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罗马法物权

罗马法物权

发布时间:2021-07-29 05:08:44

❶ 罗马法里的物权 中国颁布的物权法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财产权,作为穷苦人和一切人的权利首先应该是不受政治权力侵犯的权利。正是有了国王也不敢侵犯的财产权的制度安排,才有了后来英国等西方世界的兴起。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使穷人受益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对这种财产权的进一步破坏,中国在近现代才走向衰败,才引发了革命,才引发了改革。中国颁布的物权法,就吸收了这种思想。

❷ 简论罗马法物权制度对现代民法的影响

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

❸ 在罗马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中,物权取得的方式有哪些,取得的条件是什么

(一)原始取得和付来取得
(二)市民法的取得方式
主要有:要式买卖、拟诉弃权、取得时效、分割裁判、公卖和法定取得。
(三)万民法的取得方式
主要有:交付、先占、添附、加工和孳息。
1、要式移转物以交付方式转让的,市民法当然不予保护,但经济发展以后,大法官根据实际需要,使受让人享有所有权的利益,即大法官法所有权。大法官法不公然否认市民法所有人的资格,但授予受让人以抗辩权,以驳回市民法所有人有诉求;
2、遗产占有,这是为了避免市民法遗嘱方式的缺陷,在共和国末叶由大法官法规定,凡呈示有七人印章的密封遗嘱,遗嘱中的继承人就可享有占有遗产的权利了。
3、无力清偿债务人经大法官裁定将其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变卖。
4、家属、奴隶和牲畜给他人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害,如家长、家主不愿意赔偿损失,又不肯把家属、奴隶或牲畜委付给受害人,则由大法官裁定将该家属、奴隶或牲畜交给受害人处理。
5、危险房屋可能损害邻居的,邻居有权要求房屋所有人修理或提供担保,如房屋所有人拒绝,即可起诉由大法官将房屋裁交邻居占有。
除上述五种外,大法官因执行元老院的决议或皇帝的敕令而将财产所有权授予市民,也属于大法官法的所有权取得方式。

❹ 罗马法关于物权和债权的规定,及在两大法系中的发展,以及我国关于民法分论的体系结构。

1.物权
罗马法上所说的物,范围较广,泛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回切东西,凡对人有用并能答满足人所需要的东西,都称为物。不仅包括有形物体和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而且包括无形体的法律关系和权利。
物的分类主要有要式转移物和略式转移物;
有体物和无体物;动产和不动产;主物和从物;特定物和非特定物;有主物和无主物;原物和孳息等。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物权的范围和种类皆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自由创设。物权主要有五种:所有权、役权(地役权、人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质权、抵押权)。其中所有权为自物权,其他的为他物权。
3.债
在罗马法中,债是物法的一个重要内容。罗马法中债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合法原因,即由双方当事人因订立契约而引起的债;一类是违法原因,即由侵权行为而引起的债,罗马法称之为私犯。此外,准契约和准私犯也是债的发生原因。罗马法根据债的标的和标的物不同,对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主要有:特定债和种类债,可分债和不可分债,单一债和选择债,法定债和自然债。罗马法还对债的履行、债的担保、债的转移、债的消灭作了详细规定。

我就找到这一点,只是前一问,呵呵,lv老师没说清楚

❺ 罗马法中所有权和占有对民法中物权的影响

所有权权能的分化、所有权本身受到的限制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在罗专马法的所有权理论属中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其基本的雏形已经存在,并且在大陆法系国家对罗马法的继承中得到了发展。我国是大陆法系,当然也不例外。
我国立法中物权概念主要是传统的对所有权列举的模式,罗马法中所有权是抽象观念的所有权概念。

❻ 罗马法中所有权的取得对现代民法有何影响

所有权的取得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在我国主要体现在物权法中,包括遗失物拾得,发现埋藏物,添附,善意取得等等,还有法律没有规定的先占等。

罗马法上所说的物,范围极广,泛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对人有用并能满足人需要的一切东西。它不仅包括有形物体和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还包括无形体的法律关系和权利。物的分类主要有要式转移物,略式转移物有体物、无体物、动产、不动产、主物、从物。

