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岛算经第一题的答案要详细的
其实该式已经是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求出
你可以先绘一图
设高为 h, 距离为 x
现针回对第一表答作出的三角形来看 (A, C)
容易看出该对三角形相似
得出
h / ( x + AC) = k / AC --------------(1)
再看第二表作的三角形 (B,D)
亦是相似
得出
h / (x + AB + BD) = k / BD --------------(2)
(1) / (2)
(x + AB + BD) / (x + AC) = BD / AC
AC (x + AB + BD) = BD (x + AC)
AC*x + AC*AB + AC*BD = BD*x + BC*AC
AC*AB = (BD - AC)*x
x = AC*AB / (BD- AC)
与网页的式相同
由(1)得知
h = k (x AC) / AC
h = k*x / AC k -------------(3)
将答案 x 代入 (3)
h = k*AC*AB / (BD- AC)*AC k
h = k*AB / (BD - AC) k
与网页的式相同
补充时间:2006-04-12 12:48
用这个算法的话
第一表一定要在岸边!!!
B. 部队退役,要求证明是海岛艰苦地区,怎么证明
需要师以上部队政治机关出具的边远艰苦地区服役证明(包括服役地点、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起止时间、认定边远艰苦地区所依据的文件等)。
海岛艰苦地区的认定文件:《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公安部、总政治部等部门关于边防、海岛等部队农村户口军官家属可在原籍转为城镇户口的意见〉的通知》(国发〔1989〕14号)规定的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边远三类地区和一、二类岛屿。
(2)部以海岛工作年限计算扩展阅读:
驻艰苦边远地区部队服役干部有关优待政策。
1、对分配到驻国家和军队明确的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工作的毕(结)业学员,在执行同类毕(结)业学员首次确定职务、军衔等级和工资标准的基础上,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其中,分配到驻三、四类艰苦边远地区或者二类岛屿部队的,高定1个职务工资档次;分配到驻五、六类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一类岛屿或者西藏部队的,高定2个职务工资档次。在艰苦边远地区连续工作不满3年调出的,取消高定的职务工资档次。
对主动申请且分配到驻国家和军队明确的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工作的毕(结)业学员,可以按照军队有关规定给予立功等奖励。
2、在国家和军队明确的驻艰苦边远地区或高山海岛部队服役的军队干部,按照不同类别标准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高山海岛津贴。
3、在西藏地区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工作的军官,服现役不满20年或者服现役和参加工作不满20年的,每年休假60天;服现役满20年以上或者服现役和参加工作满20年以上的,每年休假70天;服现役满25年以上或者服现役和参加工作满25年以上的,每年休假80天。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工作的军官,每年假期再增加10天。
部队驻地不在西藏地区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含本数)地区,但本人常年在上述地区流动执勤的军官;在青海海拔3000米以下(不含本数)地区工作的军官;在边防一线连队工作的军官,每年休假40天。军官及配偶均在西藏地区工作的,每年可以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到西藏以外地区休假。
4、在国家和军队现行政策明确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二类以上海岛工作累计满5年评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满10年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现仍在上述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资格外语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条件。
