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萨布素生卒年限考

萨布素生卒年限考

发布时间:2021-02-02 15:36:52

Ⅰ 司马迁生卒

晋朝的司空张华才首次记载了司马迁具体年龄资料,他在《博物志》首次记载: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三)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这是研究司马迁生卒年代的最基本史料。到东晋后期和南北朝,又出现裴骃的司马迁让汉武帝杀害的《汉书旧仪注》,到唐朝张守节依据张华《博物志》和《史记》内容首先提出太初元年司马迁四十二岁,这是司马迁生卒年的首个准确时间,但是也仅能确定司马迁生年在公元前145年,卒年仍没确定,这些都以元封三年司马迁年28岁或38岁。通常认为司马迁和汉武帝同时去世,很少有采纳卫宏关于司马迁在汉宣帝时去世的。首先司马迁是否在汉武帝时去世,是否是汉武帝杀害他的,裴骃所引证的《汉书旧仪注》称是卫宏写的,这就与卫宏早先认为司马迁在汉宣帝时去世矛盾,所以可以确定《汉书旧仪注》不可能是卫宏写的,因为卫宏是汉光武帝时代的人,《汉书》是汉明帝时代的班固写的,班固死了《汉书》都没完成,卫宏是在班固之前去世,更不可能去注班固死后完成的《汉书》,所以《汉书旧仪注》是冒卫宏名字的伪书,应该以卫宏和汉末三国王允、曹睿、王肃、华覈等人的观点为准: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这样按照现代主要的两种观点结合卫宏汉宣帝时去世计算,王国维等认为生年是前145年出生,到汉宣帝时是72岁,郭沫若等认为生年是前135年,到汉宣帝时是62岁,也不是没有可能,王国维论生卒年是前145到前89年,寿59岁,郭沫若论生卒年是前135年到前93年,寿42岁,前135年学派后来又改卒年为前89年,郭说的年限过短。实际这样的计算司马迁生卒年代,都是依据唐朝张守节计算司马迁太初元年四十二岁和张华记载为依据,还不如从最早的卫宏和班固的记载为依据。卫宏记载司马迁的太史公是汉武帝置的官职,也活到汉宣帝时,班固记载司马迁遭宫刑和任中书令尊宠任职,司马氏是担任世官太史公,到汉宣帝才不再让司马迁子孙当太史公,这些都表明司马迁在汉武帝时代地位很高,生平和生卒年应据《史记》和卫班二人的两汉史料,再依托西晋的《博物志》,以《史记》为主,太史公参加了封禅,所以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间是指司马迁,大约前166年生,前100卒。

Ⅱ 夏商周是远古时期所以帝王生卒时间和在位时间不可考

可考。中国历史国家设有史官,专门负责国家大事记载。我国现在有个断代工程,内专门查证各个朝容代和皇帝生卒年月。例如周武王伐纣,记载了天空出现扫帚星,就是根据这一史书记载,推算的当时年代!。aqui te amo。

Ⅲ 秦朝时,为什么王翦和王贲会是生卒年不详啊,照理说他们是名将,去世应该会社会轰动啊,怎么无人知啊

我觉得不知道很正常,司马迁写史记时离秦朝灭亡已经七八十年了,这七八十年不是普通的七八十年,这几十年,经过了朝代更替和战乱。秦末战乱,人口因战乱减少了一半,和王翦同时代的人,甚至晚一辈的人早已不在人世了。王翦他们啥时候死的当然也无人记得。更何况,王翦父子随这秦朝的统一,作为军事家他们对秦朝而言,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逝去了利用价值,皇帝随便给他们一个闲职,就把他们打发了。或者,他们看到不受重用,去外面隐居也是有可能的。他们的死对皇帝而言,没什么值得宣传的,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汉初采用儒家思想,秦朝成为统治者和老百姓眼i里的邪恶势力,秦朝的统治者,为秦王朝建功立业的文臣武将成了反面角色,人们不会正确认识的他们的军事思想和价值,只会一味的贬低,就好像中国来百姓对侵华日军没有一点正面评价一样。因此他们的死也引不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既然无人重视,也就没治人在乎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死也就没人知道,司马迁也就无从查起。但是,司马迁知道廉耻,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总比胡乱编个生卒年限强吧?他完全可以把王翦的死亡时间写成公元前215年,或213年,或217年,说明司马迁写史记,还是比较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的,他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Ⅳ 生卒失考是什么意思

