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每年折旧
是的!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
㈡ (1)根据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司2015年的年折旧额及月折旧额,并写出每月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1)
2015年的年折旧额=(100-10)÷5=18万
2015年的月折旧额=18÷12=1.5万
借:生产成本内 1.5
贷:累计折旧 1.5
(容2)
折旧率=(100-10)÷30=3
第一年折旧额=8×3=24万
借:生产成本 24
贷:累计折旧 24
第二年折旧额=5×3=15万
借:生产成本 15
贷:累计折旧 15
㈢ 会计分录如何做。谢谢~关于年限平均法计算年。月折旧率,年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专30000-5000+2000)/11=2454.55元
固定资属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00%=2454.55/30000*100%=8.18%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204.55元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8.18%/12=0.68%
㈣ 平均年限法怎么计提折旧
平均年限法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法。按此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每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㈤ 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公式是什么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内旧容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或
月折旧额=原值*(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2
㈥ 怎样用平均年限法的计算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复法:
一、制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二、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三、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四、 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扩展文件; 《会计资料大全》
㈦ 平均年限法几年怎么算固定资产折旧
平均年限法是指抄按固定资袭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平均年限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㈧ 怎样用平均年限法的计算计提折旧
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内1-预计净残值容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附注:【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㈨ 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如何计算
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版旧额=固定资产价值*月折旧率权。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适用于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9)用年限平均法算出每年的折旧额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便于计算折旧,每月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
扩展文件; 《平均年限法会计资料大全》
㈩ 年限平均法第二年怎么算折旧额
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旧额都是一样的,=400000*(1-4%)/5=76800元。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400000*<1-4%>)*(5/15)=128000元
第二年回=(400000*<1-4%>)*(4/15)=102400元
第三答年=(400000*<1-4%>)*(3/15)=76800元
第四年=(400000*<1-4%>)*(2/15)=51200元
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