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债权转让需经过债务人同意么 是通知还是具体同意
债权转让不需要债务人同意,但是要告知债务人。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合同转让。债权人通过债权转让合同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移于第三人。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的新的债权人,原合同债权人因合同转让而丧失。
债权人部分债权让与第三人,第三人成为合同债权人加入到原合同关系之中,成为新的债权人,合同中的债权关系由一人变数人或由数人变更多人。新加入合同的债权人与原债权人共同分享债权,并共享连带债权。
(1)抵销权期限扩展阅读
债权转让的条件:
1、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债权且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前提。
2、转让不得改变债权的主要内容。
3、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债权转让的协议。
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转让人主体必须符合资格,即具有处分能力,是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债权转让无效。如果一方当事人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转让无效。合同被撤销后,受让人已接受债务人清偿的,应作为不当得利返还原债权人。
4、转让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转让性。根据债的有关原理,某些合同是不可让渡的,其债权也应不可转让。
(1)、第一种是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以特定身份关系为继承的债权、不作为的债权、因继承发生的遗产给付请求权。
(2)、第二种为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从权利随主权利的移转而移转,若将从权利和主权利分开单独转让,则为性质上所不允许。比如保证债权为担保主债权而存在,若与主债权分离,其担保性质自然丧失,所以不得单独转让。
(3)、第三种是依合同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对债权转让的禁止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也可以在合同订立之后另行约定,但必须在债权尚未转让之前作出,否则转让有效。
(4)、第四种是依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5、债权的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
《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6、债权转让必须遵守一定程序和手续。
依照《民法通则》第91条规定:“如果系法律规定应由国家批准的合同,其债权转让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合同法》第87条也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也就是说,一般合同的成立是当事人自愿原则,但对于法律规定应由国家批准的合同,不得随意转让,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转让无效。
❷ 司法考试中的一题
合同法第八十三条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出题人的选C项的思路即源于此。
楼主所称“乙公司的抵销权是在其债权到期后取得”的理解有所偏差,关于抵销权合同法第九十九条是这样规定的:“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也就是说,当事人主张抵销权或者说获得抵销权的第一前提是“互负到期债务”,但从题目上来看甲公司的30万债权何时到期无从考证,从出题人的思路上来看,本意是说甲公司的债权还没有到期,因此在9月24日,乙公司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由于乙公司的20万债权先于转让的30万债权到期,因此乙公司可以向受让人丙公司主张抵销,也就是在24日,乙公司才获得抵销权。
在司法考试的做题中,请楼主务必记住题目中没有出现的条件,千万不要自己加上去,在本题中也不要去考虑“如果甲公司的债权也到期了呢”这样的问题,多多揣摩出题人出题的本意。当然对多选题实在没有办法抉择,就只好选择排除法,排除绝对错误的就好了。
以上内容编辑于7月19日
以下内容编辑于7月22日
昨日又有朋友与我讨论本题,其认为根据司法部辅导用书以及民法教材的理论,自动债权届满,债务人有权抛弃期限利益,要求抵销。本人认为,且北大出版社民法教材也非常明确的指出,抛弃期限利益,必须是在没有相反规定或约定的前提下方可允许。
双方是否有约定,无从考证,那么我们看是够有规定呢
首先,依照本题,30万债权何时到期不能确定,但基本上存在两种情况1)履行期限在2000年9月20日之后;2)双方没有约定。
如果是在9月20日之后,根据合同法第71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因此提前履行,必须是在不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前提下,而根据题意无法看出是否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但肯定存在两种情况,因此不能确定乙公司于20日当然有权要求抵销。
如果30万债权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根据合同法第61条第4项的规定虽然乙公司可以随时履行,但是也需要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抵销权属形成权,一经获得即可行使无需条件即可生效。但很显然无论是由于71条的限制还是61条的制约,均无法确定乙公司在20日即当然获得抵销权,对于此选项理应排除。
以下内容编辑于2006年7月26日 致xtuliangchen老兄
我把之前北大出版社和另一个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红皮民法翻出来,在上面是我说的这个理论,老兄可以看一下。