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无主物、原物、孳息等。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其中所有权为自物权,其他的为他物权。物权的种类主要有五种:所有权、役权(地役权、人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质权、抵押权)。



(6)罗马法物权扩展阅读:

影响的原因

1、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成为后世立法的基础。

2、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

它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确切、严格、简明和结论清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

❼ 论述罗马法中有关物法的规定

您好!物权,主要分以下几种1、所有权2、用益物权3、担保物权4、占有
所有权的定义在罗马法上采抽象定义指的是对所有物的完全支配权,在现在民法包括我国一般采列举式定义即指的是对所有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在物权法中算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权利也叫做本物权,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则被称为他物权。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为了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而出现了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保持本权的情况下对他人物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罗马中主要包括役权地上权以及永租权。担保物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保证债务履行而设定的物权,罗马法中的担保物权主要包括信托抵押权和质权。占有是一种事实还是权利自始以来就有争论,在罗马法中占有则被认为是一种事实而不是权利,乃是对物的一种实际的占据的状态。但是在罗马法中占有也有其法律效果。
我们研究分析古代罗马法中物权法的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现代人服务或者说是为了制定一部完备的适应现代我国的物权法。在2007年之前我国并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权法,只是大略的在民法通则中做关于物权的了规定,并且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对于物权这样的字眼都比较敏感而在民法通则中将物权换做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的叫法。在民法通则中关于物权法的体系结构也比较零散而不明显。2007年10月1日我国物权法开始实施,自此我国物权法才算有了比较明朗的体系结构,我国物权法分五编十九章其体系结构如下:第一编总则分三章,基本原则,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包括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和其他规则,第三章物权的保护。第二编所有权,规定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三编用益物权,创造性的设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地役权第四编担保物权设立了抵押权包括一般抵押权最高额抵押权,质权,包括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留置权。第五编占有,只有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即占有。
对于我国物权法首先不管怎么说,至少从没有到有这来说就是个进步并且是很大的一步,但也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物权法就很好了,事实上,物权法目前来说还不能算是很完备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提出来。第一个是关于担保物法是否应该在物权法中规定。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有观点认为担保物法应该规定在债法中,事实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确实是有这个趋势,其所持的理由是担保的目的或者说担保其实质就是为了债的担保,为了债的履行,担保是附属在债上面的,所以应该规定在债法上面。关于这两种方式的选择,应该说德国和法国的选择正好相反,德国选择在物权法中规定而法国则更强调担保物权的债的属性。在我看来,将担保物权规定在债法中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担保物权法从其本质来说毕竟是物权,仍是属于物权的,在考虑到法律的体系结构的一致性以及法律条文的逻辑归属性,我还是认为物权法上面规定担保物权法还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毕竟不论怎么说,担保物权终究还是物权,在二千年前信托制度被发明之后就被决定了。第二个值得提出来的是关于物权法中没有时效取得的规定,用梁慧星老师的话来说“此为一项重大的立法缺漏”并且“应属无疑”。时效取得是指无权利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意思公然和平的继续占有他人的财产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即依法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制度。我国未规定取得时效最开始的原因解放前民国时期据说是有背与我国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而今在新中国据说是因为取得时效可以规定在消灭时效中,并不需要在物权法中规定。如果真是这个原因确实只能说是立法委的法学功底不扎实。时效取得制度,在我看来,确实应该在物权法中规定,时效取得最早在罗马法中有何规定,时效取得制度的作用在于维持因一定的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新秩序。时效取得制度在各国物权法中一般都是有规定的,比如德国民法典第三编物权法中将时效取得制度规定在第三章所有权中,法国民法典则将其设立在专门的一章时效当中。所以时效取得制度也确实应该引起立法机关注意,建议将其规定在占有中,因为时效取得的首要表现就是对物的占有,而且对于我国物权法中占有一编,其内容与前几编相比确实不相称内容太过简单,这实际上也是物权法的一个问题。而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我国国家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的规定,因为国家的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是有重国有而轻个人所有的倾向,但是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事实上不可避免的带来人民思想上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对个人财产的保护和重视应该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物权法,其语句的差异很是明显看出仍然有这种现象,物权法的规定给人感觉什么都是国家所有的,而个人所有仍是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规定与现下的社会发展乃是不符的,在以后我认为仍然应该调整。谢谢阅读!

