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徽淮南的煤矿资源像这样的进度开采下去可以维持多少年
探明储量140多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
目前淮南年开采量8000万吨,远期达到一亿吨。这样一算,一百年没问题。
⑵ 煤矿资源有开采时间限制吗
一般来说煤矿开采资格证都是几年一办的,没有固定的那一说法。另外煤田都是属于过家的,不可能就归你一辈子,
⑶ 石油天然气煤炭可以开采多少年
参照目前的探明储量以及技术水平还可以开采16年,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以及技术的发展这个年限还可以往后延续
⑷ 新开采煤炭年限至少不低于多少年
45-90万吨 40年
120-240万吨 50年
300-500万吨 60年
600万吨以上 70年
规范有规定的,笼统说30年不正确
⑸ 淮南有多少煤矿尽量详细一些!
淮南矿业集团
执掌淮南所有中型、小型煤矿。
包括
潘集
矿、
顾桥
矿、顾回桥北矿、
丁集
矿、谢二矿......
当然还有答还有较大矿
国投新集
煤矿。
最新开的煤矿是顾桥矿,顾及是2003年开的,储量亚洲第一。
剩下的东西你需要实际来考,还有你问的大多是机密,不是矿务局的一半不知道,就算知道都不会告诉你。
⑹ 淮南煤矿淮南矿(老)区()
淮南煤矿淮南矿(老)区,位于淮河南岸的九龙岗—寿县—凤台之间,含九龙岗、大通、新庄孜、谢家集、孔集、李郢孜等近10个中、小型井田,总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是发现、勘查、开采最早的淮南老矿区。据《怀远县志》记载,明朝孙维礼手抄嘉靖十八年(1540)上册称:“洛河山洛水自定远经山南入淮河,山因以名,有二峰,东曰神山,西曰洪山,两峰联属,山出煤炭”。说明当时发现有煤。另据退休老矿工口述,1930年在开采九龙凹西矿附近的一个小煤窑时,采出一块石碑,碑文记述了民窑开发经过、伙办人姓名,落款时期为明万历壬辰年。说明淮南煤矿最晚在明神宗(1575)万历年以前古人已开始采煤。
1894—1938年的40多年间,从地方乡民到官、商联办,官僚资本家都曾采煤办矿,先后成立了“大通煤矿公司”、“大通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大通煤矿保纪实业有限公司”、“华商大通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等断续开采,日产原煤一般200—300吨,最多时可达千吨。1938年,日寇侵华,淮南沦陷,帝国主义疯狂采夺,产量有所上升。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管后,成立了淮南矿务局,继续开采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产量仍保持在日产千吨左右。
煤田地质调查与采煤业穿插进行,并紧紧围绕已知老矿区周围,其中较早的有:1917年,中央地质调查所派刘季辰、赵汝钧到淮南做地质调查,编写了《苏北、皖北矿产地质报告》,谈到淮南煤矿;1921年国民党军政部派德国矿师凯伯尔·罗曼斯前往淮南勘查,提出采矿工程要“井筒间隔凿石门可尝试”的建议,施工结果,“井井连贯、巷巷见煤”;1922年10月,李捷曾在安徽北部进行地质调查,在编写的《皖北淮河流域地质报告书》中讲,本区地层属北方系统,在论述区内出露地层、岩性等的同时,认为淮南为一向斜构造,实际是后来逐步形成所谓大淮南盆地概念的萌芽;192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王竹泉来淮南做地质调查,在编写的《安徽怀远县西南部地质》中,介绍了该区地层情况及含煤岩系;1927年3—4月,国民政府实业部派虞和寅、刘季辰、赵汝均、李春昱、计荣森、翁文灏、李毓尧、丁文江等到淮南舜耕山一带做地质调查,同时又派王竹泉、王恒升、孙健初、毕昌庆、边兆祥、黄汲清等到上窑做地质调查,编制的《苏北和江淮大地地层对比图》对该区以后进一步找煤有重要参考价值;1931年3月,刘季辰、计荣森在舜耕山及上窑镇一带进行煤田地质调查时,编写的《安徽怀远舜耕山及上窑镇煤田地质》称:“舜耕山及上窑镇之二煤田,地层皆属中国北部岩系,处于淮阳变动地带,以致作成倒置褶曲构造,倾角甚大,几近直立,舜耕山一带煤田经开采及钻探结果,煤层多至十层,而煤质亦佳,可谓安徽之一大煤田。”
1938年6月4日,日军侵占淮南矿区,在疯狂掠夺煤炭资源的同时,配合地震勘查和钻探等手段,也进行了一些煤田地质调查。首先在德田贞一、山本谦吉罗的《安徽省怀远县舜耕山煤田地质调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大淮南盆地”的名词,论述了盆地成煤前景,提出了进一步找煤的重点地区;其后,在岛仓已三郎写的《淮南煤田洞山地区调查概要》中,也认为“大淮南煤田这向斜构造,益趋明显”。这些报告和提出的认识,对淮南地区找煤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接管了淮南煤矿。次年4月,派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测处处长谢家荣视察淮南,研究舜耕山至上窑之间的找煤问题;谢在研究了1926年李捷等编制的1∶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后认为,舜耕山西的八公山脉与舜耕山成弧形构造,山前奥陶纪灰岩向北东平原倾斜,颇有赋存煤层希望。