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地方志古籍版权

地方志古籍版权

发布时间:2021-07-29 09:50:20

㈠ 为什么国家图书馆地方志不能看

如果是纸本的,可以到国图古籍馆(西城区文津街7号)阅览室看,没有证卡限制身份限制;如果是电子版的(国图馆藏古籍旧方志大部分都已经数字化),据我了解目前,看全文需要到国图馆内,通过局域网看。
http://res4.nlc.gov.cn/home/search.trs?method=advSearch

㈡ 请问哪里可以在线或下载地方志

我也想知道。而且最好是免费的。据我所了解的,一般现有的一些已经电子化的图书馆都需要相关的条件才能进入,包括收取费用。

㈢ 哪里可以查看地方志,县志等

可在各市、县级门户网站查阅。具体操作如下:

1、进入该市、县政府网站,以.gov.cn结尾的网址。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进入网络搜索”湖北省黄冈市政府“,找到该县政府网站,以.gov.cn结尾的网址。

(3)地方志古籍版权扩展阅读

1、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2、地方志,是志书及与其有关的方志机构、方志编纂、方志工作、方志事业、方志文化等事项或活动的总称。志书,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

3、管理机构:各级人民政府下辖的地方志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4、编修时限: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5、审核出版: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6、备案要求: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㈣ 除了中华书局,针对历史古籍类书籍,还有哪些出版社值

历史古籍类出版社很多,中华书局属执牛耳,其它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现在叫凤凰出版社)、三秦出版社、黄山书社、巴蜀书社、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等。但在当下治愈系、网文、成功学等各类书籍的冲击下,古籍需求少了很多,很多专家学者也不愿意搞古籍(做古籍没什么钱啊),所以,到现在,还有名气的就是:
1、中华书局:有点校二十四史系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国学文库系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系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理学丛书系列等。
2、上海古籍:有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系列(类似中华书局,不过古籍参考的底本不同)、中国史学要籍丛刊 、王阳明全集简繁系列、国学经典系列、唐诗学书系、历代笔记小说系列、明清小品丛刊等。

3、凤凰出版社:系列书比较少,我买过的只有“名家精注精评本”,更多还是单独出版的,如《李太白全集校注》、《郑板桥全集》、《赵翼全集》等。

4、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是系列较少,算得上系列有“中国古代名家集”、中国古典文学雅藏系列,以及“红楼梦古抄本”系列,包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蒙古王府本、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等。其他的单独出版的也很多,比如四大名著、《杜甫全集校注》、《聊斋志异》(简繁皆有)、《清人诗集叙录》等。
5、浙江古籍出版社:系列较多,如浙江文丛、浙江文献集成、浙江历史人文读本等。其他的单本也有《渭南文集校注》、《于谦集》等。
6、巴蜀书社:巴蜀书社现在也是力不从心了,每年的精品有限,但也一直在专心做古籍,精品有佛典丛书、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地方志、《苏轼文集编年笺注》,以及古籍研究。
7、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把这个单独拉出来是因为这个出版社出了两批好书,一是平装版的“艺文丛刊”三辑,共六七十册,也不贵;二是精装的“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这个品种少些,但也更贵,不过质量上乘,我买了《长物志 考槃馀事》和全二册的《弇州山人题跋》,非常不错。

8、其他。其他的古籍出版社在古籍方面都在走下坡路,比如黄山书社、三秦出版社,以前也出版了《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元稹集编年笺注》、《资治通鉴》、《三言二拍》等,现在基本也没什么精品古籍了,黄山书社都开始卖儿童读物了,三秦出版社虽然也出古籍,但水平太次。