❽ 罗马物权法的基本内容

关于这一点从古罗马制定的《 十二铜表法》当中的六,七,八表中都有提及以下便是第六表 所有权和占有 一、凡依"现金借贷"(nexum)或"要式买卖"(mancipium)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
二、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三、使用土地的取得时效为二年,其他物品为一年。
四、妻不愿依一年使用时效而缔结有夫权婚姻的,则应每年连续外宿三夜以中断时效的完成。
五、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
六、于诉讼进行中,在长官前对物的所有权有争议时,应裁定该物归事实上的占有者,或认为合适的人暂行占有。
有关自由身份之诉,应裁定由主张该人为自由人的一方占有所争的对象。
七、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八、凡依"要式卖买"或"拟诉弃权"(ceessio in jure)的方式转让物品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九、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十、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改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十一、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第七表 土地和房屋(相邻关系)
一、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三、有关园子……祖产……谷仓……的规定(原文有缺漏)。,
四、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五、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
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弯处为十六尺。
七、如供役地人未将道路保持在可供通行的状态时,则有通行权者得把运货车通过他认为适宜的地方。
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九、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八表 私犯
一、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二、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原文为memberum rupsit)。
三、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四、对人施行其他强暴行为的,处25阿斯的罚金。
五、对他人的偶然侵害,应负赔偿责任。
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
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负责。
八、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不得擅自把一地的庄稼移置他地……。
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一、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十二、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十三、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
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 Tarpeio)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 偿损失。
十五、正式搜查赃物时,搜查人应赤身光体,仅以亚麻布围腰,双手捧一盘。凡以正式方式在窃贼家搜出赃物的,以现行盗窃罪论处;如以非正式方式搜出或在他处查获的,则处盗窃者三倍于脏物的罚金。
十六、对非现行盗窃提起的诉讼,仅得处盗窃者两倍于赃物的罚金。
十七、对盗窃的物件,不适用取得时效的规定。
十八、利息不得超过一分( uncia),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十九、受寄人不忠实的,处以双倍于所致损害的罚金。
二十、监护人不忠实的,任何人都有权诉请撤换;其侵吞受监护人财产的,处以双倍于该财产的罚金。
二十一、恩主诈骗被保护人( clientes)的,"应作祭神的牺牲品"(原文为sacer esto)。
二十二、法律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事后拒绝作证的,即为"不名誉者",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亦不得请他人为之作证。
二十三、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二十四、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
二十五、施魔法或以毒药杀人的,处死刑。
二十六、夜间在城市举行扰乱治安的集会的,处死刑。
二十七、士兵或其他社团的成员,得订立其组织的章程,但以不违背法律为限。

❾ 罗马法中物权法所包括的内容有那些

一般来说对于罗马法中的物权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物。主要说明物的概内念分类容,其中值得一提是关于动产和不动产的一项分类,因为其实现在的法律规定里面主要就是按这两种来制定条文的。

二、 物权。主要分以下几种1、所有权2、用益物权3、担保物权4、占有

所有权的定义在罗马法上采抽象定义指的是对所有物的完全支配权,在现在民法包括我国一般采列举式定义即指的是对所有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在物权法中算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权利也叫做本物权,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则被称为他物权。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为了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而出现了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保持本权的情况下对他人物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罗马中主要包括役权地上权以及永租权。担保物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保证债务履行而设定的物权,罗马法中的担保物权主要包括信托抵押权和质权。占有是一种事实还是权利自始以来就有争论,在罗马法中占有则被认为是一种事实而不是权利,乃是对物的一种实际的占据的状态。但是在罗马法中占有也有其法律效果。

❿ 罗马物权法和中国物权法的比较

罗马没有物权法,甚至无物权概念,但有物法,严格应称为"罗马法中的物权制度".

