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精神病鉴定期间是否计入办案期限
第一百二十二条 (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六机关 实施规定,》第33条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根据上述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对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的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 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检察院刑诉规则》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羁押期限和办案期限。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
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释解)
本条是关于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的规定。
根据我国 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 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认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有精神病,对决定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中,由 于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状态的确定比较复杂,情况也多种多样,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鉴定工作才能得出结论,而这段时间的长短与作精神病鉴定的医院和犯罪嫌疑 人的病情密切相关,而非公安、检察等机关所能控制,因此适应实践中对此类案件作慎重鉴定的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所谓对犯 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向公安机关提出确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的申请,或者公安机 关在办案过程中认为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鉴定时起,到得出鉴定结论时为止的期 间。所谓不计入办案期限,是指不计入侦查羁押期限。其他鉴定,如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对被害人作伤情鉴定的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
法律仅规 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而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则应当计入办案期限。这是因为:第一,如果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 鉴定的结果决定案件的性质,如在被害人自愿的情况下与其发生性关系,如果被害人当时患有精神病,则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涉嫌强奸,反之,如果被害人当时未患 精神病,则不是被强奸,就没有犯罪事实发生,如果此时对所谓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则是违法的,不存在问题。第 二,如果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鉴定的结果不能决定案件性质,则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鉴定不影响案件的办理,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 将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鉴定的期间计入办案期限。
对于对被害人作精神病或伤情鉴定等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不应继续将犯罪嫌疑人关押,而应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❷ 精神病司法鉴定多久失效
精神病司法鉴定意见,非法定情形下,不存在多久失效的问题。如果存在法定情形的,可以重新鉴定。如果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存在法定的违法犯罪情形的,依法处置。
一、《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办案机关委托进行重新鉴定:
(一)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从事委托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
(二)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的;
(三)原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
(四)办案机关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
1、第四十八条 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
(二)拒绝提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场所;
(三)违反有关保密的规定;
(四)干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五)篡改、销毁、伪造鉴定档案材料;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 他情形。
2、第四十九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鉴定程序;
(二)违反有关回避的规定;
(三)发生医疗事故;
(四)服刑期间;
(五)在鉴定工作中有严重失误;
(六)在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
(七)在鉴定工作中索取或者收受贿赂。
❸ 刑事诉讼中精神病鉴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出重新鉴定申请,被告知后多长时间提出重新鉴定
精神病鉴定和一般鉴定提出条件相同,在举证期限内就可以。
可以申请重新鉴专定的情形:
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属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❹ 精神病鉴定期限
第一百二十二条
(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六机关
实施规定,》第33条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根据上述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对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的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
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检察院刑诉规则》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羁押期限和办案期限。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
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释解)
本条是关于精神病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的规定。
根据我国
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
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认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有精神病,对决定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中,由
于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状态的确定比较复杂,情况也多种多样,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鉴定工作才能得出结论,而这段时间的长短与作精神病鉴定的医院和犯罪嫌疑
人的病情密切相关,而非公安、检察等机关所能控制,因此适应实践中对此类案件作慎重鉴定的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所谓对犯
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向公安机关提出确定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的申请,或者公安机
