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子表格中如何求已使用年限
在EXCEL电子表格中
假设B2单元格写入了建成日期(或是购入日期)
在C2单元格可输版入公式
=DATEDIF(B2,NOW(),"Y")
这样就可以算出已使权用了多少周年
如果不满一年也按一年算则公式改成
=CEILING(DATEDIF(B2,NOW(),"M")/12,1)
❷ 已使用年限有什么分类,如何估算
已使用年限是指在评估基准期之前资产已经使用的年限。
已使用年限的分类:
1、名义已使用年限
这是指资产从购进到评估基准日时的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可以根据委托方提供的会计资料确定。
2、实际已使用年限
这是指资产使用的实际年限。它并不一定是资产购进到评估基准日的日历时间。例如一台设备买回来后连包装都未拆开搁置了两年,就到了评估基准日,那么此台设备的实际已使用时间为零。又如某设备买回来以后立即投入使用,但因企业是季节性生产,只使用半年,另外半年闲置。那么设备使用两年后实际已使用年限只有一年。
在资产评估中,已使用年限都是指实际已使用年限。如无特殊说明,以后的已使用年限都是指的实际已使用年限,不包含名义已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的估算:
(1)简单已使用年限的估算。如果资产的购建投资是;次完成,且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更新改造和追加投资的情况发生,那么资产的实际已使用年限就是已使用年限。它可以通过调查购建时间和资产的使用记录资料估算。例如一台机床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现已历时5年,中间因开工不足停业运转1年,则已使用年限为4年。
(2)加权综合已使用年限。如果资产的购建投资是分次完成,或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技术改造或追加了投资,这时资产的已使用年限需要加权综合确定。当资产的投资是分次完成时,各次投资购入的资产的使用期不相同,不能简单的用其一部分资产的使用年限来表示资产的已使用年限。同时,应该看到当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有追加投资进行更新改造时,会使得资产的潜力加强,也就无异于改变了资产的已使用年限。显然,无论是资产的各部分使用时间的不同,还是资产的已使用年限发生改变,资产的已使用年限都需用统计的概念加权综合估算确定。这里的所谓加权,是用重置成本对时间加权来确定综合已使用年限。
❸ 电子表格中如何求已使用年限
电子表格中求已使用年限:
1、在EXCEL电子表格中假设B2单元格写入了内建成日期容(或是购入日期)
2、在C2单元格可输入公式=DATEDIF(B2,NOW(),"Y")这样就可以算出已使用了多少周年
3、如果不满一年也按一年算则公式改成=CEILING(DATEDIF(B2,NOW(),"M")/12,1)
❹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公式: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
比如:预计使用5年,
即第一年尚可使用年限5年,第二年尚可使用年限4年,第三年专尚可使用属年限3年,第四年尚可使用年限2年,第五年尚可使用年限1年。
1+2+3+4+5=15
或者
(1+5)x5 /2= 15 即 ,首项+尾项 X 序数次 /2
❺ 固定资产已使用年限怎么算 2005年6月21日购入的 这要算是使用几年的啊
固定资产按购入月份的下一月开始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也是同样的计算。2005年6月21日购入,使用期从2005年7月开始算,到2011年8月已使用年限为7年另1个月。
❻ 资产评估成本法下,实际性贬值额的计算中使用实际使用年限和名义使用年限计算的实体性贬值额差异在哪
名义已使用年限:
指资产从购进使用到评估时的年限(也就是按照公历的会计年度确定专的会计上的属实际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可以通过会计记录、资产登记簿、登记卡片查询确定。
实际已使用年限:
指资产在使用中实际损耗的年限。由于资产在使用中负荷程度的影响,必须将资产的名义已使用年限调整为实际已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名义已使用年限的差异,可以通过资产利用率来调整。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资产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用率=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定利用时间×100%
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资产超负荷运转,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比名义已使用年限要长;
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资产满负荷运转,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等于名义已使用年限;
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开工不足,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小于名义已使用年限。
❼ 使用了10个月的固定资产,它的已使用年限怎么算
使用了10个月的固定资产,按照会计核算的使用年限后除以12个月再乘以10个月计提折旧,也就是10÷12的年数计提折旧。
❽ 固定资产已使用寿命怎么计算
一般是就是从入账时间的下个月计算到现在。
因为记账的时候当月入账当月不计提折旧。
或者简而言之,从你计提折旧的时间开始计算。
❾ 为什么有公式是资产评估价值=资产的重置成
实体性贬值估算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是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形成的贬值。实体性贬值的估算,一般可以采用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也称成新率法。
(1)特点:是指对被评估资产,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资产的实体各主要部位进行技术鉴定,并综合分析资产的设计、制造、使用、磨损、维护、修理、大修理、改造情况和物理寿命等因素,将评估对象与其全新状态相比较,考察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对资产的功能、使用效率带来的影响,判断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从而估算实体性贬值。
(2)计算公式为:资产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1-(实体性贬值)成新率)
补充:在许多教材中,对成新率概念及其确定方法的阐述都有误导之处。一是在实体性贬值额的估算和资产评估值等于重置成本乘以成新率的计算中,均用到成新率的概念。虽然都强调此成新率非彼成新率,但二者有何差异?为什么要用同一个词来表示存在着明显差异的两种含义?没有一个清楚的阐释。大家应该注意这个成新率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成为实体性贬值的成新率,以区别于教材23页中公式中的成新率(这个成新率考虑了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2.公式计算法。
(1)认为资产的贬值和其实际使用年限成正比例
(2)使用年限与实际已使用年限:
①名义已使用年限:
指资产从购进使用到评估时的年限(也就是按照公历的会计年度确定的会计上的实际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可以通过会计记录、资产登记簿、登记卡片查询确定。
②实际已使用年限:
指资产在使用中实际损耗的年限。由于资产在使用中负荷程度的影响,必须将资产的名义已使用年限调整为实际已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名义已使用年限的差异,可以通过资产利用率来调整。
③资产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用率=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实际利用时间/截止评估日资产累计法定利用时间×100%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资产超负荷运转,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比名义已使用年限要长;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资产满负荷运转,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等于名义已使用年限;当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开工不足,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小于名义已使用年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3)计算公式为:
资产的实体贬值=(重置成本-预计残值)/总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
式中:①预计残值是指被评估资产在清理报废时净收回的金额。在资产评估中,通常只考虑数额较大的残值,如残值数额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②总使用年限指的是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尚可使用年限之和。
计算公式为:总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尚可使用年限是根据资产的有形损耗因素,预计资产的继续使用年限。
③显然残值是没有贬值的,所以式中扣除了预计残值
❿ 已使用年限包括会计记录的财产已提取折旧年限---使用年限,以及财产实际使用年限。
比方说一台电脑,可以用5年,那使用年限就是5年,用了2年,那已使用年限就是2年,而可能你使用的时候不注意保养,磨损较大,那么财产的实际使用年限可能会是3年或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