鉴于你的给分,我说30分的,如觉得合适请加分后再说:)

一,物的概念和类型比较
我国物权法对于“物”的概念与狭义的“财产”同义,原则上指“有体物”,包括动产不动产以能为人力控制的电、气、光波磁波等;罗马法中的物权制度中的“物”包括三种:物法物、价值物、实体物,既包括有体的物质对象,也包括无体的制度产物,即“有体物”和“无体物”均是罗马法上的“物”。罗马法中的某些“物”我国物权法中是没有的,如神法物,如奴隶,如权利。神法指经法定程序供奉神灵享用之物;奴隶是人,而我国不把人当“物”,人、人的身体和死后躯体不是“物”;权利我国一般不作为“物”看待,但例外的是有权利质权,这是在权利上设立的物权。从相似点上,“物”等价于“财产”这一点是相同的。

二、物权的概念和类型比较
1、依上述,罗马法无物权概念,各种权利直接被视为“物”并加以各种制度保护;我国物权法则明文规定物权是权利人对于物的权利。从类型来看,罗马法上的物的权利(不能叫“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更多作为债法中的担保形式)、占有、准占有等,我国的物权类型有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种,占有是一种事实形态,不是物权,而我国没有罗马法上的“准占有”概念。罗马法中继承权归于物法范围并将之作为物权保护,是一种典型的“权利物”的观点,而这与现代民法中继承法是独立法律部门相差甚远。
2、罗马法的物权制度是简单商品经济的法律表现,它以“个人主义”为立法思想,所以其物法部分最丰富和详细的部分即是所有权制度,形成了以所有权为中心的物法体系,用益物权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法律强调物的“所有”而非“利用”;我国的所有权制度与传统民法类似,但有我国特殊传统(即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罗马法不同),而我国用益物权制度是独立的物权制度,与罗马法中用益物权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同。

三、物权思想的比较
1、罗马法认为,对于财产的利用,是利用人对于财产的一种抽象的支配权。而现代传统的民法根据利用财产的各种形态,而分别承认各种物权关系,是以利用为中心的,而罗马法的物权观念,则是以所有为中心的。我国的物权法的立法本意也是以物的利用和物权保护为中心,而所有制则在宪法中予以规定。
2、现代民法的物权概念、物权内容中蕴涵了公法的支配与公法的义务。也就是说,现代民法上的物权,包括我国物权法都具有社会性,比如说物权的行使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最牛钉子户事件有此嫌疑)、不动产的登记制度等;而罗马法的物权,却是一种纯粹的、私法上对物的支配权,人与人的关系根据亲属权、债权而成立,物权中没有蕴涵公法的义务,罗马法的物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权利,称为"个人主义的物权",所谓最牛钉子户在古罗马估计非常普遍。
3、我国物权法采“一物一权主义”,即一物只存一权(所有权,不包括限制物权,如所有权和他物权可以共存,但一物绝对不可有两个所有权,共有是一个所有权数人拥有而不是几个所有权),这与罗马法类似。
4、我国物权法关于占有的理论中,占有被表达为一种事实状态,或称“准物权”,不是权利,对于占有,一切物权都是本权;罗马法则更严格的区分对物的支配权与表现该支配权的占有,也就是说,占有与本权是分离的,占有就是占有,本权就是本权。
5、最根本的区别点在于,罗马法中的物权制度建立基础是以私有制为核心的早期商品经济,而我国物权法的建立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写太多了.......加分的话明天继续........

继续:

四、立法体例和法律渊源的比较
罗马法没有“物权”、“物权法”的概念,罗马法中有关物和物权的规定散见于各种法律文件和法典,还包括大量的法学家著作,罗马法里法学家著作是合法的法律渊源,可以用作法典使用,尤其是公认的四大法学家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盖尤斯。此外各行省总督和地方行政长官的告示也是合法的法律渊源;而中国在经过长期的法律实践和理论积累后,通过十多年的论证和编撰,制订了全新的《物权法》法典,除此之外我国还有部分物权方面的习惯法存在,比如说不动产典权、居住权,虽然《物权法》草案原来规定了典权和居住权,而正式法典删除了这两个权利,但不能说这两种权利不是社会中存在的物权。我国采“物权法定主义”,因此物权法排除了非法典之外的法律渊源,只是在现有状况下,居住权可依债权法保护,而把不动产典权这一悠久的、有中国特色的古老物权写进法律与《物权法》“重继受,慎创新”的立法思想相违背,因此出于谨慎没有直接规定。在理论上这两种物权一直被认为是实然的存在,

