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平贝母采收年限

平贝母采收年限

发布时间:2021-07-08 01:22:49

㈠ 平贝母的繁殖技术

平贝生命力强,繁殖率高,即可有性繁殖,又可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一般需要6年左右才能收获,无性繁殖1~2年即可收获,所以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即用磷茎栽培的方法。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贝母地上植株枯萎时挖取鳞茎,按大、中、小分开,随挖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用湿沙或湿土埋藏。栽培时间应在新根及新生芽分化前栽培完,否则影响新根、越冬芽及子贝的生成及分化,而影响来年的生长及产量。栽前将种子用筛子筛选,分大、中、小三个等级,挑出破损、有病的鳞茎。分级栽种,鳞茎大小一致,植株的生长一致,采收期也一致。一般大贝栽后一年采收,中贝栽后二年起收、小贝栽后三年起收。平贝母植株矮小,又无分枝适宜密植。适当的密植能增强平贝的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种子繁殖
用鳞茎和种子繁殖。以鳞茎繁殖为主。
1.鳞茎繁殖在6月份收获鳞茎时,按大、中、小分成3级,大的加工入药,中、小者作种栽,分别栽种。分级的好处是,生长一致,便于栽培管理和采收。条栽,中等的种栽按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小的种栽按行株距5厘米×3厘米,栽后覆土5~6厘米,浇水,然后在畦面上撒2~3厘米厚的土粪,以保持土壤水分。亩栽种量300~400公斤。在生产中还常使用“分瓣”和“切瓣”的方法。分瓣是将鳞茎上的鳞片再分成2~4瓣,进行栽种。切瓣是将长形的贝瓣横切,宽形的贝瓣纵切,切成每块长10~15毫米,宽7~10毫米。每瓣由不定芽形成一至数枚新个体。
2.种子繁殖春播、秋播均可。6月份果实成熟,种子采下后稍干,立即播种,翌年春出苗;春播的种子,需砂藏层积处理。播种时在畦面上按行距10厘米,深0.5~1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薄薄一层细土,稍加镇压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4月中旬幼苗出土,5月下旬生长基本结束,小鳞茎进入夏眠。1~3年生苗都只有1片线形叶,4~5年生苗有3~9片叶,地下鳞茎直径达0.5~2厘米,第6年开始抽茎开花。 1.选地与整地
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栽培。忌盐碱土和粘和重土壤,低洼易涝或干旱地均不农宜载植。最好靠近水源,以利灌溉。春季,地化冻后,进行翻、耙地、整地要细致。按宽1-1、2米,作业道50厘米作畦。将畦面7-8厘米深表土撮到作业道上,使畦成为平底的畦槽,之后用滚子压实成为硬底,这样做,便于收获,防止遗漏,并能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畦底压实后,上面平铺5-7厘米厚的底肥,以猪粪为好,马粪、腐殖土也可。每亩可掺入20-25公斤过磷酸钙,用的农肥必须充分腐熟并筛细再施入。底肥上再盖2-3厘米厚的土即可栽植。
2. 种子种植
选生长4-5年健壮植株,平常要加强肥水管理体制,并在植株旁插些蒿杆或树枝为立架,使时卷须攀援其上,以免风折。5月份开花结实,5月下旬(小满)地上植株即渐枯萎,但果尚不成熟,可连带果收起,存放于通风处待其后熟,注意防霉。干至果由绿变黄,果缝裂开时,将果摘下,搓出种子,以待播种。
3. 栽培方法
在施完底肥,铺好畦土的畦上栽培,采用横畦条播,大、中贝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小贝行距5厘米,株距3厘米。播栽完后将根据种栽大小覆盖4~6厘米腐殖土,覆盖后搂平。然后在床面上覆盖2~3厘米的盖头粪,以保证土壤疏松,保持水分,增加土壤肥力,缓解土温的变化,保护平贝母安全越冬。
4.摘花蕾
贝母现蕾后,如不留种,应及时,全部摘除,以免浪费养分,促进鳞茎生长发育,如计划留种,可适当疏蕾。
5. 追肥
根外追肥:将肥料按稀浓度比例溶于水中,然后采用浇水方式施入,如有喷灌或滴灌更为方便。施氮肥浓度一般低于0.3%,尿素的浓度可稍高些,在0.3%~0. 6%,可在平贝母出苗前或展叶前施入。展叶现蕾期,可选择使用0.2%磷酸二氢钾或0.2%硫酸钾或1%过磷酸钙溶水后滤去残渣,喷在苗上。也可使用各种水溶性微肥、各种叶面肥料和各种生物菌肥(如EM菌),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研究发现,通化产的EM菌300倍液可延长平贝母生育期1周左右,施用EM菌的平贝母植株,叶片浓绿,病害较轻,地下鳞茎较大,产量较高。
根侧追肥:(1)点播和条播地 在平贝母出苗后,展叶前,在行间开浅沟(隔一行开一行)追施充分腐熟的饼肥,每平方米100克,对2千克清水,浇施入沟内后覆土。也可追施磷酸二铵每平方米100~150克或尿素100克,均匀地撒施入沟内覆土。
(2)撒播地 在春季土壤化冻后平贝母出苗前,及时清除覆盖物,每平方米均匀地撒施磷酸二铵100~150克,然后用耙子在畦面反复搂几次,使磷酸二铵与土壤充分结合。或于小贝母出苗后,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00~150克,或尿素100克,施后立即浇水,使肥料溶化后渗入土层中,但应注意浇水量不宜过多,防止肥料渗入土壤下层,作物不易利用。 遮荫作物平贝母是早春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怕干旱炎热、早春温度在4℃时即萌发出土,温度在13℃~16℃时进入生长茂盛期。从出苗到枯萎只有60天左右生长期。平贝母植株枯萎后有遮荫物更有利于鳞茎更新芽的分化与子贝的分生生长。如果地面裸露,容易造成杂草丛生、影响平贝母正常发育。遮荫作物以大豆,矮生豆角类为好,一般不影响平贝生长,其根瘤还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有利于平贝母生长。同时大豆枝叶繁茂遮荫能力强,能控制杂草生长。

