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环境督察的定义是什么
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重要内容。先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和强调了“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将被先期督察,党政领导有可能被同时追究责任”。
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高歌猛进,中央巡视组在各省市、中央单位、央企、高校一路打虎拍蝇。再看环保督查工作,早在2004年,国家就已开始在地方试点设立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开启了国家环境督政体制的改革。那么,“十三五”期间,环保督察巡视能否像纪检巡视那样给治污不力的地方和部门以震慑?
由于考核制度和地方利益的驱动,于公于私,一些地方党政部门都不愿意下大力气抓环保,而且部门间各自为政。要加快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
应该通过环保督查巡视,督查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编制、责任落实、任务完成、考核奖惩、政府整改情况,体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意志,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重大问题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移交移送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对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国家下达的任务没有完成、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和乱作为、失职渎职、滥用权力等情形,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应移送纪检监察部门。
用好环保督察巡视这把利剑,是严格环保执法的重要前提。首先,继续完善顶层设计,把中央精神落实到操作层面,制定完善的环保督察巡视原则,成立相应机构,明确督察巡视范围和内容,规范工作方式和权限,严格工作程序,并有纪律和责任程序;其次,考虑在条件成熟时环保督察巡视机构应与组织、纪检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真正体现环保督察巡视的作用;再次,重视环保民间组织作用,发挥其监督功能,为环保督察巡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② 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还会再出发吗
2017年12月,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吉林等8省区反馈了督察情况。至此,始于2015年12月的中央环保督察已全部覆盖31个省区市。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党的十 九大召开期间表示,正在对首轮前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进行充分总结。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为后续开展第二轮环保督查工作做好准备。“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也就是把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机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让它长期发展下去、坚持下去。”李干杰说。2018年,在“回头看”的同时,中央环保督察还将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进一步强化。
③ 我国将在何时开始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
近日,生态环境部曝光一系列环境污染严重的领域、地区和企业。“这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点名道姓、摆事实讲道理的案例曝光,充分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通报一个、教育一片’。”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将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不断研究完善督察体制,积极开展督察法制建设,组织开展第一轮督察“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继续全面实施“土十条”,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坚定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不断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来源:人民日报
④ 环境行政执法后督查的概念、主体和期限是什么为什么它的期限是那么多天
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命令等具体行政行为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命令等具体行政行为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0日内,进行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
⑤ 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进驻什么时候结束
第四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17年8月至9月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等省(区)开展督察。截至9月15日,8个督察组全部完成了督察进驻工作。
目前,第四批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已进入督察报告阶段。对已经转办、待查处落实的群众举报问题,督察组已安排人员继续督办,确保群众举报的环境问题能够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公开到位、问责到位。
环保督察有利于督促地方不作为懒作为的行为,更利于环境保护。
⑥ 中央环保第四批督察已问责多少人
中央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
第四批督察已约谈干部62人问责62人
北京8月15日消息,今天下午,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完成了对全国31省(区、市)中的最后一个地方——西藏自治区的进驻,至此,中央环保督察已实现了对31省(区、市)的全覆盖。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今天透露,截至8月14日,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先期进驻的7个省(区)已拘留6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62人,问责62人。
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说,据统计,截至8月14日,先期进驻的四川、青海、海南、山东、吉林、浙江、新疆(含兵团)等省(区)已受理群众环境信访举报3090件,经梳理并合并重复举报后交办地方2361件,各地已办结146件;累计责令整改367家,立案处罚81家,罚款220.92万元;立案侦查2家,拘留6人;对党政领导干部约谈62人,问责62人。
环保督查做的好,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看看谁还敢顶风不作为。
⑦ 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将从何时开始
5月15日,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7省市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情况,截至4月底,7省市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493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57项,其余正在推进中。
刘长根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工作,组织开展第一轮督察“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第二轮督察,并将有关部门和国企纳入督察范围统筹安排;同时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些关键领域,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在总结第一轮督察工作的基础上,推进督察法规建设,将环保督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不断研究完善督察体制,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督察体制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两级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督察队伍。来源:人民日报
⑧ 中央环保督察揭了七省市哪些"痛点"
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于7月29日至8月1日向天津市、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湖南省和贵州省等7个省市陆续反馈了督察情况。反馈会由被督察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督察组组长通报督察意见,当地党委主要领导作表态发言。
此外,督察组对上述省市还有一些特别点评,令人印象深刻。
天津:压力传导不足、责任落实不够、工作不到位,与中央要求、直辖市定位、人民群众期待有明显差距。
山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多见。多数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全省散煤煤质管控处于失控局面。
辽宁:重点区域违法建设问题突出。
安徽:(巢湖)以保护之名,行开发之实。
湖南:“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成为民心之痛。
福建:一些领导干部对环境质量盲目乐观。
贵州: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发展不足与保护不够问题并存。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整改 ,不要把问题掩盖住,要为了环境保护做出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