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 保健品 退货规定
几乎每位消费者都动过退货的念头,但如果你退过货,就一定回答过这个问题--你为什么退货?对大多数中国商家来说,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因为无理由退货将使商家自己遭遇“夹板气”。然而,“3·15”来临之际,一组来自异国的采访却告诉我们,对国外商家来说,退货是很正当的事情,理由是什么,并不重要。
加拿大
在加拿大各地的大型商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无条件退货都能实现。此外,各种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众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都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只要不满意,就能退货
在加拿大,沃尔玛、costco等大型连锁超市都有专门的退换部门,每天都有人在排队退货,其中不少人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退货,而是试用产品后觉得不满意。家住多伦多的杰维尔在今年元旦前给5岁女儿买了一件衣服,但女儿穿了两天后因小朋友们说不好看,就再也不肯穿了。为此,杰维尔拿着衣服和收据到商店去退货,在填写退货原因后,很快就办理了退货手续。
多收货款,商品免费
一些大型商场自设的购物网站也提供退货服务,消费者网购后若想退货,只要在规定期限内把货物拿到商店就可顺利退货。不过,由于加拿大没有明确的有关退货的法律规定,因此,在一些小商店中人们享受不了无条件退货服务,不满意只能换,不能退。
此外,如果是销售方出现失误致使消费者受到损失,通常都能得到较好解决。家住多伦多地区的乔斯在便利店买了两个比萨饼,但回家后才发现便利店多收了一块钱。他立即返回便利店,出示购物清单,并说明缘由,店员当即退还了多收的钱。加拿大一些地区对这类情况有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定,若便利店多收钱被顾客发现,顾客其实可以享受该项商品免费的待遇。
消协很多,法规很多
加拿大拥有各种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例如,联邦政府中就有10个部门负责消费者保护。此外,还有全国性的消费者协会、各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他们负责处理投诉和咨询、发布市场信息、介绍消费技巧、提供有关法律咨询、调查被指控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等事务。
此外,加拿大还有众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单项法律法规,其中包括消费者保护法、商业行为法、预付费服务法、机动车辆修理法、消费者报告法等几十部。
新华社记者施蓉
日本
制度优先保护消费者
在日本,购物后办理退货或换货十分方便、快捷,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日本的有关规定都更注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出台法律,瞄准问题商品
日本的《制造物责任法》规定,对于质量有问题的商品,必须迅速退货、更换或者退钱。对此,记者有过切身经历。记者曾在日本的一家电器城买过一台手提电脑,使用后发现电脑用一段时间就自动断电,于是找到店家,店家确认电脑确实存在问题后,二话不说就予以更换。
购物小票,标明退货期限
在日本,一般来说,只要有购物小票,在规定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不论是质量问题,还是尺寸搞错了,消费者都可以在购物的商店里办理退换货。具体时间由商店决定,购物小票上也会标记清楚。对于网上购物或电视购物,由于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在小票上明确标记退货时间,所以在规定时间内或根据有关规定,都可以退货。
但是,如果是定做的商品或是已穿过的内衣、已吃过的食品,则很难退货或更换。这个情况在订货的时候会和对方确认,要对方清楚知道,在这个基础上才签订买卖合同。
犹豫期制,允许顾客后悔
针对上门推销,日本通过“犹豫期制度”来保护消费者。比如,很多消费者在自己家里一时被上门推销所诱惑,没仔细考虑好就签订了合同,但事后又后悔。“犹豫期制度”则给予消费者冷静思考的机会,允许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可撤回申请和解除合同,且不要求赔偿违约金。
此外,如果卖方告知不实信息或存在故意隐瞒重要事项等违法行为,误导了消费者或导致消费者申请签订或承诺签订合同,这些合同均可要求取消。
新华社记者蓝建中
无因退货=“夹板气”
中国
晨报讯(记者朱烁)自从喊出“退货与买货一样方便”的承诺后,当代商城每年掏出一两百万元砸在“一站式”退货上。一边是个别消费者的信用缺失,一边是生产厂家的抵触排斥。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底盘硬的百货大楼和当代商城外,国内鲜有商家公然标榜“我家退货无障碍”!“无因退货”在“夹板气”中悄悄进行,伴随着的是7天至1个月的购买时限或品种限制。
商家不敢退
“商家也想通过无因退货打品牌,但不敢!”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曹中生如是说。“无因退货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成惯例。但这种服务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素质密切相关。北京目前基本没有商家敢喊出完全无因退货,一般都会在时间上设定7日的购买期限,或者标牌完整等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各种条件。”
企业不愿退
据了解,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在当代商城以倡导的方式宣传无因退货,之后曹中生始终在关注着当代的经验。据他介绍,绝大部分的退货要求都顺利受理,但当代商城每年为自己的承诺要掏出一两百万元。当代商城的负责人坦言,很多时候商城接受了顾客退货,但是品牌商不接受商城的退货,这些商品最终都由商城买单了。试问,又有几个底子硬、意在打品牌的“当代”能掏钱换吆喝呢?
