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阳泉煤业集团翼城石丘煤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阳泉煤业集团翼城石丘煤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8月2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煤炭开采(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
法定代表人:刘彦林
成立时间:2012-08-27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40000115975467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中卫乡石丘村
❷ 2016年翼城县政府各领导分工安排
根据2016年8月18日翼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县政府领导工作分工的通知
翼政办发〔2016〕68号
县政府领导工作分工调整如下:
高永贤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主抓人事、编办、财政、监察、审计、教育。
许拥军常务副县长:负责县人民政府常务工作,负责政府机关、政府法制、监察、工业经济运行、社会保障、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安全生产、煤炭工业、园区建设、电力运行、发展改革、物价、信息化管理、商务粮食、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矿产资源监管等方面工作。
分管:政府办(人防办)、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处、重点办、应急办、发展和改革局(综改办)、政务大厅管理中心、监察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安委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部分)、粮食服务中心、物价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工业园区管委会。
联系:总工会、供电支公司、煤炭运销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阳煤、晋煤、山锻、春雷、首旺等驻翼企业。
牛永福(县政府党组成员):负责文化、体育、文物旅游、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对外宣传等方面工作。
分管:教育科技文化局(文化体育部分)、文物旅游局、广播电视中心。
范钦国副县长:负责财税、政府采购、金融、保险、企业上市、国有资产监管、投资平台建设、妇女儿童等方面工作。
分管:财政局、金融办、供销合作社、物资管理中心、史志办、国库支付核算局、国际资金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局、政府采购中心、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国税局、地税局、邮政局、人行、银监办、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信用联社、人寿公司、财险公司及其他保险机构、烟草公司、石油公司、新华书店、银河证券营业部及其他证券机构。
李放明副县长:负责民族宗教、信访稳定、社会管理、民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等方面工作。
分管:民族宗教局、信访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质监局、地震局、档案局、检验检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残联、老龄委、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
联系:药材公司。
杨文明副县长:负责教育、科技、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
分管:教育科技文化局(教育科技部分)、交通运输局、环保局、科技服务中心。
联系:公路段。
于 乐副县长:负责公安、住建、规划、司法、消防、国土、人民武装等方面工作。
分管:公安局、司法局、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及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陷等自然灾害)、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安消防大队。
联系:人武部、住房公积金管理部。
胡国华副县长:负责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绿化等方面工作。
分管:农委、水利局、林业中心、农机中心、畜牧中心、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绿化办。
联系:气象局。
贾永强(政府办主任):协助县长处理县人民政府日常政务工作,负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
许正虎(县长助理):协助常务副县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
❸ 在历史上,山西省翼城县都出过什么名人
1:上官鉝(1611年-1683年),又名铉,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翼城县(今山西省翼城县)人,明朝进士、清朝政治人物。
明朝崇祯十六年,登明朝末榜进士。清顺治二年,授内阁中书舍人[1]。顺治五年,改山东道试监察御史[2]、湖广湖南巡按御史[3]、江宁巡按御史等,后掌河南道御史[4]。顺治十五年,改湖广道监察御史[5]。顺治十八年,任顺天府府丞[6]。康熙三年,任大理寺少卿[7]。康熙九年,升任太常寺卿[8]。次年,任宗人府府丞[9]。康熙十年,任左副都御史,次年改太常寺少卿
2:上官鉴,山西平阳府翼城县人。中国清朝官员。
上官鉴为顺治三年丙戌进士,授潞安府教授、选国子监助教,历官河南盐道参议,再以荐兼管开归河三府。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与试未中。著有《一经楼文集》。
3:石家绍(1791年-1840年),字衣言,号瑶辰,翼城县封壁人。清朝官员。
幼家贫,好学,博览群书。嘉庆己卯科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进士。历任龙南、兴安、上饶等县知县。后任南昌,赣州代理知府等职。道光二十年(1840年)因过度辛劳,卒于任内。入《清史稿》偱吏传。[1]
石家绍受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推重,包曾撰《石公祠碑》。
4:袁承业(?年-?年),字绍庭,号晓艇。山西省平阳府翼城县北关厢(今属临汾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特别!!!!!!!!!!!!!
