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壶漏的发明

壶漏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06 16:38:48

A. 古代计时仪器漏和刻是怎样发明和使用的

漏和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是古人发明的诸多计时工具中最有代表性仪器,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漏是漏水的壶,借助水的漏出以计量时间的流逝,是守时仪器。刻是带有刻度的标尺,与漏壶配合使用,随壶水的漏出不断反映不同的时刻,属于报时仪器。从文献史料和逻辑推理来看,漏的出现当早于刻。

漏壶的起源应是相当早的。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能制造精美的陶器,总会出现破损漏水的情况,而漏水的多少与所经时间有关,这就是用漏壶来计时的实践基础。人们从漏水的壶发展到专门制造有孔的漏壶,这一仪器就诞生了。

据史书载,漏刻之作开始于轩辕之时,在夏商时期有了发展。轩辕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漏壶为他所创不尽可信,但说在夏商时代有了很大发展还可考虑。

殷商时期已知立杆测影,判方向、知时刻,因而漏和刻的发明不会晚于商代。在先秦典籍中,见到有关漏的记述,在汉代以后文献中已经见有刻和漏刻的描写。

最原始的漏壶没有节制水流的措施,只是让其自漏,从满壶漏至空,再加满水接着漏。显然满壶和浅壶漏水的速度不同,但一壶水从满漏至空都是大体等时的。

如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1976年出土的西汉漏壶每次漏空大约10分钟,因而计量时间可用漏了多少壶来表示。

为了不间断地添水行漏,计数漏了多少壶,需要有人日夜守候,这也许就是《周礼·夏官司马》中提到“挈壶氏”的原因。书中说夏官司马所属有挈壶氏,设下士6人及史两人,徒12人。

有军事行动时,掌悬挂两壶、辔、畚物。两壶,一为水壶,悬水壶以示水井位置;一为滴水计时的漏,命名击柝之人能按时更换。

如此众多的人员守候一个漏壶显然是很大的负担,人们必然会产生节制漏水速度的要求,或在壶内壁出水口处垫以云母片,或在漏水孔中塞以丝织物等,使漏水缓慢而又不断,这样每一壶水漏出的时间长了,就减轻了不断添水的负担。

由于不能以漏多少壶来计时,而要随时注意漏壶里的水漏掉多少,这就是刻产生的基础。最初可能是在壶内壁上刻画。后来为了便于读数,就放一支箭在壶里,在箭杆上划刻度,看水退到什么刻度就知道时间了。

由于漏水速度的减慢,改用刻来作为计量时间的单位,壶水的满浅影响漏水速率的问题就显得突出起来。

可以说,我国漏刻技术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克服漏水不均匀、提高计时精度的奋斗过程。其间也有箭舟的创造,沉箭式和浮箭式的使用,以及称漏的发明等巧妙的设计。

箭舟是浮在漏壶里的小舟,载刻箭以浮;沉箭式是指随着水的漏出,壶里水面下降,箭舟载刻箭下沉而读数;浮箭式是指另用一不漏水的箭壶积存漏出的水,水越积越多,水面升高,箭舟载刻箭浮起而读数;称漏是称漏出之水的重量来计时。

它们都属于报时和显示时间的装置,其报时的准确程度均受到漏水是否均匀的影响。

为了克服壶里水位的满浅影响漏水的速率这一问题,最初想到的当然是不断添水以保持壶里水位的基本稳定,这样沉箭式就不能使用,必然出现浮箭式。

不断添水这一工作又是件麻烦的事,因而就出现了多级漏壶,用上一级漏壶漏出的水来补充下一级漏壶的水位,使其保持基本稳定。显然,这样的补偿壶越多,最下面一个漏壶的水位就越是稳定。

东汉时期张衡做的漏水转浑天仪里用的是二级漏壶,晋代的记载中有三级漏壶,唐代的制度是四级漏壶。从理论上来说还可以再加,但实际上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补偿漏壶的数量的,因此保持水位稳定这一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宋代科学家燕肃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抛弃了增加补偿漏壶这一老路,采用漫流式的平水壶解决了历史上长久未克服的水位稳定问题。这一发明在他制造的莲花漏中第一次使用。

莲花漏只用两个壶,叫“上匮”和“下匮”,其下匮开有两孔,一在上,一在下,下孔漏水入箭壶,以示浮箭读数,而从上孔漏出的水经竹注筒入减水盎。

只要从上匮来的水略多于下匮漏入箭壶的水,下匮的水位就会不断升高,当要高于孔时,多余的水必然经上孔流出,使下匮的水位永远稳定在上孔的位置上,这就起了平定水位的作用,使下匮漏出的水保持稳定。

莲花漏的发明和使用,是漏壶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自宋代以后,莲花漏广泛应用于漏壶中,甚至发展成二级平水壶,使稳定性更加提高。

在解决水位稳定的漫长岁月中,对其他影响漏水精度的问题也做出了许多改进。

其中有保持水温、克服温度变化影响水流的顺涩;采用玉做漏水管,克服铜管久用锈蚀的问题;渴鸟即虹吸管的使用,克服了漏孔制造的困难;用洁净泉水,克服水质影响流速;采用控制漏水装置“权”,调节流水速度等。这些无疑也是我国漏壶发展史上的成就。