5、作战部队和驻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类、一类岛屿其他部队基层指挥军官提前晋升职务等级的数量,比例是其他单位的2倍。作战部队和驻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类、一类岛屿其他部队基层专业技术军官年度提前调整专业技术等级的数量,比例是其他单位的2倍。
在驻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类、一类岛屿部队工作累计满10年,以及在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二类岛屿部队工作累计满15年的,以及身体条件不适合的,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可有计划地组织交流到驻其他地区部队工作。
C. 请问78年签合同到81年有顶替到别一个厂,前78一81年算工龄吗
一、士官退役费
1、基本复员费
按月工资基数(军衔工资、军龄工资、边远艰内苦地区津贴、地区附容加津贴和高山海岛津贴之和,下同)计发,不满10周年的,军龄每满1年发给1.5个月,不满15周年的,军龄每满1年发给2.5个月,不满20周年的,军龄每满1年发给3个月,满20周年以上的,军龄每满1年发给4个月。其中,军龄不满1周年的部分,按年标准的一半计发。具体以当年标准为准。
2、安家补助费
按月工资基数计发,复员到大中城市的,10周年以内的,每年发给0.5个月,10周年以上的,从第11年起,每年发给1.5个月;复员到县市以下地区的,相应增发0.5个月。其中,军龄不满1周年的按年标准计发。具体以当年标准为准。
3、回乡生产补助费
复员回农村的士官按月工资基数计发,军龄每满1年发给1.5个月。具体以当年标准为准。
4、医药生活补助费
对患有慢性病的复员士官,视病情轻重,经军以上机关批准,发给医药生活补助费,最高5000元,最低1200元。
5、奖励工资
当年符合发放奖励工资条件的,按基本工资标准发放。
D. 海岛算经的内容
《海岛算经》共九问。都是用表尺重复从不同位置测望,取测量所得的差数,进行计算从而求得山高或谷深,这就是刘徽的重差理论。《海岛算经》中,从题目文字可知所有计算都是用筹算进行的。“为实”指作为一个分数的分子,“为法”指作为分数的分母。所用的长度单位有里、丈、步、尺、寸;1里=180丈=1800尺;1丈=10尺:1步=6尺,1尺=10寸。
(1)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参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答曰:岛高四里五十五步;去表一百二里一百五十步。
[翻译:假设测量海岛,立两根表高均为3丈,前后相距1000步,令后表与前表在同一直线上,从前表退行123 步,
人目著地观测到岛峰,从后表退行127步,人目著地观测到岛峰,问岛高多少 岛与前表相距多远?
术曰:以表高乘表间为实;相多为法,除之。所得加表高,即得岛高。求前表去岛远近者:以前表却行乘表间为实;相多为法。除之,得岛去表数。
(2)今有望松生山上,不知高下。立两表齐,高二丈,前後相去五十步,令後表与前表参相直。从前表却行七步四尺,薄地遥望松末,与表端参合。又望松本,入表二尺八寸。复从後表却行八步五尺,薄地遥望松末,亦与表端参合。问松高及山去表各几何?答曰:松高一十二丈二尺八寸;山去表一里二十八步、七分步之四。
术曰:以入表乘表间为实。相多为法,除之。加入表,即得松高。求表去山远近者:置表间,以前表却行乘之为实。相多为法,除之,得山去表。
(3)今有南望方邑,不知大小。立两表东、西去六丈,齐人目,以索连之。令东表与邑东南隅及东北隅参相直。当东表之北却行五步,遥望邑西北隅,入索东端二丈二尺六寸半。又却北行去表一十三步二尺,遥望邑西北隅,适与西表相参合。问邑方及邑去表各几何?答曰:邑方三里四十三步、四分步之三;邑去表四里四十五步。
术曰:以入索乘後去表,以两表相去除之,所得为景长;以前去表减之,不尽以为法。置後去表,以前去表减之,余以乘入索为实。实如法而一,得邑方。求去表远近者:置後去表,以景长减之,余以乘前去表为实。实如法而一,得邑去表。
(4)今有望深谷,偃矩岸上,令勾高六尺。从勺端望谷底,入下股九尺一寸。又设重矩于上,其矩间相去三丈。更从勺端望谷底,入上股八尺五寸。问谷深几何?答曰:四十一丈九尺。
术曰:置矩间,以上股乘之,为实。上、下股相减,余为法,除之。所得以勾高减之,即得谷深。
(5)今有登山望楼,楼在平地。偃矩山上,令勾高六尺。从勾端斜望楼足,入下股一丈二尺。又设重矩於上,令其间相去三丈。更从勾端斜望楼足,入上股一丈一尺四寸。又立小表於入股之会,复从勾端斜望楼岑端,入小表八寸。问楼高几何?答曰:八丈。
