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诉期限和程序是怎样的,刑事诉讼的期间如何计算
上诉期限的规定,有三种:
1、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专诉的期限为十日,属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2、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2条的规定,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执行,即对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限为15日,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为10日。
❷ 期间和期限是同一个概念吗
期限,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一定时间。期限由事实构成,并以将来确定要发回生的事实为内答容。构成期限的事实,亦称为期限。
依《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期限分为法定、指定和约定三种。比如,合同约定借款于1988年10月30日返还,则债权人的请求权在该年的10月30日以前不发生效力,而到了10月30日,债权人的请求权和债务人的还款义务均于此确定之日同时发生效力。期限通常可以附加于法律行为,称为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期限合同的期限,指当事人约定的作为合同生效或终止的条件的时间。
附期限合同期限的特征:
①是将来肯定发生的事实;
②是“能”的期限,而不是不能的期限。
③是约定期限,而不是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期限的种类:
①生效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才发生
②终止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消灭
期间,指某个时期里面。在我国法律上,期间分为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刑诉法上的期间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完成某些诉讼行为必须遵守的法定期限。
❸ 什么是保险期间和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也称“保险期间”,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即保险合同双方当事履行权利和专义务的起讫时间。属
由于保险期限一方面是计算保险费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又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责任期限,所以,它是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
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
(1)用年、月计算。如财产保险一般为1年,期满后可以再续订合同。人身保险的保险期限较长,有5年、10年、20年、30年等。
(2)以某一事件的始末为保险期限。如货物运输保险、运输工具保险有可能以一个航程为保险期限,而建筑安装工程则以工程施工日至预约验收日为保险期限。
❹ 最高额保证合同的合同期限与保证期间的关系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是用来给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是除斥内期间,超过保证容期间债权人仍未主张其债权的,保证人就可以免除其保证责任。
只要分清责任和义务不是一码事,就容易理解了。义务并非责任,不能混淆。
最高额保证合同解除后保证人不再对新的债权承担担保其实现的义务,因为合同已经解除了保证人没有那个义务继续担保新产生的债权的实现,但其仍然需要承担基于原合同产生保证责任。
❺ 上诉期限和程序是怎样的,刑事诉讼的期间如何计算
刑事案件:
1、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版诉和抗诉的期限为权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2、上诉可以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本院提出,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3、期间以时、日、月计算。
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
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二十、第一百零三条
❻ 信用期间和折扣期限的区别
1、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回客的付款期间。
例如,某答企业采用顾客在购货后的50天内付款的信用政策,则信用期间为50天。
信用期间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间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间,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加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
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间。信用期间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间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间,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间,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间,情况与此相反。
2、折扣期限,是折扣时间段。
在此时间段内,可以享受折扣。
❼ 护理期限有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之分吗
轿兰,在这方便是独一无二的,根治是可以,但是价位高
❽ 保险期间与保险期限的区别
一、保险期限和保险期间没有什么差别,但是责任期限和保险期间是有差别的。
二、保险内期间是容要求保险事故发生必须在保险期间内,保险公司才可能理赔。
责任期限是对于保险事故发生后,因这一保险事故所给被保险人带来的损失,保险公司最多负责多少天。
三、即若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间后一段时间,则有可能虽然保险期间结束,但责任期限还没有结束。此时若还有因这一事故而产生的损失发生,那么保险公司仍要赔付。
同时,若发生在保险期间前一段时间,则有可能虽然保险期间没有结束,但责任期限已经结束。此时若还有因这一事故而产生的损失发生,那么保险公司就不赔付了。
❾ 抵押权期限和抵押期限的区别
类似于抵押权期限和抵押期限这样的约定没有实际意义,抵押担保不能约定抵押担保的期限,即使有约定、也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因为:
在由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的保证担保中,为了防止债权人长期不行使担保权利、使保证人的担保责任处于长期不确定状态,《担保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在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不依法行使权利的,将会免除保证人的担保义务。
抵押担保属于物权担保,既有《担保法》的规定、也有《物权法》的规定。根据“物权法定的原则”,涉及物权的形式、内容,只能由法律规定,当事人无权自行设立和改变。《抵押合同》法律规定的必备内容中,只明确要求约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并没有抵押物担保的期限。所以,约定抵押担保期间、不能免除抵押担保责任;要免除抵押物的担保责任,只有使抵押担保物权依法消灭。
法律规定抵押担保物权消灭的情形主要包括:《担保法》规定,抵押权与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物权法》规定:1、主债权消灭;2担保物权实现;3、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4、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就是说抵押权的消灭,只能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有效,除此之外的约定或者规定,不发生免除抵押担保的责任。即使发生抵押物损毁、灭失的情况,抵押物已经不存在,由此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也将作为抵押债权的财产担保,继续承担担保责任。
综上所述,无论是当事人约定的抵押期限、或者办理抵押登记时填写的抵押期限,都不能作为免除担保责任的依据。即使超过约定的抵押担保期限,抵押权人还是可以要求用抵押物清偿担保的债务。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虽然约定抵押担保期限没有法律依据,但不是说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不受任何时间限制。《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