㈤ 关于转发云南XX客户营销系统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的主题词

一般都是参照这个主题表。你的这个公文主题词应为: 转发 管理 办法 通知

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
(1997年12月修订)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
为适应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便于计算机检索和管理公文,特编制《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以下简称词表)。词表主要用于标引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和各地区、各部门上报国务院及其办公厅的文件。
一、编制原则
(一)词表结构务求合乎逻辑,具有较宽的涵概面,便于使用。
(二)词表体现文档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即词表中主题词的区域分类和类别词可分别做为档案分类中的大类和属类。
二、体系结构
(一)词表共由15类1049个主题词组成,分为主表和附表两大部分,主表有13类751个主题词,附表有2类298个主题词。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层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综合经济”、“财政、金融”类等。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工交、能源、邮电”类中的“工业”、“交通”、 “能源”和“邮电”等。第三层是类属词。如“体制”、“职能”、“编制”等。第二层和第三层统称为主题词,用于文件的标引。
(二)1988年12月和1994年4月修订的词表中曾列入本词表中而不再继续用作标引的主题词,用黑体单列在区域分类的最后部分。
三、标引方法
(一)一份文件的标引,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主题词标在文件的抄送栏之上,顶格写。
(二)标引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农业”,再标类属词“水土保持”,最后标上“通知”。
(三)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如《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先标反映第一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经济管理”,再标类属词“企业”、“破产”;然后标反映第二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劳动”, 再标类属词“就业”;最后标“通知”。
(四)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如《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可标“科技、体制、改革、决定”。
(五)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以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同时将能够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标在类属词的后面,并在该词的后面“△”以便区别。
(六)列在区域分类最后,用黑体标出的主题词只供检索用,不再用作标引。
(七)附表中的主题词与主表中的主题词具有同等效力,标引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如果附表中所列的国家、地区的实际名称发生了变化,使用本表的各单位可先按照变化后的标准名称进行修改和使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将定期修订附表。
四、词表管理
(一)本词表由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具体工作由档案数据处承办。
(二)本词表自1998年12月1日起执行,1994年4月修订的词表同时废止
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
01.综合经济(77个)
01A 计划
规划 统计 指标 分配
统配 调拨
01B 经济管理
经济 管理 调整 调控
控制 结构 制度 所有制
股份制 责任制 流通 产业
行业 改革 改造 竞争
兼并 开放 开发 协作
资源 土地 资产 资料
产权 物价 价格 投资
招标 经营 生产 转产
项目 产品 质量 承包
租赁 合同 包干 国有
国营 私营 集体 个体
企业 公司 集团 合作社
普查 工商 商标 注册
广告 监督 增产 效益
节约 浪费 破产 亏损
特区 开发区 保税区 展销
展览
商品化 横向联系 第三产业 生产资料
02.工交、能源、邮电(69个)
02A工业
冶金 钢铁 地矿 机械
汽车 电子 电器 仪器
仪表 化工 航天 航空
核工 船舶 兵器 军工
轻工 有色金属 盐业 食品
印刷 包装 手工业 纺织
