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效期和有效期至的区别是什么意思
区别如下:
1、有效期:指的是有效期限多长时间。
2、有效期至:指的是有效期到什么时候。
过了这个期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期”,那么这件药品或食物就不能再使用。
有效期就是说这个眼药水,从生产那日起可以使用本产品36个月,在36个月内保证有效期。然后,有效期至的意思是说,从生产日期开始算,36个月后是2011年01月,就是说到2011年01月的某一天过期。
(1)期限和时效扩展阅读:
一、有效期、失效期的区别在于:
1、字面意思不同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期限。
失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到达此期限即认为失效。
2、表达方式不同
有效期指的是现在距离药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时间,表达的是段时间。
失效期指的是药品在什么时间会失效,表达的是点时间。
我国颁布的《药品管理法》规定:超过失效期或有效期的药品按劣药处理,不得使用。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不得使用过期药品。如果药师将过期药品发出,一般按销售劣药处理;酿成后果的,还要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鉴定的事故等级进行赔偿,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法律条款:
有效期,是从生产日期开始往后计算的。例如,有效期之内的药你吃了没事,但过了有效期的药你吃了可能没事也可能有事。
失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到达此期限即认为失效。有些药品稳定性较差,在贮存、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降低药效或毒性、刺激性增加。失效期是指可以使用到药品标识物上所标明月份的前1个月的最后1天为止。
2. 法律时效2年和时效20年有什么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也就是说你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你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必须在从知道起2年内提起诉讼,如果在两年内你没有提起诉讼,那么你将失去法院支持你诉讼请求的诉讼权利,也就是法院不会受理你的诉讼,但是你的实体权利还是有的,也就是说如果对方自愿履行,可以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在两年的诉讼时效内,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也就是你又拥有了两年的诉讼时效。
(2)期限和时效扩展阅读:
适用条件
1、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起诉、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出现即引起时效的中断(具体事由后述)。
2、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均产生中断的法律效力。
而且诉讼时效中断的次数不受法律限制,也就是说,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
3、从诉讼时效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从而法定事由发生之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与重新计算的时效期间没有关系,在此种意义上,民法学称诉讼时效中断为根本性障碍。
3. 时效性是什么意思
时效性是说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具有很大的性质上的差异。
1、事专件性新闻较短时属间内可能失去时效,非事件性新闻可能在较短时段才失去时效,时效性受到社会生活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制约。
2、应紧紧把握其时效性特点,充分发挥其时效性的功能。应与时俱进。分析、策略的有用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即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并相应调整决策以利生存和发展。
(3)期限和时效扩展阅读:
1、时效,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发生的效用;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保持一段时间,由于过饱和固溶体脱溶和晶格沉淀而使强度逐渐升高的现象。
2、时效的种类: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前者式适用于物权的时效,不过目前为止,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后者适用于请求权,如果超过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力,就会导致丧失“胜诉权”。
3、刑法上的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或者执行所判处刑罚的有效期限。因此时效有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之分。
4、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4. 举例说明什么是诉讼时效和期限
诉讼时效就是起来诉能赢的时间断源。A欠B的钱,约定14年6月还清,到了14年6月,却没有换,这时就有2年的诉讼时效,一直到哦16年6月以后,B如果才对A起诉要求还钱,就超过诉讼时效了,法院不支持。
期限就是进行民事活动的时间限制。比如民诉简易程序,必须限制在3个月内审结,比如A和B的债权债务关系,约定债务人A必须在1年内清偿债务。
5. 追诉时效的期限和赦免的种类有哪些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法定的有效期限,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确实必须追诉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可以追诉以外,一律不得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
追诉时效的期限为: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特殊规定。①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②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
追诉时效的计算,刑法作了如下规定:①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②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③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赦免是国家对犯罪分子免除其罪或刑的一种法律制度。
赦免分为大赦和特赦两种。一般说来,大赦是国家对一定时期内某些种类或一般的犯罪分子实行普遍赦免。特赦是国家对特定的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
6. 时效是什么意思
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它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根据。并且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它是基于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间内的持续存在而当然发生的,不为当事人的意志所决定。
民法上的时效,通常指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