由于历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漏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对于漏壶精度,我国古代很早就知道用测日影和观测恒星的方法同漏刻作比对,以校准漏刻。

B. 铜壶滴漏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铜壶滴漏:也可称为漏壶,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早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用水滴漏的计时方法。陈列在交泰殿的铜壶滴漏,是乾隆十年(1745年)制造的,这是中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

C. 漏刻是谁发明的

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在谈到漏刻时,首先十分肯定地说刻漏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因为从楔形文字版的记载权及埃及古墓出土物中知道,巴比伦和埃及在商之前已用滴水计时。但他在追求中国和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受水型漏壶之间关系如何时,又感到颇难弄清楚。后来他注意到,公元120年才确实有一批西方使者到达中国,中国西汉时张骞在公元前2世纪到达了中亚地区,而中国的漏壶可上溯到张骞之前,于是他认为中国的漏壶是否从亚历山大里亚城传入还是悬案,甚或可能是从中国传出的,但他很难承认两者是完全独立的发明。最后他提出,大概最合理的说法是双方都是从中亚的新月地带和古埃及传入的。

D. 漏刻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据梁代<<漏刻经>>记载:
“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
所以,漏刻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皇帝与炎帝的那个时期),中华大地就已经出现了漏刻。

E. 莲花漏的发明和使用是怎样的

莲花漏只用两个壶,叫“上匮”和“下匮”,其下匮开有两孔,一在上,一在下,下孔漏水入箭壶,以浮箭读数,而从上孔漏出的水经竹注筒入减水盎。

只要从上匮来的水略多于下匮漏入箭壶的水,下匮的水位就会不断升高,当要高于孔时,多余的水必然经上孔流出,使下匮的水位永远稳定在上孔的位置上,这就起了平定水位的作用,使下匮漏出的水保持稳定。

莲花漏的发明和使用,是漏壶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自宋代以后,莲花漏广泛应用于漏壶中,甚至发展成二级平水壶,使稳定性更加提高。

在解决水位稳定的漫长岁月中,对其他影响漏水精度的问题做出了许多改进。

其中有保持水温、克服温度变化影响水流的顺涩;采用玉做漏水管,克服铜管久用锈蚀的问题;渴鸟即虹吸管的使用,克服了漏孔制造的困难;用洁净泉水,克服水质影响流速;采用控制漏水装置“权”,调节流水速度等。这些无疑也是我国漏壶发展史上的成就。

由于历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漏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对于漏壶精度,我国古代很早就知道用测日影和观测恒星的方法同漏刻作比对,以校准漏刻。

F. 谁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什么东西

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他又发明蒸汽机。

G. 关于刻漏有哪些记载

刻漏发明于何时,目前尚不清楚。我国关于刻漏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周礼•夏官•司马》:“专挈壶氏:掌属挈壶以令军井,……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挈壶氏是掌管刻漏的记时职官,挈壶就是上部有一个提梁的漏壶。在冬天室温较低,水的粘滞性增大,水流变慢,故用热水“沃之”,来增加壶中水温,以免水流过慢,影响计时。《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上曾记载司马穰苴在军中“立表下漏”以待庄贾,日中而贾不至,则穰苴卧表决漏,处贾死刑的事件。司马穰苴为春秋齐国人。从以上两篇文献的记载看,刻漏发始很早,春秋时使用已较为普遍了。我国古代刻漏记时是将一昼夜分为100等分,《隋志》说:“《周礼》挈壶氏,其法总以百刻,分以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有人指出这昼夜比适用于纬度43.46°~40.5°之间,殷商的都城和活动区域在这一范围,故百刻记时制产生的时代应为殷商的中后期。

H. 中国漏刻技术的发展史是怎样的过程

漏水速度的减慢,改用刻来做计量时间的单位,壶水的满浅影响漏水速率的问题就显得突出起来。可以说,中国漏刻技术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克服漏水不均匀、提高计时精度的奋斗过程。

I. 古人是怎么发明倒流壶的,倒流壶的原理是什么

古人发明这种壶的原理主要是有连通器,在装水的时候必须把壶倒置,然后通过注水口把水注入到壶中,在倒水的时候把壶身恢复正常,这样湖里面的水就不会倒流出来,就可以直接从湖口倒出水,当水从梅花孔注入的时候,因为里面有漏注水就会通过注水口流到湖里面,然后用漏注来控制水的高低,如果说水的高度和壶嘴的高度,同等的时候水就会流向壶嘴的地方,这个时候说明壶里面已经装满了水,这种壶并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就是因为里面有漏柱来控制水的高低。

但是后来专家们用放大镜才发现,注水的部分在壶底部有一个梅花型的小口,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倒流壶的制作原理,我们了解了制作原理之后,不仅要感叹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常厉害的,能够制作出这样的水壶。

J. 平水壶的发明和使用对漏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平水壶的发明和使用,是漏壶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自宋代以后,平水壶广泛应用于漏壶中,甚至发展成二级平水壶,使得水位的稳定性更加提高。

阅读全文

与壶漏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