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人作品侵犯了著作权的具体哪几条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回,创作答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也就是说
只有作者本人或者其授权改编的人才能改编作品
你的同人文和同人漫画确实是你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但是该作品侵犯了原作。
谢谢。。
『贰』 抄袭侵犯了著作权中的哪些权利
抄袭主要侵犯抄了著作权中,作者的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1、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2、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著作权法所称抄袭、剽窃,是同一概念(为简略起见,以下统称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
抄袭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一样,需具备四个要件: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二,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第三,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有过错。由于抄袭物需发表才产生侵权后果,即有损害的客观事实,所以通常在认定抄袭时都指已经发表的抄袭物。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是,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发表。
『叁』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会受到哪些惩罚
侵犯著作权的,应当根据情节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以牟利为目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肆』 人民网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对于这种建议你怎么看
近年来,通过对他人作品进行内容篡改、语序调整、结构重塑和表达转换,将他人作品“包装”为自己原创作品的“洗稿”现象频发。彭静委员建议将“洗稿”明确列为侵犯版权法定情形,规定“洗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21看两会(澎湃) 彭静委员:建议相关法规将“洗稿”列为侵犯版权法定情形。
首先,“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适用被认为是《著作权法》领域一个知易行难的困难问题。之所以如此,皆因实践中思想与表达的分辨非常困难。其次,该原则的适用并非绝对,即,即便思想与表达在个案中能够截然分开,思想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适用需要采用所谓的“抽象——过滤——比对”法,即首先“抽象”所涉两部作品的思想,然后过滤掉思想,再比对表达。根据其抽象程度,思想通常被划分为抽象思想(简单思想)和具体思想(详细思想)。而该原则通常被适用来排除对抽象思想而非具体思想的保护,因为抽象思想难以构成作品的实质性部分,而具体思想可以。实践中的例子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根据“洗稿”的本质,即便洗稿作品完成采用“洗稿”人不同的语言风格表达,只要其满足“接触+实质性相似”条件,“洗稿”仍然是“洗稿”而不是创作行为。
『伍』 代表建议将“洗稿”明确列为侵犯版权法定情形,你支持吗
支持。近年来,“内容点击10万+”日趋成为自媒体生存的法则。受此驱动,通过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内容篡改、语序调整、结构重塑和表达转换,将他人作品“包装”为自己原创作品的“洗稿”现象频繁发生。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提交了《关于加强自媒体洗稿法律规制的对策建议》的提案。她认为,“洗稿”现象的存在不仅损伤了原创者的创作积极性,更暴露了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的短板。
一是法律对原创者著作权保护不完善。目前我国对“洗稿”行为进行规范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按照“思想与表达分离”的原则,《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只保护作者对思想的表达,而“洗稿”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文字表达上下功夫,力求与原创作品之间在文字表述上达到90%以上的差异,使得《著作权法》在“洗稿”行为的侵权认定上困难重重。
为了有效规制“洗稿”行为,切实维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彭静建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她建议《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将“洗稿”明确列为侵犯版权的法定情形,同时规定“洗稿”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而言,建议立法部门完善作品独创性的认定方法,增加“洗稿”的条文规定,确保打击“洗稿”行为有法可依。
『陆』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侵权会受到哪些处罚
"洗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近似或不同标题代替原标题,内容基本不变;另一类是用近似或不同标题代替原标题,但内容表达方式不同。在版权法第四十八条中,未经版权所有者的许可而复制其作品的行为构成对复制权的侵犯。
使用软件进行“洗稿”是当今较为普遍的“洗稿”方式,软件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所以当然是侵权人使用软件“洗稿”并传播作品的主体。而对于发表文章的网站是否承担侵权责任,则要看其是否存在主观过错来确定。相对于一般的侵权行为而言,网络服务提供商是否存在主观过错更是难上加难。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作品的标题和具体表述都有变化,往往难以通过技术或人力手段事先发现,因此,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解释的规定,难以直接根据传播行为认定其为共同侵权,但如果有证据表明网络服务提供者与“洗稿”者有合作关系,或者在通知其撤稿后没有正当理由不撤稿,则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若“洗稿”形成的作品构成侵权,则应由该作品的署名作者承担侵权责任。此外,丛立先还谈到,如果“洗稿”行为被认定为剽窃或非法演绎,且该行为是由“机器”完成的,那么“机器”所属公司就应承担侵权责任,而一般情况下,刊登网站应承担连带责任,特殊情况下,如果符合避风港规则,网站可免除责任。