术曰:上、下股相减,余为法;置矩间,以下股乘之,如勾高而一。所得,以入小表乘之,为实。实如法而,即是楼高。
(6)今有东南望波口,立两表南、北相去九丈,以索薄地连之。当北表之西却行去表六丈,薄地遥望波口南岸,入索北端四丈二寸。以望北岸,入前所望表里一丈二尺。又却行,後去表一十三丈五尺。薄地遥望波口南岸,与南表参合。问波口广几何?答曰:一里二百步。
术曰:以後去表乘入索,如表相去而一。所得,以前去表减之,余以为法;复以前去表减後去表,余以乘入所望表里为实,实如法而一,得波口广。
(7)今有望清渊下有白石。偃矩岸上,令勾高三尺。斜望水岸,入下股四尺五寸。望白石,入下股二尺四寸。又设重矩於上,其间相去四尺。更从勾端斜望水岸,入上股四尺。以望白石,入上股二尺二寸。问水深几何?答曰:一丈二尺。
术曰:置望水上、下股相减,余以乘望石上股为上率。又以望石上、下股相减,余以乘望水上股为下率。两率相减,余以乘矩间为实;以二差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得水深。
(8)今有登山望津,津在山南。偃矩山上,令勾高一丈二尺。从勾端斜望津南岸,入下股二丈三尺一寸。又望津北岸,入前望股里一丈八寸。更登高岩,北却行二十二步,上登五十一步,偃矩山上。更从勾端斜望津南岸,入上股二丈二尺。问津广几何?答曰:二里一百二步。
术曰:以勾高乘下股,如上股而一。所得以勾高减之,余为法;置北行,以勾高乘之,如上股而一。所得以减上登,余以乘入股里为实。实如法而一,即得津广。
(9)今有登山临邑,邑在山南。偃矩山上,令勾高三尺五寸。令勾端与邑东南隅及东北隅参相直。从勾端遥望东北隅,入下股一丈二尺。又施横勾於入股之会,从立勾端望西北隅,入横勾五尺。望东南隅,入下股一丈八尺。又设重矩於上,令矩间相去四丈。更从立勾端望东南隅,入上股一丈七尺五寸。问邑广长各几何?答曰:南北长一里百步;东西广一里三十三步、少半步。
术曰:以勾高乘东南隅入下股,如上股而一,所得减勾高,余为法;以东北隅下股减东南隅下股,余以乘矩间为实。实如法而一,得邑南北长也。求邑广:以入横勾乘矩间为实。实如法而一,即得邑东西广。
E. 海岛算经的详细解法全部
海岛算经 [三国]刘徽
《海岛算经》由三国刘徽所著,最初是附於他所注的《九章算术》之后,唐初开始单行,体例亦是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
全书共9题,全是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首题测算海岛的高、远,故得名。《海岛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测量数学事著,亦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海岛算经》是中国数学家刘徽的作品。众所周知,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海岛算经》本来亦不是一部独立的著作,只是刘徽为了解释「重差术」而附在《九章算术》中《勾股》章之后的一些问题。所谓「重差术」便是计算极高和极低的方法,经刘徽考究后,把这些方法附在《勾股》章之后。直至唐代初年,这一部分才被人从《九章算术》抽出来独立成书,亦因第一题是测量有关海岛的高度及距离的问题,而把它命名为《海岛算经》。现传版本的《海岛算经》是清初编辑《四库全书》时戴震由《永乐大典》中重新抄录出来,但只剩下九个问题。
《海岛算经》所提及的「重差术」是透过对事物对象的反覆观测(第一、三、四问要观测两次,第二、五、六、八问要观测三次,第七、九问要观测四次),在不引入三角函数的情况下,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来计算出精确的结果,所以《海岛算经》可算是标记著中国古代测量数学的成就。
〔一〕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百二十七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
答曰:岛高四里五十五步;去表一百二里一百五十步。
术曰:以表高乘表间为实;相多为法,除之。所得加表高,即得岛高。求前表去岛远近者:以前表却行乘表间为实;相多为法。除之,得岛去表数。
〔二〕
今有望松生山上,不知高下。立两表齐,高二丈,前后相去五十步,令后表与前表参相直。从前表却行七步四尺,薄地遥望松末,与表端参合。又望松本,入表二尺八寸。复从后表却行八步五尺,薄地遥望松末,亦与表端参合。问松高及山去表各几何?
答曰:松高一十二丈二尺八寸;山去表一里二十八步、七分步之四。
术曰:以入表乘表间为实。相多为法,除之。加入表,即得松高。求表去山远近者:置表间,以前表却行乘之为实。相多为法,除之,得山去表。
〔三〕
今有南望方邑,不知大小。立两表东、西去六丈,齐人目,以索连之。令东表与邑 东南隅及东北隅参相直。当东表之北却行五步,遥望邑西北隅,入索东端二丈二尺六寸半。又却北行去表一十三步二尺,遥望邑西北隅,适与西表相参合。问邑方及邑去表各几何?