顾客没信用
曹中生告诉记者,无因退货的基础是诚信,一方面是商业企业要守信,另一方面也考验客户的素质和诚实。其实早在10年前,老牌商家百货大楼就推出无障碍退货,但仅限于小件商品。百货大楼还真就遇见过东西用了3年还拿回来退的“雷人”客户,虽然商场咬牙履行了承诺,但足以引发对消费者素质的担忧。“举例而言,北京是个旅游城市,游客买一台照相机拍了5天,最后把内存卡腾空再退回来,商家就要承受损失。”
电器最难退
企业认为,商品的特殊性也成了无因退货的门槛。小两口要结婚,买个钻戒在婚礼上秀秀,喜事办完了再把戒指退回去,倒霉的还是商家,类似的还有内衣等特殊物品。在曹中生的经验中,电器类商品是最难实行无因退货,产品更新快,价格变化更快,而且鉴定是否影响二次销售的程序和成本很大。
尽管对现状有客观的分析,但常年工作在消保一线的曹中生对无因退货前景也表示出信心:“北京的消费环境日益完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各环节理念更新,无因退货的普及是大势所趋。”
退换商品不需要理由
美国
快递丢货?商家照赔
同事庄先生在网上电子商城买了一部数码相机,usp快递公司记录显示已经送货,但庄先生没收到。电话联系后,商家在庄先生没有出具任何证明的情况下,马上重新发货。庄先生在商家承诺的时间内收到了商品。
庄先生不由感慨:“在美国,商家会认为顾客是诚实可信的,商家的目的就是让客户满意。因此,即使这部相机在运送过程中丢失了,也是商家与快递公司之间的问题,不会让客户承担时间和金钱方面的任何损失。”
鸡蛋破了,照样退款
在美国,退换货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退换商品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也不会遭遇商家的“白眼”。甚至,著名的平价连锁瑞典大众服装品牌h
❷ Costco或在沪开第二家店,为何它会在美国如此火爆
8月27日,Costco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闵行区开业,遇到了空前的火爆场面:停车需要3小时,结账需要2小时,开业半天因客流过大不得不暂停当日下午的营业。
这样火爆的景象,也让投资者看好这家上市34年的公司。上海店开业当天,Costco股价应声大涨5%。Costco CFO理查德·加兰蒂:新店火爆超预想,明年底或在沪开第二家店。这样火爆的Costco,在美国也大受民众的欢迎。
Costco在美国很普遍,也赢得了人们的喜欢,这样的良性循环只会使这个企业可以走得越来越远。
❸ 如何成为costco wholesale供应商
Costco仓储式超市是美国一家著名的连锁零售商,自创立以来,Costco平均每年以双位数字的速度增长。目前Costco在全世界经营637家分店,分布遍及八个国家,全年营业额超过900亿美元,为超过6200 万的会员提供最好的服务,毋庸置疑,Costco已是仓储批发卖场的领导者。Costco的每一间分店的平均占地面积都超过了13万平方英尺。其中大部分都位于美国境内,加拿大则是最大国外市场,主要在首都渥太华附近。全球企业总部设于华盛顿州的伊萨夸,并在邻近的西雅图设有旗舰店。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813878.htm
1983年9月15日,创办人Jim Sinegal和Jeffrey Brotman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开设了Costco第一家仓储量贩店。Sinegal在零售集团Sol Price下Price Club量贩店的工作经验,让他学到了做生意的方法。Brotman则是一名西雅图当地零售家族出身的律师,在小时候就接触了零售业界。Costco的经营方式与Price Club非常相似。Price Club是由Sol Price公司于1976年在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创立的。两家公司的经营特色都在于以低价格提供高品质的商品,以及与同业相比更少的商品项目。同时两家公司也都向会员收取小额的年费,并成功迎合了小型企业主的喜好。1997年10月,两家公司正式合并为PriceCostco公司,接着在1999年8月30日更名为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
Costco采用会员制购物方式,实际上,它也是全球第一家会员制的仓储批发卖场;会员只需要每年缴纳会费,就可以低于市场5%-30%的优惠价买到所需的物品。Costco销售的商品都是以批发形式的大包装商品为主,其范围包括了食品、家器、玩具、服装、日用百货、五金、轮胎甚至汽车等商品。“Kirkland Signature”是Costco的自有品牌,其名称来自于Costco在1987年至1996年的总部地点华盛顿州的科克兰(Kirkland)。这个品牌于1995年创立,主要提供价格低廉且品质良好的产品,产品种类范围从成衣、电池、生活用品、到食品皆有涵盖,均受到消费者相当高的评价。