服装 丝绸 设备 原料
材料 加工
02B交通
铁路 公路 桥梁 民航
机场 航线 航道 空中管制
飞机 港口 码头 口岸
车站 车辆 运输 旅客
02C能源
石油 煤炭 电力 燃料
天然气 煤气 沼气
02D邮电
通信 电信 邮政 网络
数据
民品 厂矿 空运 三线
通讯 水运 运费
03.旅游、城乡建设、环保(42个)
03A旅游
03B服务业
饮食业 宾馆
03C城乡建设
城市 乡镇 基建 建设
建筑 建材 勘察 测绘
设计 市政 公用事业 监理
环卫 征地 工程 房地产
房屋 住宅 装修 设施
出让 转让 风景名胜 园林
岛屿
03D环保
保护区 植物 动物 污染
生态 生物
风景 饭店 城乡 国土
沿海
04.农业、林业、水利、气象(56个)
04A农业
农村 农民 农民负担 农场
农垦 粮食 棉花 油料
生猪 蔬菜 糖料 烟草
水产 渔业 水果 经济作物
农副产品 副业 畜牧业 乡镇企业
农膜 种子 化肥 农药
饲料 灾害 以工代赈 扶贫
04B林业
绿化 木材 森林 草原
防沙治沙
04C水利
河流 湖泊 滩涂 水库
水域 流域 水土保持 节水
防汛 抗旱 三峡
04D气象
气候 预报 预测
烟酒 土特产 有机肥 多种经营
牧业
05.财政、金融(57个)
05A财政
预算 决算 核算 收支
财务 会计 税务 税率
审计 债务 积累 经费
集资 收费 资金 基金
租金 拨款 利润 补贴
折旧费 附加费 固定资产
05B金融
银行 货币 黄金 白银
存款 贷款 信贷 贴现
通货膨胀 交易 期货 利率
利息 贴息 外汇 外币
汇率 债券 证券 股票
彩票 信托 保险 赔偿
信用社
现金 留成 流动资金 储蓄
费用 侨汇 折旧率
06.贸易(52个)
06A商业
商品 物资 收购 定购
购置 市场 集贸 酒类
副食品 日用品 销售 消费
批发 供应 零售 拍卖
专卖 订货 营业 仓库
储备 储运 货物
06B外贸
对外援助 军贸 进口 出口
引进 海关 缉私 仲裁
商检 外商 外资 合资
合作 关贸 许可证 驻外企业
贸易 倒卖 外向型 议购
议售 垄断 经贸 贩运
票证 外经 交易会
07.外事(42个)
07A外交
对外政策 对外关系 领土 领空
领海 外交人员 建交 公约
大使 领事 条约 协定
协议 议定书 备忘录 照会
国际 涉外事务 抗议
07B外事
国际会议 国际组织 对外宣传 出访
出国 出入境 签证 护照
邀请 来访 谈判 会谈
会见 接见 招待会 宴会
外国人 外宾 对外友协 外国专家
涉外
08.公安、司法、监察(46个)
08A公安
警察 武警 警衔 治安
非法组织 安全 保卫 禁毒
消防 防火 检查 扫黄
案件 处罚 户口 证件
事件 危险品 游行 海防
边防 边界 边境
08B司法
政法 法制 法律 法院
律师 检察 程序 公证
劳改 劳教 监狱
08C监察
廉政建设 审查 纪检 执法
行贿 受贿 贪污 处分
侦破
09.民政、劳动人事(85个)
09A民政
基层政权 选举 行政区划 地名
人口 双拥工作 社会保障 社团
救灾 救济 募捐 婚姻
移民 抚恤 慰问 调解
老龄问题 烈士 纠纷 残疾人
墓地 殡葬 社区服务
09B机构
驻外机构 体制 职能 编制
精简 更名
09C人事
行政人员 干部 公务员 考核
录用 职工 家属 子女
知识分子 专家 参事 院士
文史馆员 履历 聘任 任免
辞退 退职 职称 待遇
离休 退休 交流 安置
调配 模范 表彰 奖励
09D劳动
就业 失业 招聘 合同制
工人 保护 劳务 第二职业
事故
09E工资
津贴 奖金 福利 收入
老年 简历 劳资 人才
招工 待业 补助 拥军优属
丧葬 奖惩
10.科、教、文、卫、体(73个)
10A科技
科学 技术 科普 科研
鉴定 标准 计量 专利
发明 实验 情报 计算机
自动化 信息 卫星 地震
海洋
10B教育
学校 教师 招生 学生
培训 毕业 学位 留学
教材 校办企业
10C文化
文字 文史 文学 语言
艺术 古籍 图书 宣传
广播 电视 电影 出版
版权 报刊 新闻 音像
文物 古迹 纪念物 电子出版物
10D卫生
医院 中医 医疗 医药
药材 防疫 疾病 计划生育
妇幼保健 检验 检疫
10E体育
运动员 教练员 运动会 比赛
馆所 院校 校舍 地方志
软科学 社科
11.国防(24个)
11A军事
军队 国防 空军 海军
征兵 服役 转业 民兵
预备役 军衔 复员 文职
后勤 装备 战备 作战
训练 防空 军需 武器
弹药 人武
退伍
12.秘书、行政(74个)
12A文秘工作
机关 国旗 国徽 机要
印章 信访 督查 保密
公文 档案 会议 文件
秘书 电报 提案 议案
谈话 讲话 总结 批示
汇报 建议 意见 文章
题词 章程 条例 办法
细则 规定 方案 布告
决议 命令 决定 指示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批复 函
会议纪要
12B行政事务
行政 工作制度 纪念活动 庆典活动
休假 节假日 着装 参观
接待 措施 调查 视察
考察 礼品 馈赠 服务
出席 发言 转发 名单
批准 审批 信函 事务
活动 纪要 督察
13.综合党团(54个)
13A党派团体
共产党 民主党派 共青团 团体
工会 协会 学会 民间组织
文联 学联 妇女 儿童
基金会
13B统战
政协 民主人士 爱国人士
13C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事务
13D宗教
寺庙
13E侨务
外籍华人 归侨 侨乡
13F港澳台
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
13G综合
整顿 形势 社会 精神文明
法人 发展 其它 试点
推广 青年 政治 范围
党派 组织 领导 方针
政策 党风 事业 咨询
中心

