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计算刑事案件审理期限
根据刑诉法第168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3条、《关于严格执行案内件审容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l条、第8条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和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如本月1日至下一个月1日、本月最后1日至下一个月最后l日为一个月的审理期限,半月一律按15日计算审限,案件的审理期限应从立案次日起计算。如:6月1日为立案日,审理期限为:自6月2日起至7月1日止,至迟不超过7月16日。如:6月30日为立案日,审理期限为:自7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至迟不超过8月15日。
B. 一般二审庭审结束后,多久会出判决结果
二审庭审结束后,多久会出判决,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但由于二审的审限为三专个月,没有属特殊情况或原因,判决将会在三个月内作出。
请参阅《民诉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的规定。
(2)刑诉二审审期限扩展阅读
二审判决处理结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二)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参考资料:网络-二审
C. 刑事案件申诉后法院的审理期限为多久
1,经过申诉后如果法院决定立案审理的,按原生效判决的审级进行处理版 2,原生效判决为一审的,审权理期限为立案起6个月;原生效判决为二审的,审理期限为立案起3个月 3,如果上级决定提审的,不论原生效判决是一审还是二审,一律按二审期限为3个月
D. 刑事诉讼法对二审程序提起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在收到一审判决书之日起十日内通过一审法院提交上诉状申请二审
E. 刑事案件二审审理期限不超过多久
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二审案件,应当在版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权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审开庭的案件,检察院阅卷的时间是一个月,该一个月不计入审限。
F. 刑事诉讼一审和二审的审理期限是多长
1、一审期限(3+1+2月+延长)2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对于6种特殊情况,可能判处死刑、版附带民事诉讼的权案件,以及交通十分不便、重大集团犯罪、流窜复杂案件、面广取证困难重大复杂案件,经上一级法院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延长报最高法院批准。2、二审期限(2+2月+延长)2个月内审结。对于6种特殊情况(参见一审)经高级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特殊情况还需延长报请最高法院批准。3、再审期限(3+3月)3个月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经院长批准不超过6个月。
G. 刑诉二审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回案件,应当在二个答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H. 二审刑事案件书面审理,最长期限是多少
刑事诉讼法第196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审结专,至迟不得超过属一个半月。”《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重大的犯罪集团和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在刑事诉讼规定的一审期限、二审期限内不能办结的,一审、二审期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延长一个月。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的刑事案件,按刑诉法规定期限不能审结的,也可按上述规定延长一个月审期。交通十分不便,可以延长审期的边远地区由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规定。 正常的司法实践上是一般不能超过1个半月,特殊可以再延长一个月。退回补充侦查后审限重新计算
I. 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是多长时间
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是两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第二审人民专法院受理属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