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拆迁有安置期限吗
以你的说法,你家房屋实施拆迁的时段是2005年,应该适用《城市房屋专拆迁管理条例》(国属务院第305号令,2011年1月19号颁布实施国务院第590号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后305号令废止)第三十二条“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按时腾退周转房。因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对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至于这个期限,该条例上没有明确规定,要看当地制定的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和当时你们和拆迁人签定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上是怎么约定的了。
如果当地没有此项规定,拆迁协议上也未作此方面的约定的话,只能找当地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投诉或者找政府部门上访了。
B. 同人民政府征收局签定了拆迁合同,合同期限以到没给拆迁款可以拆房子吗
拆迁都是连带着安置合同的,拆迁款一般多不会给,充到安置房的房价里的,所以是可以拆房子。
C. 拆迁许可证的期限
拆迁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各地规定都不同,具体以当地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准。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四条:拆迁人必须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实施房屋拆迁,并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拆迁管理费。拆迁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未在拆迁期限内完成拆迁,需要延长拆迁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在拆迁期限届满前十五日内,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延期拆迁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给予书面答复。批准延期拆迁的,延长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一年。逾期未申请或者经申请未获批准的,房屋拆迁许可证自行失效。
D. 在政府规定期限内拆迁有奖励吗
在规定期限内签拆迁协议交钥匙是否有奖励,这要看当地拆迁政策里面有没有奖励的政策。一般征收拆迁拿钱走人的都有奖励政策。
E. 关于拆迁补偿款时限
拆迁补偿是指房屋征收部门自身或者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依照我国集体土地和专国有土属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规定,在征收国家集体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时,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房屋征收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补偿工作。
1、合法拆迁的,应是补偿款、而不是赔偿。
2、拆迁补偿,包括对土地的补偿、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和其他损失的补偿等。
3、你的情况,应包括土地补偿、建筑物补偿、机械补偿和经营损失补偿,其中,土地补偿应支付给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如果你家有承包合同,此项应支付给你们),建筑物补偿、机械补偿应支付给建筑物、机械的所有权人;经营补偿应支付给你们。可以要求查看具体的补偿项目的各项的标准。
F.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方与拆迁方在规定拆迁期限内未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应该如何处理
您好,如果没有在签订补偿协议的期限内达成一致的话,被征收人可以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G. 房屋拆迁评估报告的有效期应与《房屋拆迁 许可证》规定的拆迁期限相一致(包括许可证的延长期限)有文件吗
房屋拆迁评估报告的有效期应与《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期限相一致专有文属件。
北京市建委《关于拆迁评估报告有效期问题的批复》:市建委经研究并征询北京市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协会意见后同意朝阳区建委意见,明确房屋拆迁评估报告的有效期应与《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期限相一致(包括许可证的延长期限)。
H. 拆迁预签约期限60天是什么意思
是拆迁冻结,就是有拆迁规划了,但是拆迁许可证还没有拿到手,先申请拆迁冻结。
拆迁冻结就是已经决定要拆,但是拆迁之前需要对拆迁区域内的房产进行评估以便对业主给出相应的补偿或者安置方案。
在这个期限之内所谓的冻结就是在冻结期内禁止房产持有人变更房产的面积以及归属,禁止人口潜入该房产所在户口,拆迁冻结的期限不等,也许因为安置资金不到位会冻结一到两年,拆是一定要拆的,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
I. 作出了房屋征收赔偿决定,要我在期限内签订协议并搬迁,但我没签,现在该怎么办
你有主意有定力,两次机会都不予理会,佩服佩服佩服的。
你就拿定主意不走当钉子户吧!这样的事,要参考邻居“要价”,不知道你所处的环境怎么样,不能给你具体的建议。
J. 政府拆迁征收与补偿协议签订后如果不纠正有没有期限的
政府拆迁征收协议签订后,是有法律效力的,各方应当履行。你说的不专纠正,不知是属什么意思?如果认为协议无效,或者应当变更、撤销,可以协商处理,或者提起民事诉讼。提起诉讼,当然要受诉讼时效的约束和限制的。不可能协议签订十几年了,一方还可以再就协议的撤销打官司的。你可以看看《国友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合同法》等的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