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印度的医学简介,有……
在医学方面,《阿闼婆吠陀》中已记载了77种病症之名,并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当然,这些记载也夹杂着巫术谜信。最著名的医学著作是《舍罗迦本集》和《妙闻本集》。相传舍罗迦是迦腻色迦的御医,2世纪人,他的书被誉为医学网络全书,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物有500种。妙闻稍晚于舍罗迦,他的书内容比较广泛,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症达1120种。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上有相当高的水平,书中记有120种外科器具,并有拨除白内瘴、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剖腹产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760种。这两本书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Ⅱ 古代印度的医学发展怎样
古代印度很早就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在哈拉巴文化时期,摩亨佐·达罗住宅发达的卫生设备,如浴室和排水系统,表明人们较注意保持身体的洁净,以防止传染疾病。遗址中还发现多种药品,如五灵脂,为暗棕色的溶液,治疗消化不良、肝病、风湿病等;鸟曲骨,外敷可治耳、眼、喉和皮肤等方面的疾病,内服开胃;羚羊角、鹿角、珊瑚、尼姆树叶等,也都可以入药。当时人们已知道在头盖骨上打孔,以治疗头痛等疾病,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脑外科手术,这表明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吠陀文献上对疾病的治疗有较多的记载。虽然当时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起因还归结到鬼神、恶魔身上,在治疗时,祭司念咒语或施展魔法驱除疾病,但在吠陀文献中,也有一些具有科学内容的医术记载。如治疗病人时,用各种草药配成的药方,每味草药都有特定的疗效。外科能做剖腹、截肢等手术。
Ⅲ 印度医学知识最好的渊源是什么
《罗伽本集》是古印度列国时代一位名叫阿特里耶的医生的医术集成,是现存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印度医学知识最好的渊源。
《罗伽本集》共8篇,论述疾病、医药、病理、饮食、人体解剖、胚胎等方面的医学知识。
《罗伽本集》记载了对人的机体的认识。书中认为,人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因素合成的有血有肉的躯体。人身体的器官处在变化之中,但由于其变化不易被人们所察觉,所以人们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机体是长时间不变化的。这就是说,人体机能存在着新陈代谢的过程。书中还指出,人体的疾病是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因素失调的反映,是自然的现象,这在古印度是既大胆又先进的结论。医生应仔细研究病因,对症下药。由于不同药物的疗效不同,医生还必须熟知药物的效用,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书中还指出,身体机能的变化与人所吃的东西也有很大的联系,食物饮用不当,会引起体内器官的病变。治疗病人时,注意用药物调整人体内部诸物质因素的平衡。《罗伽本集》的医学观点具有一种实证科学的特点。
《罗伽本集》还讨论了医生的道德品质问题,指出医生应了解医学理论的内容,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应谦虚文雅、不生气、无不良嗜好、讲卫生。医生行医的动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对他人的怜悯。
《罗伽本集》虽是一部内科学经典著作,但却体系完备,历来有“古印度医学网络”之美誉。
名医耆婆
Ⅳ 为什么印度医学在国际的接受度比中国高
这个也是属于正常的,因为印度的话,他确实医学方面,尤其是药品方面是比较发达的。
Ⅳ 印度医学留学生回国难获从医资格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近日针对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和印度驻北京大使馆的询问,印度卫生部澄清,在中国接受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并在中国实习的学生可以获得印度执业资格,但必须通过针对外国医学院毕业生的筛选考试。
消息人士称,正是因为通过率不同,印度医院才要求留学生实习,外国医学院毕业生必须通过FMGE考试后方可获得执业资格。该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为20%至25%。
Ⅵ 印度民众受教育程度如何
2011年的印度人口普查报告中披露,女性文盲率为34%,是男性一倍之多。
在人口数量上,印度也渐渐与中国接近,在未来5-10年内也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从人口受教育基本素质来看,印度离现代化工业强国距离也是比较远的,大国走到强国这一条路子也是很漫长。
印度的高等教育如同建国初中国高校教育的特点,重理工科轻文科。印度大学最热门的专业是工程系、商科、法律与医学、人文学科。在印度有很多私立学校学费很贵却比一般政府学校设施还要好。
印度现在国内一共有550多所中层技术学院与1100多所科学技术学院。在全世界主要国家(G20),大部分国家识字率基本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印度的识字率却在70%之上。可以看到,印度的识字率是比发达国家低百分之二十。这也是在G20国家中,识字率最低的。印度近年来经济飞速增长,与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软件行业发达,软件出口占世界之顶尖,也刺激印度经济的发展。
Ⅶ 印度人如何考取医师资格
参加MCI(Medical Council of India,印度医师资格)考试,顺利通过考试的人,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MCI考试作为印度医学生步入医师生涯的必备“敲门砖”,一向以其涵盖面广、知识量大而成为困扰他们的“拦路虎”。一旦不能通过MCI考试,将面临无法执业的窘境。随着该考试的日渐完善,考试更偏重实践及诊疗操作。据悉,在印度本国学习的医学生通过率仅有7%左右。
Ⅷ 印度医学家创始人是谁
在印度有着一个规模和历史比中医更甚的印医。
阿育吠陀(梵语:梵语:आयुर्वेद,转写:Āyurveda,意为“长生之术”)为印度教及佛教的传统医学,也译为寿命吠陀或阿苏吠陀,是印度的传统医学。在这种治疗体系中,人体被认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身体与自然不调和时,人体的各项机能便会受到阻碍,进而导致生病。在阿育吠陀医疗方法中,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药草疗法、推拿疗法及瑜珈疗法。
寿命吠陀主要包括三位古印度医学家的著作,即《遮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和《语帅本集》。
印度的传统药学已历时五千多年,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系统。阿优斐达是由两个梵文组成的:ayu是指生命,而veda意即知识。买在印度的民间传说中,这项宝贵的知识是由造物者梵天(Brahma[婆罗摩])所流传下来的。它和古希腊罗马的药学理论类似,把药草分成五种要素:土、水、火、空气和大气外的上空,而药草也可以分为五味:甜、酸、咸、辛辣和苦。阿优斐达和中国药草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追求身心和精神上的健康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阿优斐达的许多理念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譬如它将饮食及生活习惯看得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而这项观念了廿世纪才刚开绐被医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