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债券到期期限和债券偿还期限有区别吗
1.从概念上讲:
债券到期期限和债券偿还期限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指债券从发专行之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止的时间属。
2.从时间上来讲:
债券到期期限是指债券到期的那一天,即偿清本息之日的具体日期;而债券偿还期限是指一个时间过程,即从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止的时间间隔。
3.如何区别:
从债券到期期限的“到期”和债券偿还期限的“偿还期”里的关键字来区分。
2. 影响债券期限和利率的主要因素
债券的期限通常是由融资方的融资结构决定的,比如说,一工厂生产商品,将回钱全部投入生产答上了,一年后才会有收益,那此工厂很可能发行1年期债券保证自身流动性。
利率的决定因素比较多,解释的最好是通过IS-LM曲线来解释,它是可贷资金理论的拓展,即考虑实物因素又考虑货币因素。
3. 债券的待偿还期限是什么意思
你今天买了张新发的债券,是3年期的。你刚买到的时候,待偿还期限是3年。过了一年以后,待偿还期限就变2年了。再过一年,待偿还期限就变成1年了。也就是说,待偿还期限是指债券剩下的到期的日子。
4. 债券偿还期限和市场利率
简单说:
如果预期未来市场利率下降,以固定利息率的长期债券来融资的话,利息支出就多了,版当然不划权算,不如短期债券,能及早还掉。所以此时发债,宜采用短期债券。
比如现在市场利率6%,未来有下降趋势。要发债融资的话,用6.5%的一年期债券还是三年期债券呢(假设债券没有流动性升水)?当然选一年期,因为一年后市场利率下跌(比如到5%),利率6.5%的债券就非常缺乏吸引力了。一年期的债券到期后,可以不再发债,而去银行借款,但是三年期债券就没的选择了,得继续按6.5%付利息。
5. 影响债券到期期限的因素
您好,
1.投资项目性质
确定债券期的一个主要根据是投资项目。如果为生产性建设项目筹资而发债券,期限应长一些。因为只有在项目建成投产后才有偿还能力。如果企业为了改造生产设备而筹资,期限可以短些。如果是为了补充暂时性流动资金发债券,期限有几个月即可。说到底,债券期限长短要和筹资用处、投资项目性质适应,以付出最小代价,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
2.债券交易的难易度
如果债券市场不发达,发行困难大,转让难出手,债券发行者就尽量发行短期债券,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市场上企业发行的债券期限一般都在3~5年以内。
3.投资者的心理状态
发行债券期限长短要适应当地居民的投资心理。有些地方,居民思想解放,投资意识强,看准了效益好的债券,就敢大胆购买,这种情况下,企业最好发行长期债券,也有些地方居民思想保守,对长期债券顾虑大,担心经济受到损失,这时,宜发行短期债券。
4.证券市场的利率变化
如果预测的结果是远期债券利率降低,那么企业应发行短期债券为好。这样做有利于发行者以较低的债券利率发行新债券,降低筹资成本。如果预测到后期债券利率要提高,就要发行长期债券,以避免在高利率情况下发行新债券,造成筹资成本过高。
6. 影响债券的因素是那些
1、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应偿还的本金数额,也是企业向债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计算依据。债券的面值与债券实际的发行价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
2、偿还期
债券偿还期是指企业债券上载明的偿还债券本金的期限,即债券发行日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司要结合自身资金周转状况及外部资本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来确定公司债券的偿还期。
3、付息期
债券的付息期是指企业发行债券后的利息支付的时间。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个月支付一次。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付息期对债券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有很大影响。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单利计算的;而年内分期付息的债券,其利息是按复利计算的。
4、票面利率
债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债券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率,是发行人承诺以后一定时期支付给债券持有人报酬的计算标准。债券票面利率的确定主要受到银行利率、发行者的资信状况、偿还期限和利息计算方法以及当时资金市场上资金供求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发行人名称
发行人名称指明债券的债务主体,为债权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依据。
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具有如下特征:
1、偿还性
偿还性是指债券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可按需要和市场的实际状况,灵活地转让债券,以提前收回本金和实现投资收益。
3、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相对稳定,不随发行者经营收益的变动而变动,并且可按期收回本金。
4、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债券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入,即债券投资的报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债券收益可以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三是投资债券所获现金流量再投资的利息收入。
7. 债券票面有哪些基本要素
债券票面要素指的是发行债券票面所应承载的内容。
