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处罚告知有期限吗
没有具体的抄规定期限,只要袭处罚前告知就可以,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1)作出行政处罚的期限扩展阅读:
除了告知外,行政处罚机关还需要听取当事人意见,不然行政处罚是不成立的,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2. 行政处罚的时间是
在查处违法行为时,行政机关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据我所知,好像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案件在查处违法行为5日内要求立案,同时一个案件的处理期限,应该不超过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通过上述推断应该不超过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
交通部门从立案要多长时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具体部门的法规不熟悉,就不妄加推测了;可参考上个问题答案。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后,什么时候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个月后。
3. 《行政处罚法》对处罚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答:行政处罚的时效是指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人追究行政责任,予以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行政处罚法对处罚的时效做出了明确的限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时效的计算,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相关阅读:行政诉讼知识 行政处罚法 行政处罚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 和设定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第四章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赔偿制度 行政处罚法为什么要规定行政赔偿制度 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犯的合法权益得到补救。如果赔偿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法院的一些判决无法执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侵犯的权益不能得到恢复[更多]【免费法律咨询】行政处罚法三十三条中其他组织的界定 【法帮网法律咨询】法帮网网友咨询律师:第三十三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 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 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 规[更多]什么是行政赔偿?行政处罚法为什么要规定行政赔偿制度? 根据行政处罚法,公民和组织享有哪些权利? 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管理,对违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的必要手 段,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更多]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 行政处罚法律咨询索引 [ 民事法律] 行政处罚 [ 行政诉讼] 个人独资企业 核准注销后的 行政处罚 [ 行政诉讼] 下列行为是否属于 行政处罚 ? [ 行政诉讼] 公司被工商局核准注销,工商部门后来做出的 [ 行政诉讼] 行政处罚 文书送达 [ 行政诉讼] 行政处罚 收取押[更多]行政处罚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索引 行政处罚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索引 [ 民事法律] 行政处罚 [ 行政诉讼] 个人独资企业核准注销后的 行政处罚 [ 行政诉讼] 下列行为是否属于 行政处罚 ? [ 行政诉讼] 公司被工商局核准注销,工商部门后来做出的 [ 行政诉讼] 行政处罚 文书送达 [ 行政诉讼] 行政处罚[更多]行政处罚法的概念 行政处罚,是 国家行政机关 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所谓行政违法,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秩序,依照法律应当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危害社会的[更多]
4. 行政处罚决定一般多久作出
有两抄种情况,一是按袭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对案情简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案件依法 当场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文书。
第二,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但应当在多长的期限内作出相关处罚决定并告知被处罚人,现行法律似乎缺乏明确而细致的规定。
5. 超出期限作出的行政处罚是否有效
超出期限作出的行政处罚是无效的。具体法律规定如下:
《程序规定》第五回十七条规定:适用一般答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9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但是,《程序规定》对超出规定期限作出的行政处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却没有明确规定。
6. 行政处罚从立案到做出决定的时限
法律对行政处罚时效问题作出的特别规定,主要有以下情况:(1)有的违法行为较其他行为轻微,但依法又不能完全免除行政处罚,为体现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在确定追究时效方面不宜整齐划一,而应当通过单行法律有所例外,即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较短的追究时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理。”这样,凡是治安管理处罚领域的时效问题,就要适用六个月的时效期间,而不是二年。(2)有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比较严重,单行法律采用较长的追究时效,以更好地震慑违法行为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因纳税义务人违反规定而造成的少征或者漏征,海关在3年以内可以追征”;“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在3年以后发现的,免予处罚”。
行政处罚时效从何时起计算,涉及追究时间的长短。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两种计算方法:(1)一般情况下,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所谓违法行为发生之日,应当理解为违法行为成立之日。由于法律、法规对各种形态的违法行为所规定的具体构成要件并不相同,因而认定违法行为成立的标准也不相同。对只要实施了规定的行为即构成违法,而不需要某种危害后果的行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中规定的“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把机动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行为,以及“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明令禁止通行的地区不听劝阻强行通行”的行为,应当从行为实施之日起计算;对需要有某种危害后果发生才构成违法的行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在草原上砍挖固沙植物和其他野生植物或者采土,致使草原植被遭受破坏”的行为,则应当从该危害后果发生之日起计算。(2)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谓违法行为有连续状态,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违法目的,连续多次实施性质相同的违法行为,而触犯同一个法条的情况。如在相隔不太长的时间里多次贩卖盗版激光视盘,或者多次制造假酒等情况,就属于违法行为有连续状态。对于有连续状态的违法行为,尽管可以按独立存在的具体行为的个数将其分解为若干相应的违法行为,但由于它们在性质上完全相同,处理中并不对各个独立行为分别适用行政处罚,而是以一行为依法从重论处。公安部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规定,对连续行为的处罚,不适用“分别裁决,合并执行”的方法。所谓违法行为有继续状态,是指行为人的一个违法行为实施后,该行为及其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不间断持续的状态。如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行为,以及在城镇违反规定使用高量过大的音响器材,不听劝阻,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或者休息的行为,在其结束以前,都是有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虽然经过的时间可能较长,但实质上只是一个行为,因此只能适用一次行政处罚。鉴于有连续状态违法行为和有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都存在一定的延续时间,为了使这两类行为受到应有的制裁,行政处罚法规定,其追究时效均应当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7. 行政处罚的诉讼期限是什么
行政处罚的诉讼期限一般为两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回释》答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第4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8. 行政处罚决定书有效期多长
1、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3、第四十七条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规定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作出行政处罚的期限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九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4、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5、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7、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处罚决定书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