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法律时效期多长
中国刑法也有时效。但是与日本不同的是,只要公安机关立案了,就没有时内效期限了。也就是说,除容非犯罪以后,公安部发现,逃了一定的年份,那才算过了时效。也就是说,成了悬案,逃在多年也没用。因为已经立案了。
此外还有一个兜底条款,只要检察院觉得有必要抓,一样能抓。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❷ 中国律法有没有公诉期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侦查阶段的最长时限为300天,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共计217天,两审审判为300天。全案累计817天(不含不确定时限)。
一般情况下时限 侦查阶段,拘留一般时限为3天(69条),捕后侦查60天(124条),合计63天,其间刑事拘留报捕审批7天时限不含在内(69条)。审查起诉阶段,一般情况为30天(138条)。审判一审二审程序一般情况各45天(168条、196条),公诉90天。侦、诉、审一般情况下共计183天。
特殊情况下时限 侦查阶段,拘留特殊情况可延长4天(69条),最长时间不超过30天(实际再延长23天)(69条)。捕后侦查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可延长30天(124条)。两次经省检察院批准各延长60天,共120天(126条、127条)。两次退补侦查各30天,共60天(140条)侦查阶段特殊情况下最长时限为237天。审查起诉阶段,特殊情况可延长15天(138条)。两次补充侦查后移送检察院每次不得超过45天,共90天(140条)。改变管辖重新计算不得超过45天(138条),(此规定有争议)。法院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30天,(138条)。审查起诉阶段特殊情况下时限为180天。审判阶段一审程序经省级法院批准可以延长30天(168条)。退回补充侦查后再起诉,一般情况45天,特殊情况可延长30天(168条)。改变管辖重新计算,一般情况45天,特殊情况可延长30天(168条)。二审程序经省级法院批准可延长30天(196条)。审判阶段特殊情况下时限为210天。侦、诉、审特殊情况下共计627天。
不确定时限 特殊案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无限期(125条);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128条);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自查清之日起计算(128条);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122条);庭审中有三种情况可以延期审理,无期限规定(165条),(三种情况即:1、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物,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2、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3、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不能进行审判的);死刑复核程序无限期等等。
以上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时限。此外还有国家有关部门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办案时限也应列入超期羁押认定标准之中。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2002]29号,《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中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这在《刑事诉讼法》中是没有此项规定的。类似此种情况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此外,不确定时限还应包括途中押解时间,邮寄卷宗时的邮寄时间均不能计算在办案单位的办案时间。
❸ 中国刑法案件追诉有效期最长是多少时间
刑法案件的追诉期也即追诉时效,一般根据犯罪分子所判的最高刑罚来确定,过了追诉时效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有些情况将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具体如下:
1、我国《刑法》中的时效,是追诉时效,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2、追诉期限的具体规定为: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5年。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3)中国公诉期限扩展阅读
如何计算刑事犯罪追诉时效:
一般犯罪的计算
这里所说的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与继续状态的犯罪。这种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第89条第1款前段)。“犯罪之日”应是犯罪成立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由于刑法对各种犯罪规定的构成要件不同,因而认定犯罪成立的标准也就不同。
对不以危害结果为要件的犯罪而言,实施行为之日即是犯罪之日;对以危害结果为要件的犯罪而言,危害结果发生之日,才是犯罪之日。
连续犯罪的计算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属于连续犯;犯罪行为有继续状态的,属于继续犯或持续犯。对于惯犯的追诉期限的计算,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从刑法规定的精神以及惯犯与连续犯的关系来看。对于惯犯的追诉期限,也应从最后一次犯罪之日起计算。
❹ 中国法律的刑事和民事的追溯期是几年
追诉期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术语。是指犯罪经过一定的期限不再追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的追诉期是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的追诉期为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的追诉期为15年等等。
在民事诉讼中是没有追诉期的。民事诉讼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指一个行为如果经过一定的时间,当事人是不能再请求法院予以保护的。一般情况下,一般诉讼时效是三年,最长不得超过20年。
❺ 中国刑事案件最高追诉期是多久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也即是说,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延长期限,也即是可以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实行无限期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5)中国公诉期限扩展阅读
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举报犯罪行为的时间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该案已报案或犯罪嫌疑人已被网上追逃,无论抓到时距发案时有多远,都要追究法律责任)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法定刑的规定包括几种不同的情况:
在一种犯罪有几个量刑幅度的情况下,应当按照犯罪的实际情况确定追诉时效期限的长短,即犯罪符合哪一个量刑幅度,就应当以那个量刑幅度的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的期限。
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况。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时效中断。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在一般情况下,追诉时效的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❻ 中国刑法追诉期最长是多长时间
你好,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专追诉时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属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但是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即这种情况是终身的,随时发现随时抓捕的。
❼ 中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的种类
我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版
(1)法定最高刑不超过权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超过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我国《刑法》第八十八条同时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❽ 中国诉讼的时间限制
不知道你的是民事还是刑事。
民事二年诉讼时效,刑事最少是五年。
民事的诉讼时效可以有中止中断延长的情形,比如,你一直催自己的债务人还款,诉讼时效是自你最后一次催债务人还款时起算的。
❾ 中国法律诉讼期是多少年
我国的法律诉讼时效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中,通常有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等。
诉讼时效为1年的:
1、《民法通则》第136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海商法》第257条第1款
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
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
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
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3、《海商法》第260条
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4、《海商法》第263条
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
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5、《拍卖法》第61条第3款
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
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为2年的: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合同法解(一)》第6条
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
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3、《专利法》第62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4、《商标案件解释》第18条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
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5、《著作权纠纷解释》第28条
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
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6、《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7、《海商法》第257条第2款
有关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8、《海商法》第258条
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二)有关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送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因运送期间内的伤害而导致旅客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是此期限自离船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年;
(三)有关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海商法》第259条
有关船舶租用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0、《海商法》第261条
有关船舶碰撞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碰撞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第三款规定的追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连带支付损害赔偿之日起计算。
11、《海商法》第262条
有关海难救助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救助作业终止之日起计算。
12、《海商法》第264条
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13、《产品质量法》第45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诉讼时效为3年的:
1、《海商法》第265条
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2、《环境保护法》第42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诉讼时效为4年的:
《合同法解释(一)》第7条
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诉讼时效为5年的:
《行诉解释》第42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诉讼时效为20年的
1、《民法通则》第137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2、《民通意见》第175条第2款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3、《行诉解释》第42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