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同法合理期限
我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经当事人催告之情形:
(1)在法律无规定,当事人也无约定的情况下,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当事人催告后合理期限的长短,不能说这不是一个立法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该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2)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属于一种除斥期间,即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预定存续期间,权利人于除斥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则丧失该权利。解除权的行使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因而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当事人未约定、法律也无规定的情况下,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除斥期间作出了规定,如仅从学理上探讨,把适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司法解释所体现出来的原理,扩张到整个合同法领域也并无不妥。那么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合理期限可以参照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为三个月。
从催告权的本意来看,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非解除权人可以为解除权人指定行使解除权的期限,逾期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即消灭。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中也均明确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为权利人指定行使的适当期间,解除权人不在此期间届满前表示的,解除权消灭。合理期限这一除斥期间不宜过长
行使解除权实际上是对违约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一种较为严厉的惩罚,其后果是导致双方合同法律关系终止,财产关系恢复原状或终止履行。而债权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为了防止债权诉讼时效过期而债权人还掌握着较为严厉的解除权情形的发生,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应短于作为承担一般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之两年的时间,否则对债务人将明显不利,也会对诉讼时效制度造成冲击,导致合同关系极不稳定,这与法律平衡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公平理念及价值观也是相违背的。
Ⅱ 如果一定要在我们的爱情上加一个期限 这句话的原文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内悔莫及,
人世间容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
“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一万年!
Ⅲ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及问题
翻译 :
我从小就特别热爱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就常常去向藏书的人家借,(借来后)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日期,按时归还.(有时)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水都结成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伸直弯曲,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录完毕,亲自跑去送还对方,不敢稍微超过约期.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遍读各种书籍.
成年以后,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问;又担心自己无法和大师,名人交往,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那位前辈道德很高,名望很大,弟子门生多得挤满了整个房子,但他对待学生从来没有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些,把脸色放的温和些.我站在他身旁,待候著他,提出疑惑,向他请教道理,俯下身子,倾耳聆听;有时候遇前辈发怒,呵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貌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等到他高兴后,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也听到了一些收获.
当我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女仆拿著热水给我浇灌,给我裹上大被子,慢慢地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每天两顿饭,从没享受过鲜鱼肥肉的好滋味.别的同学都穿著华丽的衣服,戴著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著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著香袋,光彩耀眼好像神仙一样;我穿著破破烂烂的,和他们相处在一起,丝毫没有羡慕的念头.这是因为我内心有值得快乐的地方,所以不觉得吃饭,穿衣服跟不上人家.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现在各位学生在太学里读书,天天有朝廷供给的公粮,年年有父母寄来的衣服,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大厦底下读著《诗》、《书》,不再有奔走的辛劳了;有司业,博士做老师,没有问了不告诉,求了得不到的事情了;凡该有的书,都已搜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录,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读得到.如果有学业不够精进,修养没成功,那么若非天资低劣,便是不如我这么专心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的学生马君则,在太学读书已经二年了,同辈的人都夸他优秀.我进京朝见皇帝时,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来当见面礼,信里的文辞很畅达.我和他讨论学问,他的言谈温和脸色平夷;他自己说少年时读书很用心.这可以说是很会求学的人了!他现在要回家去省亲,因此我把求学的困难告诉他,如果有人说我这是勉励同乡读书,这正是我的用意;如果有人说我这是向同乡夸耀自己际遇畅顺,荣升大官的话,那怎能算是了解我呢!
Ⅳ 久期与期限有什么区别
久期一般有麦考利久期与修正久期的区别,其中修正久期衡量的是债券版价格相对于利率变动的百权分比,也就是利率变化1%,债券价格会变化多少百分比,而麦考利久期是债券各期现金流占债券现值比乘以现金流发生时间,也就是期限的加权平均
Ⅳ 日语赏味期限是什么意思
解释为“最佳品尝期限”比较好,因为很多日本的点心 不是说过了赏味期限就过期了回,而是过了最佳品尝期答,他们的食品赏味期限比我们国家的食品保质期短,为了追究食物的美味赏味期限都是很短的。
赏味期限:即在未开封状态下,按照包装上注明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并能保持最佳风味的期限。请在赏味期限内食用完毕。只是,即使超过赏味期限,也并非不可食用。
(5)期限也若此扩展阅读:
赏味期限
可以长期保存的食品,若保证包装完整、置于所规定环境下,在此期限内,制造者保证食物的状态、食用风味、安全和其他全部品质。也就是"美味的食用期限"。
饼干奶酪,膨化食品,小吃食品,罐头饮料等。
5天以上的保存期,使用“赏味期限”。
消费期限:即在未开封的状态下,按照包装上注明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并能保证可以安全被食用的期限。请在消费期限内使用完毕。超过了消费期限之后,就不能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了。