还有个问题需要和老兄探讨
可能我说的不够明白:我所称得抛弃期限利益是指债务人抛弃期限利益,必须是在没有相反规定或者约定的前提下进行。而主动债权人对于其抛弃期限利益的受动债权关系来讲,是债务人,当然存在放弃期限利益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同志所说的通说理论问题,个人认为在本题中无须考虑理论问题,司法考试的原则是先法条后理论,因为法条只有一个,而理论则有太多,只有在没有法条规定的前提在方适用通说理论。而且就该通说理论而言,主动债权已到期即使受动债权为到期,主动债权人亦可主张抵消,原因是这种情形下,债务人对于债权人的抵销无损害。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如果就债权债务关系而言,并非只有债务人享有期限利益,而且有些情况下债权人也享有期限带来的利益,比如银行借贷,银行所获得的就是因借款行为而根据期限所带来的利息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还贷是损害了银行利息利益。当然为了保护借款人,相关规定也允许提前还贷,但必须对银行有所补偿。
就司法考试和司法实践而言,法条的地位往往比理论更重要,而且xtuliangchen兄也说理论通说认为“此条规定过于严格,认为……”那么就是说本理论尚无法条支持,因此只能一种学术观点存在,而不能作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用。
对于xtuliangchen兄所称“合同法第71条的限制与第61条的制约”问题,个人认为在答案C中根本无须考虑,因为合同法第八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了这种情况下可以抵销,作为法律明确确定的可以抵销的情形,无须考虑第71条的限制与第61条限制,因为这两条限制的是债务履行问题,而不是抵销问题,并不存在所说的逻辑错误。
本人之所以认为,这两条会对理论有所限制是因为,xtuliangchen兄所称理论没有法条依据,抛开法条不谈,xtuliangchen兄自己认为,主动债权到期后,抵销未到期的受动债权,真的对受动债权的债权人没有损害么,恐怕不能一概而论,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对放弃期限利益的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有害。举例来讲,本人现在很缺钱,而xtuliangchen兄正好有资金闲置需要通过放贷来获得利益收取回报,于是我们协商我向你借100万,期限一年,利息24万,结果我用了一个月,正好你对我的债务100万到期了(没有利息),我放弃“期限利益”向你要求抵销,你说损害的是谁的利益,你可别说是我,因为你22万的可得利息利益不见了,并且是我答应借一年你才借我哦。因此某些情况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能都因期限而享有利益,不是债务人放弃就好的问题。
在实践中判案的准绳是法律,而非理论。在法律对抵销的条件已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要想否定它,必须要由其它法条来完成。而不能说,虽然法律这样规定,但是理论认为应当如何如何,所以应当否定这个法条而适用理论,你不可以这么说,但是法官绝对不敢这么判。
同时个人所称合同法第71条的限制与第61条的制约,是对债务履行的限制,不能限制债的抵销,因为债的履行和抵销是两个不同概念,是我没有说清楚,不好意思。我之所以拿出这两条来说是因为,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互负到期债权方能抵销,要想出现其他解释用理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法条来支持。纵观合同法,也只有债的提前履行可以用上,因为从法律效果上来看,抵销和履行均使债消灭,而提前抵销类似于债务的提前履行,因此称债务人可以提前履行债务,但不能损害债权人利益,只是我的一种观点,或许不妥,仅作探讨。
当然我们说的有点远了,如果抛开理论,单从法条角度来看,乙公司无法在20日取得抵销权。加入理论因素仍然需要考虑提前抵销可能存在会对甲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问题。
还有个人认为这种理论探讨在司法考试中意义不大,司法考试就是法条法条法条,没有法条的才是理论。希望楼主在做题的时候注意,做题先想法条,没有法条再考虑理论,既有法条规定,又有理论的,从答案制定的角度而言应当放弃理论。
和xtuliangchen兄探讨很愉快,有空联系。
❸ 甲乙相互欠款,在还款期限已到时,任何一方可主张将欠款相互充低,当事人享有的这一抵消权属于:
D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的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这种主张抵消行为行使之后,就可以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是一种形成权。
❹ 抵销权约定异议期限可以多久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属自然债权,其本质在于“不能通过诉讼程序强制债务履行”,并不专是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实属现,更不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存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只丧失胜诉权,债权人的实体债权仍然存在,只要双方互享到期债权,且种类、品质相同的,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人就可以行使法定抵销权,只需通知对方即可。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只丧失胜诉权,不丧失起诉权和实体权利,债务人自愿履行,债权人可以接受,法律对此是予以确认的。债务人不自愿履行的,但双方互负债务,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且符合法定抵销权构成要件的,债权人可以行使法定抵销权,无须征得对方同意,更无须通过诉讼程序。对方如有异议,可在通知到达后合理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仅就抵销权是否成立进行审查和裁判。
以上内容是我在大律师网那边咨询过后整理出来的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