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买方经营周期的长短通常被当作信用期限的合理上限,为什么
盈利周期,与信用周期重叠…………
2. 复验期是什么概念
复验期主要根据原辅料的性质确定,到期后重新取样检验后才能确定是否合格。有效期是根据稳定性试验确定的,到期后即为不合格品,主要指的是成品,也有部分原料药有有效期!
3. 国际贸易中索赔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交易双方一般是通过检验条款和索赔条款明确规专定索赔期限的。在索赔属期限内,买方才可就品质、数量、包装等与合同规定不相符合之处向卖方索赔。另外,对于某些商品,特别是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和使用后才能发现质量和性能方面问题的商品,合同中还规定有品质保证期。这里的品质保证期是指,买方接受卖方提交的货物后,在保存和使用期发生质量问题向卖方提赔的期限。索赔期限以及品质保证期的长短,一般都由合同双方根据商品特点、运输方式和验收条件协商确定。此外,索赔时效(索赔期和品质保证期)应正确选定起算日期,通常应订为“货到目的地卸完之日起”或“货到买方最终目的地之日起”,而不是“从进口之日起”或“到岸之日起”,更不能是从“发运之日起”。
在合同约定了索赔期的情况下,买方应抓紧检验验收,一旦发现货物有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情况,因立即请检验机关复验出证,并严格按约定的期限提赔。而在对货物订有品质保证期的情形下,只要所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出在保证期内,买方都可向卖方索赔。
4. 关于买方长期不提货的问题
按照来合同法的规定源
《合同法》对买卖合同交付期限作了如下规定:
一、当事人没有约定标的物的交付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按下列方式确定:
1、协议补充。不能达成协议补充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2、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的买受人应当付款的时间,作为诉讼时效开始的时间。
根据该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买受人应当在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价款是法律为买受人设定的履行付款义务的时间。
你就以这个依据,向对方履行义务
然后你方变成债权人,向对方行使追讨权,债权的诉讼时效是2年
5. 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与买方复验权的行使有什么关系
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与买方复验权的行使有什么关系?
6. 购销合同未约定买方提货期限怎么办
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未约定交货期限的,可以重新约定,约定不明内的可以依据交易习惯容确定。
对方无故一直不受领,你可以将该货物,到公证部门申请提存,提存之日起,你就算完成了交货,直接可以索要货款。该货物灭失,就由受领人承担。
你可以到你们当地的公证处详细了解该操作程序。
7. 发盘中为什么要规定买方还盘的时间期限,刚入外贸,我有些不明白。
商品的价格是有波动的,比如前几个月原油100多美金一桶,这样中国的生产成本也高,现在90美金一桶,柴油汽油也下调了,所以成本就低了一些。商品的价格不能成年累月地不变。
8. 甲乙双方订有长期协议,其中规定“卖方必须在收到买方订单后的14天内予以答复。如在14天内未作答复。则
如果来长期协议中对于供货产品的自价格、质量、卖方收到订单后供货的时间等买卖合同所必备的主要条款,都有约定,而且买方也能证明,卖方通知买方不能供货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期限,那么,订单所涉及的买卖合同确已成立,买方可以依据长期协议和相关法律主张权利。
9. 商务谈判中,一旦报价,买方必须在报价规定的期限内接受对吗
商务谈判中一旦报价买方必须在报价规定的期间内接受,对吗?那是不可能的。
10.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请哪位高手帮我做一下谢谢
答:(1)损失由出口公司承担,因为尽管是“仓至仓”条款,但实际上, FOB、CFR条件下由买方投保,保险合同在货物越过船舷后生效(保单是攥在买方手里的,货物利益在越过船舷后才转移给买方的,剩下的自己去想)。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的也只能是持有保单的进口方,由于货物在越过船舷前损失,所以实际上是可看作卖方没有交货(如果货物全损)。
(2)德国客户索赔无理,因为早就超过了索赔期限,合同规定30天内检验,买方有权凭检验结果提出索赔,而在这里德客户提出的索赔已过期。
我方公司可以拒绝,超过了索赔期限。双方在合同中规定货到目的港后30天内检验。尽管这是一个买方复验的期限,但实质上是索赔的期限。而德国客户却在半年后方向我公司提出索赔,显然其索赔是超过索赔的期限的,因此,按照有关法律,德国客户也就丧失了向我方公司索赔权利。
德国客户索赔理由不尽合理。尽管索赔文件中声称有对见的货物已锈损,但他无法证明这些锈损是装船前已经存在的,还是装船后才发生的。按照CFR条件成交,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界限是装运港船舷为界。因此,卖方只承担货物装船前锈损的风险,而装上船后发生的锈扬风险只能由买方自己承担。在本案例中,买方已按期凭单付了货款,这说明卖方提交的交货单据是齐全合格的。间接地也说明了卖方装上船的货物是符合合同要求的。故此,货物发生的70%的绣损可能是装上船后的风险所至。在这种情况下,买方除非能证明这种锈损是由货物本身固有的暇疵所至,否则卖方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德国客户提供的索赔依据不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双方规定在货到目的港后xx天内检验时,买方提供的检验证书应由目的港的检验机构出具。而就本案例而言,买方提供的检验证书却是由德国内地的检验机构出具,显然是不合格的。这也容易使人产生联想认为这批货物的绣损,可能是买方自己在接收货物后和上市销售前因保管不善所至。因此,这份索赔依据是不充分的,卖方是有理由拒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