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先行登记保存期限工作日

先行登记保存期限工作日

发布时间:2021-01-06 12:40:21

㈠ 先行登记保存

先行登记保存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从三十七条可以看出,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行政执法机关在对立案工作进行调查过程中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一项证据保全措施,它在实施时必须符合以下要件:(1)必须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实施;(2)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3)须经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的批准;(4)登记保存的物品是须是与违法行为直接关联的证据;(5)对采取保全的物品进行登记。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作为获取证据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行政处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行政执法部门日常执法中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在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中存在的问题 在执法过程中,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对证据登记保存概念及适用要件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在调查取证时不能依法、全面、客观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过法定期限实施证据登记保存。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如果行政机关在七日内不能做出处理,则应将登记保存的证据发还给所有人。对于这一款规定,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认为,处罚法规定的时间太短,七天内不可能作出处理决定,从而超出法定期限进行证据登记保存。例如在王某诉贸易局行政违法一案中,贸易局在查处未经定点屠宰生猪时,对行政相对人私宰的生猪肉产品进行登记保存后,七日内未作出处理决定,也没将生猪肉产品发还给行政相对人,从而引发行政纠纷。 2、任意扩大证据登记保存范围。实行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必须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如证据有可能灭失、时过境迁后将难以取得等,行政执法机关才能实施。对没有必要进行证据登记保存,或通过询问笔录、证人证言、现场笔录等其他证据就能够确定行政相对人违法事实的,则不能采取该措施。在执法中,行政机关往往把握不准实施证据登记保护的条件,在没有必要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或用其他证据就足以认定行政相对人违法的情况下,任意扩大其范围,以貌似合法的方式进行变相的强制扣押。如我院审理的宋某诉交通局交管行政征收案中,交通局为责令原告交纳规费,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将宋某的摩托车扣押,声称需要登记保存,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经审理,依法判决被告将车返还。 3、需要保存的证据不予登记或登记不规范。登记保存物品是采取这项措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行政执法机关在现场提取证据后,应当制作登记保存物品的清单。但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通常只考虑证据登记保存的“实质”,在形式和程序上存在瑕疵,或者不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单,或者不认真规范制作,马马虎虎,草率了事,漏填或者用“一车、一筐、半箱”等含糊单位标记,以至于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登记保存的物品内容,容易与相对人在保存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产生分歧,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如我院审理的一起工商行政强制案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登记保存物品清单中只表明衣服三箱,最后法院支持了原告的主张。 4、实施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与被处罚行为无关联性。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然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特征,它必须与违法行为有直接必然联系的。但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如城管执法部门在查处违反市容管理乱贴手机广告案时,对与违法行为毫无关联的手机实施先行登记保存,违背证据关联性的原则要求,从而引起矛盾纠纷和行政诉讼,造成被动局面。 5、未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实施登记保存。进行证据登记保存,必须经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这种批准可以是“一案一批”,也可以是“事先授权”,即在明确具体标准的情况下,授予行政执法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处置的权力,行政执法人员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后,应及时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汇报。但在实际操作中,执法人员往往凭借个人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随意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或者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为保全证据而采取这种措施,事后怠于向负责人汇报,以求追认。 从上述内容看,“对卷烟予以先行登记保存是否违法?”的关键在于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已批准?也就是说,只要有证据证明在行政机关负责人没有批准的情况下,行政执法人员对卷烟予以先行登记保存,这个行为就是违法的。但是,证据是很难有的。因为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事先授权”,也可以“事后追认”。

㈡ 先行登记保存最后一天遇到节假日什么办

一般情况下,因节假日不上班,登记保存最后一天遇到节假日,保存期顺延。

㈢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先行登记保存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专收集证据,在属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解除封存;2、当事人涉嫌违法需进一步调查的进入立案调查程序,保存期限顺延,以待进一步行政处理,但必须发出处理决定书,在该书中说明以立案并随案处理。