『柒』 哪些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大家平常可能经常会有疑惑,我这样做会不会侵犯著作权?我国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哪些行为不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而是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进行了列举。那么哪些行为侵犯了著作权?哪些行为侵犯了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分别做了规定。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了下列侵犯著作权的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5)剽窃他人作品。(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7)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9)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10)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11)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下列侵犯著作权的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表演得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5)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6)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著作权保护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7)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捌』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该如何落实该款项
虽然都说自媒体洗稿已经构成了侵权,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难的,因为网络就是一个特别难管的地方,而且虽然说是洗稿是侵权,但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界定,因为自媒体洗稿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在媒体中特别常见,一直以来都有抵制的声音,但是一直都解决不了,从法律上来约束固然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现在也找不到一个特定的约束条件。
建议明确自媒体提高为侵犯版权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是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个建议还是挺棒的,但是实施和想法毕竟还是两个概念。因为现在抄袭成风,不仅是自媒体,甚至有很多的其他的方面都是抄袭,而且又没有一个定性,所以真正判别起来还是特别难的。
最后要奉劝大家一定要尊重原创,不要洗稿。
『玖』 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洗稿”具体指的是哪些行为
第一步:解剖。
也就是说,要确定原始作品的哪些部分或元素有资格获得版权保护,以及涉嫌侵权的作品的哪些部分构成了前者的副本。该步骤通常被称为“初步相似性判断方法”或“外部测试方法”。此步骤的重点是解决涉嫌侵权的作品复制了原始作品中哪些受保护的元素。同时,更关键的是,通过检查原始作品,可以确定作品的保护程度,然后可以确定涉嫌侵权作品的形式和复制类型的诉讼程度。就是说,原始作品的原创性越高,它所享有的保护越强,就越有可能受到版权法追究涉嫌侵权作品的复制形式和类型,反之亦然。
第二步:联系+实质性相似。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获得直接的复制证据,因此原告可以通过证明以下两点来确立被告的复制:(1)被告与原告的作品有联系; (2)被告与原告的作品均在受保护的元素内。其构成基本相似。在Internet的条件下,降低了证明联系的障碍。只要原告证明他的作品在被告人的作品发表之前就已在网上发布,并且他们的作品在大致相关的在线平台上发表,他们就可以基本满足联系证明的要求。关键是要掌握证据链。侵犯版权的关键问题在于被告是否复制了原告的作品,以及复制原告作品的原始元素是否已经达到实质性程度。在这里,我们需要使用“整体感知测验”,而不是简单地在两部作品之间进行肢解,僵化的比较。
此外,放弃权利和滥用权利等事情也可以作为抗辩的依据。当然,最可靠的防御方法是合理使用。如果上述所有辩护方法都已用尽,仍然无法免除,则构成侵权。
『拾』 委员建议明确自媒体洗稿为侵犯版权,原创维权究竟有多难
“洗稿”行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播行为,对原创者和原创内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本文分析了“洗稿”泛滥的现实动因和舒适逻辑。澄清“洗稿”中版权保护的多重法律困境;认为应建立“互补”和“共同促进”的机制,使其成为调控“洗稿”侵权行为的关键突破方向。
很难对“洗稿”进行精确打击。通常“洗稿”中对原作的选择和“深度”加工,都是基于很多原作。维权者往往涉及多个作者。因为隐藏的形式,被原作者发现的概率很小,很难“团结”起来维权。即使监管部门能够发现“洗稿”行为,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监管措施,监管部门对“洗稿”行为的审查往往需要专业复杂的程序,难以保证打击的及时性。
为了有效规范“洗稿”行为,切实维护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彭静建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她建议《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明确将“洗稿”列为侵犯著作权的法定案件,并规定“洗稿”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建议立法部门完善作品原创性的认定方法,增加“洗稿”的规定,确保打击“洗稿”有法可依。
制定查处洗稿行为的具体规则."在总结我国执法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查处“洗稿”的专项规定,明确查处“洗稿”的责任部门、查处方式、具体程序和救济方式。同时,必要时应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洗稿”行为进行认定,公众应加强对洗稿行为的规范监督,确保调查程序正当、结果公正。