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院判了政府在期限内履行职责到期了还没履行要向什么部门反映举报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采纳谢谢
②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时起诉期限的计算有何规定
抄在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不作出答复时,由于没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起诉期限从何时起算,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困难的问题,《行诉法解释》分不同情形作了规定:
一、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没有对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期限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在60日届满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在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在紧急情况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时,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限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当事人可以立即起诉。
③ 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是什么意思
1、通俗的说法就是:欠条既然没有写明还款日期,出借人有权随时要求偿还,但要给借款人必要准备时间,保证期间从出借人要求偿还时开始计算6个月。在这个期限内可以起诉欠款人,过期则不受保护。
2、这个概念出自《担保法解释》第32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4、比如甲借乙5000元钱,约定2012年12月21日之前还清。则2012年12月21日就是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主债务)
5、如还有保证人,则保证人有义务在从该日期起6个月内承担保证责任。(从债务)
6、而在该日期还没到之前不承担保证责任,过了6各月的保证期间后也不承担保证责任。
拓展资料:
1、2013年1月,戴某和应某一起找到马某,希望马某借款20万元救急。马某自己经营一家小厂,手头上有现金存着,便爽快地答应了,并将20万元现金直接交给戴某。
2、借条上写明,戴某向马某借款2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截止到2014年2月还款。应某作为担保人在借条上签了字。然而借款到期后,戴某由于经营企业失败已不知去向,企业也被法院查封。马某想起当时应某是作为担保人签字的,于是转而向应某追讨借款。今年9月,马某向余姚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应某承担担保责任,归还借款20万元,赔偿损失1.5万元。
3、近日,法院判决驳回了马某的诉讼请求。根据《担保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4、本案中,马某和应某之间的担保合同未约定保证期间,那么马某有权自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应某承担保证责任,也就是截止到2014年8月。但马某是9月才起诉的,且未能提供在保证期间内要求应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证据,因此应某的保证责任已经免除。
5、因此,法院驳回了马某的诉讼请求。
④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起诉期限应如何计算
于某3年前向县人民政府申请《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县政府未答复。于某多次催要,内但县政府均未答复。容于某无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县政府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请问,于某的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如果行政机关明确拒绝的,起诉期限应当从申请人知道被拒绝之日的次日起计算,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是行政机关未答复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从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办理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起计算,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法院原则上不予受理。但是,如果申请人申请后多次催办的,应当将每次催办视为申请人的再次申请,其起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申请行政机关办理的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计算。该案属于后一种情况中的特殊情况,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于某的起诉期限为3个月,起诉期限应当从其最后一次催促县政府办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的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开始计算。若从于某最后一次催办的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开始计算,于某起诉时未超过3个月,即未超过起诉期限,同时符合其他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受理此案。
⑤ 什么是履职年限
就是被任命或受聘担任某一职务的工作年限。
⑥ 什么是履职年限
履行该职务的时间
⑦ 履行法定职责的期限
1、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
⑧ 职工方代表的履职期限为几年
工资集体协商会议的主要程序包括哪些?
工资集体协商会议的主要程序有:宣布版议程和会议纪律;一方首席代表权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根据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由企业方在七日内起草完成工资集体合同草案文本。
⑨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专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属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述规定期限的限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⑩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而不履行的行政不作为案件是否有诉讼时效
在行政不作为案件中,这一点很难举证。首先,行政相对人一般都无从知道行政机版关的履职期限,更何况我国权现有行政法律法规规章也少有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期限的规定;其次,行政相对人更不太可能知道在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情况下,应在多长时间内起诉。因此,对于《行诉法解释》第39条第1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于行政不作为案件而言,自行政机关接到申请的60日起,适用三个月的正常起诉期限是没有依据的和不合理的。对于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起诉期限,除《行诉法解释》第39条外,还应补充适用《行诉法解释》第41条,即至少应从行政机关接到申请之日起的60日后(行政机关接到申请之日起满60日仍不作为,则可推定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即不作为)起算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