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之日起多少日内要作出处理决定
1、对于环境来违法行为,环境保自护部门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处罚决定。
2、但是,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听证、公告、监测、鉴定、送达等时间不计入期限。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五十五条 【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限】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的3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案件办理过程中听证、公告、监测、鉴定、送达等时间不计入期限。
㈡ 环境行政处罚自立案起已超3个月
环境保抄护行政处罚案件袭应当自立案之日起的3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
相关部门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投诉。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五十五条【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限】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的3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案件办理过程中听证、公告、监测、鉴定、送达等时间不计入期限。
第七十九条【期间规定】本办法有关期间的规定,除注明工作日(不包含节假日)外,其他期间按自然日计算。
期间开始之日,不计算在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行政处罚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视为在有效期内。
第七十三条【监督检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㈢ 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告知书发出时间要求
我国行政法中并无你所说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准确名称是行政处罚听证内告知书,根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收到该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企业可以选择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向作出处罚的机关提出陈述申辩,要求听证。
如果当事人当场表示放弃陈述和申辩的权利,要有书面记录或影像证据,否则还是等期限满后再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㈣ 环保局行政处罚权。责令停业和限期治理是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么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责令停业和限期治理是环保部门的职权范围。
《环保法》:
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4)环境行政处罚期限扩展阅读:
环境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一)决定程序共同适用的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30条、第31条、第32条规定了决定程序的共同原则。这些原则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中都必须遵循,具体包括:
1.只有查明事实后,才能给予处罚。
2.行政主体负有告知义务。即行政主体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3.当事人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主体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二)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由环境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且当场执行的步骤、方式、时限、形式等的过程。
简易程序的设置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3条的规定,在环境行政处罚中适用简易程序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违法事实确凿。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有证据证明环境行政违法事实存在;二是证明违法事实的证据应当充分。
二是有法定依据。一是在事实确凿的情况下,该违法行为还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应予处罚的行为,二是适用简易程序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如罚款限额等。
三是罚款数额较小或者是警告处罚。小额罚款限额为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㈤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是指对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行政机关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是独立的简化的行政处罚程序。
㈥ 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开的时间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抄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在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下,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包括立案审批表调查笔录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但是政府是不会公开的
㈦ 环保法中的限期治理是否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原因
按法律规定,限期治理行政处罚的一种。因为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回政主体依法定职答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按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㈧ 行政处罚有没有时效期
行政处罚有时效期。月9日发生的事情,到5月11日才拘留人合法。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九条:“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8)环境行政处罚期限扩展阅读:
案例:
今年5月12日,长沙市民何志明在对其摩托车进行年审时,收到一张交通违章处罚通知单,并被告知:只有缴纳罚款后才能进行年检、年审。
令人奇怪的是,这张《公安交通管理当场处罚决定书》上的日期是2000年3月。何先生觉得纳闷,他的摩托车在2001年、2002年都顺利通过年检了,并且从没收到过罚款单,今年怎么突然收到一份“过期”的罚款单呢?而且,事情已经过去3年多了,自己已根本记不清当时是否有过违章行为。
当问到交通违章处罚是否有时效问题时,这位负责人说:“这种行政处罚没有时间限制,即使过了3年,只要属实,仍然有效。”这位负责人还 透露:“为简化处罚程序,交警支队正考虑对2002年以前的电子违章进行免处,但在正式决定尚未出台之前,上述处罚行为仍然有效。”
《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关于记分时效是这样规定的:“记分周期为一年度,一个记分周期满后,记分分值累加未达到12分的,该周期内的记分分值予以消除,不转入下一个记分周期。”可见,追究交通违章行为是有“时效性”的。
尽管在交通管理的相关规定中没有明确交通违章处罚的“时效”时间,但这种时效实际上是存在的,当年所扣的“分值”不转入下一个记分周期就是最好的佐证。3年前的交通违章罚款没缴纳,不是何先生的过错,是有关部门工作失误和失职造成的。因此,何先生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㈨ 环保部门的处罚如果不服应在什么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回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答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㈩ 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长
环境保护法第40条规定,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长呢?根据《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意见》第八十六条第二项:
具体行政行为
已经生效并具有可执行内容.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包括依法已穷尽了行政程序。所谓依法穷尽行政程序主要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履行的审批程序已经完毕,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救济的程序业已完结等。
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个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以上规定,如果当事人自接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超过十五天未起诉,超过六十日未申请复议,又不履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环保部门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有人认为,超过十五日未起诉,当事人即永远丧失了诉权,在六十日内申请复议的:如果复议决定维持原处罚决定,就丧失了诉权;该处罚决定生效,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原处罚决定,当事人可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笔者认为:此种观点错误。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复议法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根据以上规定,行政行为相对人凡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不服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决定,除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以外,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作者:汤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