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证明: 晋文公 是山西 翼城县人!!!
历史是严肃的!!!不允许胡乱编排!!!
❹ 山西省翼城县14年营业执照多少钱
【目前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
因为根据财政部回、国家发展改革答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要求,工商登记部门从2013年1月1日开始,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企业注册登记费(含开业注册登记费、变更登记费、年度检验费、补(换)证、照及领取执照副本费)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含开业登记费、变更登记费、补发营业执照费、营业执照副本费)。
你说到的这些100,200,300元的,估计是遭遇乱收费了。
估计是以订报纸,或者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费等名目进行乱收费的。
对于这种乱收费的行为,
建议你坚决拒绝缴纳,
并告知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已经记下名字和工号,会到市工商局投诉举报乱收费。
这年头,对于这种违法乱收费的政府部门,态度一定要强硬。
❺ 山西泰鑫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山西泰鑫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5月18日在山西省翼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常海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制造:塑料管材、管件、滴灌、涌泉灌、节水灌溉管等。
法定代表人:常海生
成立时间:2002-05-18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200000721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唐兴镇陵下村
❻ 临汾中平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翼城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临汾中平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翼城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08月22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乙级等。
法定代表人:黄芳
成立时间:2014-08-22
工商注册号:1200002360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翔翼西大街(翼城县交警队对面二楼)
❼ 山西人为什么经商者多
要知道历代商人最低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开宗明义。《史记·货殖列传》的这句话,当是晋商乃至一切所谓商帮、商人奔波的核心要义。 当我们回望百年晋商辉煌时,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咀嚼此话,因为,它是研究商业、商帮行为的核心,一切均会因此而发生,也会由此而运转。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最后成功无比,就认为或者宣称此君一生下来就两眼放光歌声嘹亮,就胸怀拯救世界造福人类的大志。实际上,若真是如此,那必是怪胎,非妖即怪。可惜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妖怪是不存在的,只有人装神弄鬼。只要你我头脑正常,就知道人一生下来第一要务就是活着,然后才去追求活得更好。其他都是后人的意淫或者粉饰。 好,再来说晋商。说晋商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凡是有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山西人。” 这是山西人的一句口头禅,经常被颇为自豪地引用。山西人在有麻雀的地方和鸡鸣狗叫的地方干什么?经商!谋利!山西商人的辉煌由此而光耀中国。 让我们拨开历史图册,看看明清时期,资本最雄厚、经营项目最多、活动区域最广、活跃时间最长,雄居“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其辽阔的势力版图: 宁夏,著名的大商号多是万荣、平遥、榆次、临猗一带的山西商人开办,宁夏“红黄蓝白黑”五宝之一的名药材枸杞,半数掌握在山西人开的“庆泰亨”手中。 青海,晋商以西宁为根据地,频繁活动于各州县。 北京,天子脚下京师万户的生计更是几乎全握在山西人手中,粮食米面行——多是祁县人经营,油盐酒店——多是襄陵人经营,纸张商店——多是临汾和襄陵人经营,布行——多为翼城人经营,鲜鱼口以西有布巷,全为翼城人……中国境内各地的民间贸易多为晋商垄断。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六必居”、“都一处”、“乐仁堂”等都是浮山、临汾等地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此外,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也都有山西商人忙碌的身影。 