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歌手杨青的详细资料!
杨青老师简介(2006-11-23 12:51:45)转载
杨青,古琴、琵琶演奏家、著名音乐教育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艺术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古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北京乐器学会吉他研究会会长。
长年在专业文艺团体与国家级民族音乐学术团体中从事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教学与乐器改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战友歌舞团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多次荣立三等功。
作为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琴学生——2002年文化部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承办的“中国青少艺术大赛——第一届全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古琴比赛”中,有两人获少年业余组铜奖(本组金奖空缺),一人获优秀演奏奖。2004年首届全国古琴大赛中,一人获少年非职业组金奖,一人获儿童组金奖,一人获儿童组银奖,三人获儿童组铜奖,四人获儿童组优秀演奏奖。数人获得青年非职业组演奏奖。2006年8月,在首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会琴演出活动中,由业内权威人士组成艺术委员会对在演出中成绩突出的琴人进行奖励,分少年组和青年组两个组别,由评委现场公开打分。杨青老师的五名学生分获少年组金奖(幽兰奖)、银奖(漪兰奖)、铜奖(佩兰奖)和青年组银奖、铜奖。
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作“关于古琴的艺术价值”讲座。
2003年,在中央电视台三套音乐频道〈精彩十分〉栏目作“关于古琴的历史与现状”专题节目(两期)。
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十五套音乐频道〈音乐告诉你〉栏目作了十九期“中国古典名曲讲解”专题讲座。
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频道〈鉴宝〉栏目作为古琴鉴定专家,鉴定了一张明代宫廷古琴。
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播出“古乐童心”节目,专题采访杨青老师和他的学生。
2001年以来,多次在人民大会堂、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国家图书馆举办各种规模的音乐会、庆祝活动、学术活动:
《高山流水会知音》《扬州文化名宿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会》(人民大会堂)。
《南北琴人演奏会》《春江花月夜,真情相聚时——慰问残疾儿童义演古典音乐会》(国家图书馆)。
《丹凤雅韵——北京古琴文化节——赈灾义演大型古典音乐会》(保利剧院)。
《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古琴组比赛》(文化部)。
《全国桃李芬芳民族乐器观摩音乐会——少儿古琴专场音乐会》(北京金帆音乐厅)。
《庆祝古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音乐会》(北京坦博艺苑)。
《2004全国古琴大赛暨全国古琴艺术研讨会》。(北京科大会议中心)
2005年6月11日农历端午节,杨青老师组织并参与演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屈原之夜”诗歌音乐会。
2005年7月7日晚杨青老师组织在全国政协礼堂西厅举办启功老逝世纪念音乐会。杨老师还兼任主持和参与演出。
2005年8月28日,《56个民族、56张古琴、庆祝建国56年国庆大型长城庆典活动》(北京居庸关长城)。
2005年12月19日,《庆祝古琴申遗成功两周年暨中西合璧——古琴钢琴两琴联奏大型音乐会》(北京保利剧院)。
与乐器制作者共同研制的六弦琵琶、六弦阮、八弦阮在北京科协举办的研讨论证会上,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专家们一致认同与好评。
2006年2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丝桐乐会——新荷集——杨青师生专场音乐会。
2006年6月11日,参与承办和演出为庆祝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太庙琴会》,并任艺术指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对这次活动均有报道。
2006年8月,参与组织首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并担任组委会主任。
2006年9月26日,中国和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武汉、萨尔斯堡同时举行首发仪式,受湖北省邮政局、武汉古琴台邀请,杨青老师带“雅韵华章”国乐艺术团参与中方在武汉举行的首发式《古琴与钢琴音乐会》演出,奥地利公使到场观看。
为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2006年11月10日至20日,受邀参加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井顿泉率领的“中国——东盟友好之旅”政府代表团,带领“雅韵华章”国乐艺术团的艺术家们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演出。
