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马鞍山60年来的变化800字作文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到卫星的上天,标志着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再也不畏惧强国的凌虐。特别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民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杂交水稻”试验成功,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坝建成“神七”飞向太空,“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香港、澳门的回收,海峡两岸“大三通”。这一个个重大创举标志着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钢铁巨人。我们中华儿女更是发扬我们的勤劳精神,不断的造就辉煌,从乡村到城市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世博会,并在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第一的好成绩。建国60年来,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面貌与姿态,屹立于世界的前列。祖国,我为你的改革开放骄傲;祖国,我为你的坚韧不拔骄傲;祖国,我为你的无私奉献骄傲;祖国,我为你的繁荣昌盛骄傲!
更让我切身感受的是,爷爷奶奶经常说,你们现在是神仙过得日子了。还要经常去吃什么“肯德基”,过去他们常年吃的是窝头,咸菜,遇到灾荒,粮食减产,还不够吃呢!到了我爸爸这一代饭虽是能糊上口了,但是菜主要是萝卜,白菜。市里一个月每个人只供应250克肉,平常不舍得吃,逢年过节或家里来客人,才舍得弄一点儿尝尝!如今我们每天不仅能吃饱饭、吃好饭、吃出花样来,还讲究营养和环保呢!爸爸也经常说,过去做梦都想要一部“BB”机,现在连小学生都用起了手机,真是时代进步了。
B. 马鞍山的变化
是要写牛津8B第一单元的报告吧~,我也在写呢!这是我的,按照书上P22提示写的,仅供参考。
------------------------------------------
Changes in Maanshan
Maanshan is a medium city with a very long history. It is in the east of Anhui, it’s also very close to Nanjing,Jiangsu,so the changes in this city is more and more bigger over these years.
Maanshan was set up in 1956, because of this; some people think the city has no culture. But in fact Maanshan has become a modern living place since dynasty Han. The war made people can’t live peaceful. SO There is no doubt Maanshan has no history.
After 1949, the PRC has been set up, Maanshan has more attractions. The government developed this area and let it become a modern city.
People in here were also very poor. My parents told me that there was even no shop in such a huge district! The number of the bus or the car is small, of course. Luckily, because of the special location, Maanshan got a number of techno lodge, talented persons etc.
The city changed a lot. Now Maanshan has lots of tall buildings. The department stores set everywhere even a small community! We can go shopping more easily. Bus Company is from Nanjing. They have lots of experience and made the traffic in our city become more convenient.
I like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sky is pure and blue, the water is clean, and the air is fresh. People live here happily and sweetly now.
C 徽州火虎@皖南飞鸿版权所有
C. 马鞍山作文
我的家乡马鞍山,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城市。它有景色宜人的雨山湖公园;有专高耸巍峨的采属石矶公园;还有风景如画的濮塘风景区……这些景点点缀着我的家乡,使她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夜幕中的马鞍山更是灯火通明,光彩夺目。道路两边的树木都装上了五颜六色的小彩灯,一闪一闪地就像星星眨着眼,可爱极了。商场被彩色灯带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使这座城市充满了神秘色彩。
每当金秋时节,整座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使人们心旷神怡。
我们家乡的特产是采石矶茶干,远近闻名。欢迎大家前来品尝。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马鞍山,我爱我的家乡!
D. 讲述马鞍山近来发展成就的作文
我的家乡华容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马鞍山新区是华容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她座落在华容县城关版之西,是权华容县政府大楼的所在地。新区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不多说了,咱们一起来走进这风景如画的马鞍山新区吧。
首先,我们去人民广场,参观参观九龙柱吧。九龙柱,顾明思义,就是九根雕刻的柱子,每根柱子上的龙都栩栩如生,那张牙舞爪的样子,好像随时都会飞走似的。
在九龙柱的东边,是一座假山,假山的前面是一条小溪,小溪两边翠柳成荫,柳丝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在微风中飘动。
再向北望去,一座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大楼,这就是县政府大楼。从台阶拾级而上,就可以到大楼的正门。在台阶上还有几个水池,里面还有不小金鱼呢!
西边有一个喷泉,喷泉被花坛簇拥着,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灌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其中有活化石——银杏树呢!
每当春天到来时,全城的风筝高手便来到这里,这时,这里便成了风筝的展览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风筝一齐在空中飞翔,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
这里还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每天早晚有许多人们在这里锻炼身体。
啊,我爱你,华容的明珠——马鞍山!
E. 家乡的冬天(马鞍山)
家乡的冬复天现在越来越制不像是冬天了,记忆中小时候虽然我们这里也算是江南小城,可是冬天也一样的寒冷。不过我们小孩子都很喜欢,打雪仗,堆雪人。。。。。可是现在也许是温室效应把,一个冬天都难道见到几次真正意义上的雪!所以---我还是怀念小时候的冬天!
F. 我的家乡马鞍山有哪些习俗
江南人的习俗基本上都一样啊!难道马鞍山和芜湖和合肥有什么大的差别吗?
G. 马鞍山近几年的变化
最主要的是东扩,南扩为主。
其中东扩以二中为主,承接秀山新区
南扩以新市政府为主,承接雨山区经开区,滨江新区。
加之,大量涌现的商业广场,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H. 我的家乡在安徽它的名称经历了这样一段历史变迁
夏商周
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和诸侯国。
安徽滨湖新区(8张)
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3个诸侯国。
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
春秋、战国
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4]
秦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汉
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
安徽城市风貌(18张)
淮阳国、梁国。[4]
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4]
三国至南北朝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4]
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分属北齐、北周。南朝后期,安徽长江以北先后分属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唐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
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4]
宋元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
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4]
明
明中都
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
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4]
清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4]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今安徽境内砀山、萧县仍属江苏省,其余60个县仍属安徽省。
民国3年(1914年),砀山、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长江以北属淮泗道、安庆道,江南属芜湖道。[4]
民国21年(1932年),实行首县制;10月10日,实行行政专员督察区(专区)制。[4]
抗日战争期间,省境建政根据地分属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伪、汪伪政权时期,今省境分属淮海省、安徽省。[4]
解放初期,长江以北分属皖西边区、江淮边区、豫皖苏边区。[4]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政府,并将省会设在合肥。[4]
1955年4月14日,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中断。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复办公。
1983年,安徽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合肥、蚌埠、安庆、淮南、芜湖、马鞍山、淮北、铜陵8个地级市。
1987年-2000年,增设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个地级市。
2011年,撤销地级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