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党的纪律处分作出后几天通知
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涉及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及时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特殊情况下,经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分决定的组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办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② 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决定后送达时间超出一个月该怎么办
处分已经记录,就算丢失了组织部也可以补发通知。所以你得确定送达不及时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 行政处罚决定送达时间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④ 纠正错误的处分决定为什么有时限
你是讲公司企业的内部处分还是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处分。 如果是公司企业内部依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处分,以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为准,一般在处分决定上有日期,做出就生效;解除处分要等处分期限届满自动解除。比如,扣罚五个月的绩效,则自作出日生效,扣罚够5个月自动失效。 如果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公务员的处分,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但实际上,不同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时间是不同的。 具体来讲,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有两种方式: (1)不需要批准的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时间。 对不需要批准的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处分决定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之日起生效。 (2)对需要批准的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批准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同级别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的权限是不同的,如:监察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给予处分的监察决定,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给予处分的监察决定。 在通常情况下,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是处分决定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之日。但是,如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分决定机关在提出处分意见、解除处分意见后需要报有关机关批准的,那么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就是有关机关批准之日。同时,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还是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受处分期间的起算日期。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应当以处分决定机关作出之日或者有权批准的机关批准之日为生效日期,而不以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送达受处分人之日为生效日期。 原因是处分是一种内部行政行为,处分法律关系的这种特点决定这种关系的双方不是处于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地位。行政机关处于管理者的领导地位,隶属于它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则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处分作为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的单方行政行为,有单方意志表示就能产生,它不像民事法律关系那样需要取得双方的同意。 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有权单方面作出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其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或者取得有权机关批准的日期,就是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生效日期,这是任免机关固有的权力,也是监察机关依法被赋予的权力,它不以被处分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是否送达被处分人为生效的条件。 同时,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执行也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事情,与被处分人的意志无关,当然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被处分人,但处分的生效时间、解除处分的生效时间并不以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送达的时间为起算时间。如果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以送达受处分人为生效,那么,受处分人如果失踪或者潜逃,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无法送达,则不生效,这实际上是否决了任免机关和监察机关的职权,显然是错误的。(参考《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学习问答》,人民出版社
⑤ ‘处分决定后一个月后送达符合规定吗该怎么办
你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处分决定的送达时间有一定的规定
⑥ 处分决定作出时间是指会议时间还是发文时间
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但实际上,不同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时间是不同的。
具体来讲,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有两种方式:
(1)不需要批准的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时间。对不需要批准的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处分决定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之日起生效。
(2)对需要批准的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批准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同级别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的权限是不同的,如:监察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拟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由监察机关直接作出给予处分的监察决定,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分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监察机关下达给予处分的监察决定。
在通常情况下,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是处分决定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之日。但是,如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分决定机关在提出处分意见、解除处分意见后需要报有关机关批准的,那么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就是有关机关批准之日。同时,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还是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受处分期间的起算日期。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应当以处分决定机关作出之日或者有权批准的机关批准之日为生效日期,而不以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送达受处分人之日为生效日期。
⑦ 处分时间和向本人送达时间一样吗
这个不一定的,如果是电子邮件送的话,会比处分时间先到达,如果是纸质版的话,会比处分时间后到达。
⑧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什么时间送达
1、简易程序下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当场给当事人的。
2、一般程序下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在七日内送达给当事人的。
具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如下:
1、第三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2、四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8)处分决定送达期限扩展阅读:
行政处罚有效的依据
1、主体合法,即具备实施该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合法的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依法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对其行使职权的行为对外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各级监督管理机构的内设部门、党的机构不具备上述三个特征,不能做为行政处罚的主体。
2、权力是法律,行政处罚必须在法律权限范围内实施。超过法定权限是超越权限并且无效。法定权力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法律法规赋予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权力;第二,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和履行职责的需要,在系统内分配和安排现有的行政职能。
3、内容合法。行政处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作出”;必须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必须适用当时有效通过的法律依据。作出处罚的决定必须以违法事实为依据,并且必须有足够的,客观的,法律上确凿的证据证明非法事实。
4、程序合法。《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制度主要包括告知制度、听证制度、调查和做出决定相分离制度以及罚款决定和收缴相分离制度,在处罚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
⑨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几天
1、简易程序下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当场给当事人的。
2、一般程序下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在七日内送达给当事人的。
具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如下:
1、第三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2、四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9)处分决定送达期限扩展阅读
《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按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对案情简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案件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文书。
采用简易程序处罚违法行为时,执法人员按照事先制作好的当场处罚决定书填写有关内容,而不通过立案审批等一般程序,节省了时间,便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该文书制作的依据是《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