㈥ 这古籍善本是仿制还是老的

说说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先说说古时候的字张,纸的浆是手工轧的,植物的纤维轧的不匀,在纸张上能看见出来,还有以前没有没有化学胶水,,是有用自然的植物角和骨胶,温度对这些胶影响非常大,纸的质量也受影响,还有就是纸张没有压制,以前的纸制做费时费力,纸以前是非常贵的,还有就是以前的印刷是活字印刷,字的印刷应该是仿宋体字,还有墨容易粘到别的地方,纸张上容易有墨点,还有就是以前的墨质量也没有现在的好,要是时间久的古籍,墨色能看出来老,纸张也不显老,还有以前写字都是毛笔字,还有以前的装订是线装本,线以前的都是麻多棉少,不存在化纤线,还有你那个印章,以前是矿物色,时间久了肯定变色,你的色非常鲜艳,个人意见,感觉你这是防本,知识无价,学习知识就好了

㈦ 请问有没有知道在哪里可以下载到《中国地方志丛书》

可惜前面朋友回答的地方志资源都失效了,无法下载了,

中国方志丛书是由台湾成文出版社编辑的,出版时间为:1966年至1970年、1947年至1976年、1983年至1985年,一共影印5359册方志 。明清以来,方志成为地方官参照施政的要览。若说依据方志便能了解该地的全情,未免过于夸张,所以研读方志只能说有助于了解一地的过去情况,提供历史专题研究的翔寮资料,

全国最全方志丛书大合集《中国方志丛书》一千七百二十九册约58G,内容比较大,

《中国方志丛书》前年我在 古籍阁 中所下载到的全部地方志书籍,刚才我又看去了一下,现在依然可下载到

一共一千多册,字数有限我只展示部分省份的目录吧


全部省份地方志

01江苏(全)

02安徽省(全)

03浙江(全)

04江西省(缺1种)

05湖南省(全)

06湖北省(全)

07四川省-全

08山东省(全)

09山西省(全)

10河南省(全)

11河北省(缺2种)

12陕西省(全)

13甘肃省(全)

14广东省(缺2种)

15广西省(缺1种)

16福建省(缺3种)

17云南省(缺3种)

18贵州省(全)

D西部地方(全)

E塞北地方(全)

F东北地方(全)

中国方志丛书(补残缺24种),


├─11河北省(缺2种)

│ 001河北通志稿旧志源流关隘考(全)

│ 002清苑县志(1)

│ 002清苑县志(2)

│ 003良乡县志(全)

│ 004固安文献志(1-3)

│ 005东安县志(全)

│ 006香河县志(全)

│ 007怀柔县新志(全)

│ 008房山县志(1-2)

│ 009霸县新志(1-2)

│ 010涿县志(1-2)

│ 011通县志要(全)

│ 012光绪昌平州志(1-2)

│ 013顺义县志(1-2)

│ 014密云县志(全)

│ 015静海县志(1-3)

│ 016 新校天津卫志四卷.pdf

│ 017青县志(1-2)

│ 018沧县志(1-2)

│ 018沧县志(3-4)

│ 019南皮县志(1-4)

│ 020卢龙县志.pdf

│ 021初续献县志(全)

│ 022阜城县志(全)

│ 023交河县志(1-3)

│ 024临榆县志(1-3)

│ 025丰润县志(1)

│ 026昌黎县志(1)

│ 026昌黎县志(2)

│ 027新城县志(1-2)

│ 028文安县志(1-3)

│ 029雄县乡土志(全)

│ 030束鹿县志(五志合刊)(1-2)

│ 031高阳县志(1-2)

│ 032望都县志(1-2)

│ 033晋县乡土志(全)

│ 034井陉县志(1-2)

│ 035蒿城县志(1-2)

│ 036蒿城县乡土地理(全)

│ 037新乐县志(全)

│ 038完县新志(1-2)

│ 039大名县志(1-3)

│ 040东明县新志(1-3)

│ 041磁县县志(全)

│ 042广平县志(全)

│ 043高邑县志(全)

│ 044冀县志(1-2)

│ 045新河县志(1-2)

│ 046翟城村志(全)

│ 047直隶疆域屯防详考(全)

│ 048涞水县拳匪敉平录(全)

│ 049安国县新志稿(1-2)

│ 050隆平县志(1-2)

│ 051枣强县志补正(全)

│ 052武邑县志(1-2)

│ 053安次县志(1-2)

│ 054蓟县志(1-2)

│ 055赵州属邑志(1-2)

│ 056鸡泽县志(全)

