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务员挂职锻炼期间可以从原单位调整职务吗
从国发[2006]22号 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 及 国人部发[2006]58号 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得知,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执行职级工资制。公务员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构成,其中级别工资又分为级别和级别档次。我们都知道,工改后公务员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五年晋升一个级别,两年晋升一个档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常晋级晋档。就说正常晋档吧,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在08年、10年、12年这样的年份晋升档次,因为刚好相隔两年。但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职务变动、正常晋升级别、滚动级别等原因可能会引起超档差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档次的起始考核年限重新计算,最终导致不按照两年一次的规律变动。同样的道理,由于职务变动,变动一个职级,但是晋升了两个级别的,级别的起始考核年份也会重新计算,从而导致五年一次正常晋升级别不按照原定年限变动。这里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职务晋升不是就近就高晋升一个级别吗,怎么会变动两个级别呢?原因就在于每个职级他是有一个级别范围的,比方说乡科级正职的最低级别为22级,如果副主任科员原级别为24级,晋升为主任科员的话,就不能就近就高的定级到23级,而应该定级到乡科级正职的最低级别22级,这样就出现了晋升一个职务层次,变动两个级别的情况,其级别工资的起始考核年份就会从任职当年起重新计算和起考。
下面给大家具体看个例子。
例:
某人,学习及任职简历如下: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大专毕业,2003年7月见习期,2004年7月任科员,2007年12月副主任科员,2011年1月任主任科员。
此人2006年6月30日为在职在编员工,应该进行06年工资套改。截止工改时,工龄4年,未计入工龄的大专以上学习年限3年,套改年限应该计算为7年。截止工改时任科员3年,套改结果为26.2,级别和档次工资的起始考核年份均从2006年开始计算;工作到2007年1月时,达到了滚动级别规定的年限,滚动一个级别为25.1,级别工资的起始考核年份从2007年起重新计算;2007年12月,职务晋升为副主任科员,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定级为24.1,从2008年1月起执行新工资,由于25.1到24.1的工资差额大于25.1到25.2的工资差额,即超档差,所以档次的起始考核年限应该从任职当年(即2007年)起重新计算,所以原来应该2008年1月晋升档次改为2009年1月晋升档次,成为24.2;2011年1月两年一次晋升档次后为24.3;2011年1月晋升为主任科员,就近就高定级为22.1(因为乡科级正职的最低级别为22级),由于变动了一个职务层次晋升了两个级别,所以级别起考年限从2011年重新计算,原本2012年进行的五年一次晋升级别改为2016年,另外24.3到22.1的工资差额小于24.3到24.4的工资差额,没有超档差,所以档次的起始考核年限不变。2013年1月晋升档次为22.2。
『贰』 科员干部提到副科级干部,年限为多少
没有具体的年限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七章,职务、职级升降:
第四十五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公务员领导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级晋升。
第四十六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动议;
(二)民主推荐;
(三)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
(四)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五)履行任职手续。
第四十七条,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且本机关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面向社会选拔任职人选。
第四十八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第四十九条,公务员职级应当逐级晋升,根据个人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任职资历,参考民主推荐或者民主测评结果确定人选,经公示后,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第五十条,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实行能上能下。对不适宜或者不胜任现任职务、职级的,应当进行调整。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或者职级层次任职。
(2)挂职任职年限扩展阅读: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合格后,大学专科、大学本科、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科员职务。
在公务员制度与参照管理的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与级别为九至十四级。
科员其实就是一般工作人员,非领导干部,分为四种: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对应的级别是:
(一)一级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二级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一级调研员:十七级至十一级;
(四)二级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五)三级调研员:十九级至十三级;
(六)四级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七)一级主任科员:二十一级至十五级;
(八)二级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原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主任科员,定为二十二级);
(九)三级主任科员:二十三级至十七级;
(十)四级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八级(原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定为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