  1. 释义

    生卒失抄考,即袭指一个人出生年月和死亡日期没有明确记载,无法考证。

  2. 示例

    1)道家学派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

    2)薛士彦 (生卒年失考) 字道誉,号钦宇,福建漳浦石榴镇东山村人。幼年失父,由母抚养教督读书,万历八年(1580年)登进士。

Ⅳ 三国人物生卒年表

桥玄公祖(-183)
任安定祖(124-202)
陆康季宁(126-195)
郑玄康成(127-200)
蔡邕伯喈(132-192)陶谦恭祖(132-194)
王允子师(137-192)赵温子柔(137-208)士燮威彦(137-226)
黄琬(141-192)程昱仲德(141-220)
刘表景升(142-208)王烈彦方(142-219)杨彪文先(142-225)
贾诩文和(147-223)
荀悦仲豫(148-209)
司马防建公(149-219)
鲍信(150-190)许靖文休(150-222)
锺繇元常(151-230)
许劭子将(153-198)孔融文举(153-208)张纮子纲(153-212)
曹操孟德(155-220)
刘宏(156-189)朱治君理(156-224)董昭公仁(156-236)张昭子布(156-236)
孙坚公台(157-193)刘繇正礼(157-198)荀攸公达(157-214)华歆子鱼(157-231)
管宁幼安(158-241)
崔琰季珪(159-216)韩暨公至(159-238)
臧洪子源(160-195)
吕岱定公(161-256)
刘备玄德(162-223)胡昭孔明(162-250)
严象文则(163-200)荀彧文若(163-212)杜畿伯侯(163-224)孙邵长绪(163-225)
虞翻仲翔(164-233)
太史慈子义(166-206)
臧霸宣高(167-227)
李通文达(168-209)曹仁子孝(168-223)徐宣宝坚(168-236)顾雍元叹(168-243)向朗巨达(168-247)
田畴子泰(169-214)
郭嘉奉孝(170-207)
曹纯子和(171-210)司马朗伯达(171-217)徐干伟长(171-219)张辽文远(171-221)赵俨伯然(171-245)田豫国让(171-252)
鲁肃子敬(172-217)刘巴子初(172-222)徐邈景山(172-249)王凌彦云(172-251)
刘辩(173-190)祢衡正平(173-198)
李典曼成(174-209)贾逵梁道(174-228)诸葛瑾子瑜(174-241)高柔文惠(174-263)
孙策伯符(175-200)周瑜公瑾(175-210)杨修德祖(175-219)
沈友子正(176-204)法正孝直(176-220)马超孟起(176-222)
孙瑜仲异(177-215)王粲仲宣(177-217)霍峻仲邈(177-217)吴质季重(177-230)朱桓休穆(177-239)
张承仲嗣(178-244)
陈武子烈(178-215)吕蒙子明(178-219)
庞统士元(179-214)仲长统公理(179-219)司马懿仲达(179-251)韦诞仲将(179-253)
刘廙恭嗣(180-221)王祥休征(180-268)司马孚叔达(180-272)
彭羕永年(181-217)刘协伯和(181-234)诸葛亮孔明(181-234)
荀纬公高(182-223)朱然义封(182-249)孙权仲谋(182-252)
胡综伟则(183-243)陆逊伯言(183-245)留赞正明(183-255)卢毓子家(183-257)
孙翊叔弼(184-204)
刘基敬舆(185-233)
缪袭熙伯(186-245)
马良季常(187-222)曹丕子桓(187-226)
孙韶公礼(188-241)宗预德艳(188-264)
孙皎叔朗(186-219)陆绩公纪(189-220)凌统公绩(189-237)郑袤林叔(189-273)
马谡幼常(190-228)何晏平叔(190-249)应璩休琏(190-252)鲁芝世英(190-273)
辛宪英(191-269)
曹植子建(192-232)
骆统公绪(193-228)张温惠恕(193-230)
龚禄德绪(195-225)孙奂季明(195-234)曹彪朱虎(195-251)王肃子雍(195-256)
曹冲仓舒(196-208)朱据子范(196-252)
邓艾士载(197-264)石苞仲容(197-273)
杜恕务伯(198-252)陆凯敬风(198-269)丁固子贱(198-273)
诸葛乔伯松(199-223)何曾颖考(199-278)
陈表文奥(201-234)谯周允南(201-270)陈骞休渊(201-281)
姜维伯约(202-264)范粲承明(202-285)
诸葛恪元逊(203-253)
韦昭仲嗣(204-273)华表伟容(204-275)刘寔子真(204-294)
曹睿元仲(205-236)司马望子初(205-271)山涛巨源(205-282)
王览玄通(206-278)王浚士治(206-285)
刘禅公嗣(207-271)
司马师子元(208-255)管辂公明(208-255)石伟公操(208-290)
孙登子高(209-241)全绪(209-252)夏侯玄太初(209-254)傅嘏兰石(209-255)魏舒阳元(209-290)
阮籍嗣宗(210-263)
孙邻公达(211-249)司马昭子上(211-265)
崔游子相(212-304)
孙虑子智(213-232)郑默思玄(213-280)
鲁淑(217-274)傅玄休奕(217-278)贾充公闾(217-282)
孙峻子远(219-256)
卫瓘伯玉(220-291)
羊祜叔子(221-278)范乔伯孙(221-298)
杜预元凯(222-284)
嵇康叔夜(223-262)任恺元褒(223-283)王浑玄冲(223-297)
孙和子孝(224-253)刘璇文衡(224-264)裴秀季彦(224-271)李密令伯(224-287)
锺会士季(225-264)
王弼辅嗣(226-249)陆抗幼节(226-274)皇甫谧士安(226-293)
诸葛瞻思远(227-263)贺邵兴伯(227-275)司马伷子将(227-283)
王蕃永元(228-266)
孙綝子通(231-258)
曹芳兰卿(232-274)司马骏子臧(232-286)张华茂先(232-300)司马干子良(232-311)
陈寿承祚(233-297)
唐彬儒宗(234-294)王戎浚冲(234-305)
孙休子烈(235-264)
司马炎安世(236-290)刘弘和季(236-306)
文俶(鸯)(238-291)
傅咸长虞(239-294)索靖幼安(239-303)
曹髦彦士(241-260)司马攸大猷(241-278)
孙皓元宗(242-283)
孙亮子明(243-260)夏侯湛孝若(243-291)
胡渊世元(244-301)
曹奂景明(245-302)
潘岳安仁(247-300)
石崇季伦(249-300)
陆景士仁(250-280)
王浚彭祖(252-314)
王衍夷甫(256-311)
陆机士衡(261-303)
陆云士龙(262-303)