后来,谢家荣、燕树檀、柴登榜等,经实地调查,在八公山东北发现上石炭统有含䗴科化石的石灰岩露头,位置恰在奥陶纪灰岩之上,于是进一步做地形测量、地质填图,指导钻探施工,结果在八公山和山金家打出了厚达20多米的可采煤层。这一发现,在当时甚为震动,成为地质界、采矿界一大喜事。谢家荣在事后一篇题为《如何发现煤田》的文章中写道:“合理的科学探矿,必须依据地质,再施钻探,然后才能确切的指示分布厚薄,否则,仅仅追踪老窑,不过是拾人唾余罢了,岂能发天之秘,穷地之利呢。”并讲:“只要我们能根据地质科学原理,做有计划的钻探,这天然宝藏的秘钥,终必为我人所获得,追踪老窑的时代过去了”。并在研究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上,对区域地质构造、煤田边缘地带、盆地的地质情况等做了详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大淮南盆地”的概念。1947年7月,以《淮南新煤及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为题,写给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测处一份报告中称:“所谓大淮南盆地,指怀远、凤台、寿县境内,南为舜耕山、八公山,北为明龙山,东为上窑武店山地所包限之淮河平原也,……大致言之,此盆地为西西北、东东南之长方形,南北相距自10公里至20公里,东西长度至少在50公里以上。”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区内地层、构造及盆地中不同部位煤层存在的可能性,特别是对“大淮南盆地”作为一个煤田地质区域构造单元概念的明确树立,无疑是对淮南煤田地质认识过程的重大贡献,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为进一步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这一点,已为解放后淮南煤田找煤工作的巨大成就所充分证实。1947年5月,淮南矿务局在八公山建新井,在朱小庄(即以后的新庄孜)开凿斜井,是年见煤,即淮南“西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地质勘查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阶段。自1952年起,煤炭部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队,在“大淮南盆地”南部边缘,先后勘查并发现了新庄孜、谢家集、李郢孜、二道河(孔集)等井田,使淮南煤矿淮南矿(老)区煤炭累计探明储量达15亿吨,比解放初增加了几十倍。嗣后,跨过淮河,向“大淮南盆地”主体八公山—明龙山之间的广大平原区“进军”,在电法和钻探的配合下发现了潘集隐伏背斜及所含煤层,展示了“大淮南盆地”腹地煤炭资源的广阔前景。
⑺ 关于淮南煤炭的资料
淮南市位于安徽抄中北部袭,地处淮河中游,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19%,占华东地区的32%。早在明清时
期淮南就有煤炭开采历史,1949年2月,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1956年成立淮南市矿务局。随着煤炭大规模开采,淮南逐渐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安
徽省主要工业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建设的13个亿吨煤基地之一。
⑻ 望峰岗煤矿概况
淮南矿业来集团是国有大源型煤矿企业,望峰岗煤矿是该集团在建的6对矿井中唯一一座位于老区的矿井。该矿地质储量5.6×108t,可采储量2.8×108t,服务年限67年,项目静态投资达11.6亿元。矿井于2007年底首采出煤,建设总工期26个月,所产原煤的80%以上为市场紧缺的焦煤肥煤。淮南望峰岗煤矿矿井设计深度992.5m,为国内开挖最深的矿井,建立煤矿三维地质模型意义显著。
该矿共含煤37层,平均总厚40.55m。其中,可采煤层共17层,主要可采煤层12层。井田见有38条断层,其中有逆断层5条,正断层33条;落差大于等于100m的7条,100~50m的3条,50~30m的5条,落差在30m以下的23条,评定落差等于大于20m的20条断层的控制程度,已经查明的14条,另外6条已被查出。
井田勘测数据主要包括99个原始勘探钻孔,形成钻探剖面23个。每条钻探线上有相应的各个煤层分布的垂直剖面信息,以煤层界面信息为主。本阶段在测线VI以北地区,共用到10条测线剖面,分别是:新Ⅸ、Ⅰ、Ⅰ—Ⅱ、Ⅱ、Ⅱ—Ⅲ、Ⅲ、Ⅲ—Ⅳ、Ⅳ—Ⅴ、Ⅴ以及Ⅵ测线;图6.1中粗线右侧为本阶段三维地层建模区域。
⑼ 煤的尚余储藏量和可以开采的年限
^煤的估计储量:6.872*10^11t,年消耗量1.5*10^10t,可维持年限43-44年;
石油的估计专储量:1.511*10^11t,年属消耗量3.0*10^9-3.2*10^9t,估计开采年限47-50年;
天然气的估计储量:1.45*10^14m3,年消耗量2.3*10^12m3,估计开采年限约63年。
⑽ 一个煤矿最久能开采多少年
煤矿设计开采年限是根据煤碳储存量以及开采方式、生产、运输能力等综合考虑的。国有大中型煤矿开采时间要长些,50年或更长的都有,但一般达产后都会逐年增产的,所以设计开采年限只是个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