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与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限有何区别
只有时间长短的区别,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内十一条 人民法容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1)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为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和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使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㈡ 普通民事案件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必须是三个月吗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内六个月;有特殊情容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
第一百一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㈢ 怎么理解:民诉中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
“民诉中简来易程自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主要表达了二层意思:
1、审理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就应该开始计算。
2、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原在简易程序中已经经过的时间要计算在普通程序的审限中,而不是从在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后另外再独立计算普通程序的审限。
㈣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审理期限
民事案件采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即审理期版限为三个月权。
但审理过程中涉及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等情况的,不应计算在审理期限范围内。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164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审限,是指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