建档发行、商业银行柜台发行。
目前,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绝大多数通过招标发行;部分信用债券通过簿记建档方式发行;记账式国债大多数通过招标发行,储蓄式国债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
7. 2018年中国国债发行时间
2018年3月10发行凭证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年,付款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2018年4月10发行电子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付款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
2018年5月10发行凭证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付款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2018年6月10发行电子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付款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
2018年7月10发行电子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付款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2018年8月10发行电子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付款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
2018年国债发行时间最后一批是9月10日,为凭证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付款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2018年10月10发行电子式国债,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付款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
拓展资料:
国债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投资产品,每次发行都可能引发抢购热潮,所以,在额度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尽量尽早做好安排,以免买不到。值得一提的是,国债可以提前支取,并且靠档计息,但是,不是万不得已,尽量持有到期,否则,损失利率就不划算了。
国债提前支取的计息情况为:持有国债不满6个月,提前兑取不计付利息;满6个月不满24个月,按发行利率计息并扣除180天利息;满24个月不满36个月,按发行利率计息并扣除90天利息;持有五年期国债满36个月不满60个月按发行利率计息并扣除60天利息。提前兑取时,需要缴纳的手续费为本金的千分之一。
8. 我国国债期限在15年以上的有多少种分别是哪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债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阶段,80年代以来是第二阶段.
一种是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当时,一方面我国刚解放,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E5一方面,要继续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迅速统一全国,还要恢复和发展经济,财政支出较大,同时通货膨胀情况也比较严重.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举借折实公债,其发行对象是城市工商业者,城乡殷实富户和富有的退职人员,其他社会阶层人土可自愿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募集与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算标准,其单位定名为"分".每分公债应沂的金额由中国人民银行每旬公布一次.
另一种是1954年至1958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以后,为了加速国家经济建设,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于1954年开始连续发行建设公债,一共发行了5次,发行对象是社会各阶层人士.
6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停止发行国债.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下降,部门,企业和个人占的比重在上升,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债特点来调节经济,中央政府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
1981年至1997年,我国发行的国债品种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国家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保值债券,基本建设债券等.
国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1981~1984年每年发行40亿元;1990年突破l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1998年为389l亿元;1999年为4015.03亿元;2000年为4657亿元;2001年为4883.5亿元,加上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的15亿美元的等值外债,全年共发行内外债总和为5004亿元人民币.
我国超长期的国债发行共发行了两次:
2001年财政部分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了20年期国债,同时还发行了多期15年期国债。
2002年5月24日,财政部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一期30年期国债,发行数量达到260亿元。
9. 请问国泰君安我国的国债具体如何分类的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我们为您做了如下详细解答:
国债可以按照债券形式、付息方式、票面利率和发行期限等进行分类:
(1)按债券形式分类
我国目前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种。
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不可流通、记名的国债品种。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按照记录债权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电子储蓄国债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
记账式国债:以电子记账形式记录债权,由财政部面向全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可以记名、挂失、上市和流通转让的国债品种。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2)按付息方式分类
我国发行的国债按付息方式划分,可分为贴现国债、附息国债。
贴现国债:在票面上不规定利率,往往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债券。从利息支付方式来看,贴现国债以低于面额的价格发行。 附息国债:利息一般按年或半年支付,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
(3)按票面利率分类
我国发行的国债按票面利率划分,可分为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
固定利率国债:票面利率在发行时确定,在国债的整个存续期内保持不变。
浮动利率国债:付息利率一般为起息日当日相同期限的一个市场利率加上一个固定利差来确定,在我国国债市场,浮动利率国债的利率一般参照一年定存利率确定。
(4)按债券发行期限分类
我国发行的国债按债券发行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国债(1年以内)、中期国债(1年以上,10年以下)、长期国债(10年以上)。
希望我们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让您满意!
回答人员:国泰君安证券客户经理 屠经理
国泰君安证券——网络知道企业平台乐意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