关在办案过程中认为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鉴定时起,到得出鉴定结论时为止的期
间。所谓不计入办案期限,是指不计入侦查羁押期限。其他鉴定,如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对被害人作伤情鉴定的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
法律仅规
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而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则应当计入办案期限。这是因为:第一,如果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
鉴定的结果决定案件的性质,如在被害人自愿的情况下与其发生性关系,如果被害人当时患有精神病,则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涉嫌强奸,反之,如果被害人当时未患
精神病,则不是被强奸,就没有犯罪事实发生,如果此时对所谓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则是违法的,不存在问题。第
二,如果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鉴定的结果不能决定案件性质,则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鉴定不影响案件的办理,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
将对被害人作精神病鉴定或伤情鉴定的期间计入办案期限。
对于对被害人作精神病或伤情鉴定等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不应继续将犯罪嫌疑人关押,而应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❺ 精神病鉴定需要什么手续
一般精神病人都是由精神病院或精神心理科根据求诊是的症状制订治疗计划,但如果涉及刑事案件,则需要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委托程序包括出具鉴定委托书和提供案情材料等步骤。
一.司法机关委托鉴定单位进行鉴定时,首先需要提出鉴定委托书。鉴定委托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委托鉴定的理由;
2.案件的主要事实情况;
3.被鉴定人在案件中充当的角色;
4.被鉴定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受害当时及其前后的精神状态和表现。
二委托鉴定时,除出具上述鉴定委托书外,还应提供下列案情材料:
1.被鉴定人的一般情况、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
2.案件类别和案情内容;
3.工作单位了解的情况;
4.群众或邻里的反映;
5.委托鉴定机关的意见;
6.各种有关附件等。
上述材料需经查证属实才可用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5)精神病病鉴定的期限扩展阅读:
精神病的类型: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病人及家属痛苦万分。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等。
❻ 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精神病重新鉴定的期限是多久
公安部颁布的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明确,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该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一、被鉴定人。按照这一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予以行政处罚,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二、鉴定条件。这一程序还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对行政案件中专门技术性问题进行鉴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者机构进行鉴定。公安机关应当为鉴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送交有关检材和比对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得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作出某种鉴定结论。
三、鉴定费用。按照这一规定,违法嫌疑人或者受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鉴定。申请重新鉴定以一次为限,公安机关应当另行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按照规定,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重新鉴定,如果鉴定结论有改变的,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如果鉴定结论没有改变,鉴定费用由重新鉴定申请人承担。
❼ 精神病鉴定后重新计算羁押期限法律规定
首先应该搞清楚二个不同的概念:羁押期限和办案期限。
羁押期限是指内对犯罪嫌疑容人限制要身自由,并进行关押的时间长度规定。办案期限则是司法机关承办案件所能否使用的时间长度规定,也就是办案机关应该在多长时间内结案。
所以,不管是否委托进行了精神病鉴定,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实际羁押的,实际羁押的时间最后都可以折抵刑期。
而对于办案机关而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精神病鉴定所用的时间不计算在办案期限之内,实际上就是发生办案期限的中止,等鉴定意见出来后,再将鉴定之前的办案时间,加上鉴定意见出来之后的办案时间,进行合并计算办案期限。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七条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❽ 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精神病重新鉴定的期限是多久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程序 1.中心在一般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专具完整、规范的属鉴定报告。 2.中心在实施鉴定前,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实。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的评定和因果关系的评定要准确。 3.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办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员主持,参加司法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二人)。 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 5.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本中心公章后生效。 6.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 对该鉴定有异议的,可以由当事人在被告知的时候直接提出重新鉴定的要求。或者在开庭前要求重新鉴定。但为了提高司法效率,最好提前提申请。
❾ 公安机关去做精神病法医鉴定最晚是多长时间
咨询办案机关。公安机关对精神病进行鉴定,一般会聘请专门的鉴定机构进专行。鉴定机构在了属解案情及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病例等情况后,按照鉴定流程对当事人进行精神病鉴定。鉴定结果一般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❿ 刑事案件的精神病鉴定需要多久
不仅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行政案件的原告专人,以及违反属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劳动改造的罪犯、劳动教养人员、收容审查人员、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都可以成为精神病鉴定对象。
委托鉴定单位须递交被鉴定人的相关鉴定材料,包括有参考意义的各种资料,供鉴定医师传阅,必要时作补充调查。微信关注国晖律师事务所,掌握更多法律知识。
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
接到申请后,医院会组织一个专家团队进行鉴定,出具司法鉴定书,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如果公检法任何一方对鉴定结果有异议,都可以委托重新鉴定。案件原被告双方中如有人对结果不认可,可跟公检法机关提出,由公检法机关判断,是否要重新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