㈡ 一亩贝母能收获多少斤

贝母,品种较多,根据产地、外形及疗效等区别,有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四类。川贝母按形状不同又分为松贝、青贝、炉贝和奉贝,通常以松贝质量最优而具。亩产量150公斤左右。

一、栽种
栽培鳞茎在6月上旬至中旬进行,先将鳞茎大、中、小分选,直径大于0.8厘米的为大鳞茎,0.4—0.8厘米为中鳞茎,小于0.4厘米的为小鳞茎。选好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栽种方法均匀撒播,株距2—3厘米,每667平方米要大鳞茎300公斤,中鳞茎200公斤,小鳞茎100公斤。播后覆土3厘米,搂平床面,中部略高,以防积水,实际生产中基本上都栽种鳞茎,很少有播种种子的。
二、种植遮阴作物
平贝母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6月上旬贝母成熟后,天气进入高温期,为防止入夏阳光直射地面,地温增高,在新芽分化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播种后或老贝母成熟后及时种植遮阴作物。选择遮阴作物的原则是,遮阴作用强,根系少,对贝母生长发育影响小,不是贝母病害的寄生,又能增强土壤肥力。产区选择大豆和苏子作物为遮阴作物。
三、除草
地温2—4℃平贝母就能出苗,喷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出苗比杂草早,杂草后期生长快,避免拔大草伤贝母影响贝母生长,植株成熟死亡后,可浅铲1次,以不伤鳞茎为准,一般贝母生长期间拔2次草即可。为了保证养分能满足根部发育的生理需要,可以按每100公斤液体中加入药材根大灵胶囊1粒,搅拌溶解后叶面喷施,使地下营养运输导管变粗,加大养分输送量,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达到增产丰收的愿望。
四、防治病害
锈病,叶背、叶柄、茎基部出现许多褐色孢子群,病重时贝母早期枯死。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地上残株,发病前喷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新高脂膜防治。灰霉病,叶绿叶尖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枯萎死亡,防治喷500倍液的代森铵+新高脂膜防治。

㈢ 平贝母种子形态如何怎样进行清选和分级

(1)种子形态

平贝母的种子着生于蒴果的中轴上,整齐排列,种子略成三角形或扇形,扁平,尖端有种孔,鲜者白色,随着成熟渐变浅棕色。长0.6~0.7厘米,宽0.5厘米左右,厚不足0.1厘米。种子表面光滑,边缘具种翼,种皮菲薄,贴生于种仁上。胚乳有油性,胚不明显,千粒重3克左右。

(2)选种

目前平贝母生产中常因干旱或锈病造成地上植株早期扒秧而收不到种子。即使是管理水平较高的留种田或不摘蕾的生产田,所采收的种子成熟度也不整齐,为提高平贝母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和出苗率,要进行选种。选种方法:

①风选。用室外自然风力,清除瘪粒和不饱满的种子。

②簸选。用簸箕将瘪粒和杂质簸出。

③水选。在种子催芽处理前,用水浸泡,将飘在上面的不饱满的种子及杂质清除。经清选的种子可使千粒重由3克提高到3.5克以上。

(3)分级标准

平贝母生产中很少采用有性繁殖,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制定出平贝母种子标准。本书将平贝母种子按大小和千粒重粗略分为两级(表3),供生产者参考。

表3 平贝母种子分级标准

㈣ 平贝花有药用作用吗

平贝母,中药名,是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平贝母主产于东北地区,从种子播种到开花结实,其生活周期为6年。其鳞茎随着年龄的增加鳞茎重量也随之增加,到6年生时达到最大值,7年以后开始减小或为子贝所取代。

因此,从产量的角度来看,种子繁殖的平贝母最佳采收年限为5~6年生;平贝母采用无性繁殖方法,一般大号种栽种植1~2年采收,中小号种栽种植3~4年采收比较合适。春季采挖,除去外皮、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于燥。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4)平贝母采收年限扩展阅读:

平贝母的采收方法:

当前提倡分级栽培、分年采收、一次收净的采收方式。

一般大号种栽种植1~2年采收,中小号种栽种植3~4年采收比较合适。具体采收方法是:用平板锹或大铲将贝母鳞茎层上面的覆士翻到作业道上,再沿贝母层下面的覆士层将解茎和土一同抢起,装人分级筛中清师分级,一般将贝母鳞茎分成大、中, 小三级或四级。

大鳞茎(直径1.5cm以上)加工制成商品;中等鳞基(1~1.4cm)为一级种茎;小鳞茎(0.5~0.9cm)为二级种茎;0.4cm以下的小鳞茎为三级种茎,将上述三级种茎分别栽种。