│ 057唐县志(1-3)

│ 058容城县志(1-3)

│ 059邢台县志(1-2)

│ 060祁州续志(全)

│ 061永年县志(1-3)

│ 062邯郸县志(1-3)

│ 063庆都县志(全)

│ 064南和县志(1-2)

│ 065乐亭县志(1-2)

│ 066庆云县志(全)

│ 067满城县志略(1-2)

│ 069广宗县志(1-2)

│ 070东道图说便览(全)

│ 071增续长垣县志(全)

│ 072畿辅舆地全图(1-3)

│ 073成安县志(1-3)

│ 074定兴县志(1-4)

│ 075固安县志(1-2)

│ 076宝坻县志(1-3)

│ 077宁晋县志(1-3)

│ 078定县志(1-3)

│ 079元氏县续志(全)

│ 080无极县续志(全)

│ 081武强县新志(1-2)

│ 082昌平外志(全)

│ 083元城县志(1-2)

│ 084任县志(1-2)

│ 085抚宁县志(1-2)

│ 086天津志略(全)

│ 087赞皇县志(全)

│ 088蠡县志(1-2)

│ 089京师坊巷志(1-2)

│ 090重修阜志(全)

│ 091 平谷县志六卷.pdf

│ 092雄县新志(1-3)

│ 093内邱县志(1-2)

│ 094滦州志(1-2)

│ 095广昌县志(1-2)

│ 096清河县志(1-2)

│ 097涞水县志(1-2)

│ 098吴桥县志(1-4)

│ 099 直隶定州志二十二卷.pdf

│ 100定州续志(全)

│ 101沧州志(1-4)

│ 102盐山新志(1-4)

│ 103 续修故城县志十二卷.pdf

│ 103故城县志(1)

│ 103故城县志(2-5)

│ 104任邱续志(全)

│ 105宁津县志(1-3)

│ 106景县志(1-6)

│ 107迁安县志(1-2)

│ 108徐水县新志(1-3)

│ 109祁州志(1-2)

│ 110栾城县志(1-2)

│ 111平山县志料集(全)

│ 112灵寿县志(1-2)

│ 113元氏县志(1)

│ 113元氏县志(2-3)

│ 114井陉县志(全)

│ 115井陉县志(全)

│ 116无极县志(1-2)

│ 117深泽县志(全)

│ 118南乐县志(1-2)

│ 119东明县志(1-3)

│ 120东明县续志(全)

│ 121开州志(1-5)

│ 122巨鹿县志(1-3)

│ 123威县志(1-5)

│ 124清河县志(1-3)

│ 125南宫县志(1-3)

│ 126枣强县志(全)

│ 127任邱县志(1-5)

│ 128灵寿县志(全)

│ 130 长垣县志十六卷.pdf

│ 130长垣县志(1)

│ 130长垣县志(3-4)

│ 131柏乡县志(1-2)

│ 132晋县志料(全)

│ 133光绪束鹿县乡土志(全)

│ aas16032

│ 新建 文本文档.txt

├─12陕西省(全)

│ │ 新建 文本文档.txt

│ │

│ ├─1

│ │ 001长安县志(1-2)

│ │ 002咸宁县志(1-3)

│ │ 003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2)

│ │ 004兴平县志(1-2)

│ │ 005兴平县乡土志(全)

│ │ 006高陵县续志(全)

│ │ 007雩县志(1-2)

│ │ 008雩县乡土志(全)

│ │ 009蓝田县志(1-2)

│ │ 010泾阳县志(1-2)

│ │ 011盩厔县志(1-2)

│ │ 012新续渭南县志(1-3)

│ │ 013富平县志稿(1-3)

│ │ 014同官县志(全)

│ │ 015朝邑县后志(1-2)

│ │ 016朝邑县乡土志(全)

│ │ 017朝邑县幅员地粮总说(全)

│ │ 018郃阳县全志(全)

│ │ 019澄城县附志(全)

│ │ 020平民县志(全)

│ │ 021续潼关县志(全)

│ │ 022华州乡土志(全)

│ │ 023蒲城县新志(1-2)

│ │ 024雒南县乡土志(全)

│ │ 025孝义厅志(全)

│ │ 026岐山县乡土志(全)

│ │ 027郿县志(1-2)

│ │ 028麟游县新志草.pdf

│ │ 029陇州志(1-2)

│ │ 030邠州新志稿(全)