在晋商鼎盛时期,从蒙古草原的骆驼商队到扬州起锚出海的商船,从呼伦贝尔草原的醋坊到贵州茅台酒厂,都有山西人在酿造、经营;南起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到大阪、神户、横滨、仁川,西达塔尔巴哈台、什噶尔、阿拉伯国家,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他们中有不少人可以用蒙古语、维吾尔语、俄语,与北方少数民族和俄国人洽谈贸易。广州的濠畔街,多数房子是山西商人修建,潮帮商人由广州运往南洋的茶,其实也是先由山西商人在产地收购后运到广州,潮帮商人再从他们手里购进的。至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扬州的盐商、江西和福建和茶商以及由长江口出海与日本的贸易,也数山西人最为活跃。山西介休范家,几乎垄断了对日本的生铜进口和百货输出。此外,还有平遥李家,祁县乔家、渠家,榆次常家、聂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冀家,临汾亢家,万荣潘家,阳城杨家…… 晋商遗址如今遍及华夏,以晋商商号命名的古旧街巷也在九州随处可遇。砖块瓦砾间,百年晋商曾经的辉煌若隐若现:甘肃的老西庙,新疆的古城塔,昆明金殿的铜鼎,江苏扬州的亢园,安徽亳州的花戏楼。以山西商人字号命名的城市街巷,至今犹存:张家口的日升昌巷、包头的复盛西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呼和浩特的定襄巷、宁武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等等。从黄土高原上负重而来的山西商人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凝聚滴撒:安徽雉河集(涡阳)的山西会馆,曾经是捻军起义的发源地;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是1704年山西盐商雇杏花村汾酒厂工人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首创的。华夏大地寻常百姓口中传诵的谚语阐述着晋商曾经吞吐海内外的辉煌与荣耀:东北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内蒙古流传着“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西北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山西商人经商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确实是相当可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年间金钱滚滚,不断地流入山西这块土地上一些屋宇森然的门户,一些家族、商号也因而财大势雄、富可敌国。如大盛魁一家,雇员有六七千人,南队骆驼可达一万六千到两万峰,拥有的全部资产,据说可以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从库仑(蒙古乌兰巴托的旧称)铺到北京。 “祖上曾经阔过”不是虚的,曾经的辉煌让我们在21世纪了都叹为观止。 山西人为什么曾经如此队伍庞大气势恢宏非常牛气地以商业的形式纵横华夏?或者说,山西人为什么经商多? 孔祥毅先生在《近代史上的山西商人和商业资本》里面分析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山西商业发达、商人势众的盛况,提出了社会传说和文字记述的多种说法以及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之所以在此摘录他的论述与观点,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阐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山西人为什么经商多”这一问题的种种论点。 第一种,唐王朝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于太原,他们的不少好友伙伴都参加了太原起事和建立统一国家的斗争,李氏父子夺取政权后,这些好友也做了官,后来一些人在官场失意,走上了丝绸之路。“彼时苏杭绸缎还未发展,所销中亚一带之绸子,多系山西上党潞安一带之绸子,以及河南鲁山、山东潍县绸子,其中潞绸最多。” 但是,政界人物失意官场而经营商业,会不会成为山西人经商多的原因?商人人数远比政界人物为多,从唐初山西从政人物看不出与晋商的因果关系,而且也没有史料可资证明。倒是相反,商人资本发展,子弟入学读书踏上仕途的却有事例,恕不赘述。 第二种,明末李自成的遗金是晋商的原始资本。卫聚贤在《山西票号史》一书中说:“李自成入北京,将明朝文武诸臣八百余人持打求金银,及李自成由山海关败归,将所掠及宫中藏的银器等,熔铸成饼,每饼重约千两,共数万饼,用骡车载走。清兵进至定州,李自成败伤……自山西大道上经过时……乃沿南山行走,至祁县南二十里孙家河时,或者曾将现银一部分遗弃,现在祁县尚传说元丰玖票号股东孙郅系孙家河人,其先人曾拾有李自成的弃金。”据卫聚贤调查,孙郅的高祖孙高山的墓碑云:“家道中落,未有厚产……乃走关东,经营产业,渐积万金”。孙高山是1676年(康熙十五年)到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人,那么高山之父或祖父一定家道富实,“有拾李自成遗金之可能”。晋商万荣县潘家,也是清代有名的大工商业户。民间传说,“潘家发家的起因,是在莱河老城东门外灵青山拾得了一些生金子。”