自1983年Costco第一家店在西雅图开业,在短短的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它的销售利润就从零增加到30亿美元。到了2009年,Costco就成为美国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Costco能够在这么短的发展历程中,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仓储超市呢?“我永远都不希望我们会变成无关紧要的公司。我希望,我90岁时,从现在算起30年后,我还能在Costco的美食广场吃到一个热狗,然后听到有人说,‘我记得你。’”——这就是Costco超市现任CEO Craig Jelinek的目标。而他实现目标的方式,则是“只要你继续善待顾客,善待员工,控制开支,好事就会发生在你身上”。而这个美国最大的会员制仓储超市,在没有公关部、不做广告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美国零售商的翘楚,是因为他们把“善待顾客、善待员工、控制开支”这三件事做到了极致。
名副其实的“会员专享”
Costco在同业中的会员费是最高的,会员费是55美元一年,而美国另两家大型仓储超市BJ’s和山姆会员店的会费分别是50美元和40美元。但是,Costco的会员续费率却高达90%。
会员每年所缴交的会员费能帮助Costco减少许多营运及管理成本,使得它能够整体上保持较其他竞争者更低的商品价格。Costco创始人之一James Sinegal曾对媒体透露,自己在零售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看到太多沉沉浮浮,许多像Sears那样曾经辉煌一时的商家最后变得门可罗雀,就是没有抵制住加价的诱惑。根据不完全统计,Costco每家超市有大约4000种商品,几乎所有商品的售价都是成本以上加价14%左右。婴儿尿片、行李箱和葡萄酒等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的商品最高可以有15%的加价。而美国大部分连锁超市的商品平均加价25%,零售商场很多商品甚至要加价50%。
过去几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Costco却逆市而上,自2009年以来,股票价格翻了一番,持卡会员增加了近1500万。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的几年,也是Costco发展最快的阶段。截止到2013年5月,Costco在全球拥有627家分店,16万多雇员。2012财政年度的总收入为991亿美元,是排在沃尔玛之后的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在全球零售业排名第七。
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Costco提供的商品品种并不是很多,沃尔玛出售的货物种类会高达10万,但是Costco只出售4000种产品,同一类商品只有一到两种品牌可供选择。Costco的销售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过多的选择往往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普通超市内货架上的牙膏种类可能会有高达60种,但是Costco只有两种可供选择。Costco在它的《消费者报告》中严格选择商品,在同一类产品中只提供一种品牌,而它则代表着最佳的价值,使得顾客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刻意挑选。“寻宝体验”(treasure hunt)是另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策略。虽然产品种类不多,但是Costco会定期以非常低的价格推出一些高端或非常有特色的产品,让会员们在购物过程中总是有惊喜。