债券的基本要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债券的票面价值:包括:币种;票面金额。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债券票面标明的货币价值,是债券发行人承诺在债券到期日偿还给债券持有人的金额。债券的票面价值要标明的内容主要有:要标明币种,要确定票面的金额。票面金额大小不同,可以适应不同的投资对象,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发行成本。票面金额定得较小,有利于小额投资者,购买持有者分布面广,但债券本身的印刷及发行工作量大,费用可能较高;票面金额定得较大,有利于少数大额投资者认购,且印刷费用等也会相应减少,但使小额投资者无法参与。因此,债券票面金额的确定也要根据债券的发行对象、市场资金供给情况及债券发行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2、债券的到期期限:债券到期期限是指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止的时间,也是债券发行人承诺履行合同义务的全部时间。决定偿还期限的主要因素:资金使用方向、市场利率变化、债券变现能力。一般来说,当未来市场利率趋于下降时,应发行期限较短的债券;而当未来市场利率趋于上升时,应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这样有利于降低筹资者的利息负担。
影响债券偿还期限的因素
3、债券的票面利率:也称名义利率,债券年利息与债券票面价值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形式有单利、复利和贴现利率。影响票面利率的因素:第一,借贷资金市场利率水平。第二,筹资者的资信。第三,债券期限长短。一般来说,期限较长的债券流动性差,风险相对较大,票面利率应该定得高一些;而期限较短的债券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小,票面利率就可以定得低一些。
4、债券发行者名称明债券的债务主体,为债权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4个要素虽然是债券票面的基本要素,但它们并非一定在债券票面上印制出来。在许多情况下,债券发行者是以公布条例或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宣布某债券的期限与利率。此外,债券票面上有时还包含一些其他要素,如,还本付息方式,附有赎回选择权、附有出售选择权、附有可转换条款、附有交换条款、附有新股认购条款等等。
8. 债券收益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系
(1)债券的票面利率
债券票面利率越高,债券利息收入就越高,债券收益也就越高。债券的票面利率取决于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债券期限、发行者信用水平、债券的流动性水平等因素。
发行时市场利率越高,票面利率就越高;债券期限越长,票面利率就越高;发行者信用水平越高,票面利率就越低;债券的流动性越高,票面利率就越低。
(2)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
由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债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发行价格)/(发行价格×偿还期)×100%)可知,市场利率的变动与债券价格的变动呈反向关系,即当市场利率升高时债券价格下降,市场利率降低时债券价格上升。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从而给债券的买卖带来差价。
市场利率升高,债券买卖差价为正数,债券的投资收益增加;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买卖差价为负数,债券的投资收益减少。随着市场利率的升降,投资者如果能适时地买进卖出债券,就可获取更大的债券投资收益。当然,如果投资者债券买卖的时机不当,也会使得债券的投资收益减少。与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相联系,当债券价格高于其面值时,债券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反之,则高于票面利率。
(3)债券的投资成本
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购买成本是投资人买入债券所支付的金额(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价格的乘积,即本金);交易成本包括经纪人佣金、成交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等。
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但企业债的利息收入还需要缴税,机构投资人还需要缴纳营业税,税收也是影响债券实际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债券的投资成本越高,其投资收益也就越低。因此债券投资成本是投资者在比较选择债券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也是在计算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时必须扣除的。
(4)市场供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市场供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债券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投资者购买债券的成本,因此市场供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是我们考虑投资收益时所不可忽略的因素。
债券的投资收益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债券本质上是一种固定收益工具,其价格变动不会像股票一样出现太大的波动,因此其收益是相对固定的,投资风险也较小,适合于想获取固定收入的投资者债券的利率债券利率越高,债券收益也越高。反之,收益下降。
形成利率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利率、残存期限、发行者的信用度和市场性等。债券价格与面值的差额当债券价格高于其面值时,债券收益率低于票面利息率。反之,则高于票面利息率。债券的还本期限还本期限越长,票面利息率越高。债券的种类
