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医院供应室工作如何
医院供应室又称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
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请楼主注意看:消毒供应中心(室)标准工作流程 (七个环节)
回收---- 分类---- 清洗---- 检查与包装---- 灭菌---- 储存---- 发放
一、 回收:
1、器械、物品使用后,科室及时清除明显的污物(常水冲洗),避免干燥,封闭暂存。
2、供应中心(室)工作人员定时、按照规定的路线、使用专用封闭式回收车(或箱)回收至科内。
3、回科后,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避免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4、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车(或箱),干燥存放。
5、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室)再转运处理。
二、 分类:
1、 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的物品数量。
2、 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2、损伤性废物投入到锐器合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三、 清洗:
1、不同类型的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2、耐热、耐湿的器械、物品宜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3、精密、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超声加酶洗,再用机械清洗方法或手工精洗。
4、清洗基本流程:预洗(自来水)—→ 清洗(手工或机械+酶)—→ 漂洗1(自来水)—→ 漂洗2(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消毒(湿热方法)—→ 润滑(水溶性油)—→ 干燥(烘干或擦干)
(1)预洗(3~5min):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
(2)酶洗(2~5 min):酶可快速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20~40℃,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已凝固或污染严重处水面下刷洗。
(3)漂洗:先用自来水,再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4)消毒:宜选用湿热方法(90℃ 5min)。
(5)润滑(30~60s):使用水溶性润滑油,不能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油。
(6)干燥:烘干(90℃ 2min)或擦干,不宜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凉干。
四、检查与包装:
1、 清洗质量的检查:目测或放大镜检查,有无残留物质、血渍、水垢、锈斑,不合格应重洗。
2、 器械功能的检查: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等。
3、 包装要求:(1)重量:器械包<7kg、敷料包重量<5kg;(2)体积:<30cm*30cm*50cm (3)松紧适宜 (4)金属器械、盆、碗间用吸水布(纸)相隔
五、灭菌:
1、 压力蒸汽灭菌:首选(耐高温、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
(1)液体、油脂、粉剂、膏剂忌用压力蒸汽灭菌。
(2)所有拟灭菌物品需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3)按要求进行灭菌器效能检测,包括: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B-D试验
2、干热灭菌: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
(1)油剂、粉剂的厚度<0.635cm 凡士林纱布的厚度<1.3cm
(2)物品的体积<10cm*10cm*20cm
3、低温灭菌:不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
(1)环氧乙烷灭菌
(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3)低温甲醛争气灭菌
(4)过氧乙酸低温灭菌
4、装载要求:
(1)装载量:下排气、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大装载量—分别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80%、90%和95%;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小装载量—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2)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敷料包放上层、金属包放下层。易产生水滴物品尽量放下层。
(3)装载时使用专用灭菌篮筐,不能堆放,包与包间隔至少2cm。
(4)手术器械盘应平放,织物包应竖放,手术盆应斜放。
(5) 纸塑包装材料的物品应竖放在篮筐内或架子上。
5、 卸载要求:
(1)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取出后放置于原离空调或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
(2)检查灭菌物品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及时关闭启闭式容器筛孔。
(3)检查化学指示胶带的色泽,未达到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
(4)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六、 储存:
1、无菌物品的储存条件:
(1)清洁、干燥、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60%。
(2)物品必须存放在洁净的柜内或架上,离地面20~25cm、离墙面5~10cm、距天花板50cm。
2、 无菌物品的有效期:
(1) 棉布或硬质容器的有效期10~14天(其它环境7天)。
(2) 医用皱纹纸的有效期3个月。
(3) 纸塑包装的有效期6个月。
3、已灭菌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七、 发放:
1、 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 发出的、过期的无菌物品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
3、 发送至临床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车或容器,采取密闭运送。运送工具保持清洁,洁污分开。
结论:
是否负责清洁医疗用品及器械---------是
有没有疾病传染性及危险性----------基本没有
高温蒸汽是供应室的主要工作条件和特点,比较辛苦。
祝楼主好运!