虽然一直以低价吸引人,但是Costco的目标人群却是年收入在8-10万美元左右的中产阶级家庭。所以其店内出售很多相对中高端的商品,比如它现在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红酒销售者之一,还开始以低价销售高档手袋、瑞士名表和Tiffany的珠宝等。不过在销售高端产品时,Costco一直注意避免让奢侈品侵害了其苦心经营起来的低价形象,所以即便GUCCI、COACH这样的奢侈大品牌也被排在普通的货架上。一些供货商还被要求更改其传统的包装,以在外观上显得廉价一些。由于Costco定价过低,所以一些奢侈品品牌拒绝直接供货,Costco往往从中间商处获得商品。在名表和珠宝柜台上,Costco会贴出声明,称一些品牌的商家拒绝向Costco出售的产品提供售后服务,但是会员可以享受Costco提供的产品售后。
Costco的会员还有许多特别的会员专享服务与权益,比如除了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一些电子产品需要在购买后90天内进行退换外,Costco的其它商品没有退货期限,就是说,顾客在购买后任何时候都可以拿着商品无理由退换,而且不需要提供购物收据。
Costco的许多分店还设置汽车维修服务、药妆店、眼科诊所、照片冲洗店和加油站。Costco也担任投资经纪人和旅行社的角色,引进汽车销售计划,会员可直接以特别的价格购买新车。Costco还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会员提供汽车和家庭保险服务。另外,Costco尽可能的提供给会员更多的免费服务,例如免费轮胎安装,免费视力检查和镜架调整服务,免费停车等。
成本控制
为了达成“尽可能以最低价格为会员提供高品质商品”的目标,Costco竭力降低所有的营运成本,以实现自己秉承的经营理念。Costco剔除任何不必要的成本,包括豪华的店辅装潢、销售人员、甚至是送货和备用库存,以提供较低的价格和更高的价值。
在卖场的经营管理上,Costco所有商品以原运送栈板的方式进货并陈列于简单的卖场环境,走道宽敞、舒适;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为会员提供了安全整洁的购物空间。卖场采取自助式购物,尽量节约卖场的人力成本,并使用纸箱而非塑胶袋包装商品。所有商品价格均标示明确,并使用微量的广告文宣。
Costco每月建立一个新的委员会,思考用不同的方法降低成本。委员会由不同部门的员工组成。每月公司会安排特定时间给他们开会,要求他们在30天内提出5个最有效的成本削减方法,并公布他们的建议。到年尾,从这一年节省下来的钱中,将拿出20%分给委员会成员。
公司的管理层也以身作则,作为全美名列前茅的超级零售商,CostcoCEO的工资与其他企业相比,显得分外单薄。根据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公司现任的CEO Craig Jelinek 2012年年薪为65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奖金和价值约4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期权价值基于公司的业绩而定。而前任CEO及创始人之一Jim Sinegal年薪只有32.5万美元。相比之下,沃尔玛首席执行官Mike Duke2012年基本年薪就达130万美元,外加440万美元现金奖金和1360万美元股票奖励。
Costco总部的办公室也到处透着节俭。高管办公室的地板上铺的是褪色的蓝色地毯,在会议室里,六张三合板桌子挤在一起,更像是一个公立学校的教师休息室。与大部分零售商不同的是,Costco的店里不向顾客提供购物袋;为了节省运营成本,从来不在媒体上做广告;作为一家“财富500强”企业,公司也没有专门的媒体公关团队。公司的CEO Craig Jelinek都是单独直接接受记者采访,这在大公司里实属另类。
善待员工
尽管Costco有着近乎严苛的成本控制体系,但从来都不通过压低普通员工工资来节约成本。Costco里的工作人员总是非常热情,高效率,这并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源于Costco善待员工的经营理念。早在2005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便提到了Costco雇员的优厚待遇,并将之同沃尔玛靠极力压低员工工资来节省成本的行为来对比,将其经营理念成为“反沃尔玛式经营”。尽管面临经济危机,美国零售行业面临挑战,但Costco依然支付员工每小时20.89美元的平均时薪,还不包括加班费。相比之下,沃尔玛给美国全职雇员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12.67美元。88%的Costco员工享有公司补贴的医疗保险,员工只需付不到10%的医疗保险费;而沃尔玛只有“超过一半”的员工享有医疗保险。Costco约有4%的员工是半职雇员,由承包商雇用,但Costco说,公司努力确保这些雇员的工资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此,Craig Jelinek的解释是:“我只是认为,人们需要一份可以谋生的薪水,并能享受医疗保险福利,这也使更多的钱回笼经济,创建一个更健康的国家。就这么简单。”