投融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债券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可分为公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几大类。
(2)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债券可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永久债券。
(3)按利息的不同支付方式,债券一般可分为附息债券和贴息债券。
(4)按债券的发行方式即是否公开发行来分类,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5)按有无抵押担保,债券可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等。
9. 计算债券发行价格应考虑的因素有( )。a债券面值b票面利率c实际利率d偿还期
全部选择就对了…
10. 决定发行债券的期限应考虑哪些因素
1. 发行额。债券发行额指债券发行人一次发行债券时预计筹集的资金总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信状况、资金需求程度、市场资金供给情况,债券自身的吸引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后再确定一个合适的发行额。发行额定得过高,会造成发售困难:发行额太小,又不易满足筹资的需求。
2. 债券面值。债券面值即债券系面上标出的金额,企业可根据不同认购者的需要,使债券面值多样化,既有大额面值,也有小额面值。
3. 债券的期限。从债券发行日起到偿还本息日止的这段时间称为债券的期限。企业通常根据资金需求的期限、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债券市场上其他债券的期限情况、投资者的偏好等来确定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一般而言,当资金需求量较大,债券流通市场较发达,利率有上升趋势时,可发行中长期债券,否则,应发行短期债券。
4. 债券的偿还方式。按照债券的偿还日期的不同,债券的偿还方式可分为期满偿还、期中偿还和延期偿还三种或可提前赎回和不可提前赎回两种;按照债券的偿还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以货币偿还、以债券偿还和以股票偿还三种。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投资者的需求灵活做出决定。
5. 票面利率,票面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一般地,企业应根据自身资信情况、公司承受能力、利率变化趋势、债券期限的长短等决定选择何种利率形式与利率的高低。
6. 付息方式。付息方式一般可分为一次性付息和分期付息两种。企业可根据债券期限情况、筹资成本要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等确定不同的付息方式,如对中长期债券可采取分期付息方式,按年、半年或按季度付息等,对短期债券可以采取一次性付息方式等。
7. 发行价格。债券的发行价格即债券投资者认购新发行的价格。
8. 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格。债券的发行价格可分为平价发行(按票面值发行)、折价发行(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和溢价发行(以高于系面值的价格发行)三种。选择不同发行价格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使投资者得到的实际收益与市场收益率相近。因此。企业可根据市场收益率和市场供求情况相机抉。
9. 发行方式。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自身信誉和销售能力等因素,选择采取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的私募方式、还是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公募方式;是自己直接向投资者发行的直接发行方式、还是让证券中介机构参与的间接发行方式;是公开招标发行方式、还是与中介机构协商议价的非招标发行方式等。
10. 是否记名。记名公司债券转让时必须在债券上背书。同时还必须到发行公司登记,而不记名公司债券则不需如此。因此,不记名公司债券的流动性要优于记名公司债券。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决定是否发行记名债券。
11. 担保情况。发行的债券有无担保,是债券发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而言,由信誉卓著的第三方担保或以企业自己的财产作抵押担保,可以增加债券投资的安全性,减少投资风险,提高债券的吸引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信状况决定是否以担保形式发行债券,通常,大金融机构、大企业发行的债券多为无担保债券,而信誉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大多发行有担保债券。
12. 债券选择权情况。附有选择权的公司债券指在债券发行中,发行者给予持有者一定的选择权,如可转换公司债券、有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可退还的公司债券等。一般说来,有选择权的债券利率较低,也易于销售。但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公司发行的股票,有认股权证的债券持有人可凭认股权证购买所约定的公司的股票等,因而会影响到公司的所有权。可退还的公司债券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退还给发行人,因而增加了企业的负债和流动性风险。企业可根据自身资金需求情况、资信状况、市场对债券的需求情况以及现有股东对公司所有权的要求等选择是合发行有选择权的债券。
13. 发行费用。债券发行费用,指发行者支付给有关债券发行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费用,债券发行者应尽量减少发行费用,在保证发行成功和有关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发行费用较低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