│ │

│ ├─2

│ │ 031续修南郑县志(1-3)

│ │ 032长武县志(全)

│ │ 033乾州志稿(1-2)

│ │ 034武功县续志(全)

│ │ 035沔县志(全)

│ │ 036褒城县志(全)

│ │ 037城固县志(1)

│ │ 037城固县志(2)

│ │ 038城固县乡土志(全)

│ │ 039洋县志(1-3)

│ │ 040宁羌州志(1-2)

│ │ 041宁羌州乡土志(全)

│ │ 042新续略阳县志(全)

│ │ 043佛坪县志(全)

│ │ 044定远厅志(1)

│ │ 044定远厅志(2)

│ │ 045留坝厅志(全)

│ │ 046扶风县志(全)

│ │ 047扶风县乡土志(全)

│ │ 048安康县志(全)

│ │ 049续修平利县志(全)

│ │ 050洵阳县志(1-2)

│ │ 051白河县志(全)

│ │ 052石泉县志(全)

│ │ 053镇安县志(全)

│ │ 054镇安县乡土志(全)

│ │ 055凤县志(1-2)

│ │ 056府谷县志(1-2)

│ │ 057横山县志(全)

│ │ 058葭州志(全)

│ │ 059神木县志(全)

│ │ 060神木乡土志(全)

│ │ 061陕西全省舆地图.pdf

│ │ 062秦疆治略(全)

│ │ 063陕西志辑要(1-2)

│ │ 064长安志(1-2)

│ │ 065同州府续志(1-3)

│ │

│ ├─3

│ │ 066重修凤翔府志(全)

│ │ 067续兴安府志(全)

│ │ 068延安府志(1-4)

│ │ 069甘泉县乡土志(全)

│ │ 070安定县志(全)

│ │ 071靖边县志稿(1-2)

│ │ 072绥德州志(1-2)

│ │ 073清涧县志(全)

│ │ 074吴堡县志(全)

│ │ 075中部县志(全)

│ │ 076中部县乡土志(全)

│ │ 077宜君县志(全)

│ │ 078砖坪县志(全)

│ │ 079延绥镇志.pdf

│ │ 080三辅黄图(全)

│ │ 081洛阳伽蓝记(全)

│ │ 082永寿县志(1-2)

│ │ 083三水县志(全)

│ │ 084宝鸡县志(1-2)

│ │ 085宜川县志(1-2)

│ │ 086宜川乡土志(全)

│ │ 087西安府志(1-6)

│ │ 088续修醴泉县志稿(1-2)

│ │

│ └─4

│ 089大荔县志稿(1-2)

│ 090西乡县志(全)

│ 091华岳志(1-2)

│ 092陕西南山谷口考(全)

│ 093延长县志(全)

│ 094二十七府州县屯卫赋役金书(1-2)

│ 095略阳县志(全)

│ 096耀州志(全)

│ 097续耀州志

│ 098白水县志(1-2)

│ 099韩城县续志(全)

│ 100重修岐山县志(全)

│ 101淳化县志(1-2)

│ 102洋县志(全)

│ 103商南县志(1-2)

│ 104葭县志(全)

│ 105洛川县志(1-2)

│ 106中部县志(黄陵县志)(全)

│ 107宜川县志(1-2)

│ 108三原县新志(1-2)

│ 109朝邑县志(全)

│ 110高陵县志(全)

│ 111临潼县志(1-3)

│ 112白河县志(全)

│ 113蒲城县志(1-2)

│ 114武功县志(全)

│ 115陇州续志(1-2)

│ 116韩城县志(1-2)

│ 117韩城县续志.pdf

│ 118乾州新志(全)

├─13甘肃省(全)

│ │ 新建 文本文档.txt

│ │

│ ├─1

│ │ 001陇边考略(全)

│ │ 002钦定兰州纪略(1-3)

│ │ 003狄道州志(1-2)

│ │ 004金县志(全)

│ │ 005渭源县志(全)

│ │ 006会宁县志(全)

│ │ 007清水县志(全)

│ │ 008徽郡志(全)

│ │ 009通渭县新志(1-2)

│ │ 010西和县志(全)

│ │ 011成县新志(1-2)

│ │ 012静宁州志(全)

│ │ 013隆德县志(全)

│ │ 014庄浪县志(全)

│ │ 015崇信县志(全)

│ │ 016固原州志(1-3)

│ │ 017民勤县志(全)