答曰:邑方三里四十三步、四分步之三;邑去表四里四十五步。
术曰:以入索乘后去表,以两表相去除之,所得为景长;以前去表减之,不尽以为法。置后去表,以前去表减之,余以乘入索为实。实如法而一,得邑方。求去表远近者:置后去表,以景长减之,余以乘前去表为实。实如法而一,得邑去表。
〔四〕
今有望深谷,偃矩岸上,令勾高六尺。从勺端望谷底,入下股九尺一寸。又设重矩于上,其矩间相去三丈。更从勺端望谷底,入上股八尺五寸。问谷深几何?
答曰:四十一丈九尺。
术曰:置矩间,以上股乘之,为实。上、下股相减,余为法,除之。所得以勾高减之,即得谷深。
〔五〕
今有登山望楼,楼在平地。偃矩山上,令勾高六尺。从勾端斜望楼足,入下股一丈二尺。又设重矩於上,令其间相去三丈。更从勾端斜望楼足,入上股一丈一尺四寸。又立小表於入股之会,复从勾端斜望楼岑端,入小表八寸。问楼高几何?
答曰:八丈。
术曰:上、下股相减,余为法;置矩间,以下股乘之,如勾高而一。所得,以入小表乘之,为实。实如法而,即是楼高。
〔六〕
今有东南望波口,立两表南、北相去九丈,以索薄地连之。当北表之西却行去表六丈,薄地遥望波口南岸,入索北端四丈二寸。以望北岸,入前所望表里一丈二尺。又却行,后去表一十三丈五尺。薄地遥望波口南岸,与南表参合。问波口广几何?
答曰:一里二百步。
术曰:以后去表乘入索,如表相去而一。所得,以前去表减之,余以为法;复以前去表减后去表,余以乘入所望表里为实,实如法而一,得波口广。
〔七〕
今有望清渊下有白石。偃矩岸上,令勾高三尺。斜望水岸,入下股四尺五寸。望白石,入下股二尺四寸。又设重矩於上,其间相去四尺。更从勾端斜望水岸,入上股四尺。以望白石,入上股二尺二寸。问水深几何?
答曰:一丈二尺。
术曰:置望水上、下股相减,余以乘望石上股为上率。又以望石上、下股相减,余以乘望水上股为下率。两率相减,余以乘矩间为实;以二差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得水深。
〔八〕
今有登山望津,津在山南。偃矩山上,令勾高一丈二尺。从勾端斜望津南岸,入下股二丈三尺一寸。又望津北岸,入前望股里一丈八寸。更登高岩,北却行二十二步,上登五十一步,偃矩山上。更从勾端斜望津南岸,入上股二丈二尺。问津广几何?
答曰:二里一百二步。
术曰:以勾高乘下股,如上股而一。所得以勾高减之,余为法;置北行,以勾高乘之,如上股而一。所得以减上登,余以乘入股里为实。实如法而一,即得津广。
〔九〕
今有登山临邑,邑在山南。偃矩山上,令勾高三尺五寸。令勾端与邑东南隅及东北隅参相直。从勾端遥望东北隅,入下股一丈二尺。又施横勾於入股之会,从立勾端望西北隅,入横勾五尺。望东南隅,入下股一丈八尺。又设重矩於上,令矩间相去四丈。更从立勾端望东南隅,入上股一丈七尺五寸。问邑广长各几何?