在2009年秋天经济衰退恶化期间,Costco同店销售开始下降。梅西百货、百思买、家得宝和Office Depot等同行都选择裁员和减薪,而Costco当时的CEO Jim Sinegal反而批准给雇员每小时增加1.5美元的工资,分三年实施。他的原话是“经济很糟糕。我们应该想办法如何给他们更多,而不是更少”。沃尔玛和亚马逊公司都曾经发生过员工因工资福利问题而举行的罢工,而Costco自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劳工问题。
创始人Sinegal当年是从货场卸货员开始做起的,所以Costco也一直非常重视员工的培养,很多最初在停车场搜集购物车的底层员工最后都进入了管理层,公司70%的门店经理是从搬运工和收银员开始的;而公司从来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的MBA——这个习惯是为了保持其独特的公司文化。Costco培养从门店基层干起的雇员,并赞助他们读研究生。优厚的福利和光明的职业前景,使雇员忠诚度大大提高。Costco的员工很少离职——公司入职一年以上员工的离职率为5%,管理层的离职率不到1%,这在业界也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这个粗犷的大超市经过30年的传统式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也遇见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一个紧迫的问题是公司高管团队的年龄,大部分都已接近60岁。“我们都老了。”今年70岁的创始人Brotman说。而Costco内部培养和提升的人才机制也说明,公司缺乏外来人才的定期流入。首席财务官Richard Galanti说,未来五年内,Costco三分之二的扩张将在海外,主要是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而进军中国的形式则是电商。
Costco已在中国台湾地区设有实体门店,但尚未进入中国大陆。据媒体在今年4月份的报道,Costco有意通过电商形式进军中国大陆地区,目前正在寻找业内人士进行合作。至于是否会开设实体店,仍未确定,目前合作方案仍在敲定中。
❹ 开市客costco买的熟食已吃一半还可以退吗
吃过了就不能再退了,因为影响了二次出售
❺ 没有购物小票也可以退货吗
几乎每位消费者都动过退货的念头,但如果你退过货,就一定回答过这个问题——你为什么退货?对大多数中国商家来说,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因为无理由退货将使商家自己遭遇“夹板气”。然而,“3·15”来临之际,一组来自异国的采访却告诉我们,对国外商家来说,退货是很正当的事情,理由是什么,并不重要。
加拿大
在加拿大各地的大型商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无条件退货都能实现。此外,各种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众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都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只要不满意,就能退货
在加拿大,沃尔玛、Costco等大型连锁超市都有专门的退换部门,每天都有人在排队退货,其中不少人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退货,而是试用产品后觉得不满意。家住多伦多的杰维尔在今年元旦前给5岁女儿买了一件衣服,但女儿穿了两天后因小朋友们说不好看,就再也不肯穿了。为此,杰维尔拿着衣服和收据到商店去退货,在填写退货原因后,很快就办理了退货手续。
多收货款,商品免费
一些大型商场自设的购物网站也提供退货服务,消费者网购后若想退货,只要在规定期限内把货物拿到商店就可顺利退货。不过,由于加拿大没有明确的有关退货的法律规定,因此,在一些小商店中人们享受不了无条件退货服务,不满意只能换,不能退。