│ │ 018玉门县志(全)

│ │ 019泾州志(全)

│ │ 020海城县志(全)

│ │ 021两当县志(全)

│ │ 022镇番县志(1-2)

│ │ 023永登县志(全)

│ │ 024合水县志(全)

│ │ 025夏河县志(全)

│ │ 026山丹县志(全)

│ │ 027肃镇志(全)

│ │ 028洮州厅志(1-2)

│ │ 029安定县志(全)

│ │ 030敦煌县志(全)

│ │

│ └─2

│ 031崆峒山志(全)

│ 032和政县志(全)

│ 033靖远县志(1-2)

│ 034伏羌县志(全)

│ 035新纂康县县志(1-2)

│ 036华亭县志(1-2)

│ 037重修隆德县志.pdf

│ 038重修灵台县志(1-3)

│ 039临泽县志(全)

│ 040重修镇原县志(1-2)

│ 040重修镇原县志(3-6)

│ 041秦安志(全)

│ 042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1-2)

│ 043甘州府志(1-6)

│ 044徽县志(1-2)

│ 045直隶秦州新志(1-5)

│ 046兰州府志(1-3)

㈧ 求一个可以免费阅览地方志的网址!

数字媒体发行平台:
http://www.xplus.com/

㈨ 在哪个网站可以看中国地方志史

不辍,已有2500年的历史。据1985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我国现存旧地方志8264种、12.32万卷,占全部古籍总数的10%。《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今重要图书总汇,存“经、史、子、集”17.8万卷,其中地方志著作是史部著作的4.41倍。

1、周

方志很早就受到了重视。《周礼·诵训》上记载:“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当时,“诵训”这一官员的职责就是为王述说方志所记述的四方之事,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以便于治国。

2、秦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 县志书随着郡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3、两汉

朝廷命令地方官府,把记述郡国地方的山川、物产、贡赋、风俗等情况的“郡国地志”,随同“计书”报送太史府。刘秀做了皇帝后,为表彰他的家乡南阳,诏令撰作家乡风俗志书。由于帝王、朝廷的倡导,“郡国之书,由是而作”。此后,郡县编纂志书的风气大兴。东汉的郡县地志,随同郡国的“计书”上报朝廷,大多保存在兰台。作为兰台令史的班固,才有可能利用这些郡县志书资料,写成了著名的《地理志》。可见两汉时期,曾经编纂和保存了大量的郡县地志。据古籍记载,如《寿春记》、《巴郡图经》等等,都是著名的志书,并为后人所征引。

秦汉以后,地方志逐步发展和充实,发展为舆地图、图经、图志、图记、地记和郡国之书。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正史;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是第一部全国性的区域志;东汉光武帝刘秀诏令撰修的《南阳风俗传》,是我国官修地方志书的开端。

4、魏、晋和南北朝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编史修志之风盛行。地方豪门势力为了炫耀一方,不仅修家谱,还修地方志,于是支持官府,或是私下纂修地方志;地方官也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统治一隅之地,也乐于修志。编修了大量的地方志书。

当时大多叫做“地记”,著名的有《娄地记》、《冀州记》和《会稽记》等。晋人常璩编纂的《华阳国志》,是目前保存下来较早的一部私人编修的地方志书。该书内容翔实,已有一定的“义法”。后人编修云南、四川等地的志书,往往“据以为典则”。

5、隋

大业年间,隋炀帝“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从此以后,历代统治者都竞相仿效,由朝廷或官府出面来编纂地方总志。渐渐地修志也就成了历代官府的主要职责之一了。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朝曾经编修了《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五十卷,《区域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其余记注甚众”。可见隋朝曾经编修了相当数量的地方志书。

6、唐

朝廷规定:各州郡的图经,每三年编修一次,并报送尚书省。以后改为五年编报一次。如果州县有所变动,山河有所改移,则不在五年之限。唐王朝先后还编纂了《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全国性的志书。《括地志》一书曾“博采方志”。《元和郡县图志》是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编纂的,在各道之下,均记述了郡县的基本情况。这从侧面可以说明唐代州县志书的编纂,是比较广泛的,如果没有郡县志书作为基础,全国性的志书是难以编成的。