㈤ 要使平贝母获得高产应注意哪几个环节

(1)选好地 土壤是平贝母赖以生存的地方,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平贝母的生长发育,以至于影响产量和质量,因而选地适当与否是平贝母获得丰产的关键。平贝母属鳞茎类药用作物,根系不发达,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湿润、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砂壤土,忌黏土、砂土、盐碱土和低洼地。此外,最好选在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前作物以豆类或玉米为好。

(2)施足基肥 平贝母是喜肥作物,又适于密植,需肥量较大,所以整地时必须先施足基肥。肥料必须用腐熟的猪粪、鹿粪、马粪及堆肥等,没腐熟的粪肥不宜作基肥,以免肥料发热烧伤鳞茎和须根而导致腐烂。整地时按畦宽1.2米,作业道50厘米,做成高15~20厘米的高畦,施基肥时,把畦内的土挖出7~10厘米深,放在畦边作业道上,使畦床成一浅槽形,再把准备好的粪肥铺在畦槽底约3~6厘米厚,摊开捣烂,与底土拌匀耙平。然后将放在畦边作业道上的畦土,捣细再铺在底肥上3~4厘米厚,摊平耙细。

(3)合理密植 生产上一般采用鳞茎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时间较长,需约6年才能收获,一般不采用。其无性繁殖系数是许多种贝母中最高的一种,一个大鳞茎可分生子贝10~30个不等。平贝母植株矮小又无分枝,很适宜密植,合理密植是高产的关键。要合理密植首先必须在栽种前将种鳞茎分级,按大小分别种植,这样既便于管理,又使同样大小的鳞茎种在一起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均匀生长,减少对较小鳞茎发育的抑制,也便于在达到采收规格时同期收获。

栽种期,一般在挖收平贝母时随挖随栽,即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贝母地上部枯黄至枯萎时挖收鳞茎,按大、中、小分成3级。大的(直径1.5厘米以上)加工入药,中等(直径0.8~1.4厘米)和小的(0.7厘米以下)做种分别栽种。栽种时中等鳞茎按行距8~10厘米,株距5厘米,小鳞茎按株行距3~4厘米,整齐均匀地摆在畦面上,全部摆好后,将放在畦边作业道上的土,再均匀地覆盖在种鳞茎上,覆土厚度4~6厘米,然后耙细整平,使畦中部稍高些,以避免积水。最后盖上2~3厘米厚的腐熟粪肥称“盖头粪”,盖头粪的作用,在于保持土壤水分和表土疏松,稳定土壤温度,冬季可防止土壤冻裂,保护鳞茎安全越冬,早春出苗后又可提供幼苗的营养需要。

(4)及时种植遮荫作物 平贝母植株枯萎后,或栽后当年,鳞茎仍留在地下很长一段时间,进行更新芽的分化及子贝的分生生长等。如土壤干燥、地温过高,都会影响更新芽的正常分化及子贝的分生,以致影响下一年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质量。遮荫作物以大豆、玉米为优,南瓜、苏子次之,忌黄烟、大麻、大蒜等。大豆枝叶茂密,遮荫能力强,有利稳定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同时通过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还可提高土壤的含氮量,供平贝母根系吸收和利用。玉米虽然遮荫能力强,但由于根系大,不易腐烂,吸肥力也较强,会与贝母争肥,往往影响其根际周围贝母出苗与生长。所以,多种在边床或作业道上。目前产区多采用床边种玉米,株距30~40厘米;床面种大豆2~3行,行距25~30厘米。播种期同大田一般播种期或稍晚一些时间均可。对当年要起挖的贝母田,可在床边适时种玉米。

(5)架设风障 在早春风沙较大的地区,平贝母出苗后容易遭受风沙危害,应在迎风的一面于头年秋季结冻前用高粱秆、玉米秸或苇帘等做成风障,高1.5~2米。这样不仅可保护贝母植株不受风沙危害,又可提高地温,促进提早出苗,提早生长。

(6)精心管理 要经常注意松土除草,保持地里土松无草;注意防旱排涝,特别是早春较干旱,出苗期应及时浇水,后期若遇干旱也应及时浇水,多雨季节要排水防涝;适当追施速效性氮肥;及时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集中于地下鳞茎的生长。

(7)适时收获期 做到分级栽培,分年采收,一次收净。一般大粒种栽2年采收,中、小粒种栽3~4年采收,比较合适。

㈥ 平贝母有哪些特征

(常维春)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因其地下鳞客扁圆盘状,形如聚贝子,又兼扁平,故名平贝母。我国东北三省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脉,东经123°—135°,北纬40°—48°的湿润山脚坡地阔叶林带及河谷两岸,海拔多在1000m以下。人工栽培平贝母主产于吉林省通化地区、延边地区、吉林地区及辽宁丹东地区、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地区等,栽培面积达二万余亩。由于平贝母的繁殖系数高,产品质地优良,在全国贝母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已有山东、河北、江苏、陕西、河南、江西等十八个省区引种试栽。吉林省通化地区平贝母,不仅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而且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对全国贝母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以鳞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西贝素、贝母辛、平贝碱甲、平贝碱乙。此外平贝母鳞茎还含有大量淀粉、蔗糖和甾醇甙、单糖类、挥发油等。近几年来,根据分析发现平贝母全株均含有生物碱,尤以花蕾含量为最高。由此可见,平贝母全株均可入药。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嗽,痰多胸闷。目前多制成川贝精散,川贝精片等制剂,畅销国内外。