此外,如果是销售方出现失误致使消费者受到损失,通常都能得到较好解决。家住多伦多地区的乔斯在便利店买了两个比萨饼,但回家后才发现便利店多收了一块钱。他立即返回便利店,出示购物清单,并说明缘由,店员当即退还了多收的钱。加拿大一些地区对这类情况有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定,若便利店多收钱被顾客发现,顾客其实可以享受该项商品免费的待遇。
消协很多,法规很多
加拿大拥有各种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例如,联邦政府中就有10个部门负责消费者保护。此外,还有全国性的消费者协会、各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他们负责处理投诉和咨询、发布市场信息、介绍消费技巧、提供有关法律咨询、调查被指控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等事务。
此外,加拿大还有众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单项法律法规,其中包括消费者保护法、商业行为法、预付费服务法、机动车辆修理法、消费者报告法等几十部。
新华社记者施蓉
日本
制度优先保护消费者
在日本,购物后办理退货或换货十分方便、快捷,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日本的有关规定都更注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出台法律,瞄准问题商品
日本的《制造物责任法》规定,对于质量有问题的商品,必须迅速退货、更换或者退钱。对此,记者有过切身经历。记者曾在日本的一家电器城买过一台手提电脑,使用后发现电脑用一段时间就自动断电,于是找到店家,店家确认电脑确实存在问题后,二话不说就予以更换。
购物小票,标明退货期限
在日本,一般来说,只要有购物小票,在规定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不论是质量问题,还是尺寸搞错了,消费者都可以在购物的商店里办理退换货。具体时间由商店决定,购物小票上也会标记清楚。对于网上购物或电视购物,由于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在小票上明确标记退货时间,所以在规定时间内或根据有关规定,都可以退货。
但是,如果是定做的商品或是已穿过的内衣、已吃过的食品,则很难退货或更换。这个情况在订货的时候会和对方确认,要对方清楚知道,在这个基础上才签订买卖合同。
犹豫期制,允许顾客后悔
针对上门推销,日本通过“犹豫期制度”来保护消费者。比如,很多消费者在自己家里一时被上门推销所诱惑,没仔细考虑好就签订了合同,但事后又后悔。“犹豫期制度”则给予消费者冷静思考的机会,允许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内可撤回申请和解除合同,且不要求赔偿违约金。
此外,如果卖方告知不实信息或存在故意隐瞒重要事项等违法行为,误导了消费者或导致消费者申请签订或承诺签订合同,这些合同均可要求取消。
新华社记者蓝建中
无因退货=“夹板气”
中国
晨报讯(记者朱烁)自从喊出“退货与买货一样方便”的承诺后,当代商城每年掏出一两百万元砸在“一站式”退货上。一边是个别消费者的信用缺失,一边是生产厂家的抵触排斥。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底盘硬的百货大楼和当代商城外,国内鲜有商家公然标榜“我家退货无障碍”!“无因退货”在“夹板气”中悄悄进行,伴随着的是7天至1个月的购买时限或品种限制。
商家不敢退
“商家也想通过无因退货打品牌,但不敢!”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曹中生如是说。“无因退货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成惯例。但这种服务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素质密切相关。北京目前基本没有商家敢喊出完全无因退货,一般都会在时间上设定7日的购买期限,或者标牌完整等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各种条件。”
企业不愿退
据了解,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在当代商城以倡导的方式宣传无因退货,之后曹中生始终在关注着当代的经验。据他介绍,绝大部分的退货要求都顺利受理,但当代商城每年为自己的承诺要掏出一两百万元。当代商城的负责人坦言,很多时候商城接受了顾客退货,但是品牌商不接受商城的退货,这些商品最终都由商城买单了。试问,又有几个底子硬、意在打品牌的“当代”能掏钱换吆喝呢?
