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什么是双规
议“双规”
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的深入,“双规”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耳畔。从深圳的女公安局长到国土资源部的田凤山,被“双规”俨然已成为腐败官员落马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后,腐败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与腐败做斗争,“双规”应运而生。“双规”,又可称为两规,两指。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1997年5月9日废止),条例中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1994年5月1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调查组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1997年5月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简言之,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就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至于双规的具体对象,2002年1月中纪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纪检机关使用“双规”措施的办法(试行)》曾专门明确指出双规的对象是党员。
“双规”是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反腐败形势而制定的,由于双规会产生“马桶盖效应”,有利于提高反腐工作的效率,为案件的审结提供依据,因而成为屡试不爽的利器。然而就象硬币有两个面一样,双规再成为反腐利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双规”的对象被扩大化,本来按照规定只有党员才有资格成为双规的对象,但据有关报道,有些并不是党员的人也享受“双规”的待遇,例如,湖南省郴州市纪委在办理一桩经济案件时将三名非党员个体老板“双规”,时间长达49天。另外在海南省有一位叫符严的打工妹被“双规”26天。
其次,存在限制人身自由的现象。目前“双规”的典型做法是:办案人员把地点设在宾馆等场所,被“双规”的人员在这里被严密看管,未经允许不能离开,不能回家,更不许与外界联系,同时“双规”也没有具体期限,一般是什么时候问题查清,什么时候解除。可以说被双规者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利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法院按法定程序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中国共产党虽然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领导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从本质上讲,它应是一个社会团体,因此党的纪检机关无权行使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力。至于行政监察机关虽然是国家机关,但到目前为止,法律并没有赋予它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力。因此,这是一种非法的行为,是对公民人身权利的野蛮践踏。
第三,“双规”的结果,按照查出的问题的大小、性质,一般而言,结果不外乎两种,要么给予党内纪律处分,要么移交司法机关定罪量刑。但问题在于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查出来,被“双规”的人是清白的,那怎么办?难道象平反被“四人帮”迫害的老干部一样,说经历住了历史和党的考验。被司法机关抓错、关错的人可以得到国家赔偿,相关人员可能会受到惩处。可是被“双规”的人能得到赔偿吗?能追究作出“双规”决定的组织、机关的责任吗?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规定,这是很不公平的,也是很不合理的。虽然党员曾经在党旗下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献给党,但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活动,如果连党员的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就更谈不上对普通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双规”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产生了巨大的效用,也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正视问题的存在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本次修宪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一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法制进程的加快,“双规”定会成为惩治腐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有利武器。
参考资料:
(1) 中纪委有关人士解读双规 称与检察院查案并不冲突 法制日报
http://www.sina.com.cn
(2) 两指 两规 双规 (原载《联合早报》副刊龙卷风版)
http://www.huayuqiao.org
(3) “两规”“两指”不得限制人身自由 张德琦 龙头律师网
http://www.yfzs.gov.cn
(4) 谨防“双规”被滥用 盛大林
www.hnby.com.cn
(5) 打工妹该不该被“双规” 符大桥
www.hi.people.com.cn
参考资料:http://www.tianxiaclub.net/tianxia/printpage.asp?BoardID=50&ID=150
『贰』 双规的多长时间
双规适用于纪委办案,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也就是说,直到纪委认为可以结束的时候为止
没有准确的时间限制,快则很快,十天半个月也可以结案;慢则很慢,几个月甚至一年也不能结案。主要看案情
检察院办案期限,立案后羁押的,如果不退查、也没有新的罪名,案情也不复杂的,一般在三至四个月就可以结案
但办案期限计算起来很复杂,如果重大复杂案件,十来个月结案也很正常
『叁』 纪委双规有时间限制么
双规又可称为“两规”、“两指”,是中共纪检(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行政监察机关所采取的一种特殊调查手段。“双规”一词出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纪律检查方面调查的一个措施,是指共产党党员在接受检察机关调查前的党内调查和限制人身自由,是一种隔离审查,主要目的是防止被调查人拖延时间、逃避调查,甚至串供、外逃。
纪委立案的依据是《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肆』 使用“两规”、“两指”措施的权限有什么规定
“两规”措施只能由县以上(含)纪检机关使用。县处级以下纪检机关如乡镇纪委、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纪检机构等不准使用“两规”措施。“两指”措施只能由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只能由纪检监察机关使用,其它任何机关均无权使用。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协同办案中经批准使用该措施的,必须由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人员领导、组织实施。
『伍』 双规和两指的范围
双规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纪律检查方面调查的一个名词和动词,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调查”的简称。 通常是指高级党政人员在接受检查机关调查前的党内调查和限制人身自由,是一种隔离审查。通常一位领导被双规就意味着东窗事发,下台和接受法律的审判。
双规一词出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双规通常用于查处腐败分子,被双规的官员通常被从家或办公室带走,或在参加会议时被限制人身自由。虽然是说在规定的时间,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时间。 官员被双规并不向媒体公开,但是媒体的灵敏的触角总是能够传出一些内幕的双规消息。
目前许多观点认为,双规不是一种符合法制的调查手段,仅凭共产党的内部条例就可以限制人身自由,缺乏法律依据。
两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变相拘禁”。
『陆』 双规,两指!官员双规、两指后大概多久进入审判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四章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监察机关在调内查违反行政纪容律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下列措施: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两指”。 “两指”具有行政命令的性质,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是监察机关办理行政违纪案件的一项有效措施。这项措施只能由监察机关依法行使,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的监察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无权采取这项措施。监察机关也只能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这一措施。
『柒』 两规两指的问题
什么是“两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四章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下列措施: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两指”。
“两指”具有行政命令的性质,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是监察机关办理行政违纪案件的一项有效措施。这项措施只能由监察机关依法行使,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的监察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无权采取这项措施。监察机关也只能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这一措施。
什么是“两规”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八条中规定:“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规”。
“两规”措施是党内法规授予纪检机关在查处违犯党纪案件时可以使用的一项组织措施。对已经掌握了涉嫌违纪党员的一些严重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了给予其纪律处分的条件,但仍有重要问题需要使用“两规”措施深入调查的;涉嫌违纪的党员有串通、逃匿的嫌疑,或者可能有隐匿、销毁证据以及其他妨碍案件调查的行为;在查处大案要案中,重要涉案人中的党员不如实提供情况或者有其他严重妨碍案件调查的行为。纪检机关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和变相拘禁。
『捌』 什么叫“两规”
两规、两指和双规是中共纪检(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行政监察机关内所采取的一种容十分有效的特殊调查手段。
“两规”最早见于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条例中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1993年,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合署办公。1994年5月1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调查组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原《条例》废止。《监察法》中规定: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两指”代替了“两规”。
两规和两指内涵相同。两规也叫双规,双规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两规,两指几乎不用。
『玖』 使用“两规”、“两指”措施的审批程序有什么规定
纪检机关决定对所辖地方或者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重要领导干部实行“两规”措施的,应由纪委书记或分管案件的副书记批准,并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报告,其中对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两规”的,还要及时向人大、政协党组通报;对实行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使用“两规”措施的,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确需使用“两指”措施的,必须经过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及时向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监察工作的负责人报告。紧急情况下使用“两规”、“两指”措施,必须随即补办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