2007年2月17日下午17点,首届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于CCTV少儿频道,其中有杨青老师与他的学生们的集体汉服抚琴节目,大家集体表演了古琴曲《流水》、《梅花三弄》的片断和十对少儿二人联弹一张琴的琴曲《酒狂》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3月9日,杨青老师受日中友好协会邀请率“雅韵华章”艺术团赴日本东京都进行公开友好交流演出,演出非常成功,《日本中文导报》等当地电视、报纸报道了演出成功的消息、日中友好协会负责人给予高度评价,日本观众反响热烈,CCTV国际频道现场对杨青老师进行了采访。
此外,还曾多次去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举办古琴讲座。
其专著《少儿学古琴》一书(附演奏教学示范DVD光盘)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其论述和教材在:《中国收藏》、《乐器》等刊物上多期连载报道。中央电视台《精彩十分》、《艺术品投资》、〈鉴宝〉、《本周》、北京电视台《七色光音乐节目》等栏目为杨青先生作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中国文艺》、《综艺快报》。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化播报》、《晚间新闻》等栏目为杨青先生作了新闻报道。《中国文化报》、《音乐周报》、《文明》、《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乐器》、《中国乐器》、《中华乐器大典》、《神州》、《中国收藏》、《文明》、《中国民乐报》、《中国古琴报》、《神州》、《中国消费者报》等书籍、报刊也都多次予以专题和新闻报道。
㈡ 谁能告诉我现在汉服有加盟店嘛谢谢
好像安徽省芜湖有一家“凤凰衣坊”,但是不好,建议不要去。合肥可能有人会做?建议你找合肥汉服界人士询问一下。
我知道马鞍山有人会做;“天衣坊”的店主虽然在南京但也是安徽人的说。
㈢ ()子的问题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简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儒家: http://ke..com/view/51931.htm
道家: http://ke..com/view/2762.htm
墨家: http://ke..com/view/2748.htm
法家: http://ke..com/view/22147.htm
名家: http://ke..com/view/16683.htm
阴阳家: http://ke..com/view/54508.htm
纵横家: http://ke..com/view/152.htm
杂家: http://ke..com/view/43947.htm
农家: http://ke..com/view/54527.htm
小说家: http://ke..com/view/54531.htm
兵家: http://ke..com/view/188284.htm
医家: http://ke..com/view/403180.htm
㈣ 她是985毕业的美女学霸,中国最小的性学硕士,为何毕业没结婚却出家
科学与佛学,看起来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关甚至是有些对立的领域。科学家用实验结果说话,他们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实干家,而佛学者,用心中的佛学解释万物,以信仰为力量。但在如今有个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多受过高级教育的知识分子选择出家,这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甚至是北大清华的教授。按理说,这些人是生活中受人羡慕的对象,他们有着高学历、高智商,不担心失业,为什么还要选择出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要介绍一位天之骄女出家的事迹,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或许我们可以窥得答案一二。
兜兜转转三年后,彭露露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一次却是因为她要剃度出家。这个名校毕业、正值青春的女孩在四川甘孜剪去一头长发,踏入佛门。
彭露露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穿汉服,她经常穿着汉服出行,往往会引得路人侧目。有人问她,一个人穿汉服出行会不会觉得怪异,而彭露露回答:“别人眼里怪异没关系,自己心里不怪异就行了”。就是这样一句话,或许就暴露了彭露露的人生信条,从学生到出家,她一直是旁人眼中的怪异女孩,但我觉得,她是位遵从内心、真正自由的强者。
㈤ 朱然墓被发掘后出土的东西,为啥让日本社会默然不语
朱然墓人的发掘是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朱然是东吴名将,曾参与擒杀关羽,又随陆逊打败刘备。
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对研究东吴的政治制度有很高的价值。
(日本游戏形象)
墓中部分出土文物经政府批准,1987年赴日本巡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日本NHK电视台先后两次来到马鞍山朱然墓,拍摄大型文物系列片。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他国长处的国家,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人,是不是要反思一下呢?
㈥ 请问一下各位亲,有没有人知道马鞍山花山这边有没有租借汉服的地方啊!我们班级表演要用,速度回~~~~
班级表演人这么多去租用汉服明显不合算,你打算一个人多少钱一件?
