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也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 )内予以追认。
C
合同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版但纯权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⑵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法定代理人的追认何时生效
合同从被法定代理人追认时生效。
⑶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到底需不需要追认 求举通俗例子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例如单纯获取利益的合同,不需要追认;与其智力相符的(买卖)合同,购买文具用品等,不需要追认;如果赠与他人1000元人民币,则需要监护人追认其法律效力。
1、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2、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⑷ 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
纯获利益的合同,法律直接认定有效。不需要监护人追认,当然不存在形成权与否的问题。
⑸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经过催告以后,1个月内未作表示的,有何区别
是否追认未明之前为效力待定,拒绝追认的,则合同无效;予以追认的,则内合同有效。容
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效力待定的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条【效力待定的合同】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⑹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需要所有法定代理人追认么
1,限制行为能力人从事与自身年龄相仿的民事行为,或者单纯受益行为,或经版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权民事行为,都是有效的
2,不需要复杂流程,只需要法定代理人书面或口头许可,或者对行为默认。一般来说,法定代理人对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在知晓或应当知晓后没有提出异议的,可以视为许可。
当然,一些重大的行为,最好通过书面追认
符合自身能力的民事行为:13岁的A某在超市花30元买了一些食品,这种情况下,30元属于小额,符合A的年龄层面,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的
单纯受益:12岁的B某与邻居老爷爷关系很好,经常照顾老人,老人临终时立下遗嘱,赠与B两万元用于实现B买钢琴的梦想,这种情况下,两万元是老爷爷赠与B某的,B是单纯受益并没有付出,可以视为有效
需要追认的情况:14岁的C某为了更换新款手机,利用自己的“压岁钱”6000元购买了一部最新手机,这种情况下,其行为必须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如果代理人许可了这一行为,则买卖有效,否则买卖无效,双方应当退还商品和钱款(影响手机再次销售的,销售方可以主张适当补偿)
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行为能力范围所订立的合同效力未定,法定代理人有追认权,相对人有催告权,善意相
这里相对人,是指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人。
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能力人所从事的民事行为在哪些情况下有效,哪些情况下无效,哪些情况下效力待定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合同的行为概述
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有效的必备要件之一。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也必须要求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具有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其签订的合同从主体资格上讲是有暇疵的,但是从尊重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相对人的利益的角度出发,将这类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可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的承认而生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用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的种类
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订立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因此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力的民事主体,其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订立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因此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的效力认定
1、法定代理人追认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所谓追认,是指被代理人作出的使无权代理行为的效力被认可为自己的意思表示,确认该行为自始对自己具有约束力的一种补全措施。这种追认是一种单方意思表示,无须合同的相对人同意即可发生效力。
2、相对人行使催告权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这里的催告权是指第三人告知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就是否行使追认权与以明确答复的权利。在此期间内合同处于效力未定的状态,既可能因法定代理人的追认而有效,也可能因不予追认而无效。
3、相对人行使撤销权
为了平衡双方权益,赋予善意相对人有撤销合同的权利。这里的撤销权,是指合同的相对人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之前,撤销自己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撤销权的设立,正是为了使相对人与法定代理人能有同等的机会来处理这类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合同的相对人在签订合同之时并不知道或者也不可能知道对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下,在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用通知的方式作出撤销决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