一、形态特征

株高30—60cm。鳞茎扁圆形,由2—3个鳞瓣合抱而成,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光滑无毛,有粉霜。叶片15—25枚,茎中下部的叶片常轮生,上部叶常对生或全为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狭披针形至线形,顶叶小而成卷须状,叶长5—10(15)cm,宽2—6.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单花腋生,每株1—3朵,最多可达6朵。花冠黄绿色带紫色网状斑纹,呈钟状下垂,被片6枚,长椭圆形,二轮,长约2.5cm,宽约1.3cm,内轮稍短而狭;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6,花药黄色,花柱具乳突,柱头3深裂,裂片长5mm。蒴果倒卵形,顶裂,三室,具6纵翼,内含100—150粒种子(图14—53)。

图14—53平贝母形态图

1.地下鳞茎2.地上茎3.花4.花的剖面

二、生物学特性

(一)原产地的气候土壤及平贝母的生长习性

平贝母原产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20—17℃,绝对低温达-37℃以下;7月份平均气温为20—23℃,温度年较差为40℃左右。终霜期5月中、下旬,初霜期9月中、下旬,无霜期100—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50—1000mm,多集中7、8、9三个月。平贝母多生长在土层较厚,质地疏松、结构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黑钙土上,土壤含水量多在20_30%左右。

平贝母是一种早春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怕干旱炎热。早春化冻即萌发出土,气温13—16℃时进入生长茂盛期。地上部生长期极短,从出苗到枯萎,4月上旬至6月中旬只有60天左右;8月上旬—10月上旬完成更新芽及新根的分化生长。在较凉爽的春秋两季生长迅速,夏季生长分化缓慢,冬季休眠。因此,春秋季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是平贝母增产的保证。平贝母耐寒性很强,越冬芽在冬季-37.2℃的情况下不发生冻害;然而夏季却怕高温干旱。当气温达28℃以上,鳞茎分布的土层即地表以下7—15cm处地温达20℃以上时,地上植株枯萎,地下鳞茎进入缓慢分化阶段。由于高温对鳞茎的越冬芽形成不利,因而需种植遮荫作物。8月上旬以后,平贝母鳞茎又开始活动。随着气温下降,更新芽、子贝、新根等迅速生长发育。到结冻前,更新芽可达1—1.5cm长,新根也已发育完全,为翌春早期出苗做好准备。

(二)平贝母的生长发育

1.平贝母的个体发育

平贝母从种子播种到开花结果需4—5年时间,从幼苗到成株形态有显著不同,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线形叶时期

一年生苗只生长一片线形叶,先端常弯曲成半环状,长约5cm,宽0.5—1mm,基部圆球形小鳞茎径约2mm,鲜重25mg。

(2)“鸡舌头叶”时期

指二三年生苗,叶如鸡舌头,二年生叶长10cm以上,宽3mm,鳞茎径4mm。三年生叶长10—15cm,宽4—10mm,鳞茎为玉米粒大小,鲜重0.9g左右。

(3)“四平头”时期

指四五年生植株,开始形成明显的地上茎,高约8—20cm,叶披针形,长8—10cm,宽6—8mm,3—9片叶互生,状如十字,故名。鳞茎扁球形为榛粒大小,直径1—1.5cm,鲜重0.8—1.5g。

(4)“灯笼竿”时期

即五六年生后开始开花时期,株高可达30—60cm,叶腋生出1—3朵钟形花,颇似灯笼,故名。鳞茎扁圆盘状,径约1.5—2.5cm,鲜重3—6g,大量分生子贝,10—30个不等。为平贝母成龄期。七年生植株新鳞茎开始减少,重量也相应减轻。九年生植株可能不形成新鳞茎,只形成一些子贝(图14—54)。

图14—54 平贝母各生长发育时期

1.种子繁殖的一年生植株——“线形叶”2—4.二、三年生植株一“鸡舌头” 5.四、五年生植株一“四平头” 6.五、六年生以上植株——“灯笼竿”

2.平贝母的年生长周期

可分为种子出苗期(有性繁殖),鳞茎出苗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鳞茎更新期,枯萎期,更新芽分化期,休眠期。

(1)种子出苗期

平贝母种子有下胚轴休眠习性,当年播种并不出苗,在完成胚形态后熟后尚需经过一定的低温时期,打破下胚轴休眠,于第二年4月中旬方能出苗。出苗所需温度大约在3—5℃左右。

(2)鳞茎出苗期

一般为3月下旬—4月上旬,出苗所需温度为2—4℃。

(3)展叶期

一般为4月上旬—4月中旬,此时温度为3—5℃。

(4)开花期

平贝母在越冬芽分化过程中就已形成明显的茎、叶、花蕾,因此出苗后便顶着花蕾生长,展叶即现出花蕾。此时,雄蕊有4个花粉囊,药室中发育着许多花粉母细胞;而雌蕊中的胚珠已具内外珠被,并发育出大孢子母细胞或者已形成二核胚囊。直到5月上旬,当温度达到10—14℃时开始开花,花粉囊破裂后散出花粉;雌蕊中的胚珠处于初生四核胚囊阶段。就一朵花来说,雌蕊发育比雄蕊晚。花期7—15天。