㈦ 彭露露的彭露露与汉服的故事
爱穿汉服、爱弹古琴
这样一个无论学业上,还是求职上都非常有主见的女孩,一定相当“有个性”吧?可一张穿汉服的照片,又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昨天,网上流传着一张彭露露接受采访时的汉服照,温婉漂亮,迷倒了众多网友,甚至有人在转帖中直接起标题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到这张照片,彭露露笑称“完全是巧合”。就在前几天,武汉天气特别好,春光明媚,彭露露索性穿上钟爱的汉服,一个人去春游了。没想到就在半路上,突然接到导师的电话:“露露快回来,有记者要采访你。”于是,彭露露就这么穿着汉服“上镜”了。
彭露露坦言,性学与传统并不矛盾,自己就是一个特别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除了汉服,每个假期还专门到南京学古琴,“就是诸葛亮弹的那种古琴。”
一般来说,如果在街上遇到一群穿汉服的人,大家可能比较不奇怪了;但一个漂亮女孩穿汉服独自出游,是否会觉得怪异呢?说到这,彭露露很坦白地回答:“别人眼里怪异没关系,自己心里不怪异就行了”。
这些多才多艺的年轻“汉服复兴者”们,大多数都是80后,平时他们都是在网上互相联系,交流对汉服的喜爱。 活动的组织者武汉华中师大研究生彭露露说到对汉服的喜爱时说:“为什么印度人可以自在地穿着自己的纱丽,苏格兰人可以有自己的方格裙,日本人以和服刮起东方时尚之风,而我们却没有一件可以标志我们与众不同的衣服?举办这项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民族服饰,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民族文化的精髓。”
彭露露说:汉服文化历史悠久,意义深远。汉服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服装,它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无处不体现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神奇魅力。我们的各项礼仪、我们的处世为人、我们的“礼仪之邦”称号,都与汉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为了不让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遗失,宁马芜三地的汉服爱好者才走到了一起。
“汉服复兴者”浮水小姐告诉记者,她身穿的是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领口式样从外观上看就好像是英文字母“y”。说着说着,她转起圈来,汉服裙裾飘扬,散发着古代美女的韵味。
在马鞍山国税局工作的小曲对记者说:中国传统的一些礼仪已渐渐离我们远去,着汉服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让我们民族的人,都能穿回自己的民族服装,拾回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要一味地哈西哈日哈韩。她还告诉记者:2009年10月18日她结婚时,无论是拍婚纱照,还是举行婚礼都是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汉服。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汉服,穿在了自己的身上,真的有种很特殊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汉服的文化魅力!
活动策划人之一的葛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古琴演奏老师,我有义务有责任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并为我们拥有这么深厚的精神遗产而自豪。”
在当天的活动中,“汉服复兴者”们轮番登场,现场展示各自才艺:弹古筝、吹长箫、跳汉舞、唱说表演。20多位汉服爱好者,还身着各式汉服,来到朱然文化公园。男子宽衣长袖,俨然翩翩公子,女子长身红裳,亭亭玉立,尽现温婉灵秀之美。
㈧ 三国大将的墓中出土了什么文物,打脸日本的木屐鞋
近年来,随着考古活动的展开,古人的墓穴以及遗传下来的文物逐渐被世人发现,这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了我国的历史文明究竟有多么博大精深。
想必很多去日本旅游的朋友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吧:穿和服体验拍照留念。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穿着文化,比如中国的汉服和旗袍,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等等。
而除了衣服之外,还有与众不同的鞋子,中国古人穿的是花盆底,日本古人穿的是木屐鞋。一直以来,和服以及木屐鞋被日本人称之为是民族国粹,令人意外的是,随着我国考古活动的进行,让日本所标榜的民族国粹很打脸,安徽地区所发现的古墓中一文物就是证据,是什么文物呢?
图片:木屐剧照
不得不说,日本一直所标榜的民族国粹,经过此次朱然墓穴中漆木屐的出土,也被佐证为来源于中国,被重重的“打脸”。而除此之外,据考证,日本的和服也与三国时期东吴女性的服装雷同。由此看来,日本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模仿,实在是数不胜数。
㈨ 纺织厂挖出三国古墓,出土了什么让日本学者狠狠打脸
近年来,随着考古活动的展开,古人的墓穴以及遗传下来的文物逐渐被世人发现,这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了我国的历史文明究竟有多么博大精深。
想必很多去日本旅游的朋友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吧:穿和服体验拍照留念。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穿着文化,比如中国的汉服和旗袍,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等等。
而除了衣服之外,还有与众不同的鞋子,中国古人穿的是花盆底,日本古人穿的是木屐鞋。一直以来,和服以及木屐鞋被日本人称之为是民族国粹,
令人意外的是,随着我国考古活动的进行,让日本所标榜的民族国粹很打脸,安徽地区所发现的古墓中一文物就是证据,是什么文物呢?
不得不说,日本一直所标榜的民族国粹,经过此次朱然墓穴中漆木屐的出土,也被佐证为来源于中国,被重重的“打脸”。而除此之外,据考证,日本的和服也与三国时期东吴女性的服装雷同。由此看来,日本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模仿,实在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