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先予执行的期限

先予执行的期限

发布时间:2021-05-05 15:58:08

⑴ 民事中申请先予执行的只限于原告吗

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的模式可概括为: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力执行为例外。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建立的历史背景考察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现行以法院为主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是当时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影响的结果。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行政行为的实施主要靠组织力量和政府指令进行,不存在人民法院对行政决定的执行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行政诉讼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审理,与之相适应,法院在审理法律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也就适用民事强制执行模式。行政机关对不履行行政决定义务的相对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人民法院接到申请后,实际上是将行政决定视同法院的裁判书、调解书等其他生效的法律文书,由法院的执行庭强制执行。行政决定的法律效力可与法院裁判文书的法律效力相“媲美”,法院对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并不具有审查权。可见,这一时期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脱胎于早期的民事执行制度,是“强制执行权是司法权”、“法院应统一行使强制执行权”这一观念的产物。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以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仍带有强烈的民事强制执行的色彩。《行政诉讼法》仅规定了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对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及如何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5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如果人民法院发现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经院长批准,不予执行,并将申请材料退回行政机关。而进行审查的机构和法院执行民事诉讼的裁判或其他法律文书一样,都是执行庭。直到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分工问题的通知》第一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由行政审判庭负责审查,需要执行的,由行政审判庭移送执行庭办理;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了行政审判庭负责审查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审判庭对申请执行案件的审查权和执行权,以及审查的期限、裁判形式和不予执行的标准等,从而使行政强制执行与民事强制执行区别开来。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内容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强制执行法》,从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执行的立法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以法院为主导的行政强制执行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如果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的,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义务时,行政机关有权自行强制执行,无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的内容通常仅限于行政机关为相对人科以普通义务和法律法规确定的义务,较少涉及到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者科以制裁性义务的情形。行政机关自身强制执行多以行为和人身为强制内容,有关金钱给付义务的履行除特殊几类行政机关(如公安、税务、海关等)享有自行强制执行的权力外,多数行政机关没有此种权力,需要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二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不管法律法规有无规定,行政机关均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大多数行政处理决定要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既没有规定行政机关自身强制执行,也没有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于这种情况,解决的规则是:凡是法律法规未授权行政机关自行强制的,均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从我国法律法规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义务多为金钱给付义务,即行政处罚中的罚款、没收等财产罚。而另外一些如警告、暂扣吊销许可证、执照处罚等都是类似确认或形成判决的处罚,无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行政机关可选择的强制执行。除上述由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以及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立法情形外,有些法律还规定了可选择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如《海关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海关的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海关可以将其保证金抵缴或将其被扣留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依法变价抵缴,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种选择模式实际上是法院强制执行的一种特例。即只有在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于执行前己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的前提下适用。如果行政机关没有此类强制措施,仍然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有关学者对我国涉及行政强制执行的65部法律法规进行的研究与统计,规定行政机关有权自行强制的约占23%,规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约占70%,规定可选择执行的约占3%,只有处罚规定而没有规定由谁执行的占4%。从这组数字也可以看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辅。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存在的缺陷从理论上讲,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有利于防止行政专横,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然而,从实践反馈的情况看,这种以法院为主导的强制执行模式的实际运转效果并不理想,表现出诸多缺陷:一是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以法院为主导的强制执行模式,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行政机关自身没有强制执行权,其作出的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繁琐,时间冗长,难免导致一拖再拖,造成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很难及时实现,从而大大影响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大量的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也使法院不堪重负。二是与“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相矛盾。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诉讼法上的一项特有原则,它是指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推定其合法有效,具有执行力,不因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而停止执行。对此,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4条作了专门规定,即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是建立在行政行为效力的原理之上的,即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并经告知、受领或附条款规定之日起,就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与执行力,其中,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确定力与拘束力的最终目的、保障或实现。但是,我国现行的以法院为主导的强制执行模式,与“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发生了冲突。根据行政诉讼法新司法解释第94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对被告申请强制执行的不予执行,只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先予执行。也就是说,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中,起诉停止执行是原则,不停止执行是例外。《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实际上只适用于行政机关自力执行的情形。而在现行体制下,行政机关自力执行所占比重极小,“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已处于被“搁置”的状态。三是损害了司法权的本质。我国现行强制执行模式将绝大部分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给人民法院,混淆了司法职能与行政职能,使司法与行政的角色错位,既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又损害了司法权的本质。司法的内涵应当是“司法机关依法对争议所作的具有法的权威的裁判”, 其本质是“权威裁判”,换言之,人民法院始终扮演的是一个消极、中立且无偏私的裁判者的角色。然而,法院接受行政机关的申请去强制执行行政决定,这样“行政机关就成了裁判所,法院到成了行政机关,成了执行行政行为的机关”,这种司法与行政角色的严重错位、裁判与执行职能的严重颠倒制度,容易导致行政诉讼中的裁判不公与执行回转。其结果使得“法院对行政机关的支撑功能远远超过了监督功能”,“法院成了政府机关的执行部门,司法权与行政权又形成一股合力来对付行政相对人,实际上否定了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基础”,致使“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发生了令人担扰的变异。四是法律责任不健全,追责机制不完善。现行以人民法院为主导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不利于明确有关机关的相应责任,导致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规定在实践中容易落空。因此,必须对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的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望采纳,谢谢