7、宋

朝廷重视图经的编纂,规定每三年编修一次。各名郡大县都编修了图经,有些郡县数次编修。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朝廷命知制诰卢多逊等“重修天下图经”。大中祥符年间,李宗谔撰修《祥符州县图经》,计一千五百五十六卷。该书是以各路州县所报送的图经为基础编成的,成为北宋州县图经的总汇。宋徽宗大观年间,朝廷置“九域志局”,专门从事志书的编篡工作,这是史书记载较早的专门修志机构。

宋朝三令五申编纂图经,大大促进了地方志书的发展。“州县皆修图志”。当时编修地方志书相当普遍。宋代流传下来的府、州、县地方志书,远远超过了它的前代。其中著名的有《三山志》、《新安志》、《剡录》等等。南宋时期修纂的乾道《临安志》,记载了宫阙官署、沿革、星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学校、物产等等,书后还附有亭、台、观、阁、轩等。

传说当时朱熹到江西某地上任,当地属官搜肠刮肚,准备垂询,并备礼载酒,远远跪接。谁知朱熹撩开轿门,开口就问:“志书带来没有?”众人末料到这一着,面面相觑,悔之莫及。从此这一带便形成习俗,凡地方官上任或离职,先交接地方志书。

8、元

地方志的编修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廷在地区方志的基础上,编纂了全国性的《大元一统志》,记载全国范围的内容。还诏令各省、府、州、县编纂了一定数量的志书,比较有名的有《镇江志》、《四明志》等等。著名的农学家王桢在任旌德县尹时,纂修了《旌德县志》,并用木活字印刷。

宋元时期,志书的体裁也由历史、地理的记载向更高更广的水平发展起来,地方志体裁和形式日臻完备。

9、明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方志发展的兴盛时期。

明代是我国地方志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明廷十分重视编纂地方志书。由朝廷颁布修志凡例,体例全国统一。全国修有《一统志》,省有总志,有通志,都是官修。省以下有府、州、县志,有官修也有私修。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志向远大的平民皇帝,称帝立足不久,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便命儒士编修一统志。后又命各地将城池、山川、关津、水陆道路等编报朝廷。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朝廷下令: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书。此后,各郡县有志,“实始于此”。明万历年间,已有人盛夸“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乾隆《满城县志》序)。当时,有些府县志书,编修多次。关于专志的编纂,也相当普遍。现存明代志书约有上千种,其中以县志为最多。

东港区地域内有历史记载的第一部县志《日照县志》,就是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知县杜一岸主持编修而成。

10、清

清代是我国古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

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地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清代修志的规模是空前的,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三次重修《一统志》,清政府还一再诏令全国各州县修志,雍正时更规定各省府州县志要六十年修订一次。因此,我国历史上清代编纂的地方志最多。

清王朝在全国巩固了统治地位后,地方官府就积极倡导修志了。顺治年间,河南巡抚发动修志,当时的十二州九十五个县,基本上都编修了志书。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玄烨下令编修一统志,并命各省及府、州、县编纂志书。雍正、嘉庆年间,清王朝又先后下令编修一统志和省通志。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州县志书的发展。光绪年间,学部下令编修乡土志。不少州县的乡土志内容编纂得比较简明。在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还编修了相当数量的乡镇志,如《南翔镇志》、《乌青镇志》、《杏花村志》等等。清代方志鼎盛的原因,主要是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倡导,同时,时势造英雄,一批著名学者在地方志工作中脱颖而出,如戴震、钱大昕、章学诚、李慈铭等。据初步统计,现存的清代志书,约6000种,占现存旧志总数的75%左右。著名的志书有《灵寿县志》、《遵义府志》、《六安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等等。

清代官修的州县地方志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很丰富。其中关于地理、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科学技术、农民起义、典章制度及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记载,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㈩ 请问哪里可以买到古籍善本的影印版 或者电子版的呢

孔夫子网,这个你直接网络就可以了,孔夫子是一个卖旧书的网站,并非全部是古籍,但是里面的确是有古籍的,而且古籍还不少。不过古籍善本的影印版不便宜啊,应该说是非常贵。当然,有些方志根本不能算善本了,连点校本都出来了,比如说《华阳国志》,还有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地方志,现在都有出版社直接出的,这些方志一点都不贵,而且多半也不是影印版。但是大多数地方志很少有出版的,还是很少的,很多都是在图书馆里面,等闲根本见不到,连历史学家都很难去看一眼,因为现在清代嘉庆以前的书都被严格保护起来了,很难看到的。也很少有影印出版。

阅读全文

与地方志古籍版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