增补人物生卒年考。
考许劭生卒年。《后汉书许劭传》称许劭与刘繇同奔豫章后死,故应卒于197-198年之间,年46岁,故推其生年应是152-153年。
考刘繇、刘基父子生卒年。《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言197年正月诸葛玄死时刘繇仍在,故刘繇应卒于197-198年间,年42,故生年约为156-157年。刘繇死时,其子刘基年14,故应生于184-185年,而刘基卒年49,故卒年约于232-233年。
考彭羕生卒年。《三国志彭羕传》言彭羕被杀年37岁,本年应在定蜀与刘备北攻汉中之前,因彭羕遗书未谈及汉中,约于215-217年间。推测彭羕生年应在179-181年之间。
考卢毓生卒年。《后汉书卢植传》载卢植卒于192年,而《三国志卢毓传》称卢毓十岁而孤,故卢毓应生于183年。又卢毓卒于257年,年应75岁。
考马良生卒年。《三国志马良传》言马良死于夷陵之败,即是222年,年36岁,故马良生于187年。
考孙韶生卒年。《三国志孙韶传》称孙韶父孙河被杀时孙韶17岁,又据《吴主权传》载孙河死于204年,故孙韶应生于188年,卒于241年,年54岁。考考凌统生卒年。据《三国志吴主权传》,孙权于203年几乎破黄祖,凌统之父应死于本年,又本《凌统传》,凌统此年15,代领父兵,故凌统应生于189年。凌统卒年49,应为237年。
考应璩生卒年。《三国志王粲传裴注引文章叙录》称应璩死于252年,《朱建平传》言应璩卒年63岁,故应生于190年。
考张温生卒年。《三国志张温传》称张温使蜀年32,此为224年,故张温生于193年。张温亦同年被废,后六年卒,为230年,年38。
考王肃生卒年。《三国志王朗传》言王肃卒于256年,而《朱建平传》传载王肃卒年62,故王肃应生于195年。
考韦昭生卒年。273年,孙皓杀韦昭。按《三国志韦昭传》,韦昭于狱中上书自称年已七十,故生年应在204年。另《三国志三嗣主传》称丁固卒于273年2月,《虞翻传裴注引会稽典录》言丁固卒年76岁,故丁固应生于198年。
考鲁肃遗腹子鲁淑生卒年。鲁肃卒于217年,鲁淑应出生与本年或翌年,而鲁淑卒于274年,年约55。
考文俶(鸯)生卒年。按《晋书景帝纪》载,司马师亲征淮南在255年初,文俶年18,故应生于238年。而《晋书东安王繇传》又载,助贾南风杀杨骏的司马繇因功进入权力中心,司马繇与与文俶有先世之仇,因而借故杀害文俶,本年为,故文俶卒年54岁。
考胡渊生卒年。《三国志锺会传裴注引晋诸公赞》言胡渊杀锺会时年18,是年为264年,故胡渊生于244年,而同引文又称司马伦使胡渊拒齐王司马冏,后战败伏法,查《晋书惠帝纪》,为301年,胡渊年58岁。