Ⅱ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三、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四、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五、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六、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七、下收下送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八、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九、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十、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十一、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十二、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十三、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十四、供应室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监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备查。
十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室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Ⅲ 消毒供应室纸塑包装袋封口机封口用多少温度封口合适
消毒供应室只做包装袋,封口机封口封口合适。
Ⅳ 灭菌后的无菌包有效期为
时间为7天,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放。
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有效期为24时。如不慎污染包内物品或被浸湿,则需要重新灭菌。取小包内全部物品时,可将包托在手上打开。解开系带挽结,一手托住无菌包,另一手依次打开包布四角翻转塞入托包的手掌心内,准确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盖好。
(4)供应室低温有效期扩展阅读:
无菌物品管理:
1、加强对注射器、针头等物品洗涤质量的监控,按常规含糖耐量测定和热源测定及细菌监测,每月一次。澄明度、PH值每周测定二次。
2、各种消毒标记明确、完整、必须有名称、有效日期、责任人、核对者。标记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每包应粘贴胶带和132℃压力蒸气灭菌指示管,测定灭菌效果,未达到要求者,重新灭菌。
3、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管理,消毒员应严格执行高压灭菌操作程序,保证消毒效果,及时检查并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指示剂显示结果,并按规定保留7天,每晨每台预真空压力锅灭菌前进行一次13-0试验。供应室应有质量监测员,随时督促检查。
4、保证高压锅灭菌结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热嗜酸脂肪杆菌作为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
5、经高压灭菌后,无菌物品在传递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消毒室车子(分为灭菌物品车、清洁物品车)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并有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消毒供应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菌包装
Ⅳ 有懂供应室一系列问题帮忙回答一下,高分答谢,谢谢,很急,请尽快回答。
1.污染区 清洁区 无菌区
2.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3..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金属器械等可耐高温物品灭菌,如手术器械等,至于供应室的主要灭菌手段一般多为高压蒸汽灭菌法,配合使用浸泡灭菌法比较多见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按照污染区 清洁区 无菌区的顺序摆放,设置专门的通道,务必使污染物品和无菌物品的通过线路不重叠。
5.存放无菌物品的橱柜要离地面20——25cm、离房顶50cm、离墙壁5cm,棉布包装和开启式容器,室温≤25℃时,有效期为14天;室温≥25℃时,有效期为7天;至于潮湿季节。。。。记得南方护理有一期上说貌似28天之内的测试都是阴性,不过貌似现在的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室都有较为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所以应该不会存在特别潮湿的情况。
6.概念及临表: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7.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Ⅵ 消毒供应室操作规范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三、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四、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五、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六、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七、下收下送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八、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九、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十、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十一、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十二、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十三、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十四、供应室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监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备查。
十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室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Ⅶ 在供应室,金属类物品的保存应注意些什么
有环境要求、人员要求、无菌物品有效期要求。
环境要求
1、灭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存放架或存放柜内,存放架或存放柜应便于清洁,不易生锈;保存环境应清洁、明亮、通风或有空气净化装置,照明光线充足;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
2、灭菌物品应分类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去掉外层大包装存放,存放位置相对固定,标识清晰;物品存放应距地面20~25cm,距墙壁5~10cm,距天花板50cm。
3、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采用自然通风的,当通风不良时可使用排气扇强制换气;无菌物品保存环境均应每日清洁,物体表面及地面湿式擦拭,避免扬尘。
4、建立工作记录。
人员要求
1、无菌物品存放区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接触无菌物品前洗手。
2、清点物品时以目测为主,减少触摸。
3、摆放无菌物品时应按照有效期限依次摆放,有效期标志醒目,邻近过期的物品放在方便取用位置;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一个批次用完再放入下一批次,或将剩余少量未用完批次物品放在上层。
无菌物品有效期
1、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无季节限制,依据包装材质不同保存有效期限不同,使用时应仔细查看有效期标志。
2、灭菌物品的包装应整洁不易松散,密封性好,无破洞,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标志清楚,按照有效期顺序依次码放在储存架或储存柜内,有效期标志应明示,便于目测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