(5)结果期

由开花、结果到果实成熟约需一个月左右的时期,于6月上、中旬陆续成熟。此时日平均温度为17—19℃左右。

(6)鳞茎的更新

开始于种子繁殖的五年生植株,其鳞茎为合轴更新结构。主茎死亡后,靠主茎侧方的1—2个芽来更新。更新芽一般有6片芽苞叶,春季萌发后,由最内2—3片芽苞叶逐渐肥厚而成新鳞茎。最外两片肥厚芽苞叶在萌发前养料已耗尽,第三、四两片芽苞叶则成为褐色膜片包在新鳞茎外方。到4月下旬或5月上旬母鳞茎养料耗尽成为空壳,新鳞茎则进一步生长,直到地上部枯萎。四年生以上鳞茎有两个更新芽,可分别形成两个新鳞茎。

对单株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如叶面积测定表明,新鳞茎增长与叶面积密切相关,据5月15日测定,平贝母单株叶面积达84.1cm2时,单个新鳞茎重由5月5日的43%增加到67%,10天增重24%,后期由于果实的形成,茎秆的木质化,新鳞茎在单株总干重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7)枯萎期

6月上、中旬当日平均温度达20℃左右时,植株地上部分别进入枯萎期。一般四年生以下植株如连续两天地温为18℃时即回苗,而灯笼竿要连续两天地温为20℃时才回苗。平贝母的生长发育主要受气候的影响,也受其它因素如土壤中水分状况的制约。

(8)更新芽及新根分化期

第一年形成的腋芽原基越冬后,经春天萌发到叶枯时已分化出4—6片芽苞叶及数片幼叶,6月中旬主轴伸长,又分化出数片幼叶,此时地温18—21℃,7月上旬分化出.花原体(图14—55),7月中旬出现花被,7月下旬出现雄蕊,8月初已,出现第二、三枚花原基,此时地温21℃左右。

图14—55平贝母花芽分化

1.6月25日更新芽纵切面示更新芽在第二年6月仍为营养芽 2.7月初更新芽纵切面示更新芽在第二年7月初开始转化为花芽 3—4.7月15日花芽纵切面,示7月中旬形成内外花被和雄蕊原始体5.8月初花芽纵切面示出现第二花原基 6.8月下旬花芽纵切面示雄蕊已分化出花药花丝,雌蕊出现较晚8月下旬雌蕊明显可见,而雄蕊已分化出花药花丝。自9月起新芽已高出鳞茎,9月中旬已形成两朵花,9月下旬雌蕊伸长。11月上旬更新芽已高出鳞茎1.5—2cm;花被长5mm以上;雄蕊花药长3—6mm,花丝长0.05mm;雌蕊长2.4—5mm,柱头3裂,花柱尚未伸长。

更新芽在分化花原体的同时,8月下旬形成新的腋芽原基。早在6月末至7月初于更新芽一则还形成一个腋芽,并在9月下旬又形成叶芽原基(图14—56)。

图14—56 结冻前更新芽的形态

1.芽苞叶 2.叶 3.花原体 4.母鳞茎 5根 6.地上残茎 7.腋芽 8.子贝

鳞茎目9月起长出新根,结冻前长达2—5cm,为翌年早春出土生长打下基础。

(9)休眠期

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土壤封冻,植株休眠。

(三)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平贝母的有效成分含量随年生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不同而有变化。据吉林农大王俊翔、李树殿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平贝母自出苗到枯萎,整个生育期不同器官的生物碱含量变化与浙贝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母鳞茎干重逐渐下降的同时,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也逐渐下降;而随着新鳞茎的日益增大,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也随之提高。以5月上旬的0.29%为最高,而5月中旬后,生物碱的百分含量则有所下降。但由于鳞茎的绝对重量在不断增长,这意味着生物碱的绝对含量也随鳞茎的膨大而增加。茎秆生物碱含量以幼茎较高,随着茎秆的木质化直至祜萎,生物碱含量则明显下降。到了花期,总生物喊含量以花蕾为最高,刚开的花次之,盛花期又次之,但仍比新鳞茎的含量高。根据分析,平贝母全株均含有生物碱。

平贝母地下鳞茎随生长年龄的不同,其生物碱含量稍有变化,“四平头”鳞茎的生物碱含量低于“灯笼竿”的鳞茎。因此确定平贝母的适宜采收期为“灯笼竿”阶段,即有性繁殖的5—6年生为最佳采收期。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施肥

1.选地

选地适当与否,是平贝母获得丰产的关键。栽培平贝母最适宜的土地是疏松、湿润、比较肥沃的腐殖质土或黑油沙土。在这样的土地上栽培的平贝母品质好,产量高。忌沙土,盐碱土和低洼易涝的土地。选地最好背风向阳,靠近水源,以便浇灌。前茬作物以豆茬或玉米茬为好。如选坡地,坡度一般不应超过10度,并挖好排水沟,防止水土、粪肥流失而影响平贝母的长势和产量。

2.整地

一般地区可于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翻耕晾哂,随后耙碎整平。土壤越疏松,土地越平整,越有利于平贝母的生长发育,也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3.作畦与施肥

栽培平贝母一般采用畦作。作畦的顺序是挂畦串→挖畦槽→施底肥→垫床土。

(1)挂畦串

在整平的场地上,根据地形用绳量出畦床的形状。畦宽1.2m,作业道宽50cm,畦高、畦长根据地势地形而定。一般地势高的地方畦床可矮些,地势低的地方畦床应高些。通常15—20cm左右。