校刊记
148年,贾诩生。224年,贾诩卒,年76。查《魏书文帝纪》与《贾诩传》,贾诩应生于147年,死于223年,年77。书误。
173年,杨德祖修生。。217年,杨德祖卒。219年7月又云曹操杀杨修。查《三国志武帝纪》,曹操杀杨修在219年,《后汉书杨修传》称杨修年45岁,故杨修应生于175年,卒于219年。
187年,李景则式生。查《三国志李通传裴注》,李通玄孙李式字景则,不可生之于187年。另按《魏书李顺传》,李顺次子李式亦字景则,但此已是北魏时。
188年,庞士元统生。223年,庞士元卒。查《三国志先主传》与《庞统传》,庞统应生于179年,卒于214年。书有误。
191年,陆康卒。按《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孙坚死于193年,孙策则在194年投靠袁术。袁术与陆康有隙,遣孙策围攻卢江,《后汉书陆康传》称陆康守城二年,城陷后数月卒,故陆康卒年约为195-196年间,其生年为126-127年。故书有误。另《三国志陆绩传》载陆绩见袁术怀橘之年6岁,袁术于194年3月攻占九江,195年孙策开始围攻庐江,故陆绩应生于189-190年。而《陆绩传》言陆绩32岁卒,应为220-221年。
195年,德绪生。225年,德绪卒。查《三国志》杨戏所撰《季汉辅臣赞》,中有龚德绪,生卒年也是195年至225年。应是吴荣光著书时一时不查所致。
199年,关靖生。查《三国志公孙瓒传》,公孙瓒长史关靖字士起,与公孙瓒同死,故此年应做关靖死。
200年,何颎考曾生。查《三国志何颙传裴注引干宝晋纪》,何曾颖考。《晋书何曾传》,何曾字也作颖考。
206年,王玄通览生。查《晋书王祥传》,王览字玄通,应是避玄烨之讳而改。另王士治浚生。《晋书王浚传》称浚字士治,而《晋书王沈传》有王沈之子王浚字彭祖。王士治应是王浚为是。
212年,陈骞卒。查《晋书武帝纪》,陈骞应卒于281年,年81岁,但《陈骞传》则称陈骞卒于291年,此已是司马衷当政时,依史传陈骞应于司马炎在位时已亡,故非291年,陈骞生年应为201年。另同年有崔子相游生,查《晋书崔游传》,游应作游。
223年,王元冲恽生。查《晋书王浑传》,王浑字玄冲。玄因避讳改为元,而浑则错字为恽。
225年,杨彪卒年四十八。查《魏书文帝纪》,杨彪卒年应为八十四。
231年,孙琳卒。查《吴书孙綝传》,孙綝生于本年,故应做孙綝生。
235年,魏中山王兖生。查《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山王曹衮卒于本年,应为卒。
243年,简雍卒。考《三国志》各传,未见简雍卒年,而同年又有顾雍卒,「二雍」均年76岁,因是书中错为一人,简雍误。
252年,据《三国志朱据传》,朱据死于本年。书只载其生年,未言其卒。
274年,陆景生。303年,陆景卒。按《三国志陆逊传》陆晏、陆景兄弟均在280年晋灭吴之役殉国,陆景年31岁,故应生于250年,书误。考刘璇生卒年。《三国志二主妃子传》载刘璇于238年被封太子,年15岁。故刘璇应生于224年。同传又称刘璇死于锺会之乱,是年为264年,故刘璇享年为41岁。
考傅玄生卒年。《晋书傅玄传》称傅玄在司马师正妻羊徽瑜丧礼后,被御史中丞庾纯所奏而免官,寻卒,年62岁。考《晋书景献羊皇后》传,羊徽瑜死于278年,故傅玄应亦于同年或不久卒,故傅玄生年应于217年左右。

