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一审没有提出担保时效,在二审说已经丧失保证期间的抗辩的权利
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一审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没有提出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视为放弃权利,所以,在二审提出超过担保时效,法院就不会支持了。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担保法》:
第二十五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 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❷ 一审时候没有提出担保期限已经过了的抗辩,二审是否可以提出法院是否会支持
二审期间可以把超过诉讼期作为一个抗辩理由。
❸ 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原则上债来务人提出诉讼时自效抗辩应该在一审期间提出,但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二审中有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已过诉讼时效的,此时当事人的抗辩,法院可以支持。 相关法律可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一款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❹ 人寿保险合同的可抗辩期间保险人行驶可抗辩权的具体方式是
一、保险人行使可抗辩权的具体方式
1、拒保,无息退还原保费。
2、要求客户加费否则拒保无息退还愿保费。
3、声明免赔责任,不同意就拒保,无息退还原保费
二、人寿保险合同会有一个可抗辩期,一般情况下这个期限为两年时间。也就是说,保险人在人寿保险合同生效之后的两年内如果发现被保险人有骗保或者影响保险的其他因素,保险人可以行使可抗辩权将合同解除,导致保险合同无效。
(4)保证期限提出抗辩扩展阅读:
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则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上述法律规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有先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后,相对方的请求权依然存在,只不过其效力暂时受到阻碍。
因此,一旦相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充分的担保,抗辩权立即消灭,有先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应依合同履行自己的给付义务。同理,对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的行使也只使请求权的效力延期发生。
此外,即使时效抗辩权的行使也只能发生永久阻却对方请求权的效力,而不能直接导致请求权的消灭。抗辩权的这一特点与诉讼法上的权利未发生抗辩和权利消灭抗辩不同。
❺ 保险不可抗辩条款的两年期限是怎么算的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如果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情况的,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根据你的举例,投保人是隐瞒了部分投保条件,公司并不知情,那么投保人的这个隐瞒是属于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所以保险公司有权利拒绝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不可抗辩条款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保险人不得拒赔,这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合同成立2年后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才不能拒赔,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1年就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根据个人保险基本条款的明确说明与如实告知条款,保险人应当不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费。
(5)保证期限提出抗辩扩展阅读:
不可争条款又称不可抗辩条款,其基本内容是: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时,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不可抗辩条款一般仅限于保单有效性的争议,旨在禁止因投保人欺诈、隐匿或重大误述而对保单的有效性提出争议。
该规则也有例外情况,在欺诈性冒名顶替、缺乏可保利益、蓄意谋杀被保险人等情况下,即使争议期结束,保险人也可提出抗辩。
一般来说,保险人基于以下几种事由所提出的抗辩不受不可抗辩条款的拘束:
在不可抗辩期间发生事故的,解除权不因不可抗辩期间的届满而消灭,保险人仍可以告知义务有瑕疵而解除合同。
英美立法一般规定"本契约自成立日起经过一年以后,订为不可争,但以被保险人未亡为条件"以防止投保人或受益人可能进行的规避。
未缴纳保险费的情形,不受不可抗辩条款的约束。
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以防止利用生命赌博和道德危险因素。因此,保险利益的争辩不在此规则的调整范围内。
此规则虽适用一般的欺诈行为,但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仍可能使合同无效,如冒充被保险人进行体检等行为。
在保险实务中,不可抗辩条款主要存在于具有长期性的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中。
❻ 要以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应于一审期间还是一审开庭前提出抗辩
一审开庭前提出抗辩有效!
❼ 保证期已过保证人未提出免责抗辩,法院可否主动审查并裁决
【案情】
2012年3月7日周某向张某借款80000元,王某提供一般保证。借款到期后,周某未还款。张某于2013年12月6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周某、王某偿还借款本金80000元及利息。
【分歧】
经过庭审举证质证,法院发现保证人保证期间已届满,但保证人未提出免责抗辩,法院是否主动审查保证期间并进行免责裁判?
第一种意见认为:保证期间的性质为除斥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保证期间届满消灭的是实体权利,即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既然是一项实体权利,那么不管王某是否对保证期间提出抗辩,法院都应当依职权主动审查,进而援引相关规定作出是否免除王某保证责任的判决。
第二种意见认为: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已过的情况下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保证人未以保证期已过提出免责抗辩,这种情况就应当视为保证人放弃了抗辩的权利。既然保证人放弃自己的抗辩权,那么法院就不应依职权主动干预,也即法院不应依职权主动审查并援引而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可见,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而除斥期间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予以援用,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
本案中,债权人张某在保证期间未向保证人王某主张权利,虽然保证人未进行免责抗辩,但并不表明其仍愿意承担保证责任。这种情况下,法院应主动审查是否已过保证期间的事实,主动援引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❽ 人寿保险可抗辩期限具体方式
人寿保险的可抗辨期为两年,是针对保险公司是否具有合同解除权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投保时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两年内可解除合同。二是针对年龄误告,如不符合承保条件,保险公司可解除合同。
❾ 一审未提出超过保证期间的抗辩二审是否能提
你好,提出观点是你的权利,不过如果一审没有提出保证期间的抗辩,二审再提的话通常不会被法院采纳。
❿ 保证期间利益的抗辩权可以事先约定放弃吗
一、法律规定复保证人具有抗辩权,这制是法定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以合同的形式)予以剥夺。以合同的形式约定借款人和保证人放弃诉讼时效消灭的抗辩权的合同因违法属无效合同。二、诉讼时效消灭的抗辩权也属于法定权利,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以合同的形式)予以剥夺。三、你是债权人?欲以合同的形式剥夺借款人和保证人放弃诉讼时效消灭的抗辩权,徒劳!!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四川武阳律师事务所左明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