(十一)一级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原大专毕业定为科员二十六级,本科毕业定为科员二十五级);
(十二)二级科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原办事员定为二十七级)。
『叁』 公务员挂职下派的职务与晋升的职务同级的,是否可合并计算任职年限
下派、挂职锻炼期满回单位后晋升了职务的,其下派、挂职期间的职务与晋升的职务回同级的,可合并答计算任职年限。
http://cache..com/c?word=%B9%D2%D6%B0%3B%CF%C2%C5%C9%2C%C8%CE%D6%B0%3B%C4%EA%CF%DE&url=http%3A//www%2Eabrsj%2Egov%2Ecn/2rszcfg5160%2Ehtm&b=0&a=141&user=
『肆』 挂职干部与任职干部的区别
挂职干部与任职干部主要有以下的区别:
1、编制归属不同:
挂职干部:不占工作单位的编制,占用原单位的编制;
任职干部:占工作单位的编制。
2、目的性不同
挂职干部:为了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
任职干部:本职工作的完成。
3、任职稳定性不同
挂职干部:具有临时性
任职干部:稳定性较强
4、任职方式不同
挂职干部:选派
任职干部:晋升、选拔、调动等方式。
挂职干部:挂职干部是指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挂职的公务员还属于选派单位的人,占用原单位的编制,锻炼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或者留用、提拔。
拓展资料
挂职干部需知:
一、摆正位置、求真务实。
1、摆正位置,明确目的。
2、做事先做人,以诚相待。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二、善于观察、准确切入。
1、在分工之内寻找工作切入点。
2、在其他领导分工中寻找工作切入点。
3、积极主动的为公司献计献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工作。
三、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四、政府机关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为企业协调服务的力度。
参考资料:网络-挂职干部
『伍』 苏秀瑞的任职时间
2012.3任株洲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挂职半年) 。
2013年8月31日,山西省委组织部公示,拟任县(市、区)委书记。
2013年9月16日,任阳泉市郊区区委书记。
『陆』 公务员挂职年限是否算任职年限
公务员挂职待遇不变,已很明确地规定了算任职年限。
『柒』 干部挂职锻炼所挂任职务多长时间可视为一个职位任职的经历
干部挂职锻炼,
所挂任职务,
一年时间,
可视为一个职位任职的经历!
『捌』 公务员试用期满按期转正任职后,任职时间从是试用期满算起吗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满按期转正任职后,任职时间从试用期满之日起计算。2004年3月开始使用期满一年,三十日内考核定级,2005年4月落款,任职时间从4月份开始。
原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可参考其原任职务与级别,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其他具有工作经历的,可根据其资历和工龄,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
(8)挂职任职年限扩展阅读:
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内容:
1、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应当在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职数限额以及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范围内,按照拟任职务及其对应的级别进行。公务员试用期满三十日内,应根据拟任职务的要求,按照公务员的条件、义务和纪律要求,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任职考核。
2、其他新录用的公务员:原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可参考其原任职务与级别,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其他具有工作经历的,可根据其资历和工龄,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
3、新录用公务员任职时间从试用期满之日起计算。
4、对有把试用期计入任职年限的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处理。
『玖』 享受副科侍遇是否计算副科任职期限
挂职任职,高挂那种,然后转正式任职才会计算。只有待遇,标注是科员的话 ,是不算的
『拾』 挂职与借调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挂职是组织部门有计划、按程序进行的,挂任职务都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过正规的组织程序进行任命或者选举,它是干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挂职是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到别的部门去有个位置去锻炼或体验,一段时间再回到原单位工作。借调也是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人去别的单位去工作,但不一定在回原单位来。
就是说,挂职可以“上挂”,比如基层公务员到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和国家部委挂职;也可以“下挂”,则反之。另外还有横向交流挂职,即在同等级别的单位,这种情况还包括对口、共建单位等。
借调,是指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而采取借调工作人员的形式。通常由借调单位和被借调单位之间签订借调合同。合同中一般应明确规定被借调者的人数,借调事由,借调期限,借调期间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
一般来说,被借调者在有关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方面享有与借调单位职工的同等待遇,但仍属被借调单位编制,如遇调资、提职、职称评定则享受被借调单位人员同等待遇。借调合同期满,被借调者仍回原单位工作。借调期间工龄连续计算。
《公务员法》指出,挂职和调任、转任一样,是公务员法定的一种内部交流方式。不过,实际上,挂职人员并不局限于公务员。按照规定,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