⑵ 等待法院强制执行要多长时间

如你所说的情况有两个目前的解决方法:
1.对方车辆应当有保险的,先从保险公司那先支部分看病,这个法律有规定的,保险公司有这个义务。
2.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侵权人先予执行,法院先裁定执行侵权人,强制其先拿部分医药费。
以后再等法了院的判决,判决生效后,再申请执行。法院一般执行时间是六个月时间。

⑶ 财产保全的期限经过延续后,能不能再次延续

可以再次冻结,冻结期限仍是3个月。

⑷ 申请了强制执行大概多少天能有结果

申请执行期限:判决生效后2年内。

一经确定,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般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百二十一条规定在执行终结六个月内,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对已执行的标的有妨害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排除妨害,并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进行处罚。

执行程序:

一、案件的一般执结期限:6个月。

二、法院确定案件承办人的期限:7日内。

三、开始执行的期限:3日内。

四、通知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线索的期限:3日内。

五、执行人员查证申请执行人举证线索的期限:5日内;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期限:10日内。执行人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承办人应当在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后5日内进行查证、核实。

六、确定评估、拍卖机构的期限:10日内。执行过程中,根据案情的进展,法院对被执行财产需要实施评估、拍卖措施的,承办人应当在10日内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评估、拍卖机构的遴选。

七、发出协助执行通知的期限:5日内。执行中涉及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它财产需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承办人应当在5日内向有关登记机关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机关应当根据法院的指定期限,完成协助执行义务。

八、审查执行异议的期限:15日;办理完毕的期限:1个月。

法院在收到执行异议后,承办人应当在收到异议材料及执行案卷后15日内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执行异议的审查,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在1个月内办理完毕。需延长期限的,承办人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日内提出申请。

九、听证的期限:10日内;提出审理处理意见的期限:5日内。对执行异议的审查需进行听证的,合议庭应当在决定听证后10日内组织异议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听证。承办人应当在听证结束后5日内提出审查处理意见。

十、法律文书的审批期限:7日内。执行措施的实施及执行法律文书的制作需报经审批的,相关负责人应当在7日内完成审批程序。

(4)先予执行的期限扩展阅读

执行条件:

1、如果其他单位和个人持有被申请执行的财产、而由人民法院书面通知协助执行的,都有义务按通知的规定执行。凡是无故推托、拒绝或者妨碍执行,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负法律责任。

2、法律文书:又称执行文书。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应以法律文书为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法律文书具有执行效力: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具有财产执行内容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仲裁文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公证文书;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必须发生法律效力,没有生效的不能作为执行的根据;法律文书还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如果只是确认或者变更法律关系的,则无需执行。