㈣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制度在具体执行中该怎样操作

1、 不安法定期限保存证据。

先行证据保存是有法定期间的,是行政执法人员履行了内部立案程序,在收集证据这一法定期间内采取的,超过这个期间就不适用这个程序。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如果行政机关在七日内不能做出处理,则应将登记保存的证据发还给所有人。对于这一款规定,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认为,处罚法规定的时间太短,七天内不可能作出处理决定,从而超出法定期限进行证据登记保存。这样的举措往往给我们的执法工作带来不利的后果,如果走法律程序,我们将非常被动。

2、 不安法定情形保存证据。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行政执法人员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法定情形下采取的。也就是说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如证据有可能灭失、时过境迁后将难以取得等,行政执法机关才能实施。对没有必要进行证据登记保存的,可以通过询问笔录、证人证言、现场笔录等其他证据搜集工作来完成。在执法中,行政机关往往忽略了这点规定,在没有必要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或用其他证据就足以认定行政相对人违法的情况下,超出法定范围采取强制扣押,这是应该杜绝的。当然这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但也要心中有这样的概念,就是说不是所以的物品都可以列入先行保存范围的。

3、 不安法定权限实施证据保存。

批准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法定权限属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因此行政执法人员在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之前,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这种批准可以是“一案一批”,也可以是“事先授权”,即在明确具体标准的情况下,授予法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处置的权力,行政执法人员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后,应及时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汇报。在执法过程中,我们通常采取“事先授权”的方式,根据相关法律制作统一标准,再有具体的执法人员实地操作。也有些情况是根据具体案情由领导指示后,采取专门行动,但处理完后必须向负责领导汇报。

4、 不安法律规定做好登记工作。

当其他条件具备后,登记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程序,在现场提取证据后,应当制作登记保存物品的清单。市局组织的几次培训学习,都涉及到了对这一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但在执法中往往不能严格执行,有事后补充的,有写作简单的,有写作潦草难以辨认的,有单位标记模糊不清的。通常只考虑证据登记保存的“实质”,在形式和程序上存在瑕疵。出现“一个铁锨,两个手推车”之类的低级错误,以至于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登记保存的物品内容,容易与相对人在保存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产生分歧。

㈤ 烟草先行登记保存如何解除

先行登记保存期限为7天,解除情况有:
1、7天期满后自动解除。
2、7天内当事专人来处理,并下处罚决属定书,在处罚决定书中对先行登记保存的烟草制品作出了处理决定,此时先行登记保存自动解除。
3、因案情重大、复杂,需要将先行登记保存的烟草制品作为证据保存,此时另开一份证据保存单据,这样先行登记保存的烟草制品在性质上就由待处理的烟草制品转为该案的证据材料,此时先行登记保存自动解除。
4、先行登记保存的涉嫌违法烟草制品,经查当事人无违法行为,将烟草制品归还当事人,此时先行登记保存自动解除。
5、其他原因而终止。

㈥ 行政处罚法中先行登记保存中七日是否指工作日

应该是实际天数吧!

㈦ 关于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先行登记保存是指行政机关为防止证据隐匿、转移、销毁或者防止易于灭失的证据灭失,通过法定程序采取的收集证据的一种方式。

㈧ 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您好,因为该证据比较容易灭失,所以需要尽快作出处理决定的!

㈨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超过七天怎么办

证据登记保存清单超七天都可以做出哪些处理决定

㈩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七日案件处理不完该怎么办,保存期顺延的期限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收集专证据,在证据可能属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如果七日内案件未能做出处理决定,往往是由于多种原因。现行法律法规没有保存期限顺延的规定。执法实践中,许多管理相对人往往在七日内不到指定机关接受处理,反而到处反映、投诉、上访,给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施加压力,造成执法人员处理较困难和办案被动。对此如何处理?可在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同时,及时弄清登记物品属性,该依法没收的依法予以没收,该退还的依法退还,需变更为行政强制措施予以扣押查封的,就依法扣押查封。如属易损易坏物品,当事人又恶意不配合,可依法进行“拍卖”,将货币进行“提存”;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准确判定物品属性,当事人又不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可移交法院实行保全证据,但执法机关需要及时保全证据。

阅读全文

与先行登记保存期限工作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
汽车驾驶证有效期满了怎么办 浏览:851
马鞍山市浩宇机械公司 浏览: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