顾客没信用
曹中生告诉记者,无因退货的基础是诚信,一方面是商业企业要守信,另一方面也考验客户的素质和诚实。其实早在10年前,老牌商家百货大楼就推出无障碍退货,但仅限于小件商品。百货大楼还真就遇见过东西用了3年还拿回来退的“雷人”客户,虽然商场咬牙履行了承诺,但足以引发对消费者素质的担忧。“举例而言,北京是个旅游城市,游客买一台照相机拍了5天,最后把内存卡腾空再退回来,商家就要承受损失。”
电器最难退
企业认为,商品的特殊性也成了无因退货的门槛。小两口要结婚,买个钻戒在婚礼上秀秀,喜事办完了再把戒指退回去,倒霉的还是商家,类似的还有内衣等特殊物品。在曹中生的经验中,电器类商品是最难实行无因退货,产品更新快,价格变化更快,而且鉴定是否影响二次销售的程序和成本很大。
尽管对现状有客观的分析,但常年工作在消保一线的曹中生对无因退货前景也表示出信心:“北京的消费环境日益完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各环节理念更新,无因退货的普及是大势所趋。”
退换商品不需要理由
美国
快递丢货?商家照赔
同事庄先生在网上电子商城买了一部数码相机,USP快递公司记录显示已经送货,但庄先生没收到。电话联系后,商家在庄先生没有出具任何证明的情况下,马上重新发货。庄先生在商家承诺的时间内收到了商品。
庄先生不由感慨:“在美国,商家会认为顾客是诚实可信的,商家的目的就是让客户满意。因此,即使这部相机在运送过程中丢失了,也是商家与快递公司之间的问题,不会让客户承担时间和金钱方面的任何损失。”
鸡蛋破了,照样退款
在美国,退换货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退换商品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也不会遭遇商家的“白眼”。甚至,著名的平价连锁瑞典大众服装品牌H&M直接打出这样的广告:“先买下,后决定。”
Costco是美国著名的会员制仓储式连锁超市。在这里,原则上只要购买的食品不新鲜,出示销售凭证即可退还现金。记者亲眼看见一位老太太拿着一个只剩一个鸡蛋的包装盒要求退款,理由是这个鸡蛋破了。她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不过,美国商家均有“退换货条款”,对退换货做出了一定限制。总的来讲,退换商品需要提供购物凭证。如果是衣物,若非质量问题,均要求商品未经穿着,不影响再次销售,并规定了商品退换的期限。
但在执行中,各商家会根据各自情况采取相对灵活的政策。例如,销售凭证丢失,店家一般也允许退换商品,不过货款需参照截至退换货时该商品最低销售价返还;如果退换期已过,商家不退还现金,但会折算成只能在该品牌连锁店内消费的现金卡。
❻ Costco除电子商品外,商品没有退货期限不需理由,真的不会赔钱吗
Costco的无期限退货制度不但不会赔钱,还会给Costco吸引更多商机。
就算是现如今零售商被线上购物冲击的情形下,Costco作为全美第二大、全球第七大零售商的地位也是很难被撼动的。本次进入中国市场只会给Costco带来更多的商机,所以,无限期退货并不会给Costco带来损失。
❼ 美国costco退货要带会员卡吗
是的,还要发票
❽ COSTCO于上海开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为什么才开业6天,消费者就已经排队退会员了
“Costco只是没有来到中国(大陆),如果它来了,中国现在的零售业全部会死光。”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经说过。没想到,他真的来了!8月27日Costco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门店正式开业,这家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可能很多人对Costco不是很了解,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下!Costco(开市客),成立于1976年,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Costco采取会员制度,只有会员才能进店消费,目前会员费是299元,会员卡可于全球任一家Costco卖场使用。
瞬间被抢光一点也不奇怪!整体来说,大部分消费者的反馈是Costco还是有很多实惠产品的当然,不同消费观念的消费者评价也不同而且,因为刚开业人是多的,排队是久的,路也有点远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