据《荣河县志》“明末李自成一部,曾由荣河城渡河而西去”之记载,潘家商业资本来自李自成遗金。日本《中国经济全书》说,李自成军队经过山西,把从北京带来的黄金存放在康(亢)氏的院子里,后康(亢)氏拾得黄金八百万两,成了票号资本的来源。 李自成败退时有无遗金,未见实证,即使真有遗金一事,亦非晋商和商业资本的来源。因为明代中后期晋商和商业资本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此时尚无李自成起义,这是什么原因?并且,有机会能够拾得遗金的人毕竟是个别人,能成为晋商资本的原始资本吗?恐怕都是附会之词。 第三种,是著名经济史专家傅衣凌先生的看法,他在《明清时代的商人与商业资本》一书中说:“内地商业资本的发展,如山陕商人,则靠着庞大的农业地区为基础以其地方的丰富资源,先由农业上的积蓄,逐渐地形成为巨大的地方商人。”全国有很多地区农业条件比山西好,它们的农业积累自然要比山西多,然而却没有形成像晋商这样的商人势力。 第四种意见,历代王朝均以食盐专卖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运城盐池是晋商致富的主要原因。但是,长芦盐、淮盐比运城潞盐在数量、质量、销路上都要优越得多,为什么在那里就没有出现著名商人势力?相反却由晋商和徽州商人垄断了淮盐贸易? 第五种意见,认为山西的平阳、安邑、晋阳等地曾几度建都,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这是造成山西人经商多的原因。其实这都是五代以前的事,宋以后山西未曾建过都,但晋商的发展却是在宋以后,特别是在明清时代,这又如何解释? 还有人说,山西人贫志劣,贪图小利,善积蓄…… 我们可以看出,诸多论点与意见,似乎都不能完全成立,诸多说法中并没有一个让孔先生和其他先生统一认识的论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山西人如此大规模地经商呢? 自古至今,商人在中国各个社会阶层中所处位置是比较低贱的。历代的“士农工商”,商人总是排在最后一位。“朝廷贵农,而不乐于耕;朝廷贱商,而人日趋入市,则以为商贾之利胜于农也。”(《恰青堂诗文集》卷一)早在战国时代秦国就规定私自做小生意的要罚为奴隶,“事未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能做官、骑马、乘车、穿丝绸衣服。就连商人的子孙也不能幸免。当时明令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除政治上的压制外,对商人在经济上的勒索也非常严厉,“重租税以困辱之”。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家园占有名田,违者没收其田地奴僮。又如人头税,“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唯贾人与奴婢倍算”。唐代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此外,国家对商业活动也管理很严。唐代政府征当铺典当税、粮食买卖税“四取其一”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商贾的财产税,每缗税二十。甚至死人和蔬菜瓜果过关也要纳税。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直到清代,清朝的统治者还说:“……观之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迫不得已,人是不从商的。经商在外,“必适父母,别妻子,离乡井,淹岁月,归来无时”,“幸获多资,走马牵车捆载而归,不幸则困死于外者往往也”。 中国人做什么,都爱和文化沾亲带故。其实,细究几千年中国之所以不崇尚商业,实际上根源恰恰是文化的因素。在过去的中国,士农工商等级制本质上是儒家道德至上思想在社会秩序上的体现。儒家重视道德,因此在儒家看来,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应该是取决于该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理想的状态是:道德水平越高,你的社会地位就越高,道德水平高的人领导或管教道德水平低的人。朱子所谓:“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则乱”。从理想角度讲,士是读书明理的圣贤之徒,当然道德水平最高。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当时重义轻利的主流价值观相悖,商人的道德水平是受到全社会批评的,即所谓无商不奸,唯利是图,当然道德最卑下。农工两者夹在中间。其中农民老实本分,故在工人之上。除过这一因素之外,另一方面,历代帝王总结统治经验深知,商业繁荣、城市发达之际,也往往是土地兼并和高利贷横行之时,是王朝倾覆之日。因此,总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那么,在这种深厚的社会环境背景中,晋商兴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孔祥毅并没有给出答案,孔先生只是罗列、综述了相关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实际是对上述的观点加以否定了。
❽ 左姓氏 族谱,详细说明,我现在没派名了
全国左氏宗亲族系很多且繁,每支都有各自的班行辈份,你可搜索网络左氏族谱班行,看有没有与你父辈以上辈份相同的。如果有,你就知道刚字辈以下的辈份。而且你还可依此而认祖归宗,知道自己的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