(2)挖畦槽

把畦内的土起出6—9cm深,翻到作业道上,使畦床成浅槽形。

(3)施底肥

平贝母是喜肥植物,因此必须施足底肥,否则影响产量(表14—58)。

表14—58 施底肥对平贝母产量的影响

注:本表中产量系指直径1.5cm以上种球。

施底肥的目的,一是增加土壤肥力,二是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以利于平贝母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三是便于起收,避免深浅不匀。

施肥的种类,以腐熟的猪粪、鹿粪、马粪最好,其次是堆肥和炕土、腐熟大粪等。切忌施用生粪和块粪,否则施后发酵生热,会烧伤贝母鳞茎和须根而导致腐烂。

施肥时,把粪肥铺在挖好的畦槽底上约3—6cm厚,摊匀即可。

(4)垫床土

将挖畦槽时放在作业道上的土,打碎土块后平铺在底肥上,厚度3cm左右,然后用耙子摊平耙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混拌腐殖土或复合肥、腐植酸铵等。

(二)繁殖方法

平贝母生命力强,繁殖率高,既可有性繁殖,又可无性繁殖。用种子繁殖一般需6年左右方能收获;而用鳞茎繁殖1—2年便可收获,故生产上多采用鳞茎繁殖法。

1.有性繁殖

(1)种子的生理特性

平贝母蒴果成熟后,沿果缝向外开裂。散出种子,种子呈扇形或钝三角形,刚熟时为黄绿色,干后褐色,长、宽0.3—0.4cm,厚度不足O.1cm。边缘具种翼,内含种仁,种仁绝大部分被胚乳占据,胚乳由多数薄壁细胞组成。种子千粒重约3g左右。

果实成熟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仅在种子先端处有少数未分化的胚原细胞。采种后随即播种,当湿度为30—40%,温度降至20℃以下时,胚原细胞方开始分化,逐渐形成线形胚,此期约经60—80天,称为胚后熟期。当种子层土温降至10℃左右时,线形胚充满种子,下胚轴迅速伸长,形成初生根。胚根从种子尖端种孔伸出,至结冻前初生根长可达2cm以上。由于平贝母种胚有下胚轴生理休眠特性,当年并不发芽出土。经过晚秋或早春一定的低温时期,待翌年4月初,温度达2.5℃以上时开始生长;于4月15日—20日气温达6℃以上时,一片线形叶出土。

(2)种子繁殖方法

平贝母种子于6月上、中旬陆续成熟,种子采收后稍晾干便应立即播种,否则会降低或丧失发芽力。并且播种过晚,种胚来不及完成形态后熟,当年不能生出初生根,第二年不能发芽出苗。播种方法最好进行横畦宽幅条播,行距10cm,以便于田间管理;覆土1—1.5cm,播后床面覆草帘或树条,保持土壤湿度;周围设防风障,以防人畜践踏。如果播后遇干旱,可适当浇水或畦沟灌水,以利于种子后熟和发芽。

平贝母幼苗顶土能力弱,所以苗床要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肥沃之地,以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最好。pH为微酸性或中性。为提高幼苗顶土能力,亦可采用整果或按子房室分瓣播种法,按10×5cm的行株距穴播畦面上,覆细土2cm厚,再覆腐熟落叶碎末1—2cm,以利保墒。翌春出苗后,要加强管理,注意除草和灌水。5月下旬生长基本结束,小鳞茎进入夏眠,从而完成了第一个生长发育阶段。

2.无性繁殖

(1)子贝的发生、形成和生长

贝母属植物大部分靠鳞茎繁殖,浙贝、川贝、伊贝的无性繁殖系数很低。而平贝母在三年生以上植株的鳞茎上,均能形成许多小子贝。子贝是鳞茎上不定芽发育而成。一般多发生于肉质鳞叶的顶端、背部、基部及两侧边缘,也可发生于鳞茎基盘上、下方。发生部位虽然不同,但均由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种子繁殖的植株,一般三年生以上的鳞茎就能形成子贝,但数量少,大鳞茎产生的子贝多。就单株鳞茎观察,一般鳞叶顶生子贝发生时间最早,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叶枯前后发生,并且数量也多,约10—20个不等,体积较大;鳞叶背生子贝形成时间晚于前者,体积最小,数量也少;鳞叶基生子贝发生时间较晚,一般7—8个,体积略小;鳞茎基盘上、下方发生的子贝数量较少,发生的时间也较晚,但它们生长迅速,很快超过其它部位所发生的子贝。因鳞茎基盘上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较快地获得营养物质所致。子贝也可在芽苞片上形成,然而它是在芽尚未形成新鳞茎时已提前在母体内形成的,可称为胎生子贝,其体积不大,数量极少。

子贝的生长:子贝形成后不断生长增大,9月始生长较快,部分子贝萌发成苗。此时,子贝具有3片鳞叶,1片幼叶的叶鞘基部包围着肉质鳞叶,中央为生长锥,有的还从鳞茎基盘上长出幼根,入冬后休眠,翌年春随母鳞茎萌发或稍晚之萌发,长出一片具长叶鞘的鸡舌头叶,并有数条幼根,此幼株一般于5月上旬脱离母体而独立生活,直至叶枯后采挖,然后按大小分级栽培。

