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来
很高兴为你回答源问题!
解析:
无形资产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使用寿命可以确定的,另一种是使用寿命无法合理确定的。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确定,税法给定的摊销年限是“不得少于”10年,具体是多少年,企业自己根据该项无形资产的可能受益年限来自行确定的。只要不低于10年,就可以,多少年,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只是给定了最低性的限制!
而对于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可合理确定的,不对其计提摊销的,但是每年末都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判断其是否发生了减值。如果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你们的无形资产属于哪一类的,企业自己根据该项资产的有关信息自己判定。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Ⅱ E公司2006年1月10日以500万元购入一项计算机软件程序,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有效使用年限为7年,E
分摊其摊销金额。
无形资产的摊销存在多种方法,在这里,由于计算机软件程序是受技术陈旧因素影响较大,采用了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摊销,该方法在《会计》一书上的名称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是指在不考虑预计净产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为了防止净残值被提前一起折旧,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中,折旧计算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帐面余额减去净残值后的金额除以2作为最后两年的应计提的折旧。
故而,在这里属于第一年的摊销,摊销额要乘以2.
在CPA的《会计》一书上有详细的说明。
Ⅲ 电脑系统的摊销期是多少,入账是转到固定资产还是长期待摊摊销
首先,系统是单独计算原值的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如果无法单独计算计入固定版资产科目。第二根权据会计假设估计系统的使用年限,如果和某一电脑是捆绑的,电脑报废了系统就不能用了,那么时间好估算,系统报废日期同电脑。如果是可以单独再安装到其他电脑使用的,那么就估算一个吧时间吧,反正一般而言电脑系统。然后看到你们说的3年,应该是所得税法的年限吧,税会差异是要纳税调整的!不过系统的寿命要是真的是三年,就三年呗,还省得调整了!
Ⅳ 电脑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注会
Ⅳ 新税法规定财务软件的摊销年限为多少年
最短期限为2年。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文件规定,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财务软件为无形资产,购买摊销会计分录如下。
1、购入财务软件,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财务软件
贷:银行存款/现金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2、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
(5)计算机软件的摊销年限扩展阅读:
1、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2、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3、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4、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Ⅵ 计算机软件法定摊销年限是多少年
企业购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随同计算机一起购入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单独内购入的,作容为无形资产按规定的有效期限或受益年限进行摊销,没有规定有效期限或受益年限的,在5年内平均摊销。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文件规定,“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所以 ,企业在经过主管税务机关的核准,财务软件摊销年限可为2年。
答案来源 网上搜索
Ⅶ 电脑等办公用品折旧年限是多少年谁清楚吗
电脑折旧年限——3年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固定回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答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因此,依据上述规定,公司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属于“电子设备”,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企业计提折旧一般采取“年限法”的较多,即“直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1条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残值比例不高于5%的部分,由企业自行确定,需要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取消备案权后,为防止企业随意降低残值比例,提高固定资产折旧额,企业计算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前,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
Ⅷ 12000元的软件计了固定资产了,要摊销几年啊
软件如果不是跟计算机一起买的,要计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摊销期一般是10年。
另外,楼主说专计入固定属资产,那就不叫摊销了,有净残值,叫计提折旧。
参考: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摊 销
15·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1)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受益年限与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10年
Ⅸ 财务软件计入无形资产按什么期间摊销
财务软件应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分两种情况确定:第一种情况,版如果只是财务软件,记入无形资产权第二种情况,如果随同计算机购买的财务软件,记入固定资产。确定的法律依据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文)规定,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可以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两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文)明确规定,企业购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随同计算机一起购入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单独购入的,作为无形资产管理,按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或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进行摊销,没有规定有效期限或收益年限的,在五年内平均摊销。
Ⅹ 公司的电脑折旧年限是多少
公司的电脑属于电子设备类,折旧年限为3年。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
会议指出,顺应新技术革命潮流,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更大力度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
允许按规定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加速折旧方法,促进扩大高技术产品进口。
根据实施情况,适时扩大政策适用的行业范围。会议要求加快落实上述政策,努力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武装“中国制造”,推出附加值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