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卡片的保管期限为( )
选D 你可以查阅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Ⅱ 会计档案中,行政单位决算保管期限是多少年
会计自档案中,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保管期限都是永久的。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它是对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通过会计档案,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检查一个单位是否遵守财经纪律,在会计资料中有无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行为;会计档案还可以为国家、单位提供详尽的经济资料,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单位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Ⅲ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3年的有哪些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序号 档案名称 保管期限 备注
一
会计凭证类
1
原始凭证 15年
2 记帐凭证 15年
3 汇总凭证 15年
二 会计帐簿类
4 总账 15年 包括日记总账
5 明细账 15年
6 日记账 15年 现金和银行日记账25年
7 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5年
8 辅助帐簿
三 财务报告类 包括各级主管部门
9 月、季度财务报告 3年 包括文字分析
10 年度财务报告(决算) 永久 包括文字分析
四 其他类
11 会计移交清册 15年
12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13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14 银行余额调节表 5年
15 银行对账单 5年
二、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序号 档案名称 财政总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 税收会计 备注
一 会计凭证类
1 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 10年 10年
2 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 10年
3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 15年 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传票汇总表
4 各种完税凭证和缴、退库凭证 15年 缴款书存根联在销号后保管2年
5 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及其他会计凭证 15年 包括:拨款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
6 农牧业税结算凭证 15年
二 会计账簿类
7 日记账 15年 15年
8 总账 15年 15年 15年
9 税收日记账(总账)和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 25年
10 明细分类、分户账或登记簿 15年 15年 15年
11 现金出纳账、银行存款账 25年 25年
12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卡片)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三 财务报告类
13 财政总预算 永久
14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 10年 永久
15 税收年报(决算) 10年 永久
16 国家金库年报(决算) 10年
17 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 10年
18 财政总预算会计旬报 3年 所属单位报送保管2年
19 财政总预算会计月、季度报表 5年 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
20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 5年 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
21 税收会计报表(包括票证报表) 10年 电报保管1年,所属税务机关报送的保管3年
四 其他类
22 会计移交清册 15年 15年 15年
23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永久 永久
24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永久 永久
Ⅳ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
会计档来案保管期自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永久,即是指会计档案须永久保存;定期,是指会计档案保存应达到法定的时间,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该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具体可以分为:
1.永久: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以及年度财务报告;
2.25年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5年的:固定资产卡片账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4.3年的:月度、季度财务报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簿(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移交清册。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Ⅳ 行政事业单位的月度报表保管多长时间
一、会计凭证类
1、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和汇总凭证
保管期限:15年
其中:涉及外事和对私改造的专会计凭证属
保管期限:永久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保管期限:3年
二、会计帐簿类
3、日记帐
保管期限:15年
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保管期限:25年
4、明细帐
保管期限:15年
5、总帐
保管期限:15年 包括日记总帐
6、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存5年
7、辅助帐簿
保管期限:15年
8、涉及外事和对私改造的会计帐簿
保管期限:永久
三、会计报表类
9、主要财务指标快报
保管期限:3年
10、月、季度会计报表
保管期限:5年
年度会计报表(决算)
保管期限:永久
四、其他类
12、会计移交清册
保管期限:15年
13、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保管期限:25年
14、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保管期限:25年
Ⅵ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
1、保管的对象。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合法、真实、完整。2、保管期限。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3、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等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4、 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的保存问题是帐簿凭证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记录和证明。保管好这些资料,不仅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而且在税收上有着重要意义。征管法所列举的这一类资料与纳税有着密切联系,帐簿、记帐凭证是计税的重要依据,完税凭证是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法定标示和纳税人依法履行了纳税义务的法定证明。因此,如果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这些资料保存得不好,就不利于依法征税,也不利于税收检查工作的开展。同时又增加并明确了发票、出口凭证也是应保管的凭证,用列举的方式强调了其重要性。 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如《证券法》规定,重要的原始凭证保存期不能少于20年。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1天开始起算。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发票和其他有关资料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销毁清册,报单位负责人批准,由资料保管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销毁。销毁前,监销人员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
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保管期限是多少年啊
复决算报告永久保制存,月季度财务报告保存期5年。
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附件二《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报告期限表》财务报告类只有2种保管期限: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永久”,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5年”。
Ⅷ 保管期限为3年的会计档案的有( )A,月度账务报告;B,季度财务报告;C,行政单位月度报表;D,财政总预
一、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序号 档案名称 保管期限
一 会计凭证类
1 原始凭证 15年
2 记帐凭证 15年
3 汇总凭证 15年
二 会计帐簿类
4 总账 15年,包括日记总账
5 明细账 15年
6 日记账 15年,现金和银行日记账25年
7 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5年
8 辅助帐簿
三 财务报告类,包括各级主管部门
9 月、季度财务报告 3年,包括文字分析
10 年度财务报告(决算) 永久,包括文字分析
四 其他类
11 会计移交清册 15年
12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13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14 银行余额调节表 5年
15 银行对账单 5年
保存期限为3年的有月、季度财务报告。所以本题应该选B
据我所知应该没有月度账务报告这一说吧。而且楼上那位前辈说的保管期限为10年的应该只有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 、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税收年报(决算)、国家金库年报(决算)、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 和税收会计报表(包括票证报表) 这几种吧。
.
Ⅸ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多少年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版的第一天算起权。永久,即是指会计档案须永久保存;定期,是指会计档案保存应达到法定的时间,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该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具体可以分为:
1.永久: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以及年度财务报告;
2.25年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5年的:固定资产卡片账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4.3年的:月度、季度财务报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簿(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移交清册。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Ⅹ 行政处罚档案保存年限
行政处罚档案保复存制年限为永久保存。主要依据为根据《档案法》及《公安档案管理规定》第八条四项的规定:“收集保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公安档案、资料,并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同级公安档案馆移交;同级未设公安档案馆的向上一级公安档案馆移交”。移交后做永久保存,也就是最少不低于60年。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方实施了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而非违反了刑法、民法等其它法律规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