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过了举证期限,庭审中才提交证据的效力问题
按法律规定,当抄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B. 答辩期限与举证期限区别
法律规定上:
答辩期限,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这是关于答辩期限的规定。该期限适用于所有的审判程序(涉外案件答辩期限为30日)。
举证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协商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解释》)第九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应做工作上:
答辩期限内被告应该提交答辩状。由于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所以很多被告在答辩期内并不提交答辩状。然而,如果被告要对受理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举证期限,《民诉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这是举证期限内当事人的重点工作。如果不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人民法院就认为当事人放弃举证权利;过期提交证据,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会要求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的,不采信或采信但训诫、罚款。第三十六条又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有困难,应在举证期限内申请延期举证,一般情况下可申请两次。
(2)举证期限不组织质证扩展阅读:
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短于或等于答辩期限,一二审普通程序的举证期基本上要限长于答辩期限。所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定要注意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如果短于答辩期限,当事人不要大意在提交答辩状时提交证据,有可能就错过了举证期限。
C. 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可能被法院采信,即使没有经过质证,请问有法律上的依据没有亦或是法律适用的结果
你问的不是太清楚,不知道你是不是想问没有经过质证(超期举证)的证据的专认定问题.
最高属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1〕33号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第四十七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
D. 举证期限和举证时限的区别
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回知书。举证通知书应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当事人如何进行证据交换?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举证期限可以改变吗?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当事人可以申请延期举证吗?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
E. 当事人超出举证期限的证据法院该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版定》第34条规定:“权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当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第47条第1款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世,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所谓证据失权,就是说当事人超出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提交的证据是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使用的,人民法院不能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根据《若干规定》,证据失权有几种例外:
1、当事人超出举证期限提交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
2、新证据。《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若干规定》第41条第1项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
F. 在法律上举证时限过期后出现的证据还有效吗
超过举证期限提交证据,法院一般不组织质证,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当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第47条第1款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6)举证期限不组织质证扩展阅读:
超过举证期限后,新的证据还可以提交
1、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2、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提出新证据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但由于对“新的证据”没有明确的界定,实践中将迟交的证据都视为新的证据,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
一些动机不纯的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不提供证据,在开庭审理中搞突然袭击,或者在一审期间不提供证据,在二审或者再审期间再提供证据,以实现其拖延诉讼、损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严重地干扰了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损法院裁判的权威性,有损对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对有限的审判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是导致审判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G. 《民诉证据规定》第34条第2款,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除对方当事人同意法院不组织质证,可是除了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解读;
1“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是指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2,“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质证”是被举证人对举证的的举证,就其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
3,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4,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
引用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九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H. 举证期限
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履行提供证据责任的期间,在举证期限内,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为体现诉讼契约精神,尊重对方当事人权利,在对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仍应组织对该证据的质证。规定举证期限是为了达到庭前固定争议点、规定证据的目的,以克服“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弊端。
I. 举证期限内不举证,是滞要承担败诉后果
2005年9月22日,某村村民委员会张榜公布土地承包情况,安排原告史某看榜。史某在看榜过程中发现有人撕榜便加以制止,与被告刘某发生争执继而撕打起来,撕扯中双方互有损伤。原告受伤后到医院治疗7天后出院。后诉至人民法院。在审理本案原告要求被告赔偿损失的过程中,被告刘某对原告史某所提交医疗费单据的真实性提出异议,法院依法责令其在指定期限内提交鉴定申请。后刘某既未在指定期限内提交书面申请和预交鉴定费,也未向法庭说明理由。法院认为,被告刘某对原告史某所提交医疗费单据的真实性提出异议,但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递申请书和预交鉴定费用,事后也未向法庭说明理由,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依法分析
举证期限制度,是指举证主体应当在法律规定或者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证实其诉讼主张成立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的则要承担举证失效或主张不被支持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制度。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期限。包括法律规定的期限和法院指定的期限。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在此期限内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支持其主张的证据。二是后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不提供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据,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则该相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法院不予采纳,该当事人将因此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举证期限制度作为一项完整的诉讼制度,期限和后果必须同时具备。
《证据规定》第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力。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这一规定,弥补了立法的缺陷,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举证时限制度规定了当事人若不在限定的期限内举证,将失去证据的提出权和证明权,即承担举证责任的败诉风险,由此举证责任才得以真正贯彻和落实。因此,本案中,刘某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并未提出相反的证据来否定原告的主张,所以在没有其他更有利的证据情况下,刘某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即败诉。
技巧提示
以下是民事诉讼证据文书样式中的《准许/不予准许当事人变更举证期限申请通知书》样本。
×××人民法院
通知书
(准许/不予准许当事人变更举证期限申请)
(××××)×××字第××号
×××:
你方与××××(对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案由)纠纷一案,本院于××××年××月××日向你方发出举证通知书,指定你方于×××x年××月××目前向本院提交证据。现你方与×××(对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协商确定双方于××××年××月××目前完成举证,并向本院申请认可。
经审查,本院予以准许(或“不予准许”)。
××××年××月××日
(院印)
说明:
准许的通知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不予准许的通知书,人民法院可以口头方式告知申请人,并记入笔录,由当事人或代理人签名。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J. 超过举证期限再举证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你好,
一、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送达的举证通知书上载明的举证期限内提交全部证据材料。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除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外,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二、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在举证期限内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均应提交书面申请,并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在申请后七日预交,到期不预交的,则对其申请不予准许。
申请证据保全的,须提供相应的担保。
四、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并在提出申请之日起七日内预交鉴定费用,当事人因在规定期限内不预交鉴定费用而未能鉴定的,则自行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五、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六、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出庭作证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在申请后七日内预交,到期不预交的,则对其申请不予准许。
七、符合《规定》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规定条件的新的证据的提供期限为:
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八、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人民法院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在提出申请之日起七日内预交,到期不预交的,则对其中申请不予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