2、法定期限:第二百一十五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4、清偿顺序:强制执行被申请人财产所得的现金,应及时清偿债务。如果有多个申请人时,则由人民法院执行员按照法定的清偿顺序分配,而不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

其顺序是:首先偿还所欠申请人的工资和生活费;其次偿还所欠国家的税款;然后偿还其他债务。先满足上一顺序申请人的债权,再满足下一顺序申请人的债权。如果在同一清偿顺序内尚不能满足所有申请人要求的,则依各人债权数额的多少,按比例分配。未能清偿的债权,债务人以后偿还。

5、执行收费:强制执行是要收取费用(执行费)的,按照诉讼费的标准收取。申请强制执行之前,法院不会问申请人收费,等执行完毕后,被执行人要付费到法院。执行费上缴国库。

6、利息:要是有生效的民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上面的财产。都要计算利息的,一般是2.1%*2倍。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29条,应当加倍支付利息。

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续查封的查封年限是多少

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续查封的查封年限,与初始查封年限是一样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冻结存款(账户)的期限最长可以为一年,查扣动产期限最长可以为二年,查冻其他财产(如房地产、股权等)的期限最长可以为三年。

2、根据该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

续封、续扣、续冻的期限也没有“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的限制,即续封、续冻、续扣的期限可以保持不变。

(5)先予执行的期限扩展阅读:

查封的要求:

1、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2、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

3、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4、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5、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6、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

7、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

8、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⑹ 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久

借钱不还、货款不付等等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经济纠纷并不少,涉及到重大金钱的纠纷不及时版处理可是很麻烦,权就算法院做出判决后对方仍然不按判决结果支付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那么,经济纠纷强制执行期限是多久?1、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2、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责令执行法院限期执行或者变更执行法院:1.债权人申请执行时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2.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自发现财产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内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3.对法律文书确定的行为义务的执行,执行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依法采取相应执行措施的;4.其他有条件执行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

⑺ 民事诉讼法先予执行不服申请复议有期限吗

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最高内人民法容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审查。裁定正确的,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当的,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

第一百七十二条
利害关系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处理。

⑻ 法院执行有时间限制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因此,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二年,从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而法院一般应在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完毕。

在人民法院和其他机关作出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期限、数额及方式履行义务,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要求强制执行,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民事权益。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必须有执行据,即人民法院据以强制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法律文书者必须在当事人不按该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履行义务的前提下,才能作为执行根据。

一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书和调解书。

二人民法院按照督促程序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

三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裁定书。只有下列三种裁定书可以作为执行根据:①先予执行的裁定书;②执行回转的裁定书;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和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裁定书。

四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包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及罚金、没收财产的判决书和裁定书。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自诉案件中作出的具有财产内容的调解书,也可以作为执行根据。

五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书和仲裁调解书。

六我国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机关可以在该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经公证机关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的债权文书。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按该公证债权文书履行,另一方当事人不必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⑼ 先予执行程序

(一)先予执行的申请
先予执行的申请由权利人向受诉人民法院以书面的形式提出,人民法院不能在没有权利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依职权主动采取措施。当事人申请先予执行,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让申请人提供担保的,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当事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二)先予执行的裁定及执行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先予执行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申请先予执行的案件是否属于先予执行的范围;二是申请是否符合先予执行的条件。人民法院对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义务人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先予执行裁定的效力。义务人应当依裁定履行义务,拒不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决定采取执行措施强制执行。义务人申请复议有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裁定。若原裁定已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执行回转措施。
(三)先予执行裁定的最终处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终结时,应当在裁判中对先予执行的裁定及该裁定的执行情况予以说明及提出处理意见。权利人胜诉,先予执行正确的,人民法院应在判决中说明权利人应享有的权利在先予执行中已得到全部或部分的实现;权利人败诉,先予执行错误的,人民法院应在判决中指出先予执行是错误的,责令申请人返还因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或裁定采取执行回转措施强制执行,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损失的,申请人应当赔偿。

阅读全文

与先予执行的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