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MBA培训费用怎么摊销
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在企业经济运营中,按会计准则进行帐务处理时,对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属计算的都叫摊销费,不一定专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摊销费的内容
1.计算方式
摊销费=固定价×(1-固定资产形成率)
2.基本内容
摊销费在可行性研究中,列入成本的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指已经发生或支付,但需要逐步分批摊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如引进技术项目的许可证费、专利费、设计费、咨询费等,这些费用一般在项目投产前支付,投产后一次或分批列入成本。
无形资产的摊销关键是确定摊销期限。无形资产应按规定期限分期摊销,即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没有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递延资产的开办费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无形资产的开办费是发生在项目建设期和筹建期间,而应在生产期分期平均摊入管理费用中,在经济评价时,也可单独列出。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以及建设部门转来在建设期内发生的不计入交付使用财产价值的生产职工培训费、样品样机购置“大修理”条。这个概念跟待摊费用其实相当接近,区别在于期限问题。待摊费用是指不超过一年但大于一个月这期间分摊的费用。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就是递延资产。递延资产实质是已经付的费用,花了费用当然应该取得资产,递延资产就是这个意义上的资产,它没有实体。摊销就是发生,应由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的待摊费用核算。
法国维莱尔商学院国内首家教学中心新与成商学院,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合肥……等都有教学中心
⑵ 递延资产如何摊销
直接进管理费用进行摊销(摊销额/年限/12
借:管理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⑶ 长期待摊费用怎么做账
发生费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65000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65000
摊销时:
借:管理费内用
1083.33
贷:长期待摊容费用65000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3)递延资产的摊销年限扩展阅读
长期待摊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期待摊费用
⑷ 摊销费是什么,怎么计算
答: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只要按平均年限法进行摊销,年摊销费=(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
⑸ 递延资产的数据是不是随着摊销年限减少
在资产负责表中的递延资产的金额是会变动的,因为随着经营的进行,内递延资产会被转移到容成本费用中去,大多数企业都会减少,也有因这项资产的增加而增加的,期末:借:成本费用类科目,贷:递延资产。
筹建期间的预付账款,应该列在往来中,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现金),等工程完工后,再进行结转,借:固定资产(或其他资产类科目),贷:预付账款
⑹ 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的待摊费用是计入递延资产还是长期待摊费用
科目记长期待摊费用,报表上在递延资产反映
⑺ 会计里面 年摊销费用
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也指投资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
在企业经济运营中,按会计准则进行帐务处理时,对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属计算的都叫摊销费,不一定专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
计算方式
摊销费=固定价×(1-固定资产形成率)
摊销费(amortization expenses)在可行性研究中,列入成本的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指已经发生或支付,但需要逐步分批摊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如引进技术项目的许可证费、专利费、设计费、咨询费等,这些费用一般在项目投产前支付,投产后一次或分批列入成本。
无形资产的摊销关键是确定摊销期限。无形资产应按规定期限分期摊销,即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没有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递延资产的开办费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无形资产的开办费是发生在项目建设期和筹建期间,而应在生产期分期平均摊入管理费用中,在经济评价时,也可单独列出。
递延资产
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以及建设部门转来在建设期内发生的不计入交付使用财产价值的生产职工培训费、样品样机购置“大修理”条。这个概念跟待摊费用其实相当接近,区别在于期限问题。待摊费用是指不超过一年但大于一个月这期间分摊的费用。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就是递延资产。递延资产实质是已经付的费用,花了费用当然应该取得资产,递延资产就是这个意义上的资产,它没有实体。摊销就是发生,应由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的待摊费用核算.
应用
一般将那些既不全部属于本期,也不全部属于下期,而应当分期、分批次进入到各期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费用。
⑻ 一般纳税人有什么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纳税人企业如何合理避税
1、转让定价:即是经过有相关的企业,并且达到整体最大上限的逃避纳税义务。对劳务、产品的交易不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使得税率高地区采用高进低出,而在低税率地区采用低进高出,从而达到整体的避税。在跨国企业中甚至还存在开票公司这种形式。
2、企业存货计价避税:根据企业内部具体的核算方法和存货的市场价格变动,采用高转成本,低转利润的办法。
3、折旧:采用税法允许而对企业有利的折旧方法。
所得税征收额和什么时候征收,与折旧费用比率和提取期限息息相关。因此,公司可以选择适当的折旧政策,达到节税的目的。一是通过税收延长折旧时间差形成,例如假设一个企业的设备折旧和企业年度开始获利的时间相同,前两年免税,后三年减半,可从折旧期时间差延长角度减轻税收负担达到节税的目的。二是通过缩夭折旧年限的税收产生的时间差。这种方法适用于成熟盈利的公司。
4、资产摊销法:对无形资产、包装物、低值易耗品、递延资产、材料的摊销最大的保持成本最大化,税前利润最小化。
5、筹资租赁法:以支付租金的方法降低企业税基与利润。
6、巧用税收优惠节税:在每个国家颁布的税收、税收减免的规定中,企业都可以考虑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纳税人的身份、地点、投资方向、行为等方面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我国有的园区为了吸引投资,会将地方所得税回报给投资者,最高比例高达60%-70%。
7、信托手段:通过在税收优惠地区设置信托机构,使得非优惠地区的财产挂靠在优惠地区的信托机构名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
8、挂靠避税:例如挂靠在科研、福利、教育、老少边穷地区。
9、分摊费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摊入成本。费用分摊就是指企业在保证费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从账目找到平衡,使费用摊入成本时尽可能地最大摊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避税。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企业注册到有税收政策的低税区,不仅最节税而且合理合法。
1、 寻找一个企业所得税税率极低的税收优惠区,将所有业务转移到新的税收优惠区;
2、 通过利益或者其他费用输送的方式,将高利润以收入的方式转移到税收优惠区设立的新公司中。
企业合理避税主要看的是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这两个环节怎样节税。
比如我市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总部经济招商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保持原有经营模式和经营地址不变的情况下,将新设立的企业地址注册到税收低洼地,便可以享受增值税根据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50%-70%予以财政扶持奖励;
企业所得税按照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50%-70%予以财政扶持奖励。
以近日入驻我们园区的某设备企业为例:该企业年缴纳1000万增值税,地方存留50%,按照70%扶持,扶持350万,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000万,地方存留40%,按照70%扶持,扶持280万。扶持政策稳定,当月缴纳次月扶持,逐月扶持。
⑼ 什么是"递延资产: 开办费分几年摊销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筹建期是指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针对开办费的税务处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给予企业三种选择性的处理方式。
1.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
此种选择方式,对开办费的扣除方法,税法上遵从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4〕2号)、《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均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也就是说无论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开办费的扣除都可以从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扣除(归集)。
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以及《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2006年11月版)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从发生的当月直接扣除。这里“从发生的当月直接扣除”与国税函〔2009〕98号文件所规定的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对此项的差异处理应予以关注。
因而,此种方式下,对开办费的摊销时间,无论企业成立于何时,也无论企业执行何种会计制度,均为企业开始经营之日,而不是开办费的发生当期。
2.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七十条规定,开办费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但此种摊销方式与前述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前述处理方法是分期归集,一次摊销,此种方式则是分月归集,次月摊销,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2008年新成立的企业,或2008年之前成立但在2008年开始生产经营的企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处理开办费,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
3.以前年度未摊销部分的开办费,可在2008年一次性扣除也可分期摊销扣除。
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对于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年度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国税函〔2009〕98号文件规定,可根据前述两种方式处理。
⑽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怎么样摊销
不跨年度的情况下,第三个月可以补提前两个月的摊销。
没有具体使用年限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一般摊销年限是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