答曰:南北长一里百步;东西广一里三十三步、少半步。
术曰:以勾高乘东南隅入下股,如上股而一,所得减勾高,余为法;以东北隅下股减东南隅下股,余以乘矩间为实。实如法而一,得邑南北长也。求邑广:以入横勾乘矩间为实。实如法而一,即得邑东西广
F. 海岛算经第一题的解法
sdsad
G. 与以往海岛调查结果的若干对比
(1)通过本次海岛资源遥感调查,查明了浙江省沿海及近海岛(屿)(大潮平均高潮位以上,面积在500m2以上)的数量,获得有关这些海岛(屿)地理位置(经纬度)、形态、面积和岸线长度等基础数据,弥补了以往几次调查数据的不完整和资料陈旧等缺陷。
(2)修正了前几次海岛调查的中存在的位置、形状等误差。通常,地形图、海图等图件是测量资料的二次成图,存在着一定的人为性,其给出的海岛形状、大小、边界和定位精度或多或少地存在误差,在地形图或海图上直接进行海岛统计,误差也难以避免。而遥感数据是地物波谱在卫星传感器上的真实反映,利用对调查海域全覆盖并经准确定位的遥感影像进行海岛调查可以给出较高的精度,客观反映海岛形状和位置。图4.45(a)和(b)是两次调查结果的七星岛群比较图。图4.45(a)引自《浙江海岛志》(周航主编,1998),该图所示的星仔岛形状(星仔东岛、星仔西岛)、与《浙江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研究报告》(浙江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1995)中的描述明显不一致,七星岛群之间的位置也存在较大的误差。图4.45(b)是2001年3月13日Landsat-7ETM+卫星影像图。
图4.45遥感调查与以往常规调查的七星岛群位置及形状比较图
(a)引自浙江海岛志,周航主编,1998;(b)2001年3月13日Landsat-7ETM+卫星影像显示的星岛群位置及形状
图4.46(a)和(b)是两次调查结果的北麂列岛图比较图,其中图4.46(a)所描述的北麂列岛附近岛屿的形状、个数与2001年3月13日的Landsat-7ETM+卫星影像图(图4.46(b)有较大误差。
图4.46遥感调查与以往常规调查的北麂列岛位置及形状对比
(a)引自浙江海岛志,周航主编,1998;(b)2001年3月13日Landsat-7ETM+卫星影像显示的北麂列岛位置及形状
(3)查明了浙江省海岛的动态变化情况,因修堤、架桥等原因,使部分岛屿发生了变化,或变成内陆岛、或变成陆内岛[对比图4.47(a)和(b)]。
图4.47玉环岛两次调查的变化对比图
(a)引自浙江海岛志,周航主编,1998;(b)2001年3月13日Landsat-7ETM+卫星影像显示的玉环岛及附近海域情况
(4)遥感影像能真实地反映海岸工程建设现状,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为海岛的建设和开发提供最新的现势性资料[对比图4.48(a)和(b)。
图4.48宁波北仑港口
(a)引自1995年的海图;(b)本次遥感调查结果
(5)遥感影像能真实地反映海岛植被覆盖、地势地貌等现状,图像真实、直观[对比图4.49(a)和(b)。
图4.49金塘山及附近岛屿海图
(a)引自浙江:海岛志,周航主编,1998;(b)2001年3月13日Landsat-7ETM+卫星影像显示的金塘山及附近岛屿
H. 浙江省军转干部档案计分方式是什么
浙江省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赋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核量化赋分标准,确保安置工作的公平公正,根据《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12〕1号)精神,结合我省安置工作实际,现对行政(团处级以下)、专业技术军转干部考核,制定如下量化赋分办法。
一、量化考核计分标准
量化考核计分由军龄分、职级分、优待分、奖励分、学历学位分、惩戒扣分6部分组成。具体量化标准如下:
(一)军龄分
每年计1分。部队特招人员,以前在地方工作国家承认工龄的,在地方工作年限一并计算军龄分。
(二)职级分
正团职计25分,副团职计20分。其中:任现职满3年加2分,以后每满1年加1分。技术5级计21分,技术6级计20分,技术7级计19分,技术8级计18分,技术9级计17分,正营职(含相应职级的文职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下同)计16分,副营职计14分,正连职计12分,副连职计10分,排职计8分。上述基础上,对担任主官的加2分,担任其他领导职务的加1分。
(三)优待分
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殊岗位(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5年计1分,满10年计3分,满15年计5分,满20年及以上计7分。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时间可累计合并计算。同时在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不重复计算年限。
(四)奖励分
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每次计25分,被大军区(公安部)授予荣誉称号的每次计20分,上述荣誉称号获得者累计奖励总得分分别不超过30分、25分;获一等功的每次计15分,获二等功的每次计10分,获三等功的每次计2分,上述立功者累计奖励总得分分别不超过20分、15分和10分。同一原因多次受奖的,只按最高奖项计分1次。战功按上述标准提高一个层次计分。上述奖励不含集体奖励。有参战经历的计6分。
(五)学历学位分
大学本科计1分,研究生(或硕士以上学位)计2分,以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或学位证书为准。
(六)惩戒扣分
行政处分扣分:警告每次减2分,严重警告每次减4分,记过每次减6分,记大过每次减8分,降职(级)或降衔(级)每次减10分,撤职每次减12分。
