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道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残值率如何确定
索道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残值率是会计政策选用的问题,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以下内容引自资料,供参考: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
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
算公式如下:
年折折旧率=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比较简便,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
的局限性。首先,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一般来
讲;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对较高,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就多;而
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因而,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就逐渐
减少。年限平均法不予考虑,明显是不合理的。其次,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使用
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将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
而不断增加,而年限平均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当固定资产各期负荷程度相同时,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这时采用年
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各期负荷程度不同,采用年
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时,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额与
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也不相符。
2.工作量法 .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一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
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5-5】 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800 000元,预计生产产一品产
量为4 000 000个,预计净残值率为5%,本月生产产品40 000个;假设甲公
司没有对该机器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本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个产品折旧额=800 000×(1—5%)/4 000 000=0.19(元/个)
本月折旧额=40 000×0.19=7 600(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
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
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
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即采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
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5—6】 甲公司某项设备原价为12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
计净残值率为4%;假设甲公司没有对该机器设备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0%=48(万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8)×40%=28.8(万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8一28.8)×40%=17.28(万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年、第五年=(120—48—28.8—17.28—120×4%)÷2
应提的折旧额=10.56(万元)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
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
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5-7】 沿用【例5—6】的资料,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
如表5—2所示。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
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
旧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寿命内加快得到补偿。
2. 旅游业,游览观光使用的索道折旧年限是多少
10年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