五、各种物权的比较
1、所有权:罗马法中的物权制度以所有权为核心,强调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财产私有和保护,可以称之为“绝对所有权”。 罗马法上的绝对所有权是在打破了封建土地分封制,使个人完全独自持有土地的基础上形成的,所有权中所包含的诸项权能完全掌控在所有权人手中。尽管所有权中的某项权能可能从所有权中游离出来被他人享有,但权能游离本身实际正是所有权人独享所有权的反映,而且,游离的所有权权能终究要向所有权回归;尽管所有权人经过量的分割后须与他人共享所有权,但所有权人在自己的份额内所拥有权利的完整性不会因为他人的共有权而遭到破坏和分裂。完整性还决定了所有权的“一物一权制”。同时罗马法上的绝对所有权自始就以张扬个人主义、自由意志而著称,所有权人只要不违背法律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任意行使所有权。而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制度比较罗马法而言,有继承的部分,更多的体现为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继承的部分包括“一物一权制”,前文已述,区别在于我国所有权制度是建立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承诺保护私人财产的基础上的,这与罗马法极其强调个人私有完全不同,我国的民事主体行使所有权并不是象罗马法那样,只要符合法律就可以完全自由的行使,还必须更多的考虑社会性和公法性,强调不损害他人和国家集体的权利,强调权利不得滥用。在所有权类型上,罗马法中没有具体规定所有权类型,从后人的总结上罗马法中的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权和私人(公民、社团)所有权,其中大量包括宗教团体所有权和皇室所有权,我国的所有权类型包括全民所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其中土地所有权全部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私人只对动产和部分类型不动产(比如房屋)拥有所有权。
2、用益物权:罗马法中的用益物权制度极其丰富,形式和内容极其庞大,罗马法中的用益物权包括役权(包括地役权和人役权)、永佃权、地上权,而我国的用益物权制度中包括自然资源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还包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动产的典权(习惯法)。我国的用益物权虽规定可在动产上设立,但一般来说都在不动产上设立,因为动产尽可以用债的方式获得,现有的动产用益物权几乎没有,而罗马法上的用益物权是基于土地的利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也决定了现代法的用益物权制度为什么主要是土地(不动产)用益物权。罗马法上即可以在不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也可在人上设立用益物权(人役),其用益物权对后世的传统民法有重大影响,现代民法中一般的用益物权是:地上权、地役权、用益权、居住权、永佃权,几乎全部来自罗马法。
3、担保物权:罗马法中的担保被归于债法中,但债法本身是罗马物法(财产法)的组成部分,罗马法最初有三种担保物权,即信托、质权、抵押权,至查士丁尼大帝时代信托和质逐渐消亡,而抵押却逐步兴盛起来,发展到今日,抵押权成为民法理论中担保的核心内容,决定了抵押是“担保之王”的地位。罗马法的抵押权规定与现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规定相似,即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不动产作为清偿债务的担保而不转移占有所产生抵押权,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的价金优先受偿。我国《物权法》中担保物权制度除了继承罗马法和传统民法的规定外,还作出了更灵活的规定,即担保物权的设立和实现,可依当事人自由约定(物权法第一百七十条: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七十六条: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这不仅修改了我国《担保法》旧规定刻板的缺点,还赋予当事人更大的权利自由,在立法思想上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与罗马法不同的是,我国的担保物权中质押、浮动抵押、留置、权利质押等制度规定得比较详细和丰富,罗马法中的信托是指遗产信托,和现代意义上的信托不是一个概念,而我国《物权法》无此规定。

大约就写那么多吧,只能提供那么多了,论文有代写的,不过最好还是在别人的素材上自己写的比较好。。。。。。。。

阅读全文

与罗马法物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
汽车驾驶证有效期满了怎么办 浏览:851
马鞍山市浩宇机械公司 浏览:139
马鞍山宝龙华庭地基 浏览:324
著作权归什么部门管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