党内处分扣分:警告每次减3分,严重警告每次减5分,撤销党内职务每次减12分,留党察看每次减14分,开除党籍减16分。
受多次处分的,累计扣分。因同一问题受多种处分的,按最高扣分项减分。受团纪处分的参照党纪处分执行。以上扣分仅针对在现职级上所受处分,干部提任后对其以前职级上所受处分不再追溯扣分。
退档扣分:已发出报到通知,且安置符合国家政策,又无正当理由,但拒不到地方报到或者落户,档案退回部队的,减2分。因同一原因,受部队处分的,按最高扣分项减分,不累计减分。
二、有关问题的明确
(一)军龄按周年计算,不满一周年的按一周年计算,任职年限、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的年限,按周年计算,不满一周年的不计入年限。计算军龄、任职年限、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年限、从事飞行或舰艇工作年限,截止日期均为首次批准其转业当年的3月31日。
(二)入伍时间以部队批准时间为准,地方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入伍的,在地方高等院校学习时间不计算为军龄时间。二次入伍的,在地方工作的时间,不计算为军龄时间。收归军队建制的人武部干部,其收编前在人武部工作的时间连续计算军龄。
(三)既担任行政职务,又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转干部,以移交方式确认考核分,不交叉计算。
(四)干部在服役期间,外出学习(进修)或者代职在1年之内的,计算为其部队驻地工作时间;在1年以上的,计算为其学习(进修)或者代职部队驻地工作时间。
(五)军队转业干部服现役期间在飞行、舰艇学院学习的,其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时间,从飞行、舰艇学院学员档案记载的上飞机、舰艇时间起计算。跳伞兵服役年限,不视同从事飞行年限。
(六)考核计分以军转干部档案材料记载为依据。受过处分,而档案里无处分记载,经举报并查实的,按照相应处分分值加倍扣分。对通过伪造材料获取加分,经举报并查实的,取消加分并倒扣相应分值。对上述弄虚作假人员,同时取消安置到行政单位(含参公事业单位)资格。
(七)艰苦边远地区系指《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规定的地区和《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公安部、总政治部等部门关于边防、海岛等部队农村户口军官家属可在原籍转为城镇户口的意见>的通知》(国发〔1989〕14号)规定的边远国境县(市)、沙漠区、边远三类地区和一、二类岛屿。
(八)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不超过”均包括本数。
(九)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凡以往各地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遵从本办法。(十)本办法由省军转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浙江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小组
I. 转业、复员干部退役当年工资能发到什么时候
一、军官自主择业军龄满20年(营以上干部),指20周年。
如90年9月入伍(营以上干部),必须等到2010年年底部队干部转业时才能报自择(到2010年9月才算20周年,但档案军龄是21年)。
二、自主择业干部军龄和工作时间计算
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等8个部门《关于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06〕1号)规定:
(1)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衔龄、任职年限、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年限和配偶随军并取得常住户口计算时间等截止日期,为批准其转业当年的3月31日。
(2)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直接入伍的军队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的,比照同期入伍军队院校学习的干部相应确定自主择业条件。
(3)收归军队建制的人武部干部,属于转业复员军人的,其收归前在人武部工作时间连续计算军龄。
(4)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服现役期间的工作单位以军队任职命令确定的单位为准。
(5)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服现役期间,外出学习(进修)或者代职在1年之内的,计算为其原部队驻地工作时间;在1年以上的,计算为其学习(进修)或者代职部队驻地工作时间。
(6)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在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时间,累加计算,不满12个月的按1年计算。
(7)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服现役期间在飞行、舰艇学院学习的,其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时间,从飞行员、舰艇学院学员档案记载的上飞机、舰艇时间起计算。
(8)跳伞兵服役年限,不视同从事飞行年限。
(9)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军龄按实际服役年限计算,不进行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