一般日本的超市,每次做好的便当在快要到消费期限的数小时前就会被贴上半价标签,而且只要不会错过可以掌控的贴标签时间,一般都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便当。花同样的价钱享用到双倍量的美味,真的是超划算的。
Ⅵ 期限转换(maturity transformation)是啥意思
也就是可转换证券的转换期限,可以和债券的期限相同。
转换证券的版利率或股息较低且限制权性条款较不苛刻,使公司在在换股之前可以低廉成本筹集资金,可以帮助公司避开不利的市场条件,而等好转时用高于债券发行日股价的转换价格延续普通股融资。大部分的可转换证券都是没有抵押的债券。
如果可转换证券持有人执行转换,将稀释每股收益和剩余控制权。事实上,在转换并未发生时,公司的财务报表也必须按规定公布充分稀释后的每股收益。
(6)期限也若此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转换以份额为单位进行申请。投资人办理转换业务时,转出方的份额必须处于可赎回状态,转入方的份额必须处于可申购状态。如果涉及转换的份额有一方不处于开放状态,转换申请处理为失败。
单笔转换的最低申请份额为500份,单笔转换申请不受转入最低申购数额和转出最低赎回数额限制。若转入有大额申购限制的,则需遵循相关大额申购限制的约定。
涉及份额的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两位以后的部分舍弃,舍弃部分归入证券财产,上述涉及金额的计算结果均按四舍五入方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由此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由证券财产承担。
Ⅶ 期限届满时如双方未签订书面终止协议,则授权期限自动延长三年,期限届满后亦依此类推是什么意思
期限届满时如双方未签订书面终止协议,则授权期限自动延长三年,期限专届满后亦属依此类推的意思是:如果自动延长三年的期限届满后,双方未签订书面终止协议的,再延长三年期限;如果第二次延长的三年期届满后,仍未签订书面终止协议的,再延长三年。以此循环,直到双方签订书面终止协议为止。
Ⅷ “审限顺延、延长审限、扣除审限”这3个分别是什么意思
审限顺延:指法律所规定的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到作出结案裁判的期限。普通案件审理期限一般为6个月。审限顺延即由于证据等材料的不全,法院将案件退回检察院或退回当事人再行搜集材料,若此时花费1个月,则若原来审限6个月,再顺延1个月。
延长审限:就是法院收到案件到结案裁判的期限延长,延长审限需要一个流程,不同的延长期限有不同的审批级别。
扣除审限:就是指审理期限被扣除,被减少,同样是需要走流程的,不是法官自己说扣就扣的。案件审限从庭长批准审限扣除之日起扣除。普通程序案件审限扣除不得超过30天,简易程序案件审限扣除不得超过15天。
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四项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尊重客观司法规律的体现,对于解决法律的滞后性与社会发展的变动性、法律语言的局限性与事物的复杂性、法律的稳定性和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但是,自由裁量权理应受到规制。规定要求除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情形外,决定延期开庭审理的必须报本院院长批准,即从严格审批和加强监管的角度出发,避免适用兜底条款的随意性。
3、这样规定兼顾了“约束”与“放权”的平衡,既收紧了兜底条款适用的口子,又给有特殊情况下延期开庭留了出路。
4、当事人对审限扣除、延长、重新计算以及延期开庭决定等有异议的,可以依法向受理案件的法院申请监督,人民法院审判管理部门特别是院庭长要认真处理,对违反故意违反法律、审判纪律、审判管理规定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予以处分。
Ⅸ 《行政处罚法》时间问题
《行政处罚法》中有关期间(期限)问题一、《行政处罚法》有关“期间(期限)”的规定:
1、《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2、《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3、《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4、第四十六条第三款: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二、关于期间(期限)的说明:
1、关于当事人申请听证的期限和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期限:
(1)《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听证申请”与《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期限不同,不能混淆;
(2)《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当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规定,这里涉及到行政机关在办理适用一般程序的案件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时间,即:行政机关应在事先告知书或听证告知书送达当事人之日后“三日”期限期满后才能作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若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则按听证的程序规定组织听证后才能作出行政处罚)。
(注:在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按法律规定程序办理)。
(3)《行政处罚法》没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期限。在《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这里我们可以从其规定。
2、期间(期限)是否包含节假日:
(1)相关法律规定:
(一)《行政处罚法》没有明确规定期间(期限)是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二)《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三)《行政复议法》第四十条规定: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四)《行政许可法》第八十二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2)说明: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许可法》中“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期限)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的规定不完全一致,如:某行政机关在9月30日送达当事人听证告知书后,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当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规定,
若按工作日计算,因“十一”国庆长假10月1日至10月7日是节假日,当事人可以在9月30(若“三日内”期限包含9月30日当日)、10月8日、10月9日,最迟在10月9日提出听证申请;若“三日内”期限不包含9月30日当日,则当事人可以在10月8日、9日、10日,最迟在10月10日提出听证申请。
若按《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的规定,则当事人可以在9月30日(期限包含当日的情况下)、10月1日(10月1日不是期限最后一日)、10月8日提出听证申请,最后期限为10月8日;若“三日内”期限不包含9月30日当日,则当事人可以在10月1日、10月2日(10月1日、2日不是期限最后一日)、10月8日提出听证申请。
同时,若三日期限不包含当日,也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不可以在当日提出听证申请。
还有一个问题:当事人是否可以在10月1日至7日的节假日提出听证申请,按照维护当事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应该可以。
另外,对于期限较长的规定,如60日、一个月、两个月等,应包括节假日,法律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3、关于期间(期限)是否包含当日:
《行政处罚法》没有明确规定期间(期限)是否包含当日。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这里要看法律具体规定,如果是规定“***之后”,一般不包括当日,如果是规定“***之日起”,应包括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