Ⅵ 请帮我把历代诗人的生卒年表,按先后顺序,详细列出。 详情参考百科【诗人】词条。

请帮我把历代诗人的生卒年表,按先后顺序,详细列出。 详情参考网络【诗人】词条。
我知道最好的是“寻麻疹健桥网”

手机敲字不容易啊

Ⅶ 晏几道的生卒年考

有关晏几道来的材料,因为自史书和地方志等都极少有有关他的记载流传下来,所以宛敏灏的《二晏及其词》主要根据郑侠的生卒年推断晏几道生于公元1041年(或推前几年),卒于公元1119年左右;夏承焘的《二晏年谱》则主要根据黄升的《花庵词选》所说庆历中晏几道奉召作词和王灼《碧鸡漫志》所载晏几道为蔡京填词两事推算晏几道生于公元1030年左右,卒于公元1106年左右;后来的中国文学史大多采用了夏承焘的说法。
涂木水和晏立豪到二晏的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乡沙河村发现了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江西晏氏所修的《东南晏氏重修家谱》,其中明确记载有晏几道的生卒年:“殊公八子几道,字叔原,行十五,号小山。”“宋大观庚寅(1110)九月殁,寿七十三岁。”’故晏几道应该是生于1038年,卒于1110年,享年73岁。

Ⅷ 关平的生卒年考

史书中没有提到关平的生年,但是在地方志以及道教经文中有关于关平生年的记载均为公元178年。
《关帝志》
(地方志)中记载:“(关羽)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历代神仙通鉴》卷九·第八节
(明清神仙演义)中描述:(关毅)夫妇欲妻子易养,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及长,膂力敌万夫,读书明《易象》,尤好《春秋》。娶妻胡氏,于光和戊午岁五月十三日,生子名平。
另外,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中,关羽向刘备介绍老庄主关定和他的两个儿子(宁、平),当刘备问及“(关平)年几何矣?”关定说:“十八岁矣。”当时的时间是关羽千里走单骑之后,而在官渡之战之前,也就是公元200年。关平既然在那时已经18岁,可以判断关平的生年为183年(古人计算年龄以虚岁)。
当然,地方志以及道教书文、清代古籍、演义所述未必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关平究竟何时出生就不得而知了。 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应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但如果按照公历计算,其时已是公元220年,故应以220年为关羽的卒年。此外,《辞海》中“关羽”词条也写的是卒于220年,由此可推断关羽卒于220年是没有问题的。
关平和关羽同时被擒遭斩,可见关平与关羽同时逝世,因此关平的卒年也应为220年。

Ⅸ 战国四公子的生卒年

楼上说的大体不差,可能是抄的,但说生卒不详有点不负责任。

我仔细看了一下史记(关版于四公子主要的资料是权史记)

生卒确实不太详细,但是还是有

史记卷75 孟尝君传 说他出生于五月初五,具体哪年不详卒年不详,但从史事看,四公子以他最大

卷76 平原君传 平原君卒于赵孝成王15年(公元251年)他在赵惠文王元年,公元298年为赵相,应该已经成年。

77 信陵君传 信陵君卒于魏安厘王34年。公元243年,他是安厘最小王的弟弟

78 春申君传 春申君卒于楚考烈王25年,公元238年

古人的出生有资料的很少,往往都是帝王将相,所以不清楚也很正常

Ⅹ 三国 周泰生卒年 我要准确的年限。。。 最好有考据,别告诉我生卒年不详

由“曹仁出濡须,战有功,又从攻破曹休,进位裨将军,黄龙二年卒。弟承领兵袭内侯。(《三国志》)容"可推得周泰230年卒(黄龙:229-231)。 再看“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三国志》)”此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也。孙策之袭袁术,钦随从给事。”由于袁术199年病死,则蒋钦、周泰二人最晚于199年追随孙策。按照小说中所言,武将最低登场年纪16岁,那么周泰生年最晚不晚于183年。

阅读全文

与萨布素生卒年限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 浏览:10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
究极的妄想发明系列第2 浏览:204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