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法的 举证期限届满,和 提交答辩状,都是在什么时间
一、《民法》中举证期限是由法院决定,一审不少于十五天,二审不少于十天,当事人可以申请延长。提交答辩状是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
《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该条第2款又规定:“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二、关于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法律未像民事诉讼中明确规定,造成公诉人可以随意补充证据,补强庭审中己方不利的证据。因为没有规定具体举证期限,无论在一审、二审要记住能交的证据尽量交,能提前交的不要拖到开庭时才交,刑事案件不存在新证据问题,只要是证据二审都可以提交,不像民事诉讼那样受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1)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二十七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第一百九十二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B. 举证期限届满前10日与10日前有什么不同啊
届满前10日,是在届满期之日往前数10日,而届满10日前指在届满期之日前10日的再往回前数的答日子。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却没有规定证人应如何出庭作证,致使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在开庭时证人突然到庭或在二审、再审中才到庭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使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也严重影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对此情况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4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何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可见,证人出庭作证不但要由当事人在举证期届满十日前提出,而且还要由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这样就使证人出庭作证规范化了。所以,当事人在需要证人出庭作证时,一定要依法进行,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关于申请证人出庭和申请法院代为取证的时间为:
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2、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C. 为什么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期限为不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54条规定:“版当事人申请证权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D. 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与举证期限届满7日前的区别
一般都是举证期限届满7日前来规定,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没有在法律中存在这一规定。
E. 如果民事诉讼举证到期时间是7月8日,但规定其应当是在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那么多少号是截至时
最后一天应当是6月28日。
F. 民诉中,反诉提出期限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前,还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反诉最晚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 关于适用《中版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权诉讼法》的解释”中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由此可知,在新《民诉解释》实行后,反诉提出期限为法庭辩论结束前。
(6)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扩展阅读:
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亦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是保障本诉被告人民事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反诉 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通过反诉与本诉合并审理,减少当事人讼累,降低诉讼成本,便于判决的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本诉的被告可以向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
G. 原告如果要在诉讼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什么时间提出,是否要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经过法院许可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H. 民诉内容中,哪种是举证期限届满前,哪种是答辩结束前的情况。
民诉法新解释关于举证期限的新规定
一庭前准备阶段举证期限缩短
《解释内》第九十九条容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解释》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审案件提供新证据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二审案件没有举证期限,若提供新证据,除不开庭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以外,其他应在开庭前或开庭审理时提出的旧规定。同时《解释》规定在缩短庭审前准备阶段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的同时,又给当事人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驳证据或补正证据的机会;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简单规定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诉讼实践要求。
I. 举证期限届满指什么时间
举证期限是指在开庭前,将你方提供的与本案有关系的证据交法院的主审法院。
J. 根据2015民事诉讼法新解释 哪些要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哪些要在答辩期
根据2015民事诉讼法新解释的规定, 要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的请求是: 证据回保全和延长举证答期限。
要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的请求是:管辖权异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八条 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申请证据保全的,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条 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