(2)栽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贝母地上植株枯黄至枯萎时挖取鳞茎,按大、中、小分成三级。大者(直径1.5cm以上)加工入药,中者(直径0.8—1.4cm)、小者(0.7cm以下)做种栽分别栽种,随挖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放入潮湿的沙土中分层贮藏。但最迟必须在8月末以前栽完,否则鳞茎生出新根和更新芽,栽时容易折断,且由于堆放时间长,呼吸消耗养分,晚栽也不利形成新根,越冬芽亦瘦小,这些都会影响翌年生长,甚致影响产量。

栽前将起出的种鳞茎用筛子筛选,挑出病鳞茎和破损者,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分级栽培的好处是种用鳞茎大小一致,便于栽培管理。同级种栽生长大体一致,便于在达到采收规格时同期采收,减少对较小鳞茎发育的损害。如高粱粒大的鳞茎栽后约三年采收;玉米粒大的栽后两年采收;榛子粒大的栽后一年采收。

平贝母植株矮小,又无分枝,适宜密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增强平贝母的抗旱能力,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而分级栽培恰好能按种用鳞茎大小合理密植。故播种量根据鳞茎大小而定,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平贝母产量与栽种量成正比关系(表14—59)。一般栽种量为:小种茎(高粱粒大小)125—200kg/亩,中种茎(玉米粒大小)200—300kg/亩,大种茎(榛粒大小)300—400kg/亩。

表14—59 不同栽种量与产量的关系

栽植方法有横畦条栽,大、中种茎行距5—10cm,株距5cm,小种茎按3—5cm的株行距栽植或宽幅条栽,力求均匀,使种茎间不互相挤在一起。

撒栽 将畦床上层土壤挖到作业道上,挖深3—5cm,将小种茎漫撒在畦面上,株距保持1—1.5cm为宜,然后将挖到作业道上的土再均匀的覆在床上。覆土厚度按种栽大小约4—6cm。覆土后耙匀耧平。床面中部可稍高些,以避免积水,否则鳞茎发病腐烂,造成减产。栽植后在床面上一般要覆上2—3cm厚的盖头粪。盖头粪的作用:夏季可使土疏松,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缓冲土壤温度;冬季可防止土壤冻裂,保护鳞茎安全越冬;翌春贝母出苗后,可增加土壤肥力,以满足贝母高肥要求。盖头粪的种类:以腐熟的鹿粪、马粪、猪粪较好,其次是枯枝落叶和堆肥。没有粪肥也可铺施腐殖土。

在完成平贝母栽植的上述程序后,其底肥、垫床土、贝母鳞茎、覆土及盖头粪的层次如图14—57所示。

图14—57 平贝母床横断面示意图

1.盖头粪2—3cm2.覆土层4—6cm3.平贝母鳞茎4.垫土层3cm5.底肥层3—4cm

(三)田间管理

1.除草与松土根据平贝母植株矮小,出苗较早(3月下旬—4月上旬),生长期短的特点,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防除杂草。早春,平贝母未出苗前(3月中、下旬)清理田园,搂出残株茎秆、杂草等杂物。平贝母出苗后结合除草要进行浅松土,以防土壤板结。在生长期间做到有草就拔;平贝母地上植株枯萎以后有草就铲,但要浅锄,不宜过深,以不伤害地下鳞茎为标准。一般生长期内进行一次松土、二次除草即可;枯萎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2—3次松土除草工作。

也可应用除草剂灭草,根据特产研究所试验,应用效果较好的有西马津、阿特拉津、扑草净等,其次为二甲四氯75g/亩和五氯酚钠500g/亩;二甲四氯50g/亩和扑草净50g/亩混用,其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方法是早春贝母出苗前,结合铲除越冬杂草用50%西马津或50%阿特拉津每亩100g兑水200kg进行地面喷雾处理,则贝母生育期间可不再进行除草管理;贝母地上植株枯萎后使用50%西马津或阿特拉津每亩150g兑水200kg进行地面喷雾处理,夏秋两季田间基本无杂草(小根蒜除外)。

2.灌溉

平贝母生长期短,生长迅速,其整个生育期正逢春旱阶段。为保证平贝母正常生长发育,获得稳产高产,可在春旱时(5月中旬至6月上旬)浇1—2次透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灌水。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松土,防止地面板结和龟裂。秋季如遇干旱影响鳞茎分化,亦应适当浇水或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3.排水防涝

平贝母鳞茎最怕积水。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要挖通排水沟,进入雨季后,要经常检查,如有积水,及时排除,以免引起鳞茎腐烂。

4.追肥

平贝母是浅根系须根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时间非常短促,约为两个月左右。为了促进鳞茎生长达到丰产的目的,栽培上必须注意两个环节:一是新鳞茎的形成期,即从出苗到母鳞茎的消失期间,需要充足的肥料,为母鳞茎根系的发育和新鳞茎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栽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二是新鳞茎的生长后期,主要依赖于植株叶片创造的同化产物。因此自5月起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以增加叶面积和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制造更多的同化产物以达到鳞茎丰产。

根据试验结果,平贝母可以施用速效性肥料如硝铵、腐植酸铵、过磷酸钙等,追施上述肥料均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7—50%。如追施硝酸铵150g/m2,腐植酸铵200g/m2,其增产效果在40%以上;同时对有效成分含量也有一定影响,可比对照提高生物碱含量3—18%。

追肥一般在早春平贝母出苗后,展叶前进行。于贝母行间开浅沟(隔一行开一行),将肥料掺土均匀施入沟内,覆土即可。亦可在平贝母展叶后浇施稀薄的豆饼水,或2%的过磷酸钙水液进行叶面追肥。

5.种植遮荫作物

平贝母属早春植物,耐寒、喜凉爽湿润的气候。6月上旬当地温达16—18℃时,植株地上部分便开始枯萎,继而转入地下鳞茎活动期。在此期间,鳞茎要完成更新芽的分化及子贝的分生生长等,因此要及时种植遮荫作物,以创造平贝母鳞茎一系列分化所需要的适宜生态条件。否则地面裸露,土壤干燥,地温过高等都会阻碍更新芽的正常分化,以致影响下一年的生长发育。同时地面裸露,容易造成杂草丛生,也会影响平贝母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由于平贝母是短季作物,5月下旬—6月上旬地上部分已枯萎,因此种植遮荫作物可以经济地利用土地,达到粮药双收的目的。

遮荫作物的种类以大豆、玉米为主,南瓜、苏子次之,忌黄烟、大麻、大蒜等。据调查,以大豆为遮荫作物的贝母田,由于大豆直根性,侧根少,对贝母影响小,其根瘤还可提高土壤氮的含量,有利于贝母的生长;大豆枝叶繁茂,遮荫能力强,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为平贝母鳞茎的正常分化创造有利条件。玉米作遮荫作物,虽然遮荫作用强,但由于根系大、不易腐烂,往往影响根际周围的贝母出苗和生长,所以多种在边床或作业道上。大麻虽然遮荫能力强,杂草也较少,但由于侧根发达,根系布满田间,吸肥能力强,需水量又大,往往造成贝母地干旱板结,影响贝母生长发育,其产量仅为大豆作遮荫作物的贝母田产量的33.3%,为玉米作遮荫作物的贝母产量的36.7%。大蒜、甘蓝等遮荫能力弱,病害多,因此不适合作贝母的遮荫作物。经验证明,以大豆作遮荫作物的贝母无论株高、茎粗,还是鳞茎重量均好于其它遮荫作物的贝母;其生物碱含量比单纯间作玉米的高20.72%,因间作大豆可提高土壤含氮量,而氮素是合成生物碱的必要元素。

种植遮荫作物的时间,对当年不起收的贝母田,如留种田或栽植小鳞茎的田块可适时早种遮荫作物,一般按大田播种期或稍推迟一些时间均可。对当年起收的贝母田,可在床边适时种植玉米,待贝母鳞茎起收移栽结束后,于床面种植晚菜豆等。

种植方法目前产区多采用床边种玉米,床面种2—3行大豆的形式,均以穴播为好。玉米株距30—40cm,大豆行距25—30cm。

6.架设风障

在风沙较大的地区,平贝母出苗后容易遭受春季风沙危害,特别是留种田地上植株往往被风刮断或伏

㈦ 平贝母的采收技巧

采收加工
用鳞茎繁殖法栽植平贝,一般2~3年即可采挖,采挖时间以6月中旬地上部全部枯萎后为宜。
1.挖掘方法
首先在畦床的一头扒开一部分土,露出平贝鳞茎,然后用木版锹或平锹将平贝鳞茎层上面的土翻到畦沟上,以见到整个畦内的平贝鳞茎为度,然后挑出大的或较大的鳞茎,除净杂物和土,加工作药。对畦里余下的小鳞茎用手摊匀,再把畦沟上的土重新盖上即可。根据经验,以分级栽培,一次收净比较合适。
2.加工方法
分炕干和晒干。炕干法是平贝产区常用方法,在密闭室内的土炕上,用筛子筛上一层柴草灰(亦有用熟石灰),然后把平贝母鳞茎按其大小分级铺好,再筛上一层柴草灰,然后加火增加温度,使炕上温度达40℃左右,经过一天一夜,即可全部干透。筛去柴草灰或熟石灰,重新炕干或日晒除去潮气即得干货。在干燥过程中,火力不宜过大,否则生物碱被破坏,容易降低质量;而温度太低,炕的时间过长,或翻动过多或温度忽冷忽热,又易造成“油粒”。晒干时选晴天将平贝母放在席子上,薄薄地铺上一层,经过日晒3~4天,即可晒干。然后装入麻袋保存,在夏季注意晾晒以免发霉生虫。

㈧ 怎样种植平贝

平贝,也叫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平贝母播种繁殖,需6~7年才能采挖。因此,平贝母种植可采用无性繁殖,需用3年生的平贝母鳞茎,才能产生子贝。
一般5~6年生的贝母鳞茎可产30~50个子贝,子贝是生产上主要繁殖材料。大中型鳞茎种植2~3年后采收。小鳞茎4年后可采挖。

㈨ 平贝母花能治病吗

平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可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胸闷,咯痰带血,肺炎,肺痈,急、慢性支气管炎,瘿瘤,喉痹,瘰疬,乳痈等症。平贝母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哦,对于清肺热有好处,出现的咳嗽啊或者是咳痰肺炎的情况有帮助改善的作用、
平贝母主治
现代药理研究,平贝母总生物碱、平贝碱甲均有明显的祛痰和降血